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方位短语及其语法功能

2024-01-08 15:01陈春雷
现代语文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方位词唐诗句法

陈春雷

(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池州 247000)

作为研究唐代词汇的珍贵语料,唐代诗歌中的方位词十分丰富,出现频率很高。以方位词为基础,也产生了诸多方位短语。关于唐诗方位词语的专题探讨不多,作为方位词研究的延伸,唐诗方位短语的研究主要隐藏于方位词研究里。唐诗方位短语虽然以方位词为基础构成,但在构成形式、结构类型、语法功能等方面已具备自己的鲜明特点。因此,单独讨论唐诗方位短语及其语法功能,既是唐诗方位词语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一步认识唐诗空间方位表达系统的必要之举。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唐诗语料所据底本是清代学者彭定求等编著的《全唐诗》[1],不再一一标注页码。

一、唐诗方位短语的形式

方位短语一般是指方位词置于其他词语后面组合成的短语,其基本语形为“X+方位词”。在现代汉语中,X位置上主要是名词性或谓词性词语,如“桌子上”“大门外”“吃饭后”等。在唐诗中,X可以指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比现代汉语更加宽泛[2](P31),如“渭北”“望中”“暗中”“两边”“汝旁”“从东”等。例如:

(1)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卢照邻《结客少年场行》)

(2)榜歌空里失,船火望中疑。(孟浩然《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3)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虞世南《咏萤》)

(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三首》其二)

(5)东飞鴐鹅后鹙鶬,安得送我置汝旁。(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三)

(6)疾风从东起,吹折不终朝。(白居易《有木诗八首》其七)

唐诗中也存在“方位词+X”的形式,如“中心”“中林”“中庭”“中道”“中途”,意即“心中”“林中”“谷中”“庭中”“道中”“途中”。例如:

(7)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白居易《读庄子》)

(8)每忆中林访惠持,今来正遇早春时。(李涉《过招隐寺》)

(9)中庭有奇树,荣早衰复疾。(储光羲《同王十三维偶然作十首》其十)

(10)结交若失人,中道生谤言。(孟郊《审交》)

(11)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这里的方位词“中”承袭了先秦、中古时期的用法,通常置于名词之前构成方位短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一直延续到近代。

二、唐诗方位短语的类型

唐诗方位短语主要有六种类型:“名词语+方位词”“代词+方位词”“数词+方位词”“谓词语+方位词”“介词+方位词”“方位词+名词”。

(一)名词语+方位词

这是唐诗中最典型的方位短语类型,其中的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名词性短语。例如:

(12)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王勃《秋江送别二首》其二)

(13)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宋之问《寒食还陆浑别业》)

(14)妾年初二八,家住洛桥头。(崔颢《相逢行》)

在上述用例中,“江南”“江北”“洛阳城里”是由名词语和典型方位词构成的典型方位短语。此类方位短语在唐诗中整体上使用频次很高,在唐诗方位表达中占主体地位。

(二)代词+方位词

唐诗中,与方位词组合成方位短语的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我”,指示代词“此”“其”“这(者)”“那”“然”“厥”,疑问代词“谁”“何”“几”。例如:

(15)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刘禹锡《竹枝》)

(16)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杜甫《杜鹃》)

(17)青嶂这边来已熟,红尘那畔去应疏。(齐己《道林寓居》)

(18)冥搜太苦神应乏,心在虚无更那边。(方干《宋从事》)

(1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李白《蜀道难》)

(20)克昌厥后,百禄是荷。(魏徵《享太庙乐章·大明舞》)

(21)一笑皆生百媚,宸衷教在谁边。(李白《清平乐》)

(22)劳生共乾坤,何处异风俗。(杜甫《写怀二首》其一)

(23)薄暮方归长乐观,垂杨几处绿烟浓。(钱起《汉武出猎》)

在现代汉语中,指示代词“这”“那”与方位词组成方位短语,是十分常见的用法,但在唐诗中并不多见,分别只有3处和10处,其中,“这边”“那边”“这畔”“那畔”用例首现于唐诗。另有两例“者边”,语义、用法与“这边”相当,诗例如下:

(24)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

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李衍《醉妆词》)

(三)数词+方位词

这类方位短语由“一”“两”“四”“八”“十”等数词与“边”“旁”“表”“方”等方位词组成。例如:

(25)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陈子良《入蜀秋夜宿江渚》)

(26)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韩愈《猛虎行》)

(27)鞍马四边开,突如流星过。(李白《少年子》)

(28)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李世民《正日临朝》)

(29)智灯已灭馀空烬,犹自光明照十方。(韩偓《僧影》)

唐诗中还有一些数量短语与方位词组合而成的方位短语,例如:

(30)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李昌符《送人入新罗使》)

(31)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杜甫《逃难》)

(四)谓词语+方位词

唐诗中,谓词或谓词性短语常与典型方位词“前”“后”“中”“间”“外”“内”“里”等组合成方位短语。例如:

(32)喜逐行前至,忧从望里宽。(骆宾王《望乡夕泛》)

(33)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张说《醉中作》)

(34)望中厌朱绂,俗内探玄牝。(孙逖《和登会稽山》)

(35)寒氛空外拥,蒸气沼中浮。(李贞《奉和圣制过温汤》)

(36)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曲》)

(37)心出是非外,迹辞荣辱中。(许浑《送郑寂上人南行》)

(五)介词+方位词

唐诗中,常将介词“自”“向”“在”“于”“从”“到”“当”“由”“朝”等置于方位词前,构成空间方位表达。例如:

(38)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39)向前无井复无泉,放马回看陇头树。(王建《陇头水》)

(40)我祖在上,四方在下。(韩愈《越裳操》)

(41)白日照其上,风雷走于内。(刘禹锡《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

(42)飞凫从西来,适与佳兴并。(李白《淮阴书怀,寄王宗成》)

(43)孤云与禅诵,到后在何峰。(欧阳詹《送少微上人归德峰》)

(44)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宋之问《洞庭湖》)

(45)大道由中悟,逍遥匪外寻。(张说《岳州九日宴道观西阁》)

(46)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不过,这类表方位的介宾短语是否归入方位短语,尚不明确。

(六)方位词+名词

唐诗“方位词+X”短语中的“方位词”是“中”,“X”主要是名词,表意与“名词+方位词”相同。见例(7)~例(11)诗句,此不赘列。关于此类特殊方位短语的性质,学界尚无定论。邢公畹指出,这是原始汉藏语系限制词置于被限制词之后的语法现象残留;储泽祥认为,除了可以从押韵角度解释外,还可以从汉藏语系的方位结构去考察;刘晓梅通过统计分析指出,由于它多处于非句尾,因而不是为了押韵;史维国考察先秦十种文献后认为,方位词“中”不受语法和语义的制约,它与名词构成方位短语时的语序亦十分灵活,可以出现在名词前,也可以出现在名词后[3]。我们倾向于将它看作是原始汉藏语法的遗留,也是汉语语序自由度较大的体现。

三、唐诗方位短语的语法功能

朱德熙认为,词的语法功能,“简单一点说,指的是词和词之间的组合能力。……说得准确一点,一个词的语法功能指它所占据的语法位置的总和”[4](P14),而词作为句法成分的能力,是它“所占据的语法位置”的重要表现。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句法成分,考察唐诗方位短语的语法功能,必须重点关注它承担句法成分的能力与表现。

(一)唐诗方位短语可作多种句法成分

从语法功能角度来看,唐诗中的方位短语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等多种句法成分。

1.主语

唐诗方位短语可以作主语。例如:

(47)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王勃《春庄》)

(48)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杜甫《骊山》)

(49)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张说《幽州夜饮》)

2.谓语

唐诗方位短语可以作谓语。例如:

(50)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李白《古风》)

(5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2)数声清磬是非外,一个闲人天地间。(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其一)

(53)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韩愈《记梦》)

(54)清光此夜中,万古望应同。(司空曙《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方位短语属于体词性短语,体词性短语的语法功能和体词相当,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有的体词性短语带有谓词性,可以有条件地作谓语[5](P213)。例(50)~例(54)中的方位短语“青云端”“烟雨中”“天地间”“须臾间”“此夜中”,是对主语空间、时间状态的判断说明,满足作谓语的条件。例(52)中的“是非外”,是动词性短语和方位词组合而成的方位短语,兼具谓词性。

3.宾语

唐诗方位短语可以作动词、介词的宾语。例如:

(55)玉仙瑶瑟夜珊珊,月过楼西桂烛残。(杜牧《瑶瑟》)

(56)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

(57)初从云外飘,还向空中噎。(张南史《雪》)

(58)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窦巩《新罗进白鹰》)

在上述用例中,“楼西”“日边”为动词宾语,“云外”“空中”“海东头”为介引成分,也称“介词宾语”。

4.定语

唐诗方位短语可以作名词性词语的定语。例如:

(59)谁采篱下菊,应闲池上楼。(孟浩然《九日怀襄阳》)

(60)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思归乐》)

(6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62)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李白《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例(62)中的“向前”为“介词+方位词”结构,作定语修饰“路”。

5.状语

唐诗方位短语可以作谓词性词语的状语。例如:

(6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64)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李嶷《少年行三首》其三)

(65)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皮日休《太湖诗·入林屋洞》)

(66)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韩愈《青青水中蒲三首》其二)

例(65)中,两句省略了共有的主语,方位短语“腰下”“手中”均作状语。例(66)中,后一句的方位短语“水中”后置于介词“在”,构成介词短语,作“居”的处所状语。

6.补语

唐诗方位短语可以作谓词性词语的补语。例如:

(67)暖气飘蘋末,冻痕销水中。(徐夤《东风解冻省试》)

(68)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姚合《游杏溪兰若》)

(69)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7.中心语

方位短语还可作中心语受定语修饰。例如:

(70)寺寺院中无竹树,家家壁上有弓刀。(朱庆馀《自萧关望临洮》)

(71)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孟郊《寒溪》)

例(70)中,“寺寺”“家家”作定语,分别修饰中心语“院中”“壁上”。例(71)中,“洛阳”“孟氏”作定语,分别修饰中心语“岸边”“庄前”。

(二)唐诗方位短语的语法功能特点

根据唐诗方位短语作句法成分的能力与表现,我们发现,唐诗方位短语不仅可以独立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而且可以与介词搭配充当句法成分,还可以用复合形式充当句法成分。换言之,它作句法成分的能力很强,并且能够与其他词语组合后充当句法成分。

1.作句法成分的能力很全面

唐诗中,方位短语可以出现在所有句法成分位置上,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前文已有详细论述,此不赘言。有研究表明,唐诗中的典型方位词可以充当除补语外的所有句子成分[2](P181),合成方位词多后置,可作补语。可见,相较于唐诗方位词,唐诗中方位短语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更全面一些。

2.常与介词搭配作句法成分

吕叔湘认为,汉语里的“介+名”短语有时候必得用“介+名+方”来说[6](P8)。这里的“名+方”即方位短语,常跟“在”“从”“到”等介词搭配起来使用,充当句法成分。唐诗中,由介词带上方位短语充当状语、补语的情况很常见。例如:

(72)帐殿疑从画里出,楼船直在镜中移。(刘宪《兴庆池侍宴应制》)

(73)浮碧空从天上得,殷红应自日边来。(杨巨源《酬崔驸马惠笺百张兼贻四韵》)

(7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75)生在世间人不识,死于泉下鬼应知。(杜荀鹤《酬张员外见寄》)

有时也可充当定语,例如:

(76)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白居易《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77)我在河东时,使往定襄里。(崔颢《结定襄郡狱效陶体》)

储泽祥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介词+方位短语”结构在先秦汉语里很少,东汉以后才逐渐多起来;唐宋元明时期,40%左右的方位短语都与空间介词组合在一起,在句法语义相同或相近的环境中,“方位短语”和“介词+方位短语”呈现出共现并存的局面[7]。这项研究能佐证唐诗中介词带上方位短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

3.常以复合形式作句法成分

唐诗中出现一种较为特殊的语法现象,即两到三个方位短语复合后,作本句或邻句的定语、状语、主语、补语等多种句法成分。例如:

(78)天南天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唐彦谦《春草》)

(79)河头浣衣处,无数紫鸳鸯。(徐延寿《南州行》)

(80)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1)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杜甫《秋兴八首》其六)

(82)风前月下花园里,处处唯残个老夫。(白居易《老夫》)

(83)城东城西旧居处,城里飞花乱如絮。(书生《献元载》)

(84)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贾岛《寄韩潮州愈》)

(85)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戴叔伦《转应词》)

方位短语的这种用法在唐以前的诗歌中比较少见,而在唐以后的诗词曲等韵文中较为常见。例如:

(86)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宋代王安石《渔家傲·灯火已收正月半》)

(87)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宋代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8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元代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送别》)

(89)一声画角谯门,半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元代白朴《越调·天净沙·冬》)

(90)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明代方向《咏儋耳二首》其二)

(91)知君也有相思意,明月天南海北长。(明代苏葵《寄故园久要晦峰》)

(92)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清代王士禛《江上》)

(93)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清代郑燮《芙蓉》)

(94)佳辰未展兴先阑,泉下尊前感万端。(钱锺书《重九日雨》)

(95)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叶剑英《重读毛主席〈论持久战〉》)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方位短语连用,有时表示多个方位点,如例(90)中的“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有时则是表示一个具体的方位点,如例(93)中的“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

综上所述,唐诗方位短语是在方位词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构成形式、结构类型、语法功能等方面,均具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并与方位词一起构成唐诗的方位表达系统。唐诗方位短语的基本语形为“X+方位词”,其中,“X”主要是名词、代词、数词等体词性词语,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词语,还可以是介词这样的虚词。同时,受先秦、中古时期汉语的影响,唐诗方位短语还承袭了少量的“方位词(中)+X(名词)”组合。这些方位短语可以独立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也可以与介词搭配或以复合形式充当句法成分,说明唐诗方位短语具有全面的句法功能,在使用方面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唐诗方位短语的语形发展和语法功能表现,不仅体现了方位词语法功能的发展和语法化程度的提高,也拓展了唐诗方位表达的形式与功能,使之更趋于严密,这对于推动唐诗形成较为成熟的方位表达系统十分重要。唐代是近代汉语的开端,现代汉语中方位短语的很多用法在唐诗中都可以看出端倪和由来。因此,唐诗方位短语是汉语方位表达系统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但目前专题研究不多,有待加强。

猜你喜欢
方位词唐诗句法
句法与句意(外一篇)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有讲究的方位词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动物们的聚会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