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前期及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策略

2024-01-09 00:45王景霞姜斯佳刘双巧冯颖童张建军高学敏岳明明
中草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脂证型脾虚

王景霞,姜斯佳,刘双巧,高 晶,冯颖童,张建军,高学敏*,岳明明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1 Pre-DM 的临床研究现状

1.1 Pre-DM 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组织对Pre-DM 的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共识(表1),主要依据FPG、2hPG 进行划分,但血糖切点值及是否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之一并未统一。2014 年《中国成人2 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8]及《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9]参考美国糖尿病协会血糖值诊断标准。而2020 年《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10]则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Pre-DM 诊断标准制定我国诊断标准,并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标准。Pre-DM 临床诊断标准的不统一为动物模型判定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表1 国际组织Pre-DM 诊断标准Table 1 Internation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Pre-DM mellitus

1.2 Pre-DM 的干预手段

Pre-DM 诊断标准虽不统一,但多数情况下从控制危险因素出发进行干预。Pre-DM危险因素除年龄、家族史等已知固定因素外,更多的与患者自身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含糖饮料摄入等导致的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高低密度/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等密切相关[11]。通过合理饮食、运动锻炼、减轻体质量等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等可延缓甚至逆转其转化为糖尿病。我国历时30 年的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表明,通过增加运动、控制饮食、适度减重的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Pre-DM 患者的糖尿病发生风险[12]。

采用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显著时,则应在此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进一步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临床研究表明,二甲双胍[13]、阿卡波糖[14]、西格列汀[15]等药物干预均可降低Pre-DM 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其中,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在Pre-DM患者中长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较为充分,阿卡波糖也是目前唯一在我国获得IGT 适应证的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GLP-1R)激动剂在降低肥胖Pre-DM 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方面也有一定效果[16],但未获批用于预防糖尿病的适应证。虽然化学药对阻断Pre-DM 向糖尿病发展有一定的疗效,但仍然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和患者用药依从性差等问题,如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反应为其常见的不良反应;GLP-1R 激动剂类药物给药方式为针剂皮下注射,患者接受度较差。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的过程中不仅具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扶正祛邪、预防为主的理论优势,还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我国拥有大量的药食两用中药资源,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和良好的安全性。此外,还具有独特的法规优势,自1996 年卫生部出台《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至今,我国保健食品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已经有了良好的法制管理基础,辅助降血糖是中药保健食品特定的27 个保健功能之一,在降低疾病风险、预防糖尿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辅助降血糖的保健食品90%是以中药为原料的复方产品,其安全性比药品高,生物活性比普通食品强,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

2 中医对Pre-DM 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Pre-DM 的中医范畴

中医学并无Pre-DM 这一病名,据其症状表现特点,多数医家将其归属于“脾瘅”范畴[17],“脾瘅”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指出过食肥甘厚味为脾瘅重要病因,进而伤及脾胃运化功能,致脾失健运、气机不畅、中焦郁热,出现内热口干之象。

2.2 Pre-DM 的中医病因病机

不同医家对Pre-DM 的病因病机认识尚未统一,以从脾辨病为主流观点。因患者喜食肥甘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劳逸过度损伤脾胃运化功能,致饮食不化、停积脾胃、郁久化热、邪热过剩、耗损阴液,发为脾瘅。国医大师吕仁和认为脾胃积热是脾瘅的关键病机,肥胖是脾瘅的核心症状。患者胃热则消谷善饥,食欲增加,所过食甘美肥腻之品不得运化,化为膏脂积于腰腹,出现肥胖。脾运不及,不能运化水液精微,则成痰湿之邪。有形之膏脂与无形之痰湿则是推进疾病向消渴期发展的重要因素,二者阻滞气机,致中焦气机不畅,加重内热,产生恶性循环,推动疾病进展[18]。陈筱云等[19]认为脾虚是Pre-DM 发生的根本原因,水谷精微输布异常是Pre-DM 的病理基础。杨晨等[20]从脾虚湿盛论治Pre-DM。王艺飞等[21]认为脾瘅与现代医学中Pre-DM 即葡萄糖调节受损相对应,其基本病机为脾虚热郁。黄山等[22]对Pre-DM 患者进行证素调查发现Pre-DM 发病主要与湿、痰、气滞、热等病理因素相关,认为痰湿困脾是Pre-DM的核心病机。

(一)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让地理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返回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当中,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采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了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更加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潜能,正真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

脾胃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是以肝脏条达为前提。若因情志不遂致肝气郁结,影响中焦气机升降,致脾胃运化失司,从而形成肝郁脾虚的核心病机,郁则生脂(痰瘀)、生湿(水停)、生热(胃热、肝热)[23]。徐翔等[24]从肝木克土、肝火犯胃、肝郁致瘀等角度阐述肝在Pre-DM 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地位,并从“疏肝气、清肝热、养肝血、平肝阳、通肝络、暖肝阳、泻肝浊”7 个方面对该病进行论治。赖夏兰等[25]从“六郁”特征探讨Pre-DM 发病机制,认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在Pre-DM 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六郁为脾瘅核心病机,实为从气滞、痰湿、内热、血瘀、食滞此类病理产物的角度进行病机的阐述。

笔者认为,Pre-DM 病机认识虽有从肝、脾及六郁分析阐述其不同,但总以脾胃为核心。因脾胃为中焦之枢纽,主气机升降及水谷运化,所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皆可责之于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肝脾生理关系密切,病理上可相互传变,肝病及脾,为从肝论治脾瘅之关键。

2.3 Pre-DM 的中医辨证分型

Pre-DM 辨证分型尚无统一标准,各医家对于Pre-DM 证型看法不一。《糖尿病前期中医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9]将Pre-DM 分为4 型:湿热蕴脾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盛证和气阴两虚证。《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26]将Pre-DM 分为气滞痰阻证、气虚痰湿证、阴虚气滞证。《糖尿病前期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7]则将Pre-DM 分为脾胃壅滞证、湿热蕴结证、脾虚痰湿证、肝郁气滞证和气阴两虚证5 种证型。有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整理和挖掘,探索Pre-DM 的辨证分型,发现主导证型为脾虚湿热证和湿热蕴脾证[28]。任明等[29]通过对Pre-DM 中医证型分布与演变规律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占比前3 的证型依次为气虚证、阴虚证、脾虚湿阻证。另有相关研究证明脾虚痰湿、气阴两虚为Pre-DM 最为常见的证型[30-31]。徐名一等[32]研究也发现此2 种证型为主要证型。从体质学说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痰湿质和气虚质为Pre-DM 的主要证型[33-35]。总体而言,脾虚湿盛/痰湿证和气阴两虚证为Pre-DM 较为常见的2 种证型。

综上,Pre-DM 中医的辨证分型不统一,使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类型多样化,且难以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针对这一现状应有的放矢,应先对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进行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的探索,再循序渐进完善和规范证候模型类型及标准。

3 Pre-DM 的动物证候模型研究现状

目前,Pre-DM 动物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大致可分为3 类:(1)采用高能饲料喂养,或结合活动空间限制、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等方法;(2)采用药物造模法;(3)采用转基因鼠造成自发模型联合证候造模因素。

3.1 采用高能饲料喂养建立Pre-DM 模型

3.1.1 单纯高能饲料喂养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D 大鼠12 周建立IGR 模型,在参考成人Pre-DM 血糖值的基础上,结合对照组大鼠血糖水平进行模型判定,评判标准为:IGR 组以FPG 或(和)2hPG 高于对照组相应血糖最高数值,且FPG<7.0 mmol/L、OGTT 2hPG <11.1 mmol/L 及随机血糖<16.7 mmol/L 时,判定此时大鼠即为IGR 造模成功[36-38]。杜雪[39]以高脂饲料喂养进行Pre-DM 大鼠造模,依据实验大鼠正常血糖值相关研究制定模型血糖判定标准,第12 周时进行尾尖取血,血糖≥7.5 mmol/L且<16.7 mmol/L 即为IGR 大鼠造模成功。肥胖为Pre-DM 常见临床表现,故造模可以体质量及肥胖Lee’s 指数为判定标准。赵亚等[40]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方式建立肥胖Pre-DM 大鼠模型,以体质量为模型评判指标,在饲养12 周后,以普通饲料喂养的对照组大鼠体质量为参照,判定超出其体质量均值20%的大鼠为成功模型。周子妍等[41]以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而空腹血糖维持正常界定Pre-DM 状态,高脂造模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连续饲喂12周,测定空腹血糖和IR 指数,造模组大鼠未出现空腹血糖异常,IR 指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判定其处于Pre-DMIR 阶段,IR 模型复制成功。

3.1.2 高能饲料喂养结合活动空间限制 马伯艳等[42]采用高脂饲料喂养20 周结合活动空间限制的方式,建立IGT 痰湿瘀热证病证结合模型,模拟“肥膏厚腻、多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更加贴近人类代谢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以空腹血糖<5.6 mmol/L,2hPG 介于7.8~11.1 mmol/L 为IGT 造模成功标准。中医证候层面,模型组大鼠存在中心性肥胖、毛色稀疏、小便增多、垫料馊臭、大便黏稠发暗、血液黏稠色暗等痰湿郁热证表征;血清胰岛素升高,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升高明显,血液流变学异常,糖耐量受损,胰岛功能异常及脂代谢异常,符合中医“痰湿”的客观指标;而血黏稠色暗结合血液流变学异常符合中医“血瘀”表现及微观指标。客观指标方面,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升高,2hPG 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7.5±0.7)mmol/Lvs(6.3±0.3)mmol/L]。该研究制定了大鼠“痰湿瘀热”证候表征观察指标和生化指标。进一步采用此造模方法及IGT 模型判定标准,高脂高糖喂养20 周后,大鼠血糖均满足IGT 诊断标准,造模成功[43-45]。李寒等[46]以高脂饮食喂养联合高温高湿环境及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成功诱导IGT模型,探究黄连温胆汤改善IGT 的相关机制。

3.1.3 高能饲料喂养结合小剂量注射STZ 谷英敏等[47-48]采用雄性SD 大鼠高脂饲料喂养3 周后,于禁食不禁水12 h ip 1% STZ 溶液20 mg/kg,继续予以高脂饲料喂养,建立IGT 模型。因研究中对照组大鼠2hPG 显著高于人类正常值,故未参考人类对应血糖标准,根据对照组拟定IGT 血糖范围。以正常组大鼠空腹血糖范围为5.1~6.6 mmol/L,2hPG范围为7.3~9.4 mmol/L,设定空腹血糖6.6 mmol/L,10 mmol/L<2hPG<16 mmol/L 为IGT 大鼠成模,成模率为78%,并在后续研究中参考上述方法设定成模标准,成模率为80%。张悦等[49]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 周,ip 2% STZ 溶液20 mg/kg 持续3 d 进行造模,测定FPG 并进行OGTT 试验,设定FPG<7 mmol/L、2hPG 在7.8~11.1 mmol/L 为造模成功标准;血糖未达标的大鼠继续ip 2% STZ 溶液10 mg/kg,第6 周末大鼠均可达到IGT 造模标准。古丽娜扎尔等[51]通过研究Pre-DM 大鼠模型分子机制,选取SPF 级雄性Wistar 大鼠10 只,采用ig 高脂乳剂和ip小剂量STZ,建立糖调节受损大鼠模型,连续32 d ig 高脂乳剂,第33 天ip 小剂量1% STZ 25 mg/kg 后测定大鼠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大鼠FPG [(6.24±0.20)mmol/Lvs(4.56±0.35) mmol/L] 及2hPG [(8.63±0.61) mmol/Lvs(5.10±0.20)mmol/L] 均显著升高,胰岛素抵抗明显,但该研究未明确说明模型评判标准。张少兰等[51]参考Barrire 的造模方式[52],采用高糖高脂联合ip 小剂量STZ 少量多次法建立Pre-DM 大鼠模型,高脂饲料喂养8 周后,ip 小剂STZ(每次10 mg/kg,累积30 mg/kg),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糖耐量升高,则认为造模成功。

3.1.4 高能饲料喂养结合STZ、T4 注射及力竭游泳课题组前期[54-55]对Pre-DM 病证结合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通过采用力竭游泳、T4 注射、高脂喂养结合STZ 注射复合因素建立“气阴两虚型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造模周期为33 d,造模成功后测定FPG、OGTT 0.5hPG、2hPG,FPG 值≥10 mmol/L 或0.5、2 h 任一时间点血糖升高或血糖曲线下面积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判定糖代谢紊乱模型成立。

3.2 采用药物造模方法造成Pre-DM 模型

汤海梅等[55]研究表明饮食中所含3-脱氧葡萄糖醛酮(3-deoxyglucosone,3DG)是Pre-DM 的独立致病因子,大鼠ig 3DG 溶液50 mg/kg 连续2 周,可导致胰岛β 功能受损,空腹血糖和FINS 水平显著升高,糖耐量异常,形成IGR,并将该方法用于Pre-DM 造模[56]。

3.3 采用转基因鼠造成Pre-DM 模型

蔡嘉洛等[57]采用BKS-DB 小鼠高脂饲料连续喂养5 周,饲养7 d 后,每周周日固定时间测量小鼠血糖,以连续4 周空腹血糖在6.7~11.1 mmol/L表示造模成功,造模小鼠均达到标准。刘海逸等[58]选用Zucker 糖尿病肥胖(Zucker diabetic fatty,ZDF)大鼠高脂饲料喂养3 周,可成功建立IGT模型,2hPG >11.1 mmol/L 或峰值血糖>16.7 mmol/L 为模型成功判定标准。

综上,Pre-DM 动物模型多选用雄性SD 大鼠和Wistar 大鼠为造模动物,部分研究选用基因工程模型如ZDF 大鼠、BKS-DB 小鼠,但是成本较高,难以推广,且尚无研究表明转基因鼠本身是否存在特定证候或在实验过程中存在证候演变,再叠加其他造模因素不能保证证候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见表2。造模时间多与造模方法有关,结合药物造模所用周期较短。模型评价以血糖为主要评价标准,但是由于临床Pre-DM 诊断标准不统一,研究者多根据Pre-DM 的临床表现或发生机制的不同进行造模,所以各个造模方法的成模判定标准各异,主要参考成人Pre-DM 诊断标准或以当次试验鼠空腹血糖水平为基准设定正常值范围,但血糖诊断切点值暂未统一,部分研究未明确阐明成模标准。而且,由于研究角度不同,只有少数造模方法进行了中医证候的界定,所以Pre-DM 病证结合模型研究较为匮乏,为中医预防和干预及中药复方保健产品干预效果机制研究带来困难。

表2 Pre-DM 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汇总Table 2 Summary of modeling methods for Pre-DM animal models

4 Pre-DM 中医证候模型的构建原则及评价策略

4.1 Pre-DM 中医证候模型的构建原则

构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即利用动物复制人类疾病模型,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应具备与人类疾病病理变化的相似性,还需有可重复性,因而特定疾病动物模型应设定评判标准,包括特异性客观指标、症状表现等方面。另外,经济成本和易行性也是模型复制方法和指标观察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血糖升高为Pre-DM 首要特征,血糖值为诊断的重要检验指标之一。与人类糖尿病诊断标准相对应,Pre-DM 动物模型的血糖值范围可参照IFG 或IGT 的血糖值标准,或二者兼具。此外,由于Pre-DM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 功能障碍为主要环节,所以造模也可以是否出现胰岛素抵抗为依据。而中医药基础研究中动物模型在具备西医病理特点的同时,应体现辨证论治的核心理念,即需兼具中医证候表征,因而病证结合模型是最符合中医药研究需求的模型。

Pre-DM 是一种慢性消耗性证候群,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只是发展成糖尿病的高危状态,并不是疾病状态,并非独立的糖尿病,当以预防和保健为主,中医证候则是疾病发展某一阶段病理生理的概括,在中医证候复制上应体现保健原则,需注意以下几点:(1)造模方法的干预因素不宜过多,过多干预因素的动物模型重现性较差[60];(2)造模周期适中,中医的“证”是一种阶段性、动态性特征,周期过长易出现证候的转化或对动物造成不可逆伤害,周期过短则指标无差异,一般30~45 d 为宜[61];(3)造模方法以不对实验动物造成实质性伤害为宜,如手术切除肾上腺而成的肾阳虚动物模型[62];(4)造模停止后,应可自行恢复;(5)证候表征观察指标应与临床一致。

造模方法方面,现有研究多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为基础,或结合活动限制进行造模,该方法安全性高、对动物危害小,但成模时间较长,多需8~20 周饲喂才可达到模型血糖标准。采用高脂饮食联合ip 小剂量STZ 更佳,通过饮食诱导引发胰岛素抵抗后再用STZ 破坏胰岛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缺乏,导致血糖升高,使成模动物表现出长期稳定的高血糖状态[63],并可使其出现气阴两虚证候表征[64],该方法可缩短造模时间、减少造模成本。可见某些单一造模因素同时造成疾病病理改变和中医证候形成,采用这些因素为病证模型构建的优先选择。

4.2 Pre-DM 中医证候模型的评价策略

中医病证结合模型的评价与单一疾病模型相比,其特殊性在于除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评价标准外,更应从中医证候角度出发,从中医四诊信息及与证型相关的西医微观指标、组织病理形态学等多个方面进行模型评价。使模型在体现疾病的病理变化的同时具备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诊疗的研究提供支撑,从而更充分地突显传统医学对疾病治疗的优势。

Pre-DM 中医证候模型的评价也应按照以上原则,客观评价指标方面应以血糖值为主要评判指标,同时糖脂代谢异常和胰岛功能损伤为Pre-DM 的内在机制,胰岛素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血脂等相关指标应综合考虑。

证候判定方面,应针对不同证型制定相应的标准,应囊括动物一般行为和状况、体质量、活动度、毛色、二便情况等,依据现有动物病证结合模型或以临床证候表现为依据,制定相关实验动物证候评价标准,并结合证型相关生物学指标。本文以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为例对证候模型的构建和评价策略进行探讨。

4.2.1 Pre-DM 脾虚痰湿证证候模型 《内外伤辨惑论》言:“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饮食失节使脾胃受伤,致脾气亏虚,脾不运化水湿,湿聚成痰,表现为脾虚痰湿证。脾虚证造模方法有苦寒泻下法(大黄煎剂)[65]、饮食失节法(白酒、食醋或硝黄饲料喂养/高脂饲料喂养)[66]、劳倦伤脾法(力竭游泳)等。其中大黄的降糖作用会干扰降糖药物疗效观察,不适用于Pre-DM 脾虚模型的建立,故推荐通过力竭游泳和(或)高脂饲料喂养构建脾虚模型[67]。而高脂饮食不利脾胃运化,脾失健运,易生痰湿,还可促进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变化,故适用于Pre-DM 脾虚痰湿证的造模,但单采用该因素造模时间较长,且模型不稳定,联合ip 小剂量STZ可缩短造模周期,所以使用高脂饲料+STZ 复合因素造模为宜。模型判定除通过常规血糖相关指标进行疾病模型评判外,还可制定动物证候表征分级量化评分标准,包括形体肥胖、被毛油腻、活动迟缓、倦怠蜷卧、大便黏等表征及血脂、肝脂等客观指标进行脾虚痰湿证证候评价。

4.2.2 Pre-DM 气阴两虚证证候模型 Pre-DM 阶段,或素体阴虚,或脾气亏虚,虽起点不同,但最终转为气阴两虚,气阴两虚是从前期阶段进入糖尿病本病期的关键节点[68]。建议以高脂饲料模拟饮食不节致脾气虚,合并甲状腺素注射造成甲亢型阴虚,联合ip STZ 以缩短造模周期,构建气阴两虚型Pre-DM 模型。除满足血糖值判定标准外,可根据证候表征及生化指标进行模型判定,从证候表征角度而言,气阴两虚动物模型应兼具精神不振、行动迟缓、抓力下降、呼吸、脉搏减弱、毛发枯黄、无光泽、舌色淡红的气虚证候表现,及饮水量增加、肛温升高、体质量减轻的阴虚表现。客观指标上,主要通过环核苷酸和内分泌激素判定阴虚,以胸腺、脾脏免疫器官指数及免疫功能指标判定气虚。

4.2.3 Pre-DM 痰瘀互结证证候模型 Pre-DM 以脾虚为本,脾胃运化失职,津液不化则成痰,血行不畅则成瘀。痰浊与瘀血脾虚后所生重要病理产物,反过来又困遏脾气,可贯穿脾瘅始终。造模方式上,在ip STZ 基础上采用高脂饲料长期喂养可模拟Pre-DM 痰瘀互结证模型,但造模时间较长,可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血瘀证造模方式,常见方法包括冰水浸泡(寒凝血瘀)[69]、内毒素注射(热毒血瘀)[70]、激惹或睡眠剥夺(气滞血瘀)[71]、肢体击打(外伤血瘀)[72]、博莱霉素注射(气虚血瘀)[73],及sc 肾上腺素等西医病理造模方法[74],因高脂饲料喂养已较好还原Pre-DM 痰瘀互结证病因,建议联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法,可缩短造模周期并保证模型的稳定性。模型评价包括血糖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血脂、肝脂,及形体肥胖、被毛油腻、活动迟缓、倦怠蜷卧、大便黏等痰湿证候表征,舌面、爪及尾部紫暗舌面瘀点瘀斑等血瘀证候表征。

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可通过以方测证评价中医证候模型的成功与否。“以方测证”是中医探究病证的研究方法,同样用于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当中,应根据方剂的药物构成与功效,观察应用该方剂后所出现的药效反应,从而推测研究对象的所属证型。所以,可以通过设置特定的方剂组别作为对照,根据药效来判定证候模型是否成立,推荐使用对应证型经典方剂。脾虚痰湿证可选择六君子汤健脾化湿验证模型[75],玉液汤益气生津用于气阴两虚证模型研究,以二陈汤合桃红四物汤为痰瘀互结证对照方剂[76]。

因Pre-DM 为糖尿病的前期阶段,二者的病因病机基本一致,故在造模方法上,同一证型多采用同样的造模方式。但二者因病期不同,病情有轻重之分,故在同样造模方法的情况下,Pre-DM 造模周期应较糖尿病更短。证候类型方面,因脾瘅以过食肥甘伤于脾胃发病,易生内热耗气伤阴,故在Pre-DM 以气阴两虚证、脾虚湿困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因虚致瘀,瘀久化热,导致兼夹瘀血或痰热等病理因素,变证由生,故在糖尿病模型构建时应注意复合瘀血、痰热等造模因素。Pre-DM 为正常糖代谢向糖尿病过渡的必经阶段,故研究应覆盖糖尿病由健康到亚健康,至发展为疾病状态的全过程,观察证候演变,才能采取适宜的防治保健措施,指导临床精准用药,及时阻断Pre-DM 向糖尿病转变,从而降低糖尿病患病及并发症风险。

5 结语

本文对目前Pre-DM 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Pre-DM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的一点浅见。Pre-DM 证型认识多样,模型构建方法多样,评价方法尚未统一,但存在主流趋势。在此背景下,实现Pre-DM 动物证候模型标准化十分必要。根据Pre-DM 病因病机,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STZ 可作为基本造模方法,在此基础上联合其他适合的干预措施构建不同的证候类型,且干预方式不宜过多,造模时间不宜过长。证候评价方面,应在结合临床证候诊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动物模型相应证候表征的判定,建立和完善证型评价量表,发掘证候表征与微观指标内在关系,发掘证候生物学本质的同时为证候评价提供客观支持,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取代证候表征评估。笔者已经在Pre-DM 气阴两虚证动物模型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未来将继续探索Pre-DM 中医证候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方法,实现辨证保健、精准保健。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高脂证型脾虚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治咽炎要分清证型
不同证型糖尿病的调理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高脂血标本对临床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对策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运动降低MG53表达及其在缓解高脂膳食大鼠IR中的作用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脂饮食诱导大鼠生精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