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
一、背景分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种文化”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创新升华的过程,也是当代中华儿女坚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南京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无数的文物珍品、历史遗迹以及革命红色遗址无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也为新时代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展开提供了极为多元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我校以大美育视野重构学校美术教育,聚焦“美学思维·现代学校”的发展愿景,重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本课程将剪纸与南京元素融合,作为美术教学的文化资源,旨在将美育与地方特色文化相互渗透,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义务教育阶段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期,我们必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點,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单元课程将反映“三种文化”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和经典作品融入教学中,践行“有记忆的童年”,生成“带得走的能力”的育人理念,以“剪纸中的南京元素”作为单元主题,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研究剪纸艺术的教学方法,探索美术校本课程实施新路径。
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美术学科课程内容第二学段3—5年级学习任务4“学做传统工艺品”而设计,授课对象为5年级学生。本单元设计为3学时,以“剪纸中的南京元素”为主题,设计了“赏”剪纸的南京元素、“学”剪纸的基本技法、“创”剪纸的艺术表现三个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熟悉经典,感受非遗之美。在本课程中学生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技法,并在观察、感知、表达与交流中进行造型创意与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目标
第一,了解南京剪纸的特点和剪纸所表现的南京元素。(核心素养指向:审美感知)
第二,初步学习剪纸的技法,在剪纸实践中融入南京元素。(核心素养指向: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第三,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剪纸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增强文化自信。(核心素养指向:文化理解)
(三)基本问题
探究剪纸中的“南京元素”,在赏析、实践、创意中感受金陵之美。
(四)单元教学结构图
见图1。
三、课例分析
(一)“赏”剪纸的南京元素——传非遗之美
1.活动简述
本活动设计为1课时,让学生探访非遗传承人,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内涵、基本技法,通过学做剪纸作品,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综合能力,感受南京剪纸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继承并发展非遗文化。
2.活动目标
(1)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及内涵,学习剪纸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法。(核心素养指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增强继承和发扬非遗文化的责任感。(核心素养指向:文化理解)
3.活动问题
(1)探访非遗传承人,你有哪些收获?
(2)了解南京剪纸纹样的范式、含义及制作方法。
4.活动任务
了解南京剪纸艺术的内涵和基本技法,感受剪纸的形式美,学做剪纸作品。
5.活动调查
探访非遗传承人,收集南京剪纸艺术资料,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课前以“探访非遗传承人、了解南京剪纸艺术”作为任务驱动,创设学习情境,完成调查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分享收获,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6.探访非遗传承人
南京剪纸是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明代初年就已流行。它集北方剪纸的粗放和南方剪纸的细腻为一体,艺术形式丰富,粗中有细,拙中见灵,在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透露出强烈的装饰效果。
(1)剪纸作品的常见纹样
剪纸作品中常见的纹样有圆纹、月牙纹、锯齿纹、云纹、水波纹等,这些都叫刻纸语言。圆纹适合表现花心,月牙纹适合表现轮廓线,锯齿纹适合表现动物的毛发、花瓣等,只有合理运用剪纸语言才会使剪纸作品更美观。
(2)剪纸作品的寓意
剪纸作品中常见一些吉祥纹样,比如福寿双全、富贵有余等,人们常常借助吉祥纹样或事物名称谐音来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南方剪纸图样繁茂、精巧秀美,多以刻为主;北方剪纸作品粗犷豪放、造型简练,多以剪为主。
(3)知识链接
阴剪、阳剪是剪纸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阴剪以挖空的线条纹样表现形象,主要特点是画面沉实稳重;阳剪是剪去线条纹样以外的部分,主要特点是画面纤细秀丽。剪纸通常采用阴剪、阳剪兼用的方法。
7.运用剪、刻技法,学做蝴蝶剪纸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探访非遗传承人完成调查表,探究剪纸的历史、纹样、基本技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了解剪纸的艺术内涵,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民间美术的兴趣。
(二)“学”剪纸的基本技法——品金陵之美
1.活动简述
本活动设计为1课时,让学生从听、赏、拼、画、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探索有代表性的南京元素,了解继承和创新是传统工艺创作的重要原则,创作一幅有南京美食、美景等元素的剪纸作品。
2.活动目标
了解、熟悉剪纸艺术特点。(核心素养指向:审美感知)
了解南京文化,熟练掌握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收集美景、美食照片,通过听、赏、品、画、剪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炼有代表性的南京元素纹样,创意表现剪纸作品。(核心素养指向: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感受剪纸作品中蕴藏的人文内涵。学习工匠精神,提高对民间美术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核心素养指向:文化理解)
3.活动问题
探究如何将南京美食、美景等有代表性的南京元素融入剪纸作品中?
4.活动任务
创意表现有南京美食、美景等元素的剪纸作品。
5.活动调查
搜集具有南京元素的图片,如建筑、景点、民俗、小吃等,完成调查表。
【设计意图】课前游览南京著名景点,品尝南京特色美食,完成调查表,通过分享、交流,共同梳理南京好看的风景、建筑以及好吃的特色美食。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南京地方文化,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好,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6.品金陵之美
整理南京标志性建筑、景点、民俗文化等各方面资料,分享最有代表性的内容,总结其特点,结合非遗传承人经典的剪纸作品,体悟其表现形式。《虎踞金陵》展现了南京城虎踞金陵、依山傍水的景致,青松梅花作为城市地标,象征新南京蓬勃发展、前程辉煌。《牛首山》展现了风光秀美的牛首山佛顶塔。
7.创作剪纸作品
确定主题并寻找合适的素材创作剪纸作品,要求构图合理、美观,包含南京元素。
(1)用简化法创作
简化法:在剪纸创作中对不同表现主体的外轮廓进行简化和概括,快速抓住其外形特征,提炼精简,突出夸张主体形象,如《夫子庙美景》中用点、线、面表现的建筑造型。
(2)用组合法进行创作
组合法:在剪纸创作中借助各种形体的变化、组合,重新创作造型独特的剪纸作品。如《夫子庙美食节》中通过对美食、美景等素材的外形分解、重组,创作形式新颖的剪纸作品。
(3)用替换法创作
替换法:利用形与形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用替换的方法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创作中保留图形的基本特征,将其一部分用类似形状替换、组合,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如“福”字部分被替换成紫峰大厦、夫子庙等标志性的南京建筑形象。
【設计意图】设计复杂的剪纸纹样对5年级学生来说难度极大,为了降低难度,引导学生分析南京美食、美景的外形特点,用相对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运用简化、组合、替换等方法按“起稿—剪刻—揭离—粘贴”的步骤,删繁就简地创作剪纸作品。
8.学生作品展示
《兔宝迎春》下方是南京标志性建筑“南京眼”,和柳絮、祥云互相呼应,展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作品的最上方几只小鸟在云间飞翔,体现出绿色环保的重要性,也反映了同学们对环保理念的理解与重视。作品中心是十二生肖中的兔子形象,兔子左上方的“立春”二字,标志兔年新春。整幅作品寓意中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南京人民同全国人民喜迎2023兔年新春到来。
《总统府》的上方是一尊威武的石刻,这是南京标志性神兽貔貅(别称“辟邪”)。它似狮而带翅膀,能驱走邪秽、祓除不祥,被人们视作守财的象征,反映了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图的下方是南京总统府。总统府建筑群的历史沿革可追溯到明朝初年,透过这些物质遗存,引起观赏者品味、追忆古都中蕴含的历史记忆。
说起南京,会想到什么呢?梅花山上的梅花漫山遍野、夫子庙的游人络绎不绝、南京眼步行桥的灵秀璀璨……还有皮薄汁多的鸡鸣汤包、热气腾腾的鸭血粉丝汤、清甜绵软的梅花糕……这些老南京的新印象,《南京记忆》刻下的是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热爱,叙述的是对过去深厚历史的缅怀。
学生们通过一幅幅稚拙的创意剪纸作品,表达出自己对大美金陵的理解。每一幅作品都承载着他们对祖国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盼。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知身边的美并带着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理解进行创作,在创作中深入理解南京剪纸,掌握刻制技巧,感受人文内涵,体会“守正创新”的意义,学习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传承创新的意识。
(三)“创”剪纸的艺术表现——承精神之美
1.活动简述
本活动设计为1课时,学生通过寻访红色景点,学做剪纸绘本、动画作品来追忆红色故事、传承革命文化,用刻刀展现红色精神,深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
2.活动目标
掌握剪纸绘本、动画的创作方法,体悟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精神的不同表现形式,用剪纸绘本作品表达内心感悟。(核心素养指向: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学生要在创作中感悟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指向:文化理解)
3.活动问题
如何用有南京元素的剪纸绘本、动画创意表现精神之美?
4.活动任务
理解精神之美并创作有南京元素的剪纸绘本或动画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寻访红色景点,追忆红色故事;收集典型事迹图片、资料等活动继承红色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开视野,开阔思维,实现美术课程的育人目标。
红色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风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南京大地上的红色丰碑,踏寻先辈足迹,弘扬革命精神。
渡江胜利纪念馆兴建于2009年4月。为纪念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在长江之滨、秦淮河口新建了渡江胜利纪念馆。
【设计意图】南京红色资源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价值高。学生通过学习南京革命历史,激发爱国热情,接受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5.创作体现传承精神之美的剪纸绘本、动画作品
以传承精神之美为题材创作剪纸绘本、动画作品,融入南京元素,體现新时代的精神之美。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渡江战役,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不到24小时,30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这是渡江战役纪录片中令人震撼的画面。渡江胜利纪念馆展出的资料、照片等珍贵史料共计1400余件,生动地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南京的光辉历程。渡江精神世代传,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要时刻准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设计意图】利用剪纸与绘本、动画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弘扬革命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以作品传情,感悟真善美,在创作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能力。
数字媒体的迅速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学生们的创作不应该拘泥于静止的剪纸作品,还可以让作品“活”起来。剪纸动画和剪纸微电影都是综合化的创意呈现方式,将音乐、图像、文字融合在一起,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在剪纸绘本创作教学中,须引导学生搜集故事、遴选素材,表达自己对故事独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创作中一方面要构思作品主题、情节,另一方面要探索不同造型的表现方式,处理好剪纸的画面构图。将剪纸绘本和美术教学整合,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特色,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反思与总结
南京这座城市鉴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它所蕴涵的奋勇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美术教学应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将中国历史文化与当代美术教育有机结合,能激活学生内在的文化认同感,使其树立文化自信心。本单元以任务为内驱,结合“赏”“学”“创”三个关键词,以探访非遗传承人学做传统工艺品剪纸艺术为切入点,让学生熟悉艺术经典,通过听、看、赏、画、做等多种参与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于剪纸教学中。本课程围绕核心素养,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实现美术铸魂育人功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