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泰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长江三角洲中心27 城之一。一直以来,泰州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多措并举致力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这些举措获得了一定成效,在《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发展报告(2018)》中泰州排名第53 位。但在江苏省内,排名仍显靠后,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尚有专利质量不高、技术产权交易不活跃、转化率低等不足。
因此立足泰州,把握全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实际,探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提出改进原则和方向,对推动泰州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印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泰州市中小企业约有54 700多家,其中数量最多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见表1),其次为批发零售业,然后为制造业,数量结构与江苏省整体水平大体相似。比较而言,泰州制造业类中小企业相对更多,而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类企业数量偏少。
表1 江苏省和泰州市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占比 单位:%
科技类中小企业方面,泰州共有约4 000 家,近7 成为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和专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企业,超2成为各类研究和试验发展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方面,目前,全市已有398 家入库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各自的研发成果和专利优势。根据统计数据,2020 年专利申请数达9 576件,其中发明专利数为2 567 件,占比26.8%;有效发明数为6 928 件,占72.3%;已被实施专利数为4 192 件,占43.8%(见表2)。
表2 泰州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情况 单位:件
2021 年,泰州市获得国家专利1 511 项,专利数量增长率为7%,近年(2015-2021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9%。其中公司专利占85%,高校专利占4%,科研机构专利占3%,个人专利占7%。共有扬子江药业、国电泰州、星鑫分离设备制造、永昊高强度螺栓等580 家企业获得专利,企业平均专利数为2.2 项(见图1)。
图1 泰州2021 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最多的前30 个机构
从专利小类来看,2021 年泰州市专利数量较多的技术小类是分离、医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焊接及热切割、水处理、化合物或药物制剂、金属组合加工及万能机床、一般清洁、机床、磨削或抛光、管子或管接头、运输或贮存装置、测试或分析材料,专利数量均超过或达到了31 项。结合优势指数可见,泰州市在金属加工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垄断优势。
从专利技术领域上来看,泰州市在成型加工作业、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建筑和采矿、农业和食品、一般机械和武器、化工技术领域上获得了最多的专利,超过或达到92 项。其中,成型加工作业技术的专利数量高达332 项,成为泰州市专利实力最强的领域。但在计算机接口、控制器和运算器(CPU)、信息存储、基本电子电路、数字信息传输、计算机一般零部件等领域,泰州市的专利占比相对较低,不到0.01%,处于相对劣势地位。
泰州市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机构逐年增加,2011年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数为414 个,2020 年发展到1 153 家,10 年间最高时达到1 472 家,年平均增速为17.85%。泰州市从事科技活动的机构人员数量也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14 914 人增长到2020 年的24 822 人,2011 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为6.64%。其中博士和硕士毕业人数为2 165 人,占总数的8.72%。2020 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R&D 人员为2.69万人,比2015 年增加了6.89%。
为吸引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泰州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科技·人才活动周”“企业院校行”“专家园区行”“技术专家巡诊团”等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仅2021 年开展约106 场次,达成科技合作项目211 项。同年举办中国(泰州)医药、国际化工及新材料、装备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智创泰州” 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1 000 余名,优质项目435 个,促使一大批科研“种子”在泰州企业生根开花。
泰州近年来不断加大创新政策供给,全面激发创新动能。从2010 年到2020 年10 年间,泰州市科学技术支出规模从4.38 亿元不断增长,最高达到17.75 亿元,增幅达到305%,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26%增长到近3%。“十三五”期间,泰州规上企业R&D 支出占GDP 的比例逐年增长。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泰州市设立了企业重大技术攻关专项资金、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资金、农业和社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奖励、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等多项支持政策。自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泰州市积极组织企业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仅2022 年就有两个项目获得该专项资金2 500 万元。
为激励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政府部门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和协调,泰州市制定了多部专门的政策法规,包括《泰州市标准创新奖管理办法》《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泰州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提供了较完善的政策环境,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例如,泰州市设立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出40~50 项科技创新奖,对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的企业授予市政府表彰,显著提高企业研发热情,也对其他企业、高校等科技创新部门起到激励作用。此外,江苏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科技计划项目资金等支持企业成果转化的项目,也对泰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激励作用。
泰州各类科技型企业约4 000 家,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1%。而大多数企业未设置自主研发部门,未组建专门技术队伍,未设立研发项目资金,没有科技成果,更谈不上有效转化为生产技术。从“泰州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统计数据发现,平台促成的技术交易,近8 成为金额100 万元以下的合同。显然,大多数中小企业购买的都是较为成熟的成套技术和投入少、见效快的适用性科技成果。
另外,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外部融资渠道较少。因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等,中小企业通常达不到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条件,泰州市金融机构在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方面的贷款数额较低,占总贷款的比重约为0.3%,惜贷现象严重,且全市科技风险投资活动较少,活跃度低。
从授权的专利情况来看,94%为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科研发明类专利仅占6%。而发明专利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技术价值较高。
从专利技术领域的数量构成上来看,泰州市获得的国家专利集中在成型加工作业、分离和混合加工作业、建筑和采矿、农业和食品、一般机械和武器、化工技术等领域。但从泰州市企业发布的技术需求来看,则集中在机械、新型材料、医药与医疗、化学化工等行业。可见泰州本地的科技成果供求方面行业结构不完全匹配,目前“泰州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上还存在许多技术需求未找到合适的科技成果进行解决和转化。从整体来说,泰州科技成果的市场化程度不够,存在科技成果供需结构不匹配。
泰州规上工业企业R&D 人员占企业总用人数比重约8.64%,而全省平均水平约12%;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2.6%,低于82.29%的省平均比例;泰州每个研发机构从事R&D 活动平均人数为32 人,省均比例为57 人;2021 年全市各类技术人员数量全省排名偏后,占泰州从业总人数2.31%,低于全省2.72%的整体水平。
泰州高层次的企业创新型人才和高技术领军型人才也较为缺乏,全市获评江苏省“双创团队”,及江苏省“双创人才”的研发团队和个人数量均较少。企业科技成果和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 年全市企业专利受权量为25 302 件,占全省的3.95%,居全省第九。其中发明为1 538 件,占全市专利授权量的6.08%,全省排名第十二。
泰州市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平台--“泰科易” 网上技术交易平台于2019 年升级为泰州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区域内的企业、专家、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资源展示与查找、技术评估与交易等功能。该平台多年来不断完善,信息发布和交易较为活跃,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泰州市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不够健全、不够完善。泰州市现有科技中介机构大部分从属于政府部门,运行机制不灵活,专业化水平低,市场经验不足,泰州约有12 000 多家技术推广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中介服务等服务机构,但普遍规模较小,业务开展不活跃。其中有专利信息的仅有500 多家机构,占全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比重约4.9%,而江苏省整体水平为12%。
科技中介队伍素质也有待提高,高素质的既懂管理又懂法律、既懂技术又懂市场的科技中介人员非常匮乏,科技成果推广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科技中介人员等的能力和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为了解泰州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文章向医药高新区90 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收回80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成的企业都认为自身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方面,25%左右的企业选择了税费负担过重,不了解、未享受过科技成果转化税收政策减免;30%的企业表示对成果专利等方面的申请和交易规则以及相关政策不是特别清楚;部分企业较少与科技部门接触,取得的成果专利,也没有向科技局等科技管理部门申请专利资助。泰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中提到的一些贷款、土地征用、风险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偏差,企业未能正常享受到应有的优惠。整体来说,泰州市鼓励和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科技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宣传和培训方面要持续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宣传力度和培训普及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实施更多的成果转化项目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一是加强企业经营者科技创新观念培养。开展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企业家交流论坛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树立宣传科技创新典型企业,强调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二是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科技管理部门要履行好自身职能,承担起组织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申报的倡导者责任,培养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并利用税收、奖励、免费培训等政策促使中小企业提高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经济投入及技术能力,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科技成果唯有充分结合市场,才能焕发长久生命力。具备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科技成果,一定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结合及时有效的信息研发出的果实。这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提高科研运行机制的市场导向性,引入科技奖励制度等市场机制调节和引导科研的各个环节,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二是支持产学研各方紧密合作,鼓励产学研各方通过联办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共建中试基地等形式,逐步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合作机制,不断研发“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三是增大产学研合作的投资力度,建立“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计划”等,围绕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方向,协调各方力量联合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并对项目实施中标单位进行重点扶持。
一要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中小企业企业家及科研人员专项培训班,培训经营和技术等多方面技能,增强人员综合能力;二要制定专项人才政策,可设立科技成果推广奖等激励政策,营造积极氛围,鼓励、调动科研人员多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支持保障体系;三要解决科研、生产两张皮的问题,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研究人员与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相互交叉任职,如高校、科研机构人员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企业人员到高校担任客座研究员、行业导师等,双方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互通信息,共同发展。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首先会侧重于生产,强调产品市场化,然后开始逐渐重视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因此,很多企业目前自身尚不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取所需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有效匹配和交易要求政府、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完善成果转化服务功能,减少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摩擦,促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成果转化要素使用效率。
一是完善泰州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官方平台”联络沟通作用,开发平台移动客户端,提高企业使用体验和便利度,增加平台注册数和使用量,打造成广覆盖、多信息的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明星”网络;二是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包括整合全市科技中介资源,建立并完善中试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公共技术设施,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活动,增强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常态化企业、高校、中介机构交流论坛,畅通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提高成果适用性;三是引导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对到各产业园区开办分支机构的科技服务机构给予运行补贴,形成成果转化规模效应,鼓励服务机构开展包括成果转化项目托管、委托开发、项目引进等在内的科技综合服务,便捷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首先,科技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和效度,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微视频,或者举办科技成果转化的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总结宣传经验做法,充分发挥优秀典型示范作用,调动企业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其次,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充分掌握第一手数据,开展“民企大走访”“千岗走千企”“百人千企”等调研走访活动,了解制约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和障碍,梳理共性问题及重要问题,制定精准的培训课程,增加企业对相关政策措施的理解深度;最后,加大对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力度,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强化科技主管部门作为科技执法主体的作用。
首先,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作用,继续重视政府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度,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管理,筛选高质量的项目进行资助,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激励企业积极增加科技投入,创新市级科技奖励方式,有序增加奖励资金规模,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科技创新券等政策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推动企业转变认识、更新观念,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和科技投入;再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改革示范区优势,完善企业科技成果、技术产权交易等信息记载,推动企业专利管理规范化,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减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诸多限制;最后,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新机制,扩大泰州市风险投资基金资本规模的同时,开展创新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宣介等活动,采取入股、合作、引资等市场经济手段广辟资金渠道,畅通社会和民间资金进入风投领域的途径,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提供在科创板等市场上市融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