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2024-01-08 02:44东,陈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家庭儿童

徐 东,陈 冉

(西华师范大学a.教师教育学院;b.教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教育部2022 年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将劳动教育定义为一门独立课程,意味着国家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家庭劳动教育指的是家长通过家务劳动,帮助儿童树立科学的劳动认知,提升其劳动品质,让儿童成为有责任感的人。[1]家庭劳动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个人全面发展,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更能实现家庭、学校、社会等形成教育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就家庭劳动教育也提出了以下要求:家长可通过家务劳动帮助儿童建立科学的劳动意识,养成勤于劳动、热爱劳动的习惯。由此可见,家庭劳动教育在培养儿童成为时代新人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1 世纪以来我国有关家庭劳动教育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逐一呈现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相关知识图谱,进而深度剖析该领域的热点动态以及未来研究展望,这是加强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能为后续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经验和有益参考。

一、研究设计:样本数据与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来源,选取2000 年1 月—2022 年12 月间的数据,以“家庭劳动教育”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出中文文献590篇,去除重复、会议等无效文献后,共获取316 篇有效文献。从文献结构来看,家庭劳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期刊论文为主,有232 篇,占73.42%;其次是硕博士学位论文58 篇,占18.35%;最后是国内报纸及其他文献26 篇,占8.2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CiteSpace 6.2.R4 作为研究工具,首先,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文本进行数据分析。其次,通过文本处理、阈值选择和时区选择等流程,逐一展示家庭劳动教育相关领域的知识图谱、热点主题等。最后,提供突现词图谱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再分析[2],以期为后续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研究提供参考经验。

二、全局概括: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分析

(一)家庭劳动教育研究发文量统计: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从发文量的整体趋势来看,21 世纪以来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见图1)。从图1 可以看出,2000—2018 年该研究领域发文量平稳变化,2019 年迎来了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研究的热潮,发文量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通过二次文献分析和对家庭劳动教育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该时间节点发文量激增的主要缘由有三个方面:一是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机制。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同时也为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源于2020 年7 月教育部出台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其明确要求家庭、学校、社会应合力推进劳动教育的实践落地,以完成五育并举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三是政策导向,家庭劳动教育对于儿童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各界也越发重视其教育价值。

图1 21 世纪以来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研究的发文趋势

(二)家庭劳动教育研究机构共线特征:百家争鸣,但未形成多机构合作群

在CiteSpace 6.2.R4 中,将研究机构作为分析对象整理出21 世纪以来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研究核心机构分布图(见图2),寻求该领域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首先,从数量上来看,研究家庭劳动教育的机构大多是师范类高校,且南京师范大学的影响力最大,发文量也最多。说明相对其他教育机构而言,师范类高校因其肩负培养各级师资力量的使命,更加重视家庭劳动教育的研究。其次,从地区来看,呈现由外向内扩散的趋势,涉及全国各地,说明家庭劳动教育问题是全国性的。最后,在该领域各机构间均分散分布,只有三条连线,说明各机构间缺乏联系与合作,仍处在独立研究状态,缺少多机构合作研究群。

(三)家庭劳动研究作者共线特征:遍地开花,但缺乏高影响力作者群

运用CiteSpace 6.2.R4 对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研究作者进行分析,整理出21 世纪以来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分布图(见图3)。首先,从数量上看,陈婕、王芸等人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但节点较小,发文量也只有2 篇。其次,从各作者之间合作强度来看,连线较少,只有5 张合作关系网,各作者之间的合作频次较低,缺少紧密的联系。最后,各节点之间较分散,各作者之间未形成系统化、专业化、高影响力的研究作者群。

图3 家庭劳动教育研究作者分布图

(四)关键词共线特征:一个重点、两个热点、三大落脚点

以316 篇家庭劳动教育文献为基础,对所选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线分析,即家庭劳动教育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4)。首先,节点的大小决定了关键词的频次[3],“劳动教育”的节点最大,说明“劳动教育”在所选取的文献中出现的频次最高。重点即“劳动教育”,其关键词节点的出现频次最高,对其他关键词的节点联系起到了控制作用,在整个知识图谱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其次,两个热点即“家庭教育”和“新时代”,两者直径较小,外圈呈橙红色,说明这类关键词近年的关注度激增,是家庭劳动教育新的研究热点与趋势。最后,三大落脚点即“劳动技能”“大、小儿童”和“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协作推进儿童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技能的发展,让儿童在家庭中可做、会做、能做家务。

图4 家庭劳动教育关键词共线知识图谱

三、内容透视:基于关键词的多维解析

根据图4 关键词的共线知识图谱,并对家庭劳动教育领域文献进行二次阅读,进一步聚类出表1中的关键词及中心性频数,并总结出2000—2022 年我国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研究的3 个热点主题:家庭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内容研究和实践路径研究。

表1 家庭劳动教育研究关键词及中心性频数

(一)家庭劳动教育的价值研究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儿童生活劳动能力培养的优良传统,将家庭作为儿童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由表1 可知,位列第一的关键词为“劳动教育”,且频次与中心性远高于其他关键词,其中“劳动素养”“劳动技能”“劳动习惯”这类关键词的频次也较高,说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聚焦于劳动教育的价值,即促进儿童个体全面发展,实现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合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1.习得生活技能,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开展家庭劳动教育不仅能提高儿童劳动习惯、技能等,还能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高杰认为,孩子一旦掌握劳动能力,就会变为其人生的无形财富。[4]在家庭内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舍弃过度宠爱和“动手即危险”两种危害倾向,有助于儿童自主习得劳动习惯。檀传宝认为家庭劳动教育能够激发儿童内在对劳动的热爱以及提升自我的劳动素养。[5]戴挺认为家庭劳动教育有助于促进良好品德的养成,并且让儿童形成健康人格。[6]赵荣辉认为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丰富自我精神和物质世界,提升自我认知和评价,为自己将来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和方向性引导。[7]

2.塑造劳动生态,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最佳选择,其中家庭劳动教育更是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郑怀丽提出以“欢喜田”的形式开展劳动特色课程,让亲子进入学校、家庭、社区,实现劳动形式多样化、劳动实践空间多维化、劳动教育生态化。[8]汪静等认为应利用家访、学习手册等多种家校社联合活动,将劳动教育各主体更有效地联系起来,推动家校社共育常态化的实现。[9]谭轹纱等提出形成家校社应在各自的劳动教育场域内发挥作用,让劳动教育在协同中共生,形成教育合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劳动教育质量。[10]

3.树立良好家风,传承优秀传统美德

家庭是最先开始劳动教育的场所,因而被称为劳动教育的“第一所学校”。马英认为家庭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儿童在家庭中的爱心、责任心、耐心等,营造利于有效沟通的环境,创建良好家风。[11]刘军豪认为家长应教导儿童珍惜劳动成果,使其知晓“一箪食、一瓢饮”的来之不易,明白劳动最光荣的精神,以此培养儿童勤劳节俭的优良品德。[12]郝瑞指出,家庭劳动教育既能缓和家庭氛围,拉近父母与儿童的关系,又能让儿童拥有对家庭的热爱,对家庭幸福有升华作用。[13]

(二)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研究

家庭劳动教育的关键词也包括“家庭教育”“劳动观”“劳动精神”等,这些都类属于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不少研究者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按家庭劳动的种类进行划分、根据家庭劳动的作用进行划分、依据家庭劳动者的年龄进行划分。

1.按种类进行划分

肖纲领等认为家庭劳动教育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14],不同家庭背景影响着儿童家务活动的次数和质量,只有手脑并用的方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胥兴春等认为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通过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型劳动等来实施。[15]日常生活劳动如做饭、穿衣等,培养儿童自身独立性;生产劳动包括工作、就业等创造生活财富;服务型劳动即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家庭提供服务,包括种植、饲养等其他类型的活动,也包括给家长按背捏肩,这些都有助于强化儿童的家庭责任,培养良好家风。

2.根据作用进行划分

赵忠心提出应该将家庭劳动教育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培养儿童在家的劳动能力,让儿童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二是家长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意识,使其懂得珍惜家务劳动成果;三是让儿童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其独立自强精神与优良劳动品格。[16]185-186徐长发认为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念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儿童应在认识劳动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为未来的家庭生活做准备。[17]熊和妮等将家庭劳动教育内容概括为家庭劳动意识、劳动情感、劳动行为习惯,并从这三个方面去探寻实际教学与家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18]

3.依据年龄进行划分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应按照家庭劳动者的年龄进行定义,要求在开展劳动活动时,既要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还要考虑其个体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林晓萍认为家长和儿童进行劳动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阶段特征,儿童多进行日常生活劳动、服务型劳动。如幼儿阶段,需要具备基本自我生理能力,认识什么是劳动、劳动是什么;进入小学后,儿童可以学会服务他人,可以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体验劳动的价值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此外,家长需要顺其自然地培养儿童的劳动能力。[19]姜晓等认为成人在家庭中的劳动更多被定义为生产劳动,他们通过工作、就业等创造家庭财富。[20]同样家庭中的劳动还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更多进行家庭生活劳动,而男性在家务上“一问三不知”,这也是源于中国传统观念“男主外、女主内”的影响。

(三)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根据家庭劳动教育的热点关键词可知,“实践路径”“家校合作”“对策”等关键词都是关于实施路径与策略进行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提升家庭劳动的趣味性、落实家庭劳动的教育性、推广家庭劳动的合作性。

1.提升家庭劳动的趣味性

鲍忠良阐述了儿童家庭劳动的现状,表明只有极少数儿童愿意潜心劳动,这是源于家庭中的劳动教育过于乏味刻板,故应提高儿童对家务的喜爱度,增强家务本身的趣味性。[21]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谈道:“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做父母的正利用这种合群的心理教育小孩子。”[22]5-6他同时提出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参与到家庭活动中去,父母也需要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劳动教育。常保晶等认为父母可以通过讲劳动主题的绘本故事让儿童在体验趣味中成长[23],如《小威利做家务》《我是小花匠》《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故事,以帮助养成儿童劳动习惯与品格。

2.落实家庭劳动的教育性

家庭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健体、蕴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茹回娅认为家长应该增强劳动教育对儿童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从理论入手,再到实践落地,只有树立科学的劳动观才能改变家长的实践活动,以此感染儿童的家庭劳动观。[24]丛中笑认为家长应该重视劳动育人功能,重视儿童的劳动过程而不是劳动结果,在劳动过程中进行适当教育。[25]邓晓燕提出,家庭劳动教育,首先应落实其教育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其次应保障在家庭劳动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让家风在劳动的土壤里勃然生长,强化家庭劳动文化;最后应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要求,在家庭中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儿童在新时代所需要的劳动品质。[26]

3.推广家庭劳动的合作性

家长应该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致力于与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是宝华提出了“1+1+1+N”的乡村家庭劳动教育新模式[27],设置家务劳动清单,开展一班一亩乡村责任田实践活动,通过一系列劳动自治、劳动实践、劳动焕新的活动一起构建“新劳动教育”。赵荣辉对家长开展劳动教育进行了研究,并从家长、学校、儿童三方面提出应建立长期良性的劳动教育运行机制。[7]董慧等提出劳动教育应结合校内外资源设置实践场所,增强社会各界对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从而形成多方互助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28]特别应重视家庭的基础力量和支持环境,劳动教育从家庭生活入手,为儿童“扣好劳动教育的第一粒扣子”,提高儿童的家务能力,进而为家庭教育增值赋能。

四、脉络梳理:热点趋势与演变过程

运用CiteSpace 6.2.R4 绘制出21 世纪以来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研究突现词图谱,突现词即是某个或某些关键词在短期内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将MinimumDuration 调设为1,γ 值为0.1,最终所得突现词7 个(见表2)。首先,“中职院校”等关键词从2021 年开始保持强势,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对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的研究施加影响力。其次,“家庭教育”“问题”“劳动习惯”“现状调查”等关键词在家庭劳动教育研究中持续时间较长,说明这段时间内大众对其关注度较高。其中家庭教育的突变强度最强(1.85),这些关键词在突现后期被迭代或舍弃,但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关键节点。再次,近几年家庭劳动教育偏重于“五育并举”“家务劳动”,说明家庭劳动教育不能只说劳动,还要立足于全面发展,不仅要讲如何将家庭劳动教育与全面教育相融合,更要讲如何将家庭劳动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最后,结合劳动教育领域研究对家庭劳动教育研究综述分阶段归纳为:初步萌芽时期(2000—2012)、持续过渡时期(2013—2018)、发展深化时期(2019 年至今)。

表2 家庭劳动教育关键词突现分析图谱

(一)初步萌芽时期(2000—2012)

2000—2012 年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仅有3 篇,主要围绕家庭教育等宏观话题进行讨论,旨在初步推进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家庭教育”于2009 年进入研究者视野并快速得到重视,这与教育部发布的《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有密切关系,其中提出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系统家庭教育网络的总目标。研究者开始注意到家庭教育对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理论与实践打好了基础。

(二)持续过渡时期(2013—2018)

2013—2018 年家庭劳动教育的文献关键词突现为“问题”“劳动习惯”“现状调查”等,这一阶段研究热点相对集中,发布论文共计10 篇,研究者从单纯的关注家庭劳动教育逐渐转移到对家庭劳动教育的现状、问题、策略等的关注,这与2012 年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有关,该文件明确提出应结合幼儿一日生活选择家庭劳动的要求;也与2018 年全国教育大会密切相关,大会明确提出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次大会明确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国民教育体系,推进了教育改革工作。

(三)发展深化时期(2019 年至今)

2019 年至今是家庭劳动教育的发展深化时期,共计发表论文303 篇,该领域发文量涨幅明显,研究内容也极大丰富。这与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关,该意见提出应分阶段、分层次完善劳动教育课程;同时也与2021 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有紧密联系,该意见大力倡扬新时代家庭观,更加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学者的研究偏重于“五育并举”“家务劳动”“中职院校”,说明家庭劳动教育不能只谈劳动,还要讲立足于全面发展,即如何将家庭劳动教育与全面教育相融合,如何将家庭劳动教育贯穿儿童的一生,从而为家庭劳动教育的普及与落实提供经验和参考价值。

五、研究反思: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结合21 世纪家庭劳动教育相关研究与知识图谱,可以看出我国家庭劳动教育愈来愈受社会各界重视,但也存在以下研究不足。

(一)已有家庭劳动教育研究的不足

1.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机构较为分散

通过我国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研究作者共线知识图谱可知,虽然研究者众多,但目前关于家庭劳动教育研究中作者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同时,研究机构也较为分散,仍处在独立研究体系,缺少多机构合作研究群,合作仅存在于师生或同事之间,高质量成果较少,进而导致家庭劳动教育研究很难深入展开,不利于家庭劳动教育相关问题的根本解决。

2.研究方法单一且研究视角片面

首先,大多数研究者关注于围绕多个家庭劳动教育的开展现状,多用简单数据说明现状,进而得出问题和策略,其过程稍显粗略。其次,从目前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研究来看,大多是针对其现状、问题、策略等证据类进行研究,缺少实证类研究加以探赜家庭劳动教育,应不断丰富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最后,家庭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关乎社会学、哲学、法学等问题。就研究视角而言,研究者应从教育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对家庭劳动教育展开研究,而目前有关家庭劳动教育的研究视角片面,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单薄。

3.研究内容深度不够且缺乏创新性

通过对21 世纪我国家庭劳动教育的研究分析可知,首先,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多停留在经验性总结和理论思辨上。研究者提出的内容比较简单粗略,对家庭劳动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脖颈处”的现象和问题上,学理性不足。家庭劳动教育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活动,如果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在该领域“落叶生根”,这也无助于家庭劳动教育问题的真正解决。其次,关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较少。家庭劳动教育是针对个人一生的教育,而基础教育的奠基性在其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要加强该阶段的相关研究。最后,研究者的成果大多只是对以往研究的重复叠加,缺少对其研究的创新和突破。

(二)未来家庭劳动教育研究展望

1.加大机构协同合作,构建家庭劳动研究学术共同体

目前,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和专业机构合作,各作者之间的联系度不够,缺少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研究,构建协同合作学术共同体有助于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的深化和拓展。首先,提升重点师范院校和权威专家的影响辐射范围,进而将该领域研究核心圈形成聚焦点或聚焦群。其次,需加强各高校之间理论研究者和一线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最后,各作者、各机构可在政策的引导下组成家庭劳动教育研究小组,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会议或沙龙,形成科学民主的学术氛围,进而扩大该领域研究团队规模。

2.基于不同学科视角,深化家庭劳动研究范式

针对以往在家庭劳动教育中研究方法单一且研究视角片面的问题,应深化多元化研究范式,破解研究困境。首先,基于不同学科视角谈家庭劳动,家庭劳动不仅仅涵括教育学,也包含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方面,针对家庭劳动教育领域研究可从多个视角进行深入探析。其次,加强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拓宽研究范式。如实证数据模型可以推动家庭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研究,通过变量分析和数据统计能够精准定位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关系。最后,新时代家庭劳动教育应与时代接轨,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在“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新时代教育格局下,家庭劳动教育研究需要在反思教育问题和未来展望中逐渐突破,以更好地回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3.建立家庭劳动生态机制,聚焦深层研究问题

首先,将劳动教育贯穿儿童的一生,为儿童创建知行合一的劳动生态系统。研究应从学前教育开始,幼儿时期的家庭劳动教育对其终身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家庭应重视劳动教育,以保证该领域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性。家庭紧跟学校教育节奏,建立多维度、多平台、易操作的家庭劳动生态机制。同时家庭、学校、社区在教育目标上保持一致,合力设计完整周期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儿童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家庭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的“加油站”,家长应摒弃教育只靠学校的观念,让儿童在家也要面向真实生活情境的劳动实践,不包办、不替代儿童完成劳动任务,让儿童做家庭劳动的“小主人”。最后,可结合国外关于家庭劳动教育研究进行横向分野和纵向演进分析,探讨国内与国外关于该领域研究的同与不同,聚焦不同文化、种族、语言等因素对家庭劳动教育的影响,探析家庭劳动教育在各因素影响下的深层逻辑与实践机制。

猜你喜欢
劳动家庭儿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庭“煮”夫
热爱劳动
恋练有词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