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规避策略

2024-01-09 10:44江苏苏州
现代企业 2023年12期
关键词:经营风险工程项目工程施工

□ 江苏苏州 王 莉

做好风险识别与风险管理工作,既是保障企业稳定经营的必要举措,也是促使企业实现效益提升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工程项目通常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规模大、投入成本高、质量要求高等特点,并涉及到人员、环境、材料、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此背景下,工程施工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与风险要素。所以,为了提升工程施工企业的综合实力与经营效益,有必要对其经营风险展开分析讨论,并积极探索规避风险的可行路径。

一、工程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表现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因诸多因素影响而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情况,即形成经营风险。对于工程施工企业而言,经营风险既贯穿于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又潜藏于其实践体系的全方面。同时,结合业内经验来看,经营风险兼具客观性与普遍性、随机性与必然性、可变性与多样性。基于此,由于经营风险是无法杜绝、动态变化的,所以工程施工企业在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时,应坚持“防范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并切实做好经营风险的分类与分析。

1.项目合作风险。以合作方、承包方身份参与工程项目建设活动,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获利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项目合作阶段,项目合作事务中,工程施工企业会面临一定的风险隐患。

第一,盲目投标的风险。在面对市场中的招标项目时,部分工程施工企业会因急功近利而表现出投标行为上的盲目性。例如,一些企业将抓住盈利机会、获得施工任务置于首位,并未充分考量自身技术水平、施工产能、承包成本与项目工程规模、招标要求之间的匹配性,进而错误地加入到投标行列中。通常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向两种结果:(1)企业因缺乏竞争力、胜任力而在评标过程中淘汰,进而导致投标消耗的时间、人力、财力等成本白白浪费;(2)企业中标成功,但整体履约过程举步维艰且利润微薄,甚至存在履约失败或赔本承包的可能性。显而易见,无论哪种结果,都会对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负面影响。

第二,非理性竞标的风险。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中,招标方与投标方往往处于一对多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工程施工企业要想从投标群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竞标手段。然而,竞标行为是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的。若企业采取了非理性竞标手段,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中标几率,但也会催生极大的经营风险,其代价甚至会超过企业中标所得的经营效益。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赢得竞标,会盲目地在“价格战”中压价让利。这样一来,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的利润空间必然受到大幅压缩,甚至出现零利润、负利润的情况。再如,还有的企业为了拔高自身竞争力,会故意隐瞒自身的资质条件,并编造相关经验、能力、证物以博取招标方的青睐。实施这种非理性的骗标行为后,企业轻则面临经济风险与信任风险,重则受到法律制裁,其投标资格、经营资格也会被取缔。

第三,合同签约的风险。成功中标后,工程施工企业便会步入与招标方签署合同协议的合作关系缔结阶段。在此阶段中,企业也会面临源于合同的经营风险。例如,部分建设单位为了使自己在工程项目合作中处于有利地位,会在拟定合同时故意纳入不平等、模糊化的条款。当此类情况发生时,若工程施工企业并未详细阅读合同内容、分析条款细节,将很可能在签约后背负过多的合作风险,继而增大履约期间遭受损失的几率。

2.施工材料风险。施工材料是工程施工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资源,若材料的应用与管理存在缺陷,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

首先,不同工程项目对施工材料有着差异化的应用要求,若工程施工企业选用材料不当,将直接削弱施工活动的达标性、规范性与安全性。例如,在I类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应达到C60以上,其天然砂组分的含泥量应低于1%,人工砂组分的含泥量应低于3%;在II类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则应控制在C30至C60之间,其内部天然砂、人工砂的含泥量分别应低于3%、5%。在此背景下,若企业错误地按照II类工程标准选择I类工程中应用的混凝土材料,必然会从根本上造成施工成果质量的劣化,进而催生一定的质量风险、安全风险与履约风险。其次,木材、钢材、混凝土等施工材料的性能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当木材、钢材实际承受的压力、撞击力等作用力高于其受力阈值时,便会出现形变、破损、弯折等劣化现象。所以,若工程施工企业对于施工材料的运输、保存方式不够合理,必将面临材料施工使用、材料加购成本等方面的风险问题。再其次,材料管理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细化分为材料采购管理、材料验收管理、材料使用管理、材料档案管理等多个具体环节。在这些环节中,若企业相关人员并未将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存在采购随意化、验收形式化、用料粗放化、档案模糊化等问题,也会形成不小的经营风险。

3.施工管理风险。施工管理既是工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其经营风险的主要发生阶段。同时,由于施工管理要素相对复杂,所以相关风险的来源、表现也极具多样性。

第一,施工质量管理风险。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现场施工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例如,若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并未严格践行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将很可能导致施工成果与设计预期、工程要求相偏离,继而形成相应的质量风险与整改需求,增加不必要的施工成本。再如,若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够严谨,或并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程序,将很可能导致施工成果在细节处存在缺陷。这样一来,既会引发直接性的施工质量风险,也会埋下质量风险间接性累积、加剧的隐患。

第二,施工安全管理风险。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风险来自作业环境、装备配置、管理条件等诸多方面。例如,若现场施工人员并未规范穿戴安全帽、安全手套等常规安全装备,或特种作业人员在带电作业、高空作业等场景下并未完善配置绝缘鞋、安全绳、安全作业平台等安防工具,施工现场发生人员砸伤、割伤、触电、高空坠落等事故风险的几率将大大提高。再如,若工程施工企业未能充分落实安全教育、安全巡视等工作,也会导致施工现场人员的工作安全系数大大降低,进而形成难以防控的安全管理风险。

二、工程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规避策略

1.项目合作风险的规避。在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工程施工企业应以促成健康规范、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为目的,做好多种合作风险的防范规避。

首先,要做好投标风险的规避。在正式实施投标行为之前,工程施工企业应做好充足的招投标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全面了解招标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其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建设区域、工程量规模、工程周期、投标门槛等信息做足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将各项信息与工程施工企业自身情况相对应,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具备项目建设任务所需的胜任力,是否能按时、保质地完工交付。另一方面,要做好招标项目的经济性考量,大致明确工程施工企业参与该项目的成本开销、利润规模及盈利效率。如此一来,便能充分消除工程施工企业投标决策的盲目性,避免企业因急功近利、自不量力而遭遇风险、蒙受损失。

其次,要做好竞标风险的规避。在激烈的投标竞争中,工程施工企业应保持高度的理性与自律性,不宜为了赢得中标而错误地采取失当行为。一方面,投标报价虽是左右竞标局面的重要因素,但其也与工程施工企业参与工程项目建设的合作效益直接挂钩。所以,企业在竞标之前,应预设一定的“报价红线”,即明确自身可接受利润的最低水平。竞标过程中,若其他企业给出的报价已低于“红线”,工程施工企业则应保持理性、退出竞争。这样一来,便能有效防止企业因盲目压价、过度让利而陷入零利润甚至负利润的困境之中,继而实现竞标风险的合理规避。另一方面,工程施工企业应坚持诚信为本、遵纪守法的竞标原则,严格杜绝骗标行为的发生。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保证企业的稳定经营与长远发展。

再其次,要做好合同风险的规避。工程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合同协议被签订,建设单位与工程施工企业的合作关系便会受到法律的保护与约束。与此同时,合作双方的权责、义务也会基本确定。基于此,为了防止自身在合作中处于劣势,工程施工企业在正式签约前,必须要严谨、细致地对合同条款进行阅读与分析。在此前提下,若发现条款中存在不平等内容,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协商调整,以保证合同内容的公平性,避免业主风险转嫁到工程施工企业身上。若发现条款中存在模棱两可的模糊性内容,也应与建设单位共同进行细化处理,以强化双方权责分配的明确性,避免建设单位掌握过大的风险操作空间或合同解释空间。除此之外,工程施工企业还应严格保证合同形式的正规性,不应将口头合同、私下合同作为有效依据,以免形成基于工程合作关系的信任危机。

2.施工材料风险的规避。在施工材料方面,工程施工企业应树立全程化、精细化、适宜化的应用与管理理念,以确保材料被正确、优质地用于施工实践,进而达到规避相关风险隐患的目的。

首先,在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的建设等级、合同要求、技术特点等,建立规范合理的施工材料选用计划。例如,在I类工程建设中,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混凝土材料提出包括且不限于以下的几点选用要求:(1)混凝土强度应在C60以上;(2)混凝土中天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1%,人工砂的含泥量应小于3%,泥块含量均应为0;(3)混凝土中碎石、卵石的压碎指标分别应低于10%、12%。在形成选材计划、确定选材标准后,工程施工企业还应做好施工材料的采购把控。一方面,要严格审核供方资质,确保其供应能力与施工中材料应用的质量要求、时效需求相匹配。另一方面,应在达标保质的基础上追求“性价比”,从而有效地降本增效、规避风险。

其次,在材料运输进场阶段,工程施工企业应做好材料验收、材料存放等管理工作。在验收管理方面,企业相关人员应结合采购单、施工规范、工程合同等资料,对运输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核查检验。若材料的型号、规格、数量、性能等与工程要求不符,则表明未通过验收,不应予以进场。反之,若材料各质量指标均满足工程要求,则可用于后续的施工作业。在存放管理方面,企业相关人员应立足不同材料的特性,采取针对性的现场存放或仓储存放手段。例如,以堆码形式存放钢材时,应做到按品种、按规格、按型号堆码,并远离腐蚀源。在此基础上,为了避免材料受潮或形变,需要对堆垛实施垫高处理。若存放场地为水泥地,则垫高以0.1米为宜。若存放场地为泥地,钢材堆垛垫高应控制在0.2米至0.5米的区间内。若在施工现场沙地上露天存放,钢材堆垛垫高则应控制在0.5米至0.7米的区间内。这样一来,能够避免材料在产、运、存等环节出现质量劣化,防止不达标材料对施工效果、施工安全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

再其次,在正式施工建设阶段,工程施工企业也应以经营风险防控规避为导向,做好材料成本、材料应用、材料档案等多方面的管理实践。例如,应建立施工材料限量申领、按需发放的管理机制,并对取料人员、取料时间、取料用途等信息进行明确记录。这样一来,既有助于降低材料浪费、材料丢失等风险的发生几率,也能充分提高施工材料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3.施工管理风险的规避。在工程项目的正式施工阶段,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施工管理工作,以确保实现质量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的有效规避。

第一,要加强工程项目监督的实施力度。企业应基于施工活动建立健全监督、监管机制,职能部门加强对工程项目多方位、全过程的监管,紧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监督,筑牢业务监管“首道防线”。尤其要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管手段。例如,在人员施工作业期间,应提出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的基本要求,全面保证各项施工参数、各类施工流程与设计内容、规范要求完全吻合。阶段性施工活动完成后,也应及时结合图纸、方案、规范等工程资料,对施工成果实施质量验收。若验收合格,方可开展后续环节的施工作业。反之,若验收未通过,则需要及时进行返工重修,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第二,要加强施工劳动管理的实施力度。一方面,工程施工企业应面向全体人员做好施工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等工作,从而引导人员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术、明确安全隐患,从根本上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应做好安全护具、安防工具的配置发放与使用监管工作,从而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以最充足的准备应对施工安全风险,实现施工事故的有效规避。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企业的经营风险具有多源性、多样性特点,主要包括项目合作风险、施工材料风险、施工管理风险等多种类型。对此,为了有效开展经营工作、保障经营效益,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做好各类风险的成因分析工作,并据此有的放矢地采取风险规避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降低经营风险的发生几率与影响程度,进而在实现工程建设成果按期保质交付的基础上,促成工程施工企业综合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经营风险工程项目工程施工
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国际地面工程项目经营风险之若干问题
成套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工程项目与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