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析

2024-01-08 16:03杨杰王娟霞
甘肃农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杨杰 王娟霞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融合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调研,分析了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探讨了面临的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通不畅、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不完善和城乡公共资源配制不均衡等问题,提出了优化配置城乡人力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等甘肃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299. 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12-1160-06

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12.014

Explor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in Gansu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

YANG Jie 1, WANG Juanxia 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Information, 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2. Agricaltural and Rural Cmprehensive Service Centre of Guojia Township, Qin'an Gansu 741609, China)

Abstract: New urb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new urban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by literature reviewing, and discussed the issues such as the poor two-way flow of urban-rural human resources, unbalanced urban-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arg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unbalanced urban-rural public resources allocation. It put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Gansu Province, such a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human resources, narrowing the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gion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equaliz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service resources, accelera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es, and establishing the urban-rur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 Gansu Province

收稿日期:2023 - 09 - 13

作者簡介:杨   杰(1972 — ),女,甘肃武威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城镇化发展研究与农业经济研究工作。Email:gsnykjyj@126.com。

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均为新时期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如何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重要的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重点任务都强调了城乡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1 - 6 ]。新型城镇化可以通过资源流动来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则是为了解决新型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应当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是指在城乡发展观的指导下,促进城乡要素资源的双向流动,以实现城乡在各领域的协调发展目标。实现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7 - 10 ],遵循以人为核心、统筹城乡、城镇协调发展和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基础上,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丰富,兼具时代性与系统性[11 - 12 ]。因此,要提高城乡融合水平,需要改变农村资源向城镇的单向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城镇和农村居民同步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1 ]。

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城市对乡镇地区的支持和促进。这需要城市推动乡镇具备持续发展产业的能力,并与城市建立紧密联系,消除城乡要素流通的障碍,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1, 13 ]。但也有学者从区域发展、乡村发展、城乡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提供了理论支持。陈景帅等[14 ]认为两者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冯海丽等[15 ]认为影响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政府推动、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史卫民等[16 ]总结出了城乡融合所具有的市场高度统一、要素自由流动、功能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成果四个理论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聂桢海等[17 ]从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城乡要素配置不合理、城乡产业联结不深入、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等方面找到两大战略有机融合的关键路径。此外,一些学者还从实践层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具体地区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周韬[18 ]认为应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都市圈为依托,形成城乡要素流动、产业与空间互动、市场与政府协同的长效机制。赵志强等[19 ]基于系统论观点,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和乡村两个包含不同功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演进的一种新发展形态。总体而言,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在国内已有很多研究[20 - 21 ],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多以国家、城市群及大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于中小城市尺度的研究较少[22 ],为此,我们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出发对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1   甘肃省城乡发展现状

1.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显著

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落户“零门槛”,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然而,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造成了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困难,阻碍了城市发展,户籍制度改革成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手段[23 ]。甘肃省放开了落户限制,同时还推动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计互认,以保护进城落户的农民的权益[24 ]。近年来,甘肃省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2017年全省人口的城镇化率为46.39%,截至2022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3.33%,甘肃省城镇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 327.93万人[25 ],这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效。

1.2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化

甘肃正在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将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26 ]。通过改革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等领域,加大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补齐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改革、招聘教师和发放补助等措施,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并建设了数字文化服务点659个和数字文化站744个[24 ]。甘肅省的城乡社会保险逐渐实现统筹,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甘肃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加大教育财政支出,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1.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完善的、现代化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27 ]。甘肃省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使乡村基础设施得到日趋完善。全省实现了市(州)政府驻地和67个县(市、区)高速公路贯通,所有县(市、区)政府驻地通二级及以上公路[24, 27 ]。此外,全省还推进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村饮用水水质,使乡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1.4   乡村旅游成为带动城市资本下乡的新亮点

乡村旅游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城市资本下乡的重要方式。以文旅特色小镇为代表的乡村旅游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绿色出行方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近年来,甘肃省在乡村旅游方面的发展加速,通过推出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从最简单的农家乐、采摘园逐渐发展为多元化的民宿和文创产品等。其中,兰州市河口村、武威市灯山村、天水市孙集村等43个村庄入选了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8 ];武威市天堂镇、临夏回族自治州折桥镇、白银市水川镇等3个镇入选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9 ]。此外,唐蕃云舍民宿、栖迟民宿等成功获得了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的认证,深山归园田居馆民宿、漠落民宿客栈等入选为乙级旅游民宿[24, 29 ]。这些举措提升了甘肃乡村旅游的品牌性和影响力。甘肃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成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并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1.5   农业发展向产业化迈进

乡村振兴需要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聚集,以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产业。甘肃通过打造产业优势,形成了14个农业产业大县,包括安定区等“百万亩”以上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大县2个,静宁县等3.3万hm2以上苹果种植面积的大县3个,环县等存栏百万只以上肉羊的大县5个,甘州区等存栏20万头以上肉牛的大县4个[24, 30 - 31 ]。此外,甘肃还建设了安定、肃州等7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4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如平凉红牛、戈壁设施农业等,并打造了35个产业强镇,冷链库容达到667万 t。甘肃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总数达到了3 315家,总产值达到了1 500亿元。同时,甘肃还重点培育了“甘味”品牌,提升了甘肃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影响力 [24, 30 ]。

2   甘肃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通不畅

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打通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渠道。一方面,由于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差异较大,农村居民往往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在寻找城市就业机会时,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对称、招聘门槛高、人才市场不规范等问题,导致难以顺利进入城市就业市场[26 ]。另一方面,城乡人口迁移的户籍制度限制也是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通不畅的原因之一。由于户籍制度的不合理性,农村居民在迁往城市时往往需要面临各种限制和障碍,如落户政策限制等,导致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在甘肃省无法获得市民化身份,这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的人力资源流通受到了限制[24, 30 ]。

2.2   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甘肃地处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政策的特殊经济区域,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大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然而,甘肃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26 ],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而城市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这种城乡经济差距导致了农民的流失和城市人口的过剩,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地区的就业压力和社会问题。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首先,农村人口流失加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人口减少、老龄化问题加剧。其次,农村的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贫困问题严重。再次,城乡之间的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福利和公共服务分配不均,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城乡融合发展亟须解决这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反映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尽管甘肃省城乡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农村居民收入仍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农民资金和投资渠道匮乏、土地经营收益低、土地规模经营户流转缓慢[24, 31 - 32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甘肃省完成生产总值11 201. 6亿元,比上年增长4.5%;甘肃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 273元,比上年增加了1 207元;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 489元,比上年增加了33元[25 ]。尽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但农村居民收入仍只达到城镇居民的近30%,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带来挑战,收入差距可能导致农村居民转移至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进一步加剧城市的人口压力和社会问题。此外,收入差距也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平感的增加,加剧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因此,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是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任务。

2.4   基础设施建设配制不完善

相对于城市地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虽然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改善,但与现代化发展水平相比仍然不足[24 ]。甘肃各农村地区的公路、水利等基础建设尚不完善,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道路狭窄、损坏或拥堵的情况会导致交通拥堵,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困扰。缺乏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通信设施会限制货物和信息的流动,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缺乏足够的供水和供电设施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完善的能源和供应链网络也会导致能源和物资的短缺,农村居民与外界的联系不畅,进一步阻碍经济的发展。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还会影响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例如,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同时,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也会加剧环境压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因此,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31 - 32 ]。

2.5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城乡公共资源也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城市相对于农村地区拥有更多的公共资源,包括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方面。城市的公共资源更加完善、先进,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较为匮乏。首先,教育资源方面,城市的学校数量多、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备先进。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条件较差。这导致了城乡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均衡,城市学生更容易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其次,医疗资源方面,城市的医疗设施更加齐全,医疗技术更为先进。而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较少,医疗技术也相对滞后。这使得农村居民在就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往往需要到城市就医。再次,交通资源方面,城市的交通网络更加发达,交通工具更为便利。而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交通工具也相对不便。这给农村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利,限制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最后,文化资源方面,城市有更多的文化设施和活动,如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而农村地区的文化设施相对缺乏,文化活动也较为有限。这导致了农村居民的文化享受较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33 - 34 ]。

2.6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甘肃省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不健全的问题。农民在城市工作,却无法享受城市居民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缺乏养老、医疗等保障。这导致了农民的福利待遇低下,也制约了他们的城市生活和发展。首先,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有限。相比其他发达地区,甘肃省的社会保障项目数量较少,覆盖面也较窄。这导致了许多人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福利。其次,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较低。甘肃省的社会保障待遇标准相对较低,无法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特别是在退休金和医疗保障方面,待遇水平尤为不足,给老年人和患病群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此外,社会保障管理和运营不够有效[35 ]。甘肃省的社会保障机构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包括信息不透明、审批流程烦琐等。这些问题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困难,使得居民难以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3   甘肃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路径

3.1   优化配置城鄉人力资源

在新型城镇化视角下,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区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首先,建立健全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的机制和制度,加强信息交流和流通,促进城乡人才的流动和配置。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就业竞争力。其次,推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其就业机会。同时,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地区创业和就业,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第三,加强城乡人力资源政策的衔接和协调。建立健全城乡人力资源政策体系,加强政策的衔接和协调,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投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生产力。第四,加强城乡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城乡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机构,加强对城乡劳动力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培训等支持,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人才吸引力,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

3.2   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为了减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地区增加道路、桥梁、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生活水平。其次,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更多受教育机会。第三,发展农村产业。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第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农民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增加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第五,支持农民转移就业。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到城市或其他地区,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减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发展任务。甘肃省应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是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改扩建铁路线路、建设新的机场等,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加快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提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更多的光纤网络、扩大宽带覆盖范围、加强移动通信网络建设等,提高通信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传递和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三是加强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建设更多的发电厂、扩大电网覆盖范围、推广清洁能源等,提升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源供应,支持工业生产和生活需求。四是加速实施资源环境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社会及村屯互联网工程,提高城乡监测管理的智能化水平[13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兴建基础设施,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和支持。只有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够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措施和政策,不断加强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的平衡分配,实现城乡居民享受相同或相近的公共服务。首先,教育资源均等化。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确保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学生相当的教育资源。同时,加强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其次,医疗卫生资源均等化。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就医便利性和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农村倾斜,提供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同时,加强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第三,社会保障体系均等化。推行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农民养老等保障机制均等化,以保障农民的权益。第四,文化娱乐资源均等化。加大对农村文化娱乐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备。同时,促进城市文化娱乐资源向农村延伸,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等化是实现城乡发展协调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促进城乡居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全民福祉水平。

3.5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制定政策措施。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融合。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减少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更多企业参与产业融合。其次,加强协同创新。不同产业领域之间应加强合作,进行协同创新,通过共享技术、研发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并推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第三,建立产业联盟。通过建立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联盟提供平台,为企业提供资源共享、市场拓展、技术培训等支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具备跨领域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相关培训机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第五,推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技术是促进產业融合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和企业应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不同产业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发展。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合作与融合,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产业融合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36 ]。

3.6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在城乡发展中,建立起统一的管理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首先,建立统一的政策体系。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法律、法规、规划等方面的文件,确保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明确的政策依据。其次,设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建立一个统一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城乡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第三,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机制,包括城乡发展规划的统一、城乡资源的合理配置、城乡环境的协同治理等方面的机制,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第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项目。通过推进一些城乡一体化的项目,如农村改造、城市扩大规模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第五,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加强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资源的共享与互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通过以上措施,建立一个完善的城乡一体化管理体系,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郭玲霞,刘宇峰,封建民,等.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23,45(4):781-795.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2022-10-26(001).

[3] 李志坚,张丽娟,叶茂桂,等.  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研究[J].  新经济,2023(2):11-28.

[4] 方创琳,赵文杰.  新型城镇化及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J].  经济地理,2023,43(1):10-16.

[5] 宗   边.  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发布[N].  中国建设报,2022-03-21(001).

[6] 杨雪琴,邓生菊.  基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耦合视角的甘肃城乡融合研究[J].  寒旱农业科学,2023,2(4):369-376

[7] 陆   林,任以胜,朱道才,等.  乡村旅游引导乡村振兴的研究框架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9,38(1):102-118.

[8] 钱振明.  县城城镇化趋势与县城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之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2022(7):23-28.

[9] 张晓旭.  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J].  区域经济评论,2022(3):144-150.

[10] 任   杲,宋迎昌,张   枭.  中国新型城镇化内涵特征、水平测度与推进路径[J].  宁夏社会科学,2022(5):102-110.

[11] 周   德,戚佳玲,钟文钰.  城乡融合评价研究综述:内涵辨识、理论认知与体系重构[J].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34-2651.

[12] 洪银兴,杨玉珍,王   荣.  城镇化新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和农民市民化[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1(1):4-16.

[13] 范   群,徐冬靖.  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J].  山西农经,2023(10):57-59;60.

[14] 陈景帅,张东玲.  城乡融合中的耦合协调: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209-219.

[15] 冯海丽,胡光伟,马逸岚.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23,43(12):150-155.

[16] 史卫民,彭逸飞.  共同富裕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维度与路径突破[J].  西南金融, 2022(12):81-93.

[17] 聂桢海,包学雄.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历史演变、挑战与实现路径[J].  湖北农业科学,2023,62(2):134-140.

[18] 周   韬.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北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J].  中国西部,2022(5):67-74

[19] 赵志强,范建刚.  系统论视域下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多重维度、驱动机理与实践路径[J].  当代经济研究,2023(8):45-54.

[20] 马   丽,潘   颖.  中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路径及对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16):209-213.

[21] 张合林,申政永.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区域经济评论,2021,52(4):135-144.

[22] 王   婷,董会和.  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评价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江西农业学报,2023,35(4):220-227.

[23] 张亚匀,张嘉俊.  巴西城市化面临的问题[J].  国际研究参考,2014(11):9-14.

[24] 宋文姬.  甘肃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23(6):84-86.

[25] 甘肅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  甘肃日报,2021- 03-30(006).

[26] 宋文姬.  甘肃省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社科纵横,2022,37(5):84-87.

[27] 白嘉菀.  论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J].  现代商贸工业,2015,36(3):41-42.

[28] 张文都.  秦州区孙集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N].  甘肃日报,2022-11-01(003).

[29] 王兴海.  谱乡村旅游新篇章做乡村振兴生力军[N].  甘肃日报,2023-02-22(009).

[30] 王朝霞.  奋力书写现代寒旱特色农业新篇章——甘肃加快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N].  甘肃日报,2022-08-22(001).

[31] 本刊编辑部.  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乡村振兴——甘肃省现代寒旱农业发展持续向好[J].  甘肃农业,2022(9):1-7.

[32] 齐英瑛.  甘肃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现状与路径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20(4):48-49.

[33] 纪   潞.  甘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研究[J].  传播力研究,2018,2(27):183;185.

[34] 李   涵.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困境与应对之策[J].  当代农村财经,2022(9):16-19. [35] 王   琴,郭   锐.  城乡融合视野下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2(4):30-36;132.

[36] 胡斌彬.  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的问题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3):182-184.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