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疼痛及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2024-01-08 05:40张徐萍崔佰红严云湘
河北中医 2023年12期
关键词: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张徐萍 崔佰红 严云湘 周 敏

(1.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江苏 南通 226001;2.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 南通 226001)

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骨折和终末期关节炎的主要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恢复和改善关节运动功能[1]。虽然髋关节置换技术目前已较为成熟,但患者术后的恢复问题仍是一项重大挑战,统计发现超过60%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会经历较为剧烈的疼痛,进而影响术后恢复[2],因此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采用科学、有效的康复干预,以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加快恢复。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康复理念,其主要通过对个体意识和健康行为变化的不同时间段给予针对性的行为转变策略,以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能力,达到提高康复效果的目的[3]。目前,该康复理念已应用于多种慢性疾病及术后恢复,并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4]。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法,主要根据患者病症将中药制成药膏,贴敷于相应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们对49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并与常规骨科干预49例对照,观察对术后恢复、疼痛和股静脉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8例均为我院骨关节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9例,男26例,女23例;年龄55~75岁,平均(63.24±10.42)岁;疾病类型:髋骨关节炎14例,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20例;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6例。对照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55~74岁,平均(62.76±10.24)岁;疾病类型:髋骨关节炎16例,股骨颈骨折14例,股骨头坏死19例;手术类型:全髋关节置换术22例,半髋关节置换术27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患者均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5]。

1.2.2 纳入标准 年龄≥55岁;能正常交流,无意识障碍;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合并脑血管病变、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手术禁忌证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愿配合治疗及干预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骨科干预。术后进行健康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康复训练的认知,并对术后疼痛剧烈的患者进行心理安慰,转移患者注意力。根据医嘱合理规划患者术后饮食,并指导患者按时用药。患者能下床活动后制订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进行监督。

1.3.2 治疗组 予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联合穴位贴敷。

1.3.2.1 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 由我院1名骨科医师及多名护士组成跨理论模型干预小组,并对小组成员进行跨理论模型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特点制定干预方案。①前意向阶段:由小组成员与患者密切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情况,明确患者所处的行为改变阶段和健康教育问题,评估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及术后注意事项的认知度,根据评估结果采用看视频、健康宣讲等方式实施健康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康复知识的掌握度。②意向阶段:由骨科医师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将具体评估结果告知患者,为患者讲解术后实施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讲解以往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按时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良好的成功案例,明确康复训练对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③准备阶段:根据患者髋关节功能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将方案内容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方案内容进行解释,同时组织患者在公众下做出按时进行康复训练的承诺。④行动阶段:嘱咐患者设置闹钟,每日提醒自己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内容由易至难,逐步进行,小组成员每天对患者康复训练实施情况进行记录,进行监督,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康复锻炼习惯。⑤维持阶段:在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鼓励患者家属进行监督。在康复训练实施一段时间患者已经能够保持稳定后,每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访谈,每次访谈时间不低于30 min,了解患者康复训练进行情况,对于坚持康复训练的患者给予言语鼓励,并将训练前后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告知患者,激发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积极性,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

1.3.2.2 穴位贴敷 患者术后24 h予穴位贴敷,将肉桂、川芎、吴茱萸按照1∶1∶1比例混合,加温水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5 cm、厚度0.5 cm的药饼,置于无菌纱布中,贴敷于涌泉,每次贴敷4 h,每日1次,连续治疗1个月。

1.3.2.3 访视评估 患者出院后1、3、6个月进行访视,了解患者行为改变和康复训练实施情况,并对干预方案进行针对性调整。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术后恢复情况 于术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5]评定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包含日常活动、步态、疼痛功能、步行距离、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度、行走辅助情况等内容,总分为0~100分,分值与髋关节功能呈正相关。并对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统计。

1.4.2 疼痛情况 于术前及术后第3、7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6]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具体操作方法:划一条10 cm长线,告知患者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其在线上最能反映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由评估者根据患者划线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越强烈。

1.4.3 股静脉血流速度 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Translink600型,Rimed Ltd公司)检测患者股静脉血流峰速和平均速度。

2 结果

2.1 2组术前、干预6个月后 Harris评分比较 2组干预6个月后Harri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干预6个月后 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干预6个月后Harris评分比较 分,

2.2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天,

2.3 2组术前及术后第3、7天疼痛VAS比较 2组术后第3、7天疼痛VAS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2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均较本组术后第3天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第3、7天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术前及术后第3、7天疼痛VAS比较 分,

2.4 2组术前、术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 2组术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2组术前、术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比较

3 讨论

髋关节置换术是指对于严重的、关节结构及功能已无法恢复的髋关节疾病,通过将人造骨头替换病损部分,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手术[7-8]。虽然髋关节置换术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但对患者机体仍会产生手术创伤,从而导致术后恢复较慢[9]。因此,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后干预十分必要。常规骨科干预模式较为单一,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疼痛情况方面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探寻有效、科学的干预方法,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是基于跨理论模型为基础的干预康复理念,在多种疾病的康复中应用广泛。与常规干预模式相比,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具有以下优点[10-11]:首先,应用跨理论模型评估了患者的行为动机,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其次,告知患者干预方案内容并做出解释、指导患者在公众下进行承诺,从而促进患者做出行为改变,确保康复训练能够有目标性的进行;再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疲乏而导致对康复训练的依从性降低,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通过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监督,并且定期进行回访,进而提高患者依从性,保证各项康复训练措施均落实到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体弱气虚,再加上手术创伤会损伤气血,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经络阻塞,从而会出现术后下肢肿胀、疼痛等问题,影响患者术后恢复[12]。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的一种方法,其通过将中药制成膏剂贴于对应穴位,药物会刺激穴位,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等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多种疾病的术后恢复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13-14]。本研究中,采用肉桂、川芎、吴茱萸1∶1∶1配比制成中药药膏,具有活血化瘀、散瘀止痛、疏通经络的功效。将药膏贴于涌泉,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促使静脉血流回流心脏,增加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进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缓解疼痛症状[15]。

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通过前意向阶段使用视频、发放健康安全手册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充分了解到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树立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正确态度;通过在意向阶段和准备阶段为患者讲解以往康复训练后恢复良好的病例,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康复训练方案的制定,促使患者在公众下做出承诺,提高患者积极性;在维持阶段,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按时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强化支持对其行为进行监督管理,从而提高患者对长期康复训练的依从性,保证各项康复训练措施均得到落实,提升康复训练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干预6个月后Harris评分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干预6个月后 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第3、7天疼痛VAS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2组术后第7天疼痛VAS均较本组术后第3天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第3、7天疼痛VAS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术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本组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股静脉血流峰速、血流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联合穴位贴敷能缓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改善关节功能,促进血液流动。

综上所述,跨理论模型康复理念联合穴位贴敷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缓解疼痛,加快股静脉血流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置换术康复训练髋关节
髋关节活动范围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反肩置换术
3D打印人工髋关节获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