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吟宇 邓凤君 陈晶
基金项目:2023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XSP2023JYC147);2023年度益阳市社科青年重点课题(2023YS058);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序号29)
第一作者简介:杨吟宇(198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医药学教育。
*通信作者:陈晶(199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医药学教育。
摘 要: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主题,高素质医疗人才培养是医学教育的最终落脚点。高质量医疗人才培育的关键是发展学生职业能力,师资基础、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优化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着力点。因此,职业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以提师资、重素质、强技能为切入点,实现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我国健康乡村建设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职业院校;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职业能力;健康乡村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1-0151-04
Abstrac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them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key to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medical talents is to develop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ers' found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is the main focus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refore, as the main educational base for conveying high-quality rural medical talents to the society, vocational colleges take the promotion of teachers, quality and strong skills as the starting point to realiz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talent and skill support for the healthy rural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Keyword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vocational colleges; high-quality rural medical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healthy countrysid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培养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是医学教育的本质要求,是现代职业院校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核心[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发展高质量医学教育,培养大量合格和卓越的乡村医疗人才,成为实现健康中国的推进力量。
1 培育高素质医疗人才的必要性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建设对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2]。医学教育是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处于提质培优发展阶段,存在师资基础待提升、职业素质培养不足、专业操作能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导致培养的学生就业时不能满足基层医疗岗位胜任要求[3]。社会和个体对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的内在需求高,但乡村医疗人才培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因此,加快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乡村医疗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其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和契合度,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建设健康乡村,实现高水平基层服务奠定基础[4]。
培养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是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是兼具高素养和高技能,能適应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高质量人才。乡村医疗技术水平有限,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制约了乡村健康服务的提升[5-6]。乡村医疗机构对高素质医疗人才的需求迫切,可通过优化人才培育路径,提升乡村医疗水平。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的培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师基础[7]。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素养的基石,理实一体化培养是高技能的核心。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提师资、重素质、强技能来推进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培育更多的新时代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
2 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培育路径
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作为乡村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基层医疗从业者的重任。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是乡村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职业院校教师既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探索乡村医疗领域的指导者和榜样。教师队伍应对乡村生活和乡村医疗事业充满热爱和关注,具备扎实全面的医学知识基础和应对乡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师德和全心全意为民的意识。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应明确培养目标,注重培养乡村医疗人才的医学知识、临床技能、沟通能力等关键能力。此外,还应对乡村医疗人才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提高乡村医疗人才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师通过注重学习、培训和合作,使教学能力、专业素质和协同育人到位,朝着专业化、职业化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乡村医疗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2.1.1 注重学习,教学能力到位
注重学习是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关键。乡村医疗水平的低下导致村民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为了适应乡村医疗行业的不断进步,从业者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并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具备充分而全面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途径,教师了解最新的与乡村医疗相关的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知晓乡村各类常见的疾病与防治方法、基本的急救技能、健康生活方式等。传授给学生最新的医学技术和理念,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身体和健康的重要性,也有利于守护乡村居民的健康。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跨学科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如学习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跨学科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乡村医疗工作的实际情况,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复杂病情的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为乡村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
2.1.2 注重培训,专业素质到位
加强培训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能力成长,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应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医德品质、良好的决策能力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并积极投身于提升乡村医疗水平的伟大事业中。只有不断加强培训,才能使教师专业素质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乡村医疗事业。教师队伍的培训内容应突出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和针对性等特点,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应开展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开展师德教育、沟通能力培养、职业规划等方面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开展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特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扶贫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培训,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基层卫生工作。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推动医德医风与医学技能培养融合统一,从而更好地为乡村地区的卫生事业作出贡献。
2.1.3 注重合作,协同育人到位
注重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教书育人质量的必要举措。在部分职业院校中,辅导员、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临床教师的工作内容相对独立,缺乏有效地沟通和协作,没有形成学科联动,这可能会影响到教育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可以尝试打破壁垒,建立四方联动的乡村医生培育教师团队,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交流、合作,形成合力育人的格局。在这个教师团队中,辅导员可以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思政教师可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教师可以传授专业知识、技能并进行适当的思政融入,而临床教师则可以提供实践指导和临床经验分享。通过这种协同育人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共同培养高素质的乡村医疗人才。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的疾病情况、生活习惯等,教师可以通过与当地乡村医生进行座谈和分享经验,也可以到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学习和培训。这样的方式可以促进双方的了解和合作,从而更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团队还应该定期进行沟通和协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育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展。通过合作,协同育人,可以提高乡村医疗人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为乡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2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健康中国建设对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乡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高素质的乡村医疗人才对于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出具备高素质的乡村医疗人才,需要注重專业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的培植。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观念,深入了解乡村医疗卫生现状和需求,培养他们热爱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情怀,增强服务村民、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和同事沟通交流,共同完成基层医疗服务工作。只有注重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教育的培养相结合,才能培育出更多愿意扎根农村、服务乡村居民的优秀医疗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2.1 强化环境营造,确保思政入心
在强化环境营造时,乡村医疗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不容忽视。校园文化不仅代表着学校的精神面貌,更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媒介。通过举办各类乡村医生经验分享活动和讲座,能够让学生们深入了解到乡村医疗领域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使他们置身于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乡村医疗环境氛围中,更深刻地理解乡村医疗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加强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就业意愿。同时,要加强与学校周边社区的合作,构建和谐的社区医疗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机会,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服务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职业精神和道德风范,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专业性。营造良好的乡村医疗环境是提高乡村地区的医疗水平和人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继而推动乡村地区的医疗事业发展。
2.2.2 强化教法创新,确保育人效果
强化教法创新需要职业院校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应摒弃填鸭式思政教授,采用更具互动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法。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元化方法,如组织模拟演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和虚拟现实技术,线上线下对接、强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趣味的良性互动中如盐在水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扩展思政的融入渠道,让学生体验乡村医疗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医疗问题,理解乡村医疗现状和需求,鼓励并组织学生参与到乡村医疗事业中,让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知识与医德医风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对思政内容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使思政教育入心入脑,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这样不仅有助于乡村医疗人才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整个乡村医疗服务质量的进步和优化。
2.2.3 强化实践升华,确保知行合一
实践升华对于培养乡村医疗人才的知识迁移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这是检验学习成效的主要标准。在乡村医疗领域中,实践尤为重要。学校实践能够督促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乡村医疗技能,提高乡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了解乡村医疗机构对从业者职业能力的需求、村民对医疗服务内容的需求和乡村医疗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今后对乡村医疗服务的针对性和满意度;实习实训则能够让学生感受实际工作环境,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景点、养老院义工活动、义务诊疗等,通过多方面的实践,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知行合一,培养出更多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乡村医疗人才。
2.3 增强医疗技术能力
职业院校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旨在培养更多具备专业技能和实用知识的乡村医疗人才,以提升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其中,双师队伍建设、岗课赛证融通、产教融合实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双师型教师具备更贴近实际、更实用的教学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岗课赛证融通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可以直接从实际工作岗位中学习,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检验和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学校与医疗行业的深度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行业需求,提升他们的就业优势,为乡村医疗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际操作机会从而增强其竞争力,并为乡村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2.3.1 抓实双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双师队伍是由一批既具备理论知识又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能够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和实践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医疗技术能力。双师队伍包括乡村医疗专家、实训指导老师和专业课授课老师。许多职业院校双师队伍存在人员数量不足和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因此,职业院校教师的选聘要严谨,注重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同时,聘请乡村医疗机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这样可以丰富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地指导,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定期组织双师教师参加教育和临床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并定期组织乡村常见病的诊治比赛,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此外,要落实专业教师下基层医院顶岗实践制度,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临床技能,为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2.3.2 抓实岗课赛证融通,提升教学育人质量
岗课赛证融通,将基层医疗机构岗位需求、课程体系、职业技能比赛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书结合,实现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的无缝对接。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岗位需求为目标,对接乡村医生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设置课程学习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针对乡村医疗人才的培养,课程内容应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应注重实践操作,安排足够的临床实习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医疗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融通执业助理医师证和乡村医师资格证评价课程学习,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与临床岗位需求有效衔接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本领,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定期评估和调整乡村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适应基层医疗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乡村医疗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2.3.3 抓实产教融合实施,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过程。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产教融合有助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提高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职业院校应积极与当地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了解最新的医疗技术和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乡村医疗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相匹配。与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彼此的资源,包括师資、设备、病例等。同时,职业院校教师可以到基层医疗机构实践,积累临床经验,而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也可以到职业院校授课,提高理论水平。职业院校和乡村医疗机构可以联合开展医疗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并针对乡村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和医学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村民的医学素养和健康意识,也提高了双方的医疗技术水平。职业院校和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推动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通过合作,职业院校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而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则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医疗流程和技术。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实施“临床带教老师-学生”师带徒传技结对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快速成长,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院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推动校内理论知识与校外工作实际衔接统一。
3 结束语
培育高素质乡村医疗人才是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乡村医疗人才肩负着为乡村居民提供专业、优质医疗服务的重任,只有不断加强乡村医疗人才培养工作,才能为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支撑。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医疗技术能力的建设,可以逐步提升乡村医疗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这将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乡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的均衡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与定位——以蔡元培高等学校分类思想为分析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6):131-136.
[2] 向毅,罗汉祥,尹少华.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2(8):10-12.
[3] 段焕斌,陈耀平,刘立红.浅谈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措施[J].中国农村卫生,2022,14(7):42-43,63.
[4] 陈小春.湖南卫生健康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探索[J].中国卫生人才,2022(1):40-42.
[5] 张华,刘晓莉.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0,37(7):533-536.
[6] 熊淡宁,王红,张得心.乡村医疗发展的探索与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5(3):108-111.
[7] 周祺.浅谈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及对策[J].就业与保障,2022(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