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大鹏新区溪涌小学 陈杏林
对于师资生源等各方面都相对薄弱的小规模学校而言,面对生存与发展,走特色发展之路不失为学校实现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而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才能保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溪涌小学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溪涌社区,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美,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所在社区城市化发展较慢。学校现有一至六年级6 个教学班,学生192 人,平均班额32 人,现有专职教师22 人,是一所典型的小规模学校。学校长期处于小规模办学状态,存在经费少、师资弱、学生少等诸多劣势,同时面临着政府要求严、家长期望高、同行竞争大等挑战。
但“危机”与“机遇”并存。溪涌小学有着70 多年的办学历史,与新中国同龄,其存在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校“小规模”的状态也符合现代教育未来新型学校的特征。探索小规模学校特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办好溪涌小学,使之精品化、特色化,不仅能保障社区儿童享有“学有优教”的发展成果,而且在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中,特色化发展的溪涌小学,或将成为全国众多小规模学校的先行示范校。
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与依山傍海的本土文化资源,确立了学校的文化理念体系,引领学校特色发展。学校的办学理念凝练为“本真教育与我同飞”。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活动是影响人的活动。“与我同飞”这四个字反映了教育的本真,它呼唤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比翼翱翔。我国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本真教育”即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教育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的发展,本真教学,本真做人。
在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把学校办成一所“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现代化精品型小规模学校,培养“体健、知礼、博学、笃行”的溪小学子:具有健壮的体格,健全的人格;知书达礼,明德感恩;具有广博的知识,学业成绩优秀,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意识;笃行就是要学有所得,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做到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基于“本真教育·与我同飞”的教育理念,实施“美丽学校书香校园工程”,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打造特色环境:把架空层改造成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学习与活动空间。其中一半改造成一座精致的图书馆,内设教师阅读吧和学生阅览室,外置一间朗读亭。新图书馆书盈四壁,精致舒适,师生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对教室、走廊、校道等场所进行基于学校理念文化的提升改造,增强育人功能。独具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使得教育理念内涵外化、形象固化、意念物化、愿景活化,富有文化气息和育人功能,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家园,彰显“与我同飞”的教育魅力。
融合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综合性课程,构建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的“本真课程”体系。在保证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研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校本课程,如跳绳、书法、竖笛、舞蹈等学科特色拓展课程,使学生能选修2 门以上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学校秉持“追求本真,务实高效”的教学理念,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特色教学,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校结合自身小规模、小班化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领的“自主·探究·点拨”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任务清单,分享心得,集中点拨,合作探究,分享成果,评价小结,固化成果”等七个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形成适应时代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
对于小规模学校而言,往往存在一些体育项目由于场地有限、人数不足等原因而无法正常开展的问题,需要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特色项目,方能有效落实国家有关“体艺2+1”的相关要求。溪涌小学是典型的小规模学校,适合发展跳绳特色项目,可以让每个学生通过跳绳运动,练就健康体魄。学校通过开设“跳绳”校本课程、开展绳操大课间活动、举办班级联赛和校园跳绳节、建立校园“跳绳段位制”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代理发展跳绳特色项目。
“义务教育阶段学会演奏1 至2 件乐器”是教育部对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小乐器进课堂,人人会乐器”的音乐教育理念,将促进音乐课堂的有效开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学校结合“小规模、小班化”的特点,根据现有师资、硬件进行资源整合,以竖笛为切入点,践行“人人会乐器”的理念,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全面个性地成长。
学校秉持“阳光行动·感恩成长”的德育工作理念,实施特色育人计划,通过建设“感恩”主题校园文化、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等多种举措,结合学校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入队礼等常规教育,融合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四方面,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作用,开展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创建“感恩成长”德育特色。
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小规模学校“事务多、人员少”的实际管理需要。采取“部门+项目”的管理模式,发挥每一位教职工的专长,把学校部分工作列为专项,采取教职工主动申请承担或学校根据个人专长委派任务等方式,充分发挥部门行政服务协调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使得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得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