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双双,姚哲敏
(乐清市人民医院肾内科,浙江 温州 325600)
在现代医学领域,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时使用对于提高患者的手术效率、手术效果以及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2]。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提高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点使用执行率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无缝隙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强调在患者护理过程中消除缝隙和延误,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3-5]。该护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确保医疗流程的连续性和流畅性,以降低误诊、漏诊以及治疗延误的风险[6]。基于海恩法则构建的术前抗生素用药模型,旨在规范术前抗生素的使用,降低患者的感染风险,提高术前抗生素的准点使用执行率。本文采用系统性的研究方法,结合了无缝隙护理和海恩法则两种策略,旨在提高患者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详细报道如下。
抽取我院2022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期间收治的1000 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 周岁者;(2)术前需要预防性用药(抗生素)者;(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因特殊原因,术前无法执行预防性用药者;(2)术前医生开具停用药医嘱者。采用便利法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022 年7 月至12 月我院收治的500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00 例,女200 例,年龄20 ~74 岁,平均年龄(44.36±10.23)岁。将2023 年1 月至6 月我院收治的500 例患者纳入试验组,其中男304 例,女196 例,年龄20 ~74 岁,平均年龄(45.11±9.45)岁。两组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给予对照组常规术前护理。给予试验组无缝隙护理联合海恩法则所构建的术前抗生素用药模型进行干预,具体为:(1)无缝隙护理。根据系统记录的病房接获患者送手术通知、护工接单、护工完成接患者单据、手术间护士接患者入室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不同规格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归纳总结出护工接患者时间、术前准备时间等,整理最佳术前用药时间。为每位患者建立个性化的无缝隙护理计划。在患者入院后,护士、医生和药师共同合作,确保患者在手术前30 ~60 min 准时进行抗生素治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采取以下步骤:①护士与医生、患者紧密合作,提前计划术前抗生素的用药时间;②应用实时提醒系统,提醒护士和医生按计划执行术前抗生素用药;③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信息传递的无缝连接及高效传输,减少误解和延误;④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记录准点用药的数据,并进行定期回顾和改进。通过无缝隙护理,旨在最大程度地降低用药执行的断裂点,确保术前抗生素在规定时间内得以准时使用。(2)海恩法则。在无缝隙护理调研阶段,查阅术前抗生素使用执行时间过长的病例存在的情况,逐一解决此类问题。预防正常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海恩法则所构建的术前抗生素用药模型基于多因素可能性的原则,将个体差异、感染风险、手术类型等因素考虑在内,以制定个性化的术前抗生素用药策略。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手术计划、过敏史、耐药性等数据;②利用医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每位患者构建个体化的用药模型;③使用模型预测每位患者可能面临的感染风险,根据风险评估制定术前抗生素的用药方案;④医生和药师根据模型的建议,调整患者的抗生素用药计划,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果。通过应用海恩法则构建的术前抗生素用药模型,旨在提供精准、个体化的用药建议,从而提高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试验时间考虑为9 ~12 个月,以利于形成规范成熟的术前抗生素使用执行模型。
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点使用执行率。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交接时间及接台手术间隔时间。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医生对两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的满意度,总分100 分,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 非常满意率+ 较满意率。
采用SPSS 25.0 软件处理各项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试验组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为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32.145,P<0.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的对比[例(%)]
试验组的手术交接时间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分 别 为(8.36±10.23)min、(47.36±10.23)min,均 显 著 短 于 对 照 组 的(14.36±10.23)min、(68.36±10.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32,P=0.002 ;t=43.364,P<0.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交接时间及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对比(min,± s>)
表2 两组手术交接时间及接台手术间隔时间的对比(min,± s>)
组别 手术交接时间 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试验组(n=500) 8.36±10.23 47.36±10.23对照组(n=500) 14.36±10.23 68.36±10.23 t 值 9.332 43.364 P 值 0.002 <0.001
医生对试验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的总满意度为91.6%,显著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568,P<0.001)。详见表3。
表3 医生对两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满意度的对比[例(%)]
术前预防性用药在手术患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7]。然而,由于医院繁忙的手术安排、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时使用执行率并不稳定。临床研究表明,无缝隙护理联合海恩法则在提高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方面效果较好[8-9]。无缝隙护理又称连续性护理,是一种旨在消除医疗过程中的断裂点,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护理质量的护理模式。在本研究中,将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全过程,以提高抗生素的准点使用执行率。无缝隙护理强调协同工作、信息交流和持续监测。在术前预防性用药过程中,护士、医生与药师之间的密切协作至关重要。护士确保手术前30 ~60 min 患者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准时接受抗生素治疗。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沟通障碍和引入实时提醒系统,无缝隙护理有望在提高术前抗生素准点使用执行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海恩法则强调多因素引起的可能性,指出一个症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原因[10]。在本研究中,基于海恩法则构建了术前抗生素用药模型,以个体化、综合性的方式指导术前抗生素的使用,以提高其准点使用执行率。该模型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情况、手术类型、过敏史、耐药性等因素,通过医疗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11]。该模型能够预测患者可能面临的感染风险,根据风险程度和药物特性,为医务人员提供建议,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应用海恩法则构建的抗生素用药模型,可以更好地权衡患者的个体差异,从而优化用药决策并提高术前抗生素的准点使用执行率[12]。本研究旨在通过无缝隙护理和海恩法则的应用,提高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点使用执行率。在本研究中我们选择了1000 例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其中试验组采用了无缝隙护理联合海恩法则的策略,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说明无缝隙护理和海恩法则的应用在提高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点使用执行率方面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分析原因可能是,无缝隙护理通过建立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手术前30 ~60 min 准时接受抗生素治疗,有效减少了用药执行的断裂点。而海恩法则通过个体化的用药模型,结合多因素可能性原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术前抗生素用药策略,从而提高了用药的精准性和准时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试验组的手术交接时间和接台手术间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说明无缝隙护理和海恩法则的应用有助于优化手术流程,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医生对试验组术前预防性用药准点使用执行率的满意度(91.6%)显著高于对照组(76.0%)(P<0.001),这也充分反映出新策略的应用能够改善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应用无缝隙护理联合海恩法则,有效提高了术前预防性用药的准点使用执行率,优化了手术流程,改善了医疗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管理质量。这一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完善术前预防性用药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指导,有望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为患者的手术安全和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