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基层教研室的建设探索

2024-01-09 11:58李琳张景强李梅
食品工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营养学教研室食品

李琳,张景强,李梅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 528402)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为主要任务[1],提出要以高质量为统领,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师资队伍建设。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养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产业的指导意见》[2],提出要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作为食品产业大省,广东省素以“广东粮、珠江水”享誉海内外,而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山市,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尤为迫切,因此建立适合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地方性应用型高校食品类专业的重要任务[3]。随着我国本科生毛入学率的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问题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的教学范式正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模式向关注“学习产出”(即以学生为中心)转变[4],这使得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挑战,当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经济社会需求脱节,“就业难”与“用工荒”同时并存,如何提升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是专业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面临的问题。教研室作为基层教学组织单元,不仅要承担落实教学任务、培养教师教学能力、组织学术、开展教研教改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任务[5],还需积极适应高质量发展新形势,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开展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发现,46.8%的部属高校和54.4%的地方高校采用“校-院(系)-教研室”的层级管理[6],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研室也经历“初步建立-探索发展-渐进式微”的演变。虽然教学和科研是教研室的基本职能,但实际上教研室在形式上又承担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存在行政和学术界限不清晰的问题;加上近年来有些高校的职称评定制度使得教师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忽略教学与科研的均衡发展,这使得教研室存在着教学职能被忽视、行政职能突出等问题[7]。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生力军,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其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都要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的优势与特色,形成与地方产业需求相匹配的课程。这些都需要基层教学组织群策群力,发挥合作和创新精神。以地方性院校“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为例,介绍其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建设目标、建设举措及建设成效,旨在为基层教学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的建设目标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组织保障,是高校落实宏观政策与微观目标的抓手。传统单一的按照课程组建的基层教学组织已不能满足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要求组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教学组织形式[8]。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最早是2002年成立的“生物化学”教研室,随着专业调整,2008年拆分成“食品化学”教研室和“食品分析”教研室,按照课程群对应产业链的建设思路,2021年重新组建为“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定位为创新型教学组织,不仅注重知识传授,更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研室将建设目标确定为:以提升食品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为目标,从师资融合、课程建设、实践体系打造、教学模式创新等多角度开展合作,打造出一个多主体参与(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产业协议教师)、多要素协同(课堂、网课平台、竞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复合型教学组织(见图1)。

图1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设计

2 教研室的建设举措

2.1 融合师资队伍,树立共同体意识

高质量教师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关键,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国家对教师发展的要求[7]。高校教师的发展具有个人发展和专业发展差异化的特点,地方性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博士硕士毕业后直接入职,缺乏师范类教师的职前教育,同时职后培训也较为匮乏,因此教研室的师资融合作用和职后培训尤为重要。“教学是一种基于探究的活动,教师需要提升自己基于研究的教学能力,以克服在技术化教学流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困境”[9],基层教研室直接面向一线教师,作为高校体现人才培养功能的基本生产单位和技术核心,具有师资融合的先天优势,应以共同体意识来开展建设,在系统建设中促进发展。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可把教学从个人行为转向集体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0]。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根据功能划分三大模块并确定每个模块的责任教授,充分发挥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团队及省级一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课程组管理、经验分享、内部培训、备课交流、参加线上线下教研会议、选修大学慕课网上“关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课程等多种方式提升教研室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教研室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帮助新进博士成为“食品化学与营养学”的主讲教师之一,针对产业需求,结合新老师特长,开发与信息化手段结合紧密的营养配餐训练项目;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工程基础较弱的特点,组建实践项目开发团队,以全程参与工程实验室建设、开放性实验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工程能力,教研室实验系列教师已获得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提升实验系列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开展课程集体创新;在应用方面,相关竞赛及科普训练采用专业教师与学工队伍搭配的方法,在保证效果的同时实现了教研室“教学-学工-科研”的有机融合。

2.2 推进创新,打破课程自生长现状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途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修订的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针对大多数课程建设以“自生长”和“自组织”的特点[11],作为承担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与实施机构,教研室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组织课程建设,考虑课程的先进性,其内涵应反映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同时更新教学内容,引入前沿热点[12];考虑课程的系统性和延伸性,建立对应产业链环节的课程群。我国食品安全人才缺口达80万人,广东食品行业如按每年6%的增幅,约需新增从业人员3.6万人,但广东省食品类相关专业2019年的毕业生不超过3 000名[13]。而食品检测、营养配餐等作为食品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成为课程群需培养的核心专业能力;由于缺乏质疑精神、主动思考和积极求证能力,食品专业的部分学生尚不具备破除“食品谣言”的能力[14],因此培养学生对食品谣言和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分析能力,成为课程群要培养的科学素养。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按照课程特点重构教研室,以省级一流课程“食品化学与营养学”为核心,逐步开展课程群中“食品分析”“食品综合检测”等课程的创新建设(见图2)。课程群中,通过核心课程打造、实践体系创新、创新应用等模块实现对食品学生“检验检测技能”“应用配餐能力”“破谣科学素养”等能力的培养。

图2 教研室的课程群

课程群对照国家对本科课程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3个维度的指导原则,优化整合现有课程资源,在完成优质课程迭代升级的同时开展核心课程的特色创新;优选教学素材,将新成果、新研究如“分子营养”“分子烹饪”等内容引入课程,重构教学内容,解决传统教材无法对热点和前沿及时响应的问题;教研室通过集体备课、头脑风暴的方式开展集体创新,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如:“食品化学”采用基于BOPPPS模式的混合式教学;“营养学”采用“薄荷营养师”“中国临床营养专业圈”等APP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发布个性化作业[15];“食品分析”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及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设计等[16];“现代仪器分析”基于OBE理念构建课程框架。通过这些课程的创新,提升学业挑战度,拓宽课程深度,最终提升食品专业的教学质量。为更好对接产业,邀请校外实践基地的企业协议教师到校开展定期或不定期课堂授课,同时把部分章节的授课地点搬到企业现场。通过企业与高校共建课程,为学生创造真实场景,并加深校企合作,提升课程质量,为培养针对性更强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2.3 按照“课程-实践-应用”模块,开展立体化培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其专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室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校内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并依托竞赛、科研、校外实践基地等,充分发挥产学研对培养学生的作用。

按照专业能力目标的要求,教研室在系统培养学生“食品分析”“营养成分检测”等专业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开发“配餐与膳食管理”实践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和营养学知识的结合,实现对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配餐定制;在“食品分析”的基础上,新开设“食品综合检测”“食品分子检测”等课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检测能力。同时依托与政府共建的中山市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组建师生团队,开发针对食品安全大学生志愿者的“食品安全与营养科普训练”实践项目并为中山市民提供多层次的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普。

学科竞赛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合前沿热点,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同时以作品制作、答辩、评比等多环节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及创新实践能力[17],是很好的教学手段。“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科竞赛这一抓手,选择优秀的专业教师组织校级和市级的专业赛事如“中山市盼盼杯焙烤食品创新大赛”“校级广东省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并组建校内跨专业指导团队,通过举办校赛、市赛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搭建跨专业团队提升作品质量。积极组织师生参加针对本科生的科研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广东省攀登计划”等,通过科研应用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学习-思考-创新-再学习”的良性循环[18]。经过几年的积累,教研室已将竞赛中的部分优秀作品引入课堂教学,形成一批新颖前沿、操作性强且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案例。

2.4 强化质量监控,提升教学质量

真正的质量保障主体是离学生最近的院系和一线教师,因此李庆丰[19]认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功能应由“证明”为主转向“改进”为主,这意味着基层教研室要树立主体意识,提升质量监控执行力;在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通过课程设计专题研讨、教材审核、专家听课、集体备课、同行评课、学生评教等方式构建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高校走访、企业调研、集体备课、教师分享等)和规律的教学例会执行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教研室课程体系设置与评价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审查,课程教学过程监督检查、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审查、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工作均在教研室内部进行合理分工并通过教学例会予以沟通、反馈和改进,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并提升教学水平。为解决新生转专业比例较高的问题,教研室通过“新生导师制度”、成立“食品安全志愿者协会”等方式实现专业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互动与交流,通过专业教师对大一新生的分组指导以及食品安全的社会服务等工作提升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专业应用能力。

3 教研室建设成效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课程群教研室自成立以来,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学学术研究、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技能示范推广、科研和社会服务。经过几年的建设,教研室成员先后主编和参编“食品化学”“食品添加剂”“食品分析”“食品工程实验”等应用型教材;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位,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项,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拥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实践基地2个(在建),获省级教学创新大赛奖1项。由核心成员组织并参与的“面向大健康产业的研究导向型教学实践创新”获2021年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百名学生参加广东省生化实验技能大赛、盼盼杯焙烤食品创新大赛,先后获得国奖2项(二等奖),省奖6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2021年和2022年,先后获“广东省生化实验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第十三届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4 结语

教研室作为典型的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为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术科研进步和教育教学质量做出贡献。随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总体部署,教研室的地位将得以巩固和深化,而功能完善、结构完整、运作高效且富有创新活力的教研室将为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的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营养学教研室食品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OBE理念在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烹饪营养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
趣闻
离子选择微电极技术及其在植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