华君
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培养有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是每位教师应不断思考的问题。体育作为素质教育下的重点学科,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作为教育引导者,教师要牢牢把握学科属性,并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渗透与德育相关的内容,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训练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对此,本文将结合实际,并围绕“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德育渗透的探究”等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要素,无论社会哪个领域,对于人才的考核标准,首先就是道德品质。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贯彻落实时代发展要求,并注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行为,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一、开展游戏活动,培养学生互助精神
体育活动丰富多样,为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从游戏活动入手,为学生营造轻松有趣的体育氛围。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会更主动地跟随教师引导,以便课堂活动顺利开展,同时有助于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新时代下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备受宠爱,时常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表现,这对学生成长发展来说具有一定阻碍。而大多体育游戏都是以集体形式开展进行的,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集体游戏,可以使其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深化学生的互助精神。
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入“抢占阵地”这一游戏活动,此游戏需要使全体学生一同站在一个宽2米,长3米的垫子上,从人数和垫子的面积来看,此游戏难度系数较高,此时,如果学生只顾自己,不能互相帮助,很难挑战成功。在具体游戏期间,可以发现,大家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一起,站上垫子的同学纷纷向外伸出援手去帮助还未站上垫子的学生,大家你拉我一把,我扶你一下,很快,都稳稳地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通过此游戏,教师要顺势向学生开展德育理论指导,使学生能够明白:在进行集体活动时,只有大家互帮互动,心中时刻有他人,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在具体游戏和教师的理论指导中,德育效率会有效得以提升。
二、展示先进人物,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属性,为学生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德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我国体育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其中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比如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不同领域的体育先进人物等等,他们身上蕴含着积极正面的能量。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为了使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得到提升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可以挖掘先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介绍我国的体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相关教育活动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设备开展实施,比如微课教学,在课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活动,并搜集与之相关的材料,依照德育目标,录制微视频。视频中,可以通過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视频材料,多途径加以信息渗透,使学生全方位了解为国家荣誉而坚持开展体育训练的运动健儿的信息,如我国女排运动员,还可以使学生了解女排精神,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通过这样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从中获得正面力量,同时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把握教育时机,优化学生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为了有效开展德育活动,教师要灵活把握教育时机,优化教育内容,以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在课前,需要学生自主完成领取器材等活动,对此,教师可以顺势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懂得参与劳动的重要性。当学生心中有了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自然不会抗拒自己应完成的劳动任务。同时,在搬运器材过程中,当教师发现学生有不爱护公物的现象时,要及时加以制止,并使学生明确搬运要求,同时树立爱护公物的意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变换课堂组织形式,比如构建学习小组,促使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完成体育锻炼,在合作活动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扰乱活动秩序的行为或者互帮互助等行为表现时,要及时采用对应的评价,对学生进行指正或者鼓励,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正确与否,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当学生能够从体育活动的各个细节中受到良好的德育熏陶,有助于优化学生自身行为,并使其养成良好习惯。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立德树人”大背景下开展体育活动,教师不仅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上,还要注重对其思想道德素养进行培养,对此,教师要保持创新精神,灵活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活动氛围,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逐渐得到提升发展。
责任编辑 黄博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