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创视角下我国大豆产业集群的定位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4-01-08 10:43庞金波曹为政朱海波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年6期
关键词:共创农业产业集群

庞金波,曹为政,朱海波

(1.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2.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28)

一、引 言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油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和食品原料。作为大豆起源国,我国大豆种植历史已超过2 000年。然而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大豆产业已不同往日。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稳居世界首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豆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自1996年起,我国便由大豆净出口国转为进口国。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进口大豆9 651万吨,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59.68%,占国内大豆总消费量的82.77%。大豆长期稳定供应面临严峻考验,改变进口大豆依存度高的局面,亟须振兴国产大豆产业(曲厚兰等,2022)。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出现播种面积及产量受限、成本过高等不良现象导致产业整体处于劣势(程同顺等,2019)。在此背景下,《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定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种植面积,促进大豆产业实现增产增收。文件还指出,应进一步发挥主产区农产品形成的自身品牌优势,依托当地优势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经验表明,大规模的专业化农业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助力区域经济发展(韩振兴等,2018),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国内的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等,均凭借其特色优势,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进而提升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反观大豆生产过程中,无论是经营主体的转变升级,还是大豆种植上资源整合与利益相关者等因素的优化,均可间接体现在集群效应上。对此,本文以价值共创理论为基础,依据我国现实情况,结合国内较成熟的农业产业集群案例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大豆产业集群定位,探究价值共创视角下我国大豆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以期助推大豆产业发展。

二、文献综述

(一)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区域内,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集聚一批相关产业和配套服务业,形成一种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的产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产业集群的研究逐渐深入:一是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的研究(陆萍等,2015;Kulshreshtha 等,2005;尹成杰,2006),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和市场合作等特征;二是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张晗等,2011;周新德,2008),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如地理环境、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企业创新等,研究者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有益参考(韩振兴等,2018;郑风田等,2007;俞燕等,2015);三是关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和模式的研究,其是指在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农业产业集群如何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农业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陈文杰等,2021;王禹等,2020;谭智心等,2021),总结出一些可供借鉴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现有研究通过分析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为本文提供了基础。这些研究一方面肯定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农业产业集群对特殊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意义。

(二)大豆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

大豆作为经济价值极高的农作物之一,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主要集中两方面:一是关于大豆生产,从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进行研究(曲厚兰等,2022);关于大豆的贸易,从加工、贸易的角度进行研究(Reis等,2016);二是关于大豆的产业集群,以省域为例,构建相关风险评估模型,从现代农业产业的角度,提出相关针对性对策(侯守伟等,2011;王昱旻等,2022)。

以上文献探究了我国大豆产业及大豆产业集群的发展。这些研究一方面指出目前我国大豆产业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指出发展适度规模大豆种植的路径。但大豆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与其内部主体之间的联系仍有待探究。

(三)合作生产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与农业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1.价值共创机理研究

Gummesson等(2010)认为价值共创是资源整合与服务交换互相作用形成的,其中资源整合是指参与者将自身资源与其他参与者进行服务供给的过程。有学者将价值共创理解为服务交换与资源整合物质上价值的联合、协作共进的过程。Munnich等(2002)指出价值的创造是由技术、制度形成以价值导向的松散耦合时空结构,价值创造主体间通过相互分析资源与能力创造价值。

2.价值共创与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融合

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价值共享理念下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及实施路径进行系统化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彭迅一(2019)从合作、科技、品牌、物流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给出相关政策建议。刘刚等(2020)以具体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提出以龙头企业为中心,以各利益相关方的真实需要为切入点,构建各利益相关方的中心,以实现各利益相关方的价值创造与分享。黎梓生(2021)在对我国农业产业集聚的紧迫性详细分析后,对我国农业产业集聚实现途径进行了详细探讨。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现有研究有以下共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优化产业结构、驱动产业经济升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对其发展模式的研究,侧重于集群发展的现实短板的探讨。我国大豆种植方式仍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为主,面临诸如大豆种植成本偏高(杨辉等,2022)、大豆生产区域布局不合理(曹永强等,2019)等问题,间接影响我国今后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规模化转型发展。

因此,本研究将农业产业集群与价值共创机理结合,以进一步揭示农业产业集群中利益相关者与多元化对象间构建的价值共创系统模式,结合产业集群基本组织理论分析工具,探究主产区大豆产业集群品牌经营主体价值共创行为机理与发展路径,探索性地提出今后大豆产业集群发展升级模式,构建系统理论框架,为大豆集群确立价值共创战略,并为大豆自身品牌经营主体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理论框架

(一)理论构成

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思想与以往产业集群发展不同,是大豆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并获得相应关联价值的概念。这不仅是对大豆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选择的探索,而且通过与价值共创思想结合,将利益主体在大豆产业各资源串联融合,通过资源整合、信息传递等协同解决从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方案。从概念及内涵出发,大豆产业集群是将地理上相邻近的大豆生产者、合作社、加工企业、运输与销售部门,在保证大豆种植业以小农户为主要经营主体基础上,通过大豆种植业相关组织与小农户间长期互补合作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并形成互动共创体系,共同创造大豆产业价值。

(二)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三维度分析框架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资源与价值要素的自由流动使生产及加工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合作。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一种新兴的高效产业组织形式。迈克尔·波特(2002)曾提出的“钻石模型”解释了集群竞争力的有效理论框架,一个产业在特定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主要受其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和相关支持产业等影响,受政府提供政策的间接影响。

根据已有文献,集群的成长与竞争优势是在满足国家宏观环境、集群成长中观环境、集群成长内部微观环境相互作用下的结果(郑风田等,2002),结合中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实际情况,考虑不同维度竞争力,具体剖析集群成长与竞争力形成与发展过程,提出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成长的三维度原则。本文认为,大豆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国家宏观环境、集群关联性、资源整合互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兼顾三维度(宏观维度、中观维度和微观维度),注重各级利益相关者的真实需求,确保三维度共同发展,才能使集群正常成长:

1.宏观维度——资源与外部环境条件

该维度包括:经济制度环境、政策干预与需求条件,是针对大豆种植利益相关者,各自资源需求在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下,产生共享价值观念,并进一步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主要体现在其需求条件方面,价值共创涉及的利益相关者需求可以为大豆产业集群的成长带来价值共享观念意识,因而需要在国家宏观制度与规范的帮扶下,解决利益相关者关键问题,并更好地观察满足市场需求,进而缓解国产大豆受到进口压制问题,并形成先发优势集群。

2.中观维度——关联性平台搭建

该维度包括:创造适合集群发展的因子条件与配套服务,并重视与外界建立有效的关联因素以及支持服务体系。连接小农户、农业企业、政府部门、合作社、消费者等多个利益相关者,是决定大豆产业集群生产规模效应的先决条件。现代价值链理论认为,当一个集群产业成为国家产业链的一部分,其产品市场将充分扩展。大豆产业集群发展亦是如此,各要素投入成本降低,大豆自身优势会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创造价值。

3.微观维度——价值共创资源整合与互动

该维度包括:企业间合作互补效应与竞争程度。价值共创资源整合与互动是将大豆产业相关专业化服务、配套生产、相关产品、运输以及相关产业链,通过互动模式进行资源整合并创造共同利益。资源整合是有目的的联合动能,给予集群内相关企业间资源整合机会,其中包含规制与水平合作、双边与多边合作。

四、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我国较为成熟的花卉产业集群——云南斗南花卉产业集群个案分析,与产业链较完备的农业产业集群——山东金乡大蒜产业集群为案例对象。以通过对前者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以及竞争力的源泉和后者产业价值链长效机制构建的探讨,一方面为剖析集群内部机制,分析产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源泉;另一方面从农业产业链构成和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两个层面分析农业产业集群升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大豆产业集群建设是否可借鉴其经验,以此实现大豆主产区自身优势大豆增产,更进一步促进国产大豆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促进大豆振兴、农民增收。

(一)农业产业集群与价值共创机理结合的优势

斗南花卉产业集群在我国属于较成熟的集群产业合作。探究其发展历史发现,20 世纪70 年代,斗南全村种植蔬菜是典型的蔬菜生产地,虽有“蔬菜之乡”美称,但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也只能基本维持生计。随着首家农户尝试性引入花卉种植,到现在的国际化鲜花基地,斗南花卉成长为对手交易、电子拍卖、电子商务、电子统一结算多种交易模式并存的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花卉交易市场,日上市鲜花100个大类、1 600多个品种,20年来交易量、交易额、现金流、交易人次居中国之首,花卉出口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现成为集花卉运输、存储、包装与加工等一体的花卉物流加工产业链。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与互联网时代的冲击,斗南花卉借助价值共创战略主导,打造以斗南花卉集群为中心的花卉集群服务生态系统。

1.促进更完好的农业合作类型

当地生产效率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体现在价值共创视角下的集群发展也与外部经济和联合行动相呼应,其中外部经济对产业集群的强化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联合行动与上文提到的关联性平台搭建均有助于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减少其产业链的成本与风险。以斗南花卉产业集群合作类型为例,在郑风田等(2002)的企业集群成长维度原则分析基础上,结合前文提到的价值共创资源整合与互动逻辑,得出斗南花卉集群内合作形式种类,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斗南花卉集群内企业合作形式

2.形成农业产业竞争力优势

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在三维度因素相互作用下,围绕创造共同利益形成的动态、协同的产业发展环境。如图1所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是围绕创造共同利益的内生动力过程产生的。从价值共创角度看,产业集群的外部宏观条件促进其中观经营主体积极创造行为,并带动产业发展,构建产业集群发展的协同环境,微观主体又在逐渐形成资源整合的前提下,与产业集群支持体系(宏观因素)共同构成相互循环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图1 斗南产业集群维度分析构架

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是由多重因素渐进循环形成的,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宏观维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基于外部经济环境的需求或政府的积极扶持政策;中观维度所包含的因素主要涵盖相关联的支持性产业,其相关联产业需具有完备的产业支持体系,在帮扶产业发展的同时,提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支持;斗南花卉产业集群发展的微观层面则侧重于其产业发展的微观企业家,企业之间相互信任进而提升集群效率,达到配套资源整合的效果。斗南花卉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在微观主体企业家的意识下,逐步形成的现实性规模性扩展行为,并与地方政府的支持性政策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斗南花卉产业又吸引大部分相关产业的加入,构建出利益相关者产业链,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优势。

(二)价值共创行为与农业产业集群升级

金乡大蒜早已形成较完备的农业产业合作模式、农业产业链,并发展为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山东金乡县在发展大蒜产业伊始,基于小规模农作物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实际背景,将大蒜产业率先开展专业化、规模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并在大蒜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集聚了农产品加工与出口型企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模式。

1.推进构建农业产业链

当地大蒜产业从小农户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生产,从单一产品发展为集群产业,从自产自销到面向市场,从单一农户的生产到现代化产业链的融合,金乡围绕种植、冷藏、运输、加工、深加工等产业链,通过利益平台的搭建,形成了实体化资源整合的大蒜产业集群。

金乡大约有65%的农户从事大蒜种植。金乡县拥有大蒜储存加工企业1 800 余家,贮藏恒温库3 500多座,大蒜冷藏能力400余万吨。打造“线下+线上”交易平台,建成了亚洲最大的产地单品农产品交易市场——金乡大蒜国际交易市场,开通运行“中国·金乡大蒜指数”,形成覆盖全国大蒜产区的信息平台,建成运营全国首个大蒜拍卖中心——山东凯盛数字农展交易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蒜通天下、金乡大蒜电子交易市场和果蔬电子交易市场等电子交易平台,鼓励支持电商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金乡大蒜”电子商务品牌,跨境电商经营主体突破4 000家,累计实现交易额680亿元。搭乘国际化销售快车,建成全国首个县域经济国检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济宁内陆港,开展陆铁海航多式联运,开通“金乡大蒜号”国际集装箱冷链班列,进一步巩固“金乡大蒜”国际市场地位。目前,全县拥有自主进出口权企业900余家,金乡大蒜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单项农产品出口创汇连年居全国第一。形成了一系列大蒜加工制品,其中包括蒜片、蒜粉、蒜酱等一系列农副加工产品,进而衍生相关产业如运输、加工、包装、冷藏等行业的发展,形成包含种植、冷藏、加工、内销等规模化与专业化并存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最具有规模生产的大蒜出口基地。其加工流程图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金乡大蒜产业链体系

图3 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过程

2.打响农产品区域品牌优势

金乡县始终将大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坚持“品牌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按照“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化培育、扶优扶强”的思路,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培育形成了“金乡大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香兔巴黑蒜”等企业产品品牌为支撑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先后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中国欧盟10+10地理标志国际互认产品,连续九年蝉联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其品牌价值高达218.19 亿元,确立了国际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地位。集群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具有价值机会、利益共享等特点,任何一项产业行为均需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在相关联企业获得利益的同时,小农户在达到一定标准条件下使用农产品品牌实现品牌增值收益,并能保证其品牌价值不受伪劣产品侵蚀。

区域品牌价值是多方面利益平台进行协同交互的过程,是利益相关者间在特定的环境下共同创造品牌价值的过程。农业产业集群中农产品区域品牌经营主体价值共创行为,是品牌经营主体与利益相关者以及利益协同者间交流合作、资源贡献、协同合作的过程。山东金乡大蒜作为传统农产品,已从单一农产品发展到多种相关农副产品共赢,从传统集贸市场经营模式发展到完备的现代物流系统模式,逐步将农户从独立的生产经营发展到现代化产业链环节中,并在此过程中利用品牌优势,对接受合作共赢的价值共创行为进行决策导向。价值共创行为在与集群内外部个体或组织进行沟通交流、获取信息行为方式的同时,表现出品牌经营主体价值共创是基于农业集群内外部环境分析而安排的品牌经营活动总和(Schmitz,1999)。在此发展环境下,农户或农业经营主体将采取价值共创行为所持有的评价运用于市场竞争、消费环节、利益相关者等环节,在有助于决策导向的同时,多数农户在自己承包地上投资建立蒜片等加工企业,这品牌之一公共的无形资产与农业生产结合,创造更大价值。

(三)启示

综上,一个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多方利益主体积极营造价值共创共享,共担风险的农业产业集聚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

1.注重多维度合作

上述产业集群案例发展成功的关键性因素,便是合作具有普遍性,且合作行为具有创造共同利益的特征。作为农业产业集群,农户与企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合作具有差异性,如果单纯考虑横向合作或纵向合作,其合作效率会偏低,这与小农户生产方式传统有直接关系,因而有必要增加多维度合作模式,提升产业集群生产合作效率与升级。

2.注重多维度共同发力

微观层面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家,只有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才能拥有强大的集群竞争力,而企业之间的互信与合作是实现1+1>2效应的有效黏合剂。中观层次是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是产业集群发挥专业化、柔性化优势的基础,是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基础。宏观层面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地方政府的积极行动,积极的扶持以及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经济和制度环境。既能促进发达的产业集群市场体系快速建立,又能起到招商引资、吸引相关产业进入、共同形成多层次的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产业支撑作用。

五、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可行性综合分析框架

(一)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尤其是近年来疫情冲击、边缘地带冲突等所产生的负外部影响大豆产业链面临着挑战与危机(查霆等,2018)。

1.国内大豆种植发展不乐观

目前,中国大豆种植业发展出现诸多问题。首先,大豆种植面积不断被压缩,限制了我国大豆总产量的提高以及国内大豆市场的供给,且传统农业生产主要呈现生产规模小且分散的特征,小生产与大市场无法有效衔接;其次,国内大豆单产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民需求,导致进口大豆泛滥,损害豆农收益,降低豆农种植积极性。

2.国内大豆产业处于竞争劣势

我国大豆受到贸易逆差不断冲击,生产依附于国外垄断资本,使国内大豆产业竞争处于劣势,缺乏市场竞争优势。国际垄断行业通过其技术等加工优势,控制大豆产业中间环节,阻碍我国大豆产业链健康发展,导致本土大豆产业加工出现加工技术粗放、供应原料不足、加工生产链不成熟等现象。进而使我国大豆生产从加工到销售等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导致国内大豆不能发挥自身优势,无法立足于国际市场并形成品牌价值。

(二)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

基于对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理论分析、集群发展三维度分析,以农业集群案例为背景,得出如图1的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综合分析框架。大豆产业集群发展分为需求、关联与整合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价值共创宏观维度、中观维度和微观维度。

具体而言,在需求阶段:大豆产业集群中的企业之间应建立起协同关系,共同推进大豆产业的发展。即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共享资源、合作开发新产品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同时,要加强产业链内各个环节之间协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大豆生产到销售环节产业链中存在影响产业链初期的外部环境因素,利益相关者价值共创意识,在价值共创系统中,形成具体的产业化目标,建立价值创造形成阶段,并以此构建基于政策指引与优质资源合作者的价值共创系统,进而专注自己的大豆核心产品,从产出到加工环节,生产者将具体需求解构成不同模块,通过协同整合进行价值共创。并为了实现大豆产业链间深度衔接,政府作为宏观把控方,更需要为育种、农资供应、农业科技咨询等产业前期活动的生产服务企业有机衔接做好辅助措施,以期在需求环节实现资源共享意识。

在关联阶段,以合作生产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大豆产业集群,因其是依托平台而集聚的,其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集合概念。产业集群中的相关联企业存在各种价值关联,与其他主体进行互动,而传统农业产业集群所依托的地理空间,并不会主动与其集群中的企业互动合作,因此,以合作生产主导逻辑的价值共创大豆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企业创造价值和农业产业集群的双重属性。以利益相关者为纽带的企业属性主要表现在,每一相关成员均需接受平台规则,以此间接约束利益相关企业在集群中的整体运作秩序。集聚具有相似价值共创观的优质资源合作企业或个体的融入,根据自己对大豆产业各环节价值的缔造,进而构建要素关联的行动集合与系统设备间的互补模式,创建以平台为媒介的互联模式,增加系统环节间的相互联系,将种植户(大豆种植小农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消费者平台、金融机构等以平台利益相关搭建作为互惠要素相互交换与传递,驱动大豆产业集群的价值共创。

在整合阶段,前文提到的微观维度:价值共创资源整合与互动,资源整合在利益相关者与平台搭建共创的机制下,将配套生产、相关产品、运输等相关配套环节直接产于价值创造,使大豆配套生产满足价值主张,进一步扩充需求,并实现资源互通、整合的作用,从而在大豆生产行为意向与战略引导上起到支撑意义。打造一个包括大豆利益相关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并包含产业科技、生产运营、深度加工、销售的服务产业系统,在组织协调、生产运营、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合作效益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整个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过程是循环并进的过程,要在相关制度支持与系统规范的支撑下,将组织资源与个人相互连接并打造一个共学、共创、共利的持续调适的服务生态系统。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理论演绎与农业产业集群的案例分析,解释了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发展的内涵构成与运作过程。研究发现大豆产业集群价值共创过程的三大维度框架与构成要素,具体包括需求、关联、整合。集群价值共创的运作过程是一个封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进而给大豆产业集群组织形态带来变革,具体表现在:专业化小农户规模集聚呈现更模块化特征,以利益相关者为纽带的集群平台发展模式,以及基于价值共创网络的分工合作机制的最终形成。

(二)政策建议

首先,应积极营造有利于我国大豆产业集群成长与发挥其竞争优势的外部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引进更多科技含量高、投资体量大、带动作用强的大豆加工企业落户,提升大豆精深加工能力,提高大豆附加值,构建优质功能性大豆产业链。同时还要加强对国产大豆的质量监管,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药物残留产品流向市场,保证国产大豆的品质优势。此外还应扶强现有存量企业,开展战略性大豆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工作。

其次,构建集群成员拥有价值共创的服务体系,并最终形成合理化分工合作机制。强化产业融合,推进大豆全产业链发展。以一体化发展、精准化招商,不断延伸大豆产业发展链条,推动大豆一二三产融合、全产业链。同时注重发挥平台优势,积极发展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等有关方面联合,建立健康、优良、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避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保障价值系统履行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承诺,建立拥有共享价值的大豆产业服务生态系统,发挥集群的协同效应实现价值创造。

最后,进一步壮大大豆产业经营主体。价值共创战略的实施必须由集群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拥有核心资源的组织承担,在主导下对战略实施进行系统规划。也要注重保护国产非转基因大豆原产地品牌,同时,要确保进口转基因大豆不流向大豆食品加工企业。此外,相关经营主体也应积极参加政府或者第三方组织与相关技术专家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大豆绿色高产优质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同时注重与“土专家”和种植能手有力探讨,全面提高大豆生产标准化、科技化水平。

猜你喜欢
共创农业产业集群
共享丰收喜悦 共创美好生活
共创美好生活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创新与坚持 共创黔茶辉煌明天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