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2024-01-09 11:58王伟李晓芹胡文涛张玲张雪婧方志娟
食品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兽药质谱荧光

王伟,李晓芹,胡文涛,张玲,张雪婧,方志娟

苏州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苏州 215100)

动物性食品是日常饮食中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对保持营养平衡的膳食结构具有重要作用[1]。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兽药的应用,兽药一般指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主要包括抗生素类、抗寄生虫和杀虫剂类、合成抗菌素类、生长促进剂类等[2-4]。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或者因为养殖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兽药时常被滥用、错用,再加上生产不够规范、监管存在盲区等原因,致使动物体内兽药残留问题普遍存在[5-6]。动物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奶品、鸡蛋或者肉品等产品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以及与兽药有关杂质的残留,即为兽药残留[7]。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22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报中显示,兽药残留不合格率占全部检出的不合格项目中的7.85%[8]。兽药残留一方面可通过动物的排泄进入环境,造成环境中兽药成分的增多;另一方面,经过食物链的传递和富集造成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已成为兽药研发以及食品安全控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9-11]。

近年来,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色谱-质谱联用、免疫学、光谱、生物传感器、分子生物学等技术不断革新,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兽药残留检测更为准确灵敏、抗干扰能力更强、通量更高[12-13]。因此,就这些新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同时就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1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1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动物源性食品样品基质复杂,且兽药残留量一般比较微量,因此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要求更高[14]。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兽药残留检测中最常见方法之一,在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的定性、定量中被广泛应用,很多兽药残留国家标准都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制定[15]。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先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将其进行相应分离,再对被分离的物质进行离子质荷比(m/z)的测定。

近年来,各类色谱仪、质谱仪层出不穷,如高效液相色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离子阱质谱仪等,极大丰富了检测设备的组合配置,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已成为分析痕量有机物的常用方法[16]。马丽等[17]建立测定牛肉中咪唑烟酸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液液萃取-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有效克服其他检测方法操作繁琐、灵敏度差的缺点,满足我国临时限量的要求,适用于牛肉中咪唑烟酸残留的检测。Lee等[18]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韩国鸡肉中的17种抗生素残留,虽然样品基质复杂,但12份抗生素样品的回收率均在90%以上,样品相对标准偏差在15%以下,线性关系大于0.98,与以往研究相比,大多数抗生素在鸡肉中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有较好的结果,在灵敏度和检测限(低至0.01 g/kg)方面具有很好优势。孙娟等[19]采用QuEChERS多功能针式过滤器净化样品,做到样品净化与过滤除杂同步进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9种喹诺酮类、磺胺类兽药的检出限为0.5~1.0 μg/kg,该方法灵敏度及准确度高、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大批量水产品样品中喹诺酮类、磺胺类兽药的日常监测。

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为高分辨质谱,能够准确分辨相近质核比的化合物,对相近离子的辨认和定性能力显著提高[20]。Dasenaki等[21]采用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牛奶和鱼组织中143种兽药进行提取和检测,结果显示在牛奶中可以检测到低于150 ng/mL的兽药残留,在鱼肉组织中可以检测到低于200 μg/kg的兽药残留,有效地提高了筛选的靶向性。王强等[22]建立同位素稀释/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测定牛蛙中50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显示50种兽药在各自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5,检出限为0.5~1.0 μg/kg,加标回收率为79.4%~112.1%,相对标准偏差为3.7%~13.1%,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

液相色谱-串联线型离子阱质谱有效弥补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在化合物检索能力上谱宽泛性不足的缺点,根据分子量和碎片质量的不同使色谱行为相似的物质得到完全分离,可同时对多种痕量化合物进行确证及筛选[23]。Jia等[24]建立牛乳中兽药、真菌毒素和农药的多类多残留同时筛选和鉴定方法,采用优化后的QuEChERS方法有效提取209种目标污染物,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线性离子阱质谱进行了验证,结果具有良好的灵敏度,检出限为0.05~5 μg/kg。赵超群等[25]建立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线型离子阱测定鸡肉组织中低浓度利巴韦林总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目标物质量浓度在1~40 n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为0.3 μg/kg,在不同浓度水平进行加标试验,回收率在95.0%~103.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4%。姚建花等[26]采用通过式净化柱-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5种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确证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定量限为0.30~0.80 μg/kg,蛋、肉及水产中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3.2%~115.2%,相对标准偏差为3.2%~9.3%,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的检测,可应用于大批量样品的筛查及确证。

1.2 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特异性抗体一般需要制备,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27]。免疫学技术在兽药检测中的应用,通常以兽药分子作为半抗原和大分子量的载体分子结合制备人工抗原,提高兽药分子的免疫原性,利用动物免疫产生特异性抗体,通过对制备的抗体或待测物标记,实现体外免疫分析检测[28]。该法主要分为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胶体金免疫法(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CG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荧光免疫法(fluorescent immunoassay,FI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ime-resolved fluoro immunoassay,TRFIA)等[29]。

1.2.1 ELISA技术

ELISA技术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或定量检测[30]。杨建中[31]用ELISA测定鸡肉、鸭肉组织中残留的金刚烷胺类药物,在鸡肉、鸭肉样品中的检测回收率在84%~112%之间,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鸡肉和鸭肉等肉类中金刚烷胺类药物及代谢物残留的鉴别和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Chen等[32]率先建立基于量子点标记的竞争性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鸡肌肉中的恩诺沙星含量,主要采用量子点标记的羊抗鼠的免疫球蛋白G代替传统间接ELISA的酶标二抗,在50~200 μg/kg加标水平下,鸡肌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1%~94%,线性检测范围为1~100 ng/mL,检测限达2.5 ng/mL。黄婧洁等[33]采用间接竞争酶免疫吸附法检测鸡肉、鸡肝和鱼肉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样品经过免疫磁珠进行分离、富集和净化,结果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相关样品中均为阳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在鱼肉、鸡肉、鸡肝的检测限均不超过2.31,1.33和2.17 μg/kg。

1.2.2 CGIA技术

CGIA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志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免疫标记技术,它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ELISA、免疫层析、单克隆抗体和乳胶凝集试验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体外快速诊断技术[30]。邓波等[34]利用胶体金快速检测卡检测不同肉类基质中头孢氨苄、恩诺沙星、四环素残留量,并测试检测灵敏度,结果显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肉类基质中头孢氨苄、恩诺沙星、四环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2,0.05和0.08 mg/kg,检测结果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刘敏轩等[35]基于硝酸纤维素膜研制一种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利用试纸对添加一定浓度的金纳米颗粒标记头孢氨苄的生猪肝、熟猪肝、牛肉、虾肉、猪肉和牛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10 min内即完成对目标物的可视化检测,该法方便快捷、准确高效,能够快速筛查大批量动物性食品中多种头孢菌素类残留。

1.2.3 CLIA技术

CLIA技术是结合ELISA技术和化学发光技术二者优势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由免疫反应和化学发光分析两部分组成,该技术主要原理是:化学发光分析中,被激发的中间体能量释放并恢复到稳定态时会发射出光子,使用特定的测量仪器测量发光强度可以确定光子的产量;免疫反应既可作用在抗原或抗体,也可作用于发光底物的酶上,根据化学发光标记与发光强度的关联度确定被测物质的量[36]。许小炫等[37]建立用间接竞争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快速检测禽肉中金刚烷胺和氯霉素残留的方法,结果表明金刚烷胺的IC50为0.33 μg/L,氯霉素的IC50为0.039 μg/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崔廷婷等[38]利用磁性微粒制备金刚烷胺磁标抗体,建立金刚烷胺残留的化学发光酶免疫方法,提高了抗原抗体的结合效率,在动物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1 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被广泛用于动物组织、饲料中金刚烷胺残留量的测定。

1.2.4 FIA技术

FIA技术是以光为激发源,利用某些物质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后发出荧光,根据不同物质产生的荧光波长不同从而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技术。根据光谱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原子荧光分析法和分子荧光分析法,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在兽药残留检测中具有良好应用,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39]。Mi等[40]通过合成荧光示踪剂建立快速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在加标牛奶和鸡肉样品中相对偏差小于17%,回收率为77.8%~116%,也可用于氟喹诺酮类多残留食品样本的常规筛查。黄桂安等[41]开发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和G-四链体结构建立的免标记荧光分析法检测氯霉素含量的新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0.518 ng/mL,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无荧光响应,具有良好选择性和特异性。

1.2.5 TRFIA技术

TRFIA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该技术采用斯托克斯(Stock)位移大、受外界溶剂及其他光热等因素影响小与荧光寿命长的稀土离子螯合物作为标记物,有效降低背景荧光干扰,检测延时后的荧光信号,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的关注度逐年增加[42]。余文琴等[43]制备一种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卡,以此建立一种快速定量检测鸡蛋中氟苯尼考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微球标记氟苯尼考单抗,筛选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氟苯尼考抗原抗体,优化时间分辨荧光微球与氟苯尼考单抗的标记条件、氟苯尼考抗原在硝酸纤维膜上包被浓度、稀释复溶液配方等条件,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的线性范围为0.05~1.00 μg/kg,检出限为0.05 μg/kg。黄文颖等[44]以羧基化铕微球作为荧光标记物,将磺胺类药物抗原和羊抗鼠免疫球蛋白分别包被于硝酸纤维素膜上,得到检测线T和控制线C,制备免疫层析试纸条,依据T线与C线荧光信号值的比值(T/C)及样品中磺胺类药物的浓度含量建立定量标准曲线,结果表明牦牛肉中药物定量限均在2 μg/kg以下,所有样品的添加浓度回收率在90%~115%之间,与仪器法符合率为100%。

1.3 光谱技术

光谱技术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发射、吸收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征对物质进行检测和识别,该技术灵敏便捷,可以脱离实验室环境实现高效率、高精确度的在线检测[27]。光谱技术来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技术,另外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metry,NIR)技术近些年也在逐步应用。

1.3.1 SERS技术

拉曼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分析技术,可以分析样品化学结构、相和形态、结晶度及分子相互作用,可以对不同成分的物质进行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45]。SERS技术将纳米技术与拉曼技术相结合,当光照射到粗糙的纳米基底表面会产生化学或者物理变化,从而引起拉曼信号显著增强(图1)[46]。该技术优点在于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分析过程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灵敏度高,可以捕获常规拉曼光谱检测不到的结构信息。但是具有较强SERS效应的仅有金、银、铜等少数金属,这导致SERS技术应用受到一定限制[29]。

图1 SERS信号增强示意图

Chen等[47]采用简单灵敏的SERS方法对实际奶样中的青霉G进行检测,有效避免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扰,实现对青霉G残留物的痕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灵敏,在最佳检测条件下,青霉G检测限为0.85 μg/kg,低于欧盟标准(4 μg/kg),在动物源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Chen等[48]开发一种高灵敏性、高性价比的Ag/纳米纤维素SERS基底,可用于食品安全原位检测,对于鱼肉中孔雀石绿和恩诺沙星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 4和0.069 mg/kg。Zhao等[49]将SERS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相结合,实现猪肉中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残留物的快速检测与鉴定,总准确率达100%,且在0.1~15 mg/L范围内,回归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表明SERS方法是猪肉中莱克多巴胺和盐酸克伦特罗残留快速检测和鉴定的良好检测方案。Pan等[50]基于SERS与免疫层析法相结合检测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最终所得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检出限分别为0.36,0.20和0.78 ng/mL。

1.3.2 NIR技术

NIR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之间的近红外光的光谱,NIR技术也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果蔬、肉制品及乳制品的检测中,它根据待测物质不同基团吸收波长和强度的不同,通过与分析模型的对比,获得待测物的结构信息[29]。与其他分析检测技术相比,NIR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高效、环保、无损,且易于实现在线检测。但从已报道的应用来看,因为检测灵敏度的问题,受限于兽药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低,近红外区信号容易被背景噪声干扰,该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Luiz等[51]建立一种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对牛奶中的青霉素、恩诺沙星及土霉素等药物进行残留检测的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实现区分溶解在牛奶中的不同类型抗菌剂的预期目的,该方法同样适用于牛奶中抗菌药物最大残留限量的快速检测。刘佳等[52]基于近红外荧光技术结合免疫分析技术在20 min内实现牛奶中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4种抗生素的快速分析检测。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灵敏度有望得到提高,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可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4 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通常由识别元件(或受体)与换能元件构成,需要生物输入并能够将生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转换为可量化信号的器械,当目标物与识别元件结合后,换能元件(信号转换器)会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信号转化为声、光、电、热信号进行后处理(图2)[53]。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生物传感器分析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便捷、响应快速、便于携带、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及可在线监测等优点,根据生物传感器信号换能元件的不同,可分为电化学、半导体、光学、热敏、压电生物传感器等[27],适用于分析包括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成分、食品添加剂及食品鲜度等指标。

图2 生物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刘欣欣[54]建立一种检测氯霉素的适配体传感器,以合成稀土掺杂的荧光纳米颗粒和金纳米颗粒作为荧光能量的供体和受体,检测结果的线性范围为0.01~10 ng/mL,检测限为5 pg/mL,利用该适配体传感器对牛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为93.5%~99.4%,相对标准偏差为1.18%~2.84%。Zhang等[55]研制一种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简单适体传感器,用于食品中卡他霉素的灵敏检测,线性范围为0.05~50 μmol/L,检测限为18.9 nmol/L,经标准回收率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验证,回收率为87.0%~109.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彭雅萍[56]在开发简便的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2种基于免疫磁珠和荧光量子点的生物传感方法,实现对家禽产品中3种兽药残留的同时快速检测,并开发便携式荧光传感仪器。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技术,正逐渐在食品检测领域中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具有选择性好、换能器便宜、不易受基质影响、传感器检测过程输出的电信号可直接在电路中转换等优点,不仅降低仪器的复杂性,而且有利于仪器的微型化和集成化[27]。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

1.5.1 生物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源于Southern印迹技术,依靠生物分子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建立一个微型的生化分析系统,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等微缩技术将生化分析集成于同一张芯片表面,从而实现对基因、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迅捷、准确、高通量的检测[57]。生物芯片包含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芯片固定探针分为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细胞芯片、组织芯片、糖芯片等,根据作用方式分为主动式芯片、被动式芯片,依据载体材料分为硅芯片、玻璃芯片、陶瓷芯片、塑料芯片等,根据功能与用途分为生物电子芯片、生物分析芯片等。

Akesm[58]应用生物芯片多阵列技术检测45个品牌牛奶样品中的12种抗生素残留,利用数字成像技术检测生物芯片上每个测试区域产生的光信号,结果显示有91%的样品中存在红霉素残留。Gaudin等[59]基于多阵列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恩诺沙星、链霉素等12抗生素在不同动物来源(牛、羊、猪、禽)肌肉中的含量,检测假阳性率为0。Li等[60]开发一种可视化生物薄片,可用于各种抗生素的检测,灵敏度较高、特异性好,适合现场对样品进行大规模的初步筛选,对牛奶中氯霉素等抗生素物质的检出限最低可达0.05 ng/mL,回收率为80%~120%,比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短,比理化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靶标多。郭志红等[61]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建立猪肉、猪肝和鸡肉、鸡肝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链霉素、恩诺沙星、磺胺二甲基嘧啶等重要兽药的高通量筛选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微生物检定法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相关药物的回收率均在80%~10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可靠。

1.5.2 分子印迹技术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发展时间较长的化学分析技术,表现出一种大分子物质向另一种固定基质转移过程中出现功能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聚合反应、印迹分子脱除的功能,原理是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对特定化合物分子具有高度识别度的聚合物,所使用的聚合物与来自类似于目标分子模板的高分子材料聚合,形成可以识别特定化合物的材料[62]。分子印迹聚合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特异性和稳定性,它们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具有复杂基质样品中的特定化合物,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主要是在固相萃取塔中进行填料,实现特定化合物的富集、纯化和分离,多用于兽药残留检测前处理。

2 质谱分子网络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多物质残留检测和实现非定向物质筛查的需求使得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在兽药残留检测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其可将分子质量精确至小数点后4位数字并对化合物的结构和裂解规律加以确证。从已报道研究中可以得知,兽药残留分析实际应用常存有样品前处理过程繁琐、仪器检测灵敏度不够、分析仪器的定性能力受限、样品基质背景复杂、被测成分浓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且单个或几个标志物的孤立定量检测难以完全覆盖动物源食品兽药残留分析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高通量筛查各类兽药残留,是许多科研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Watrous等[63]率先将分子网络技术(molecular networking,MN)应用于微生物天然产物的研究中,MN通过可视化网络谱图,可以直观分析出高分辨质谱检测到的所有分子离子及这些分子离子之间的化学关系,这对复杂化合物快速而大规模的鉴定及新颖化合物发现具有重要作用[64-65]。

不同化合物进入高分辨质谱后会形成大量的二级质谱碎片,MN将结构类似化合物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似的离子碎片,通过计算机特定算法计算出这些质谱数据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将质谱碎片图整合为一种可视化的分子网络图谱,该图谱可以清晰显示出样品中所有二级质谱试验中检测到的全部碎片离子,以及这些碎片离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些二级质谱的分子网络图来源于二级质谱数据,不同结构碎片离子的二级质谱碎片差异较大,具有类似构造的分子则具有类似的二级质谱碎片,因此相同类别化合物或者相类似结构化合物分子在共用的一个分子网络中以谱图形式展现时,会出现在网络中聚集成簇的特征,通过这一特征就可以轻易辨别未知化合物(图3)[66-67]。

图3 分子网络原理(a)和建立分子网络的流程(b)

可以看出,MN能对化合物及其类似化合物或者化合物的家族进行可视化展示,对各种不同来源种类样品的质谱数据及单个或者多个数据集进行综合解析,在未知样品物质组成的情况下自动收集整理众多的二级质谱质谱图,在大数据的分析方面也富有成效[68]。MN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植物等来源的天然产物的研究及药物研发鉴定等场景,可用于疾病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已知化合物及其类似物、新化合物以及代谢产物的鉴定,提取工艺的优化,活性化合物的分离以及化学成分定量表征及质量控制等[69-70]。

经过MN文献调研,关于MN在兽药残留方面的应用研究鲜有报道。基于高分辨质谱分析构建兽药在大宗禽畜、水产品体内代谢产物的可视化分子网络,通过分子网络可以呈现兽药残留分子之间的化学联系,以成分群/簇的形式多维反映兽药残留水平,揭示兽药残留成分群/簇的质谱关联信息,可以发现新的兽药残留检测标志物,从而开发出兽药残留的多维评价新方法,这可能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开发的新思路。

3 结语

兽药残留通过蓄积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往往是慢性和累积性的,如致癌、致敏及产生发育毒性、耐药性及免疫抑制等。此次介绍的检测技术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不同技术在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方面均有自身的优劣。质谱分子网络技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特别是未知物的筛选,但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还未大规模开展,从其技术原理而言,该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中不失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未来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势必会向着多学科融合、智能化、微型化等方向发展,如何巧妙地利用不同技术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仍是研究的重点,简便高效的前处理技术也是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兽药质谱荧光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及维护
干式荧光发光法在HBV感染诊疗中应用价值
高荧光量子产率BODIPY衍生物的荧光性能研究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18种挥发性有机物
兽药
枣霜化学成分的色谱质谱分析
Modeled response of talik development under thermokarst lakes to permafrost thicknes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兽药GSP认证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