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医药文化融入农田劳动课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4-01-09 15:30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黄海波
师道(教研) 2023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课香囊药食

文/广州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 黄海波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未来的下一代中传承发展,让中医药文化能够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逐步深入,我校结合特有的校内资源开展了具有劳动特色的中医药文化系列课程。笔者根据多年来承担劳动课程的教学经验,阐述中医药文化如何融入农田劳动课堂,提升劳动教育内涵,促进文化自信,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独特的育人价值。

一、以出力流汗,启迪中医智慧

出力流汗,是我校劳动课的一大特征。为了完成一定量的劳动任务,例如施肥劳动课、翻地劳动课、除草劳动课等,学生必须在田间付出大量体力,乃至大汗淋漓。有些学生开始不爱劳动,会想方设法地去避免出汗、少出汗,甚至用上止汗露,或者经常吹空调。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完全违背了人体的生理规律。作为劳动课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解清楚适度的出力流汗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这其中蕴含了几千年来的中医智慧。《黄帝内经》中就记载了“形劳而不倦”的养生思想,《灵枢·脉度》有这样的描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指的是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能停滞,需像水的流动、日月的运行一样不停地运动。适当的劳动能让人的气血保持通畅,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身体素质。然而劳动需要适度,过劳则伤身。

二、以本草寻踪,开启中草药之门

由于中药之中草类药占大多数,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中药往往被统称为“本草”,而记载药物的书籍也往往被称为“本草”,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翻看这些古籍就会发现大多数中草药是分布在野外的,而我校野外的劳动场地较多,其中分布的野生中草药也是不胜枚举。例如,南作物区的鸭跖草、蒺藜草、蔾、豨莶、车前草,西作物区的香附子、牛繁缕、青箱、艾草,百谷圃里的塘葛菜、马齿苋、海金沙、三叶鬼针草,百菜园里的荠菜、火炭母、白花蛇舌草,果园里的土牛膝、白茅、蛇莓、龙葵、酸浆,等等。在劳动课教学中,教师若能带领学生在出力流汗的同时去发现并识别这些中草药,则可以为学生打开了进入中草药知识殿堂的大门。为此,笔者设计了《野外本草寻踪》农田劳动课教学方案,带领学生在农田劳动中寻觅野生中草药的踪迹,发现目标本草后立即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从花、果、叶、茎、根等方面进行观察记录,使用平板电脑拍照记录药用植物的每一个细节,课后翻阅《本草纲目》等书籍,找到对应的本草记录,创作本草笔记。在农田劳动课教学中,通过亲自然、寻本草、翻古籍、录药方、悟原理等探究方式,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以果蔬种植,领悟药食同源

根据二十四节气,我校各个劳动场地种植了许多种类的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学农学生需要在劳动中深入农田,与这些农作物亲密接触,或为它们播种,或为它们移栽,或为它们除草,或为它们松土,或为它们施肥,或为它们采收。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好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从中医的角度去重新认识这些农作物,从而领悟药食同源理念。药食同源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久远,《黄帝内经》《千金药方》等医药理论记载中都有与中医食疗相关的内容。而李时珍是非常重视药食同源研究的,《本草纲目》中收载的1892 种药物中,食物类药物就有300 余种。笔者认为,在农田劳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若能以药食同源的理论出发,引导学生从四气五味、功效作用等方面去认识五谷杂粮和瓜果蔬菜的药用价值,则可以纠正部分学生在饮食上的偏差,最终回归到中医所提倡的全面饮食、均衡饮食上来,从而领悟药食同源的养生思想。

四、以香囊制作,感受衣冠疗法

中药香囊即源自中医的衣冠疗法。衣冠疗法是指利用穿着的衣帽、鞋袜或饰物将药物佩带在身上,通过呼吸道或皮肤吸收而发挥其防病治病作用,是中医外治领域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为了传承和发展好中药香囊,我校开设了香囊制作劳动课程。制作过程中,学生是制作任务的操作者、创作者和分享者。首先,学生需进入我校的百草园探寻香囊制作药材,观察并识别它们,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功效作用。例如,薄荷、辛夷花、紫苏、肉桂、广藿香等。其次,学生需采摘药用植物的部分花、果、叶、茎等用于拓印香囊袋,以此完成香囊袋的外观图案创作设计。再者,学生需在中医药课室的药房内按方取药,称取药材、研磨药材、分装药材,再次认识各种药材,辨其形、观其质、闻气味。最后,学生分享劳动成果,展示香囊袋并介绍其功效,围绕劳动过程体验进行反思交流。香囊制作完成后,将会陪伴学生一段时间,或挂胸前,或挂腰间,或挂书包上。每当闻到这沁人心扉的药香味时,学生必定不会忘记制作香囊的劳动过程,更不会忘记这是中医的一种古老的衣冠疗法。

五、以感悟反思,构建中医知识

中医药知识体系的构建,需要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如何让新学到的中医药知识在学生心里落地生根呢?引导学生感悟反思则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感悟反思,学生把新认知的中医知识和旧知识结合起来,对中医的认知结构进行了重组和整合,最终形成了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知识建构。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搭建好感悟反思的教学支架,启发学生通过反思支架能够顺利地从现有发展区过渡到潜在发展区。例如,在劳动课中,教师预设问题让学生在劳动中感悟探索;在劳动总结阶段,教师设置反思支架让学生进行反思交流;在劳动课后,教师布置延伸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中医资料并撰写学习心得。如此,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能力可以由点到面地提升,从而构建出中医知识的总体框架,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课香囊药食
那些年的“劳动课”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劳动课真“独立”还需过“四道关”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药食两相宜之鸡蛋花
药食兼用话蜗牛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秋犯燥邪 药食同疗
药食两用说食姜
TREASURE TR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