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

2024-01-08 10:27殷巧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胃瘫胃肠功能胃肠

殷 琪 郑 晓 殷巧珍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江西 九江 332000)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排空障碍为临床表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是腹部手术和胃部手术较为常见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医学上并未完全明确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大多认为与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胃肠动力障碍有极为密切的关系[1]。因此,在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时,大多采用胃动力兴奋剂,然而,部分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较为明显,导致最终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中医在我国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针灸在众多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有学者[2]认为,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或能更好地提高效果、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了88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使用双盲法将九江学院附属医院2019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88 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 例。对照组中,男24 例,女20 例;年龄42~68 岁,平均年龄(55.38±5.45)岁;病程7~41 d,平均病程(15.63±3.73)d。观察组中,男23 例,女21 例;年龄43~67 岁,平均年龄(55.41±5.52)岁;病程7~40 d,平均病程(15.65±3.78)d。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九江学院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1)术后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或胃潴留情况。(2)术后的胃引流量超过800 mL/d,且持续时间超过10 d。(3)未出现酸碱失衡或水电解质失衡的情况。(4)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并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2)晕针者。(3)存在红斑、丘疹、斑疹等皮肤破损情况者。(4)有严重精神疾病,无法配合针灸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肠内外营养支持、维持酸碱和水电解质平衡、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灸治疗,确定针灸的穴位为足三里(双)、中脘、上脘、巨阙、梁门(左侧)、公孙(双)和内关(双);若患者伴随便秘的情况,则增加双侧天枢;若患者伴随暴躁易怒的情况,则增加太冲与合谷。选择0.30 mm×25 mm 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直刺(深度16 mm)患者的公孙(双)和内关(双);选择0.30 mm×40 mm 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62270970)直刺(深度16 mm)足三里(双)、中脘、上脘、巨阙和梁门(左侧),得气后均选择平补平泻的手法。中脘、上脘和左侧梁门使用温针灸,其余穴位得气后,将1.5 cm的艾炷(南阳仲景堂艾灸保健用品公司)套在针柄上,随后点燃即可,每次2 壮。留针3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次,每天1次。2组均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评价标准:恶心、饱胀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4 h内的胃引流液低于100 mL,胃肠蠕动恢复正常,则为显效;恶心、饱胀等临床症状以及胃肠蠕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4 h内的胃引流液超过100 mL(包含100 mL),低于200 mL,则为有效;恶心、饱胀等临床症状以及胃肠蠕动情况未得到明显改善或呈加重趋势,且24 h 内的胃引流液超过200 mL(包含200 mL),则为无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动力学指标,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5 mL 空腹肘静脉血,在3000 r/min 的条件下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20 cm;获得血清样本后,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GAS)和胃动素(MTL)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学指标比较治疗前,2 组患者的GAS 和MTL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AS 和MTL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动力学指标比较 (± s,pg/m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4 44 GAS MTL治疗前225.17±16.15 226.32±16.23 0.33>0.05治疗后350.27±45.63 278.36±37.73 8.06<0.05治疗前60.45±19.11 59.38±19.25 0.26>0.05治疗后163.73±27.12 115.75±25.96 8.48<0.05

2.2 2 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3 讨论

胃肠道是需要通过肠道感受性、体液和中枢神经来维持动态平衡的一个完整体系,体系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人体胃肠功能紊乱。术后胃瘫综合征作为一种功能性疾病,若患者未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增加胃排空延迟、肌萎缩、睡眠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目前西医采用的各种药物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的依从性下降,导致效果和预后受到一定影响。术后胃瘫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呕吐”“反胃”的范畴,大部分患者的患病原因是手术后脾胃脉络受损,脾失健运、肝气失调、血瘀气滞,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因此,通经活络、和胃健脾、改善气血运行才是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的重点。近年来,针灸在众多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将其应用到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或能更好地提高效果、改善预后。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45%(42/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36/44)(P<0.05),所以针灸治疗能明显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原因为针灸治疗所选的穴位均是中医与胃相关的穴位,如中脘是人体的胃之募穴、腑之会穴,在该部位针灸能起到益气降逆、醒脾和胃的作用;上脘是任脉上的穴位,在该部位针灸可以起到宽胸利气的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在该部位针灸能起到益气扶正、消积化湿、健脾调中的作用。因此,诸穴合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健脾化湿、和胃降逆、疏通经络的作用[3-5]。此外,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减少患者对西药治疗的需求,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进而提高患者整体的治疗有效率、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向国初[6]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本病,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应用常规治疗的对照组(P<0.05),该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和结论与之相似。GAS 和MTL 是医学上用于评价患者胃肠动力的常用指标,二者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患者的胃肠平滑肌,同时还能通过共同参与肠道神经系统的方式调节患者的胃肠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GAS 和MTL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胃肠动力学指标。分析原因为针灸人体的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明显减轻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况、加速患者的胃肠蠕动、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除此之外,针灸治疗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患者的中枢核团,加速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促进大量的GAS 和MTL 释放,加强患者的小肠分节运动和胃肠收缩,从而推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7-9]。黄建福等[10]在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足三里治疗,研究结果显示,增加针刺足三里穴治疗的患者GAS 和MTL 水平明显高于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患者(P<0.05),其认为,针刺足三里能明显增加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GAS 和MTL 水平。虽然本研究方法与上述学者的研究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样可以提示,针灸治疗在促进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上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还可以推动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胃瘫胃肠功能胃肠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术后胃瘫怎么办?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症护理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