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歌 付鑫 周松林
(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 郑州 450016;2.河南省中医院疼痛科 郑州 450053)
疣状胃炎是一种在内镜下、组织学上及X线下均具有特征性改变的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疾病,胃镜下表现为扁平疣状隆起而中央脐样凹陷糜烂性胃黏膜病变,且胃黏膜表面分布大量痘疹状或疣状突起,病变多发生于胃窦部。本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无规律性上腹隐痛或胀痛、嗳气、反酸、食后饱胀、纳差、嘈杂等,少部分患者伴有黑便、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易发生癌变,故应引起重视[1-2]。目前西医保守治疗疣状胃炎的方法主要是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治疗方案较单一,疗程较长,停药后复发率高,且联合使用的抑菌药易使患者出现胃胀、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内镜下介入治疗方法的安全性仍待验证。经多年临床探索,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取得显著成果,无论是辨因治疗、辨证治疗还是辨病治疗均具有显著优势,且具有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少等优点[3]。有研究表明,采用乌贝消疣颗粒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疣状胃炎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临床总有效率超过95%[4]。但笔者在临床实际中发现,部分疣状胃炎的发生与Hp无相关性,Hp相关性疣状胃炎病性以标实为主,而非Hp相关性疣状胃炎病性以本虚为主,因此在既往研究基础上,笔者采用益气养胃汤治疗非Hp相关性疣状胃炎,以进一步扩大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验证,现报告如下。
将2019年3月-2020年6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92例非Hp相关性疣状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的研究方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2~70岁,平均(39.52±5.86)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3.32±1.15)年。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1~70岁,平均(39.55±5.91)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3.38±1.2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5]对疣状胃炎的拟定。中医诊断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辨证为脾胃气虚证:主症为胃脘隐痛、胀满,喜按,乏力,便溏;次症为嗳气,食少,气短,泛酸,嘈杂,口苦,口干,恶心或呕吐;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疣状胃炎西医诊断标准,辨证为脾胃气虚证;②年龄20~70岁;③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Hp为阴性;④均为不完全型疣状胃炎;⑤患者能够配合接受治疗。
1.2.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脑血管、心血管、肾、肝、造血系统等严重基础疾病者;②合并消化道溃疡、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等消化道系统器质性疾病者;③既往接受胃切除手术或上消化道手术治疗者;④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⑤精神病患者;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⑦不能配合治疗或相关检查者。
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治疗,20 mg/次,每日2 次,连用8 周。治疗期间要求饮食清淡,戒酒戒烟,不饮咖啡、浓茶,保持心情愉悦。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益气养胃汤治疗,药方组成:牡蛎20 g,黄芪、瓦楞子各15 g,白术、党参、乌贼骨、白芍、延胡索、白芨、川朴、丹参各10 g,莪术6 g,甘草、川连各5 g。加水煎煮,收汁2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8周。
1)临床疗效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7]拟定。①治愈:胃镜下疣状隆起基本或完全消失,胃黏膜无活动性炎症反应,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疗效指数95%以上;②显效:胃镜下疣状隆起变得低平,且数目显著降低,顶部凹陷处糜烂病变达到基本愈合程度,胃镜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疗效指数70%以上,但不足95%;③有效:胃镜下疣状隆数目有所降低,顶部凹陷处糜烂病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胃镜检查结果较治疗前得到一定改善,疗效指数30%以上,但不足70%;④无效:胃镜检查结果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疗效指数不足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制定的积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胃痛、胀满、嘈杂、厌食、嗳气)进行量化积分,症状“无”设为0分、“轻”设为1分、“中”设为2分、“重”设为3分。
3)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 使用胃镜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肠黏膜状况,统计不完全型疣状结节的数量。
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监测患者治疗后及治疗过程中三大常规(血、尿、大便)、肾功能、肝功能及心电图变化,记录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表1,P<0.05)。
表1 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后,两组胃痛、胀满、嘈杂、厌食、嗳气积分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上述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表2,均P<0.05)。
表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表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s)
注:a) 与治疗前比较,P<0.05;b)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胃痛胀满嘈杂厌食嗳气对照组(n=46)治疗前2.12±0.322.09±0.271.96±0.301.76±0.231.93±0.25治疗后1.28±0.20a)1.19±0.18a)0.98±0.15a)1.05±0.17a)0.93±0.16a)对照组(n=46)治疗前2.07±0.352.04±0.302.05±0.271.81±0.251.98±0.29治疗后0.71±0.08a,b)0.65±0.07a,b)0.50±0.08a,b)0.53±0.07a,b)0.46±0.06a,b)
治疗后,两组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较治疗前均出现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数量低于对照组(表3,均P<0.05)。
表3 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比较(±s,n)
表3 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比较(±s,n)
注:a) 与治疗前比较,P<0.05;b)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时间节点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对照组(n=46)治疗前11.09±1.56治疗后 7.82±1.15a)对照组(n=46)治疗前11.55±1.53治疗后 4.82±1.02a,b)
两组治疗后及治疗过程中三大常规、肾功能、肝功能指标、心电图均无恶化,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疣状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表现,诊断多依靠胃镜检查,病变部位主要集中于胃窦部,常伴发消化性溃疡、食管炎、十二指肠炎等相关疾病[9]。研究表明,完全型和不完全型疣状胃炎均有一定程度的异型增生风险,疣状胃炎被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重大疾病之一,因而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10-11]。疣状胃炎的病因机制十分复杂,目前临床并未形成统一认知,在治疗方面主要参考慢性胃炎,以胃黏膜保护剂和抑酸剂等内科保守治疗措施为主。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且起效较快,已被广泛用于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但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疣状胃炎,作用机制较单一,病情难以被控制。
疣状胃炎之病名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未见记载,根据疾病表现出的特征,可归属中医“胃痛”“嘈杂”“胃胀”等疾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失畅、饮食不节或素体亏虚等因素导致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中焦气机升降紊乱,痰、瘀、热等实邪阻于胃脘而发病。本病病性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即部分患者主要表现为本虚,以脾胃气虚为主,痰热、血瘀为标;而部分患者则以标实为主,本虚为标。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非Hp相关性疣状胃炎患者多以本虚为主,兼有标实,根据其病性特点,采用益气养胃汤口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方中党参、黄芪、白术、牡蛎为君药,党参甘温补中,能补脾养胃,健运中气;黄芪药性甘而微温,有益气固表、健脾补肺之功;白术健脾燥湿、和中益气;三药合用,彰显补中益气、固表补虚之功;牡蛎药性咸寒,有软坚散结、抑酸止痛之功,以上四药有补有散,重点在补,共起益气祛邪之功。瓦楞子、乌贼骨、白芨、延胡索、丹参、莪术为臣药,瓦楞子、乌贼骨、白芨三药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化瘀消痰;延胡索、丹参、莪术三药活血行气、化瘀止痛;六药合用,彰显活血止痛、软坚散结之功,与君药相伍,补中有攻,有标本兼治之功。白芍、川朴、川连为佐药,白芍缓急止痛、柔肝养血;川朴消积除满、行气燥湿;川连解毒泻火、清热燥湿。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固本补虚、消积化痰、活血止痛之功。
益气养胃汤治疗非Hp相关性疣状胃炎的具体机制虽尚未研究明确,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具有保护胃肠道黏膜、调节胃收缩、抑制胃溃疡、改善机体免疫力、抗应激及耐缺氧的作用[12];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应激、抑菌、抗溃疡的作用[13];白术具有调节胃肠道微生态、促进胃肠道运动、抗炎及保护胃肠道黏膜损伤的作用[14];瓦楞子中的碳酸钙成分具有中和胃酸和抑制疼痛的作用;白芨具有抑菌、止血、减轻胃黏膜病理性损伤、促进局部微循环及修复黏膜创伤的作用[15];白芍具有抗炎、镇痛及保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16]。可见本方药物能够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促进炎症消退或吸收,修复胃黏膜创伤,减轻胃黏膜病理性损伤,从而有助于改善疣状胃炎患者胃痛、胀满、嘈杂、厌食、嗳气等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证实了益气养胃汤对非Hp相关性疣状胃炎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完全型疣状结节数量,有助于改善胃内环境,抑制肠黏膜恶变,是治疗本病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