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强国建设:应然逻辑、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

2024-01-08 02:19
关键词:强国教师队伍建设

张 蓉

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这一讲话为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教师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是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

一、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的应然逻辑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既是历史命题,又是时代要求。它承载着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使命,也体现着新时代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到教师教育大国后面临的现实选择。我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教师教育强国之路。

1.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责任

我国教师教育强国之路可追溯到19世纪末民族危机之下的教育改革。鸦片战争后,中国经历了“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剧烈变革,教育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清政府军事上“自强”和经济上“求富”的诉求最终都落脚于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有赖于教师。因此,开办中国自己的师范学堂成为当务之急。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是近代师范教育的首倡者,他于1896年8月发表了《学校总论》《论师范》等文章,要求立师范,兴学校,开民智,育人才,以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则是中国师范学校的首创者。1896年11月,时任大理寺少卿的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分为外院、中院、上院和师范院,其中师范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师范学校。1902年,京师大学堂设立师范馆,开启了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同年,张之洞等人提出“师范学堂为教育造端之地”,创办三江师范学堂,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或称“癸卯学制”),把师范学堂作为独立系统设置,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和优级师范学堂两级,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由此初步创立。

民国时期,国家积弱积贫的状况亟待改变,教育救国主张日趋高涨。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相关政策,优先发展师范教育,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师范教育制度。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伊始,孙中山即电令各省,重视师范学校的创办,强调“此时注重师范,既能消纳中学以上学生,复可隐植将来教育之根本,是其当务之急者”。(1)璩鑫圭、童富勇、张守智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实业教育 师范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789页。1912—1913年学制(或称“壬子癸丑学制”)把师范学堂改为师范学校,将师范教育分为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其中规定师范教育是“为实现三民主义的国民教育之本源,必须以最适宜之科学教育,及最严格之身心训练,养成一般国民道德上学术上最健全之师资,为主要之任务”。(2)于述胜:《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七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74页。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师范学校法》,从法律层面确立了师范学校的地位。当时一些怀揣教育救国理想的教育家也投身到教师教育事业,积极探索师范教育制度的中国化。郭秉文在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东南大学校长期间,主张“欲振兴教育,需先办好高师;欲办好高师,宜将高师办在大学之中”,提出了“寓师范于大学”的师范教育体制观。(3)曲铁华、龚旭凌:《郭秉文师范教育思想探析》,《教师发展研究》2020年第3期。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创立了晓庄师范学校,开展生活教育实验,提倡“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以期为中华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受当时历史条件所限,师范教育的发展较为缓慢,基础仍然薄弱。

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师范教育的发展。1951年8—9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由师范大学和独立师范学院、师范专科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及初级师范学校构成的师范学校系统,初步确立了我国师范院校培养各级教育师资的基本方略。同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大力稳定和发展中小学教育,培养百万人民教师》的社论文章,强调指出:“师范教育就好比工业中的重工业,机器中的工作母机,它是国家教育建设的根本,是全部教育工作中的中心环节。”(4)《大力稳定和发展小学教育,培养百万人民教师》,《人民教育》1951年第10期。195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和《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等师范学校、师范专科学校和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三个层次的师范教育机构体系,形成了新中国师范教育的基本制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全社会都深刻认识到,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建设都依赖人才;人才的培养取决于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和质量,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师范院校得到蓬勃发展。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5年第15期。把解决中小学师资问题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基础教育教师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教师培养重点转向质量提升。1996年的第五次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健全和完善以独立设置的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非师范类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和培训相沟通的师范教育体系”,首次提出了建立开放式师范教育体系、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构想。1998年12月,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高新师资的培养质量”。200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6)《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1年第23期。这是“教师教育”概念在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中的首次使用,体现了国家师范教育政策的重大转向——开放的、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开始全面启动。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提出了“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要求,再次强调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把教师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全面谋划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师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要实现“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7)《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8年第Z1期。同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强调“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必须“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8)《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年第4期。基于教育强国建设需要,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要求“以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筑基提质、补短扶弱、做优建强、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整体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教书育人能力素质,促进教师数量、素质、结构协调发展,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9)《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2年第Z2期。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意味着中国的教师教育发展进入了从教师教育大国迈向教师教育强国的关键阶段。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0)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2023-05-2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device=app,2023-06-12。再次为教师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中国教师教育自产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回应着时代关切。中国教师教育从近代民族屈辱史中起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是从被动到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它既是清末到民国时期“教育救国”的主要手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建国的工作母机,也是改革开放后20世纪90年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更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的基础工程。因此,教师教育一直在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始终承载着人民对教育强国的殷切期望。

2.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是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现实抉择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教师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出了队伍宏大的大国良师。

通过大规模的结构调整,我国教师教育体系逐步形成了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阶段在内的完全高等教育化的新三级师范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是以215所师范院校为主体、510所非师范院校共同参与的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11)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国良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就》,2022-09-06,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2/54805/sfcl/202209/t20220906_658653.html?eqid=bea886370000e313000000066438ca9d,2023-06-10。从2010年首次提出建设教育强国后,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师教育发展迅速,培养的基础教育专任教师数量稳步增长,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也在持续上升。(见表1)国家实施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2012—2022年间招生8.5万人,90%毕业生到中西部任教;实施“国培计划”,中央投入200亿元,培训校长教师1800多万人次。(1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打造党和人民满意的“大国良师”——党的十八大以来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发展成就》。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坚持教师培养的数量与质量并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学历结构持续优化,为建设教育强国起到了固本培基的作用。

表1 2010年与2022年基础教育阶段专任教师数(单位:万人)

但教师教育大国不等于教师教育强国。我国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能力结构,距离新时代国家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参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开展的2018年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结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偏低。(见表2)

表2 主要国家及地区初中教师学历层次

从2021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人数比例仍然较低,其中,学前教育阶段的比例最低。而且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师资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尤其是幼儿教师的师资数量还有待扩充。(见表3)

表3 2021年度我国基础教育专任教师人数及学历情况

此外,我国教师教育供给结构的区域差异较大,东中西部地区分布不均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师教育院校数量多,质量水平也高,而西部地区教师教育院校偏少,高水平的教师教育院校则更少。教师教育供给结构的类型层次也不够合理,存在一流综合性大学参与度不高,低端供给过大的问题。

在当前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教师教育自身面临着全面提高的重大发展任务,亟待实现规模和质量的协调发展,加快从教师教育大国向教师教育强国的转变。

二、 教师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

教师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题中之义,对其内涵及特征的把握需要以对教育强国内涵的理解为基础。自2010年国家教育政策文件中正式提出“教育强国”概念以来,学界对教育强国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综合起来看,“教育强国本质上是教育自身强与教育功能强的统一,重要的支撑是教育条件强,最终的结果是在各种国际比较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比较高的话语权和比较广泛的影响力。”(13)石中英:《教育强国: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年第1期。对教育强国的评价可以通过由“全过程的教育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水平、适切性的服务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潜力”等四个维度构成的教育强国指数来进行。(14)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教育研究》2023年第2期。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中国语境下,教育强国有着特定的价值内蕴和战略导向,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所担负的时代责任的高度概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基本路径,以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功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5)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时代教育强国一定是教师教育强国”,“教师教育在教育强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事业的先导”。(16)朱旭东、李育球:《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新内涵建构》,《重庆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2020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在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从而明确了实现教师教育强国的时间表。2022年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了所要建成的教师教育强国的状态:到2035年,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建成教育强国要求,构建开放、协同、联动的高水平教师教育体系,建立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发展一体化的教师人才造就模式,教师数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教师队伍区域分布、学段分布、学历水平、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趋于合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显著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17)《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

教师教育强国概念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对其基本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教师教育自身发展水平高,这是从本体论上认识教师教育强国;在我国人口规模与结构变化背景下,关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健全程度,把“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为重要目标。二是教师教育对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起着有力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这是从价值论上认识教师教育强国;把教师教育强国作为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关注教师教育对“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的贡献力度,同时也要关注教师教育对促进全球教育发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上所起的积极作用。这两个维度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再结合教师教育强国建设的逻辑考量看,教师教育强国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师教育强国是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表现。教师教育强国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它与教育强国是相伴而生的;它是一种对教师教育发展状态的写照,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概念;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教师教育强国的涵义越丰富。(2)教师教育强国的核心是具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是教师教育的生命线,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教师,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构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是当前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全民教育全球检测报告》中提出:“教育质量绝对不可能超越教师的质量而存在,优质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18)UNESCO,Teaching and Learning:Achieving Quality for All,Education for All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13/4,https://unesdoc.unesco.org/ark:/48223/pf0000225660,2022-12-17.(3)教师教育强国必须放在世界坐标系中衡量。教师教育强国不是自诩的,建设教师教育强国必须以世界作为背景和参照,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以准确认识自己的定位。

三、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更好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下大力气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为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整个教师教育体系向教师教育强国目标努力迈进的过程。这需要各级政府和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以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核心,展开全方位的教师教育改革。

1. 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教师教育新发展理念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的发展方向。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所要求的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相符的。新发展理念为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发展着力点。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教师教育发展动力问题,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教师教育学”学科建设,创新教师教育体系的内容与形式,激发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活力。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教师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要以优质均衡为原则,促进教师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协调发展教师教育结构,优化教师教育区域结构和类型结构,并增强教师教育结构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协同性。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教育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要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培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素养,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以更好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开放发展注重解决教师教育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要提高教师教育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教师教育的发展不仅应注重输入,具有较强的对国外先进教师教育理论及经验的吸收借鉴能力,也要注重输出,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对全球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充分体现中国教育自信。共享发展注重解决教育公平正义问题,要把服务社会进步纳入教师教育发展目标,提高教师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资源和成果更好地影响和辐射社会,惠及人民群众。

2. 以立德树人为指向,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的关键是“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19)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教师这一职业的崇高性和神圣性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把“立德树人”放在教师培养目标的首位,体现德育为先的根本要求,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创新师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引导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为此,必须严格贯彻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将其作为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以“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理念为指导,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首先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教育全过程。在职前教育阶段,教师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师范特色的校园和学院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文化氛围;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为师范生提供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采取教育实习、公益支教、志愿服务等方式,涵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做到知行合一。在职教育阶段,要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政府、学校及社会机构应借助新闻媒体平台,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新时代优秀教师形象,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支持和吸引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同时,要加大对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力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

3. 构建多元开放的教师培养培训格局,服务基础教育发展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服务体系需要坚实的师资基础。而要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就必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全面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2022年颁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就从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出发,明确提出,“推动地方政府、学校、社会各方深度参与教师教育,强化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推进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新师范生教育实践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模式,提升教师培养培训质量”。

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政府、高校、中小学协同联动的多元开放的师范生培养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中师、专科、本科”三级教师教育向“专科、本科、研究生”三级教师教育的跃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基础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对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研究型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许多中小学都优先选聘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候选人,甚至要求高中教师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此,我国的教师教育体系要从三级向二级过渡,即在师范生培养的学历层次上从“专科、本科、研究生”提升到“本科、研究生”。国家需要提高教师合格学历水平的要求,引导支持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加大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严格参与师资培养任务的非师范院校的资格审查,鼓励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增加教育硕士、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引导鼓励有关高校扩大教育硕士招生规模,加大对教师教育院校研究生推免指标的支持力度。促进教师教育院校与中小学建立平等与持续的合作关系,提高教师教育院校与中小学合作的成功率,以助力师范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学科的建设。加大公费师范生培养力度,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教师。

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以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政府、教师教育机构、中小学协同联动的灵活多样的在职教师培训新格局。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者,“无论拥有怎样的证书和经验,教师的职业身份、能力和专业发展都不会‘完结’或‘完成’。教师的发展是一个丰富而且动态的学习和体验的连续体,是持续一生的旅程”。(2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年,第86页。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校级培训等层级分明的五级培训体系。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和教育教学方法变革的需要,应进一步整合师范院校、非师范院校、教师进修学校、中小学等教师培训主体的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网络资源,通过项目拉动,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精准培训,不断提升在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

4. 扩大教师教育对外开放,提升教师国际素养

教师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有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强调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政策文化,要求鼓励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提高师范生赴境外观摩学习比例,深化教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师范生国际视野。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

作为后发型现代化国家,中国的教师教育体系是通过学习西方发展起来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日益融入世界,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教师教育也逐渐得到了国际的高度认可。如上海在参加国际学生测评项目(PISA)和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后,成绩突出,上海的教师教育受到了世界关注。从2014年起,英国教育部与上海合作开展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每年派遣70—100名英国中小学数学教师来上海学习2—3周,同时邀请同样数量的上海教师前往英国示范教学;英国各地有2万多名数学教师参加上海教师组织的“跨国网上教研活动”。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海设立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以作为“全球教师教育领域的服务提供者、标准制定者和研究中心与资源管理中心”。根据新时期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我们在教师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必须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的原则,拓宽教师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既要继续吸收国外优质教师教育经验,加强与境外高水平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增加师范生及教师海外研修机会,引入优秀的外籍教育学科教师;又要加大“走出去”的步子,鼓励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援外培训项目,拓展教师教育国际市场,完善教师教育海外网络传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的教师教育故事,宣传中国的教师教育经验,参与全球教师教育治理。这种兼容并蓄,融通中外,平等交流的教师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才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国际素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

5. 完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机制,以评促改

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建设是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机制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2017年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启动了高等学校师范专业认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也把“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行动”列为重要内容之一。今年,习近平总书记也再次强调,加快教育强国建设,需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面对新时代背景下教师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要求,为了切实发挥评估在质量改进上的作用,我们需要建立和完善以标准驱动的教师教育质量动态评估机制。一方面,加快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的立法进程,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纳入法制轨道,从法律层面明确规定不同利益相关者在质量评估中的地位、角色、权力和利益,协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师教育院校、第三方评估机构等重要利益相关者的地位和作用,提升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另一方面,提高教师教育院校质量保障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引导教师教育院校明确质量评估的重点是在改进教师教育质量而非回应政府问责,提高教师教育院校参与质量评估的主动性;教师教育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教师为根本任务,以专业建设为支点,以形成性评估与诊断性评估相结合为原则,采取自评与他评并用的形式,建立致力于质量持续改进的教师教育质量评估制度。

建设教师教育强国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布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推动中国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由“教师教育大国”到“教师教育强国”的变革。

猜你喜欢
强国教师队伍建设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