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
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妇女事业。号召广大妇女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事业的重大举措与伟大胜利。在号召和组织妇女抗日救亡的诸多信息传播载体中,《新中华报》以其党报的特殊属性,精准传达、生动阐释党的妇女政策,增强了边区妇女同志对党的妇女解放工作的政治认同,唤起了妇女同志的主人翁意识,对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抗战时期 《新中华报》 妇女解放 民族解放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有机结合,以动员妇女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中国共产党通过协同推进“妇女解放”“民族解放”两条战线,使广大妇女在求得自我解放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华报》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以其“党报”的特殊属性,推动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妇女解放的意识形态建构。
《新中华报》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在宣传报道中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有机结合起来,并将其作为宣传报道的方向,这是党在全民族抗战背景下的重要选择,也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文化传播领域的生动表达。
1.妇女解放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妇女问题一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和一些论文及书信中都论述到了妇女问题,可见其对妇女问题的重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私有制是产生妇女压迫的根源之所在;(2)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是参加社会劳动;(3)妇女解放要走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4)妇女在社会革命和建设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肯定了妇女的重要社会作用,闡释了妇女地位低下的产生根源及妇女解放的途径——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指明了方向。
2.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实际的客观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做出了本土化提升,成为传播妇女解放思想的现实基础。本土化后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不仅仅把妇女解放定义为参加社会生产劳动,而是提升到与民族解放相等的高度上。这一现实基础来源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实际的深刻洞察,他认为占人口半数的妇女同志,尤其是经济地位低下、受压迫深重的劳动妇女对革命有着迫切的需要,她们将会是决定革命胜败的一个重要力量。抗战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从中国社会实际来看,占人口总数半数的妇女同志既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重要成员。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妇女统一战线组织并规定:“凡十五岁以上妇女,只要赞同抗日,不分阶级、党派、民族、职业、宗教,经报名批准者,均得为妇联或妇救会的会员”,以动员广大妇女同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帮助广大妇女同志在求得自我解放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战斗。
3.《新中华报》的革命实践。抗战的迫切形势,要求新闻宣传报道务必及时精准地传达党的妇女解放思想及政策,并取得广大妇女同志的政治认同,以唤醒妇女群体的磅礴力量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这给中国共产党统战工作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新中华报》以其党报的特殊作用,在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同时,号召妇女同志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为党的统战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新中华报》通过对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价值内核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普及,涤荡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下的落后妇女价值观。中国革命的现实需求,成为“妇女解放”思想的实践动因。
伴随着全民族抗战的深入发展,妇女解放运动也在边区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边区妇女同志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的很多报刊都对党的有关妇女政策及妇女抗战的信息进行了全面报道,为抗战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与抗日救亡运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其中,《新中华报》以其党报的特殊属性起到了强劲的宣传作用。
1.《新中华报》的发展历程及其党报属性。出版工作一直被中国共产党视为在战争年代配合武装斗争的另一条重要战线。《新中华报》的前身《红色中华》报于1931年12月创刊于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机关报,主要刊登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苏区的建设情况等内容。为适应西安事变后国内革命形势变化的需要,中共中央将《红色中华》报改版为《新中华报》,其原编号仍得以延续。
改版后的《新中华报》以发表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中共陕甘宁边区的抗战纲领以及国共两党的抗战情况为主要内容,为此开设了国内政情、社会、战争形势、战局动向等栏目。其中,号召妇女抗日救亡便是重要内容之一。1937年9月,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制订了“经过统一战线的活动和组织,团结各阶层广大妇女群众在党的周围,并特别注意发动与组织劳动妇女”的妇女工作路线。为更广泛地动员各阶层妇女参加抗战,促进妇女统一战线的建立,《新中华报》紧跟时事进行报道,起到了“抗日先锋”的作用,被毛泽东称为“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但随着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局面出现裂痕,中共中央于1941年5月15日,做出《新中华报》停刊,将其合并到《解放日报》中的决定。至此,《新中华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2.号召妇女抗日救亡的宣传报道议程设置。《新中华报》对号召妇女抗日救亡的宣传报道,遵循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下妇女解放工作的议程设置。中共中央于1937年9月颁布《妇女工作大纲》,其中明确指出:“从争取抗战民主自由中争取男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平等,改善与提高妇女地位,反对一切封建束缚与压迫。”妇女工作路线是“经过统一战线的活动与组织,团结各阶层广大妇女群众在党的周围,并特别注意发动与组织劳动妇女”。而后,《新中华报》的宣传报道紧紧围绕这一时期党中央妇女工作的指示,阐释党的妇女工作政策,构建新民主主义文化意识形态,以刊登党的方针政策、发表社论及文艺作品等形式推动妇女解放工作与抗日救亡运动协同开展。
由表1可见,从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到1941年停刊,《新中华报》共计发表了约256篇有关妇女解放的新闻报道,这些新闻报道将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有机结合起来,从三八妇女节、社会生产、组织工作等方面来宣传妇女解放思想,以提升妇女的社会地位。《新中华报》通过宣传妇女参加自卫军、从事战地服务,树立抗战女英雄的光辉形象循序渐进地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为边区政府号召妇女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华报》以阐发党的中心任务作为宣传报道工作的核心,探索出了一条民族解放与妇女解放有机统一,有效号召广大妇女投入抗日救亡運动的宣传报道路径,充分发挥了其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理论政策传播“代言人”的作用,使“我抗战我光荣”“我劳动我光荣”的思想观念深入民众。
1.科学构建号召妇女抗日救亡的宣传报道链条。对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其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精神内核,通过塑造典型的方式,让大众看到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权下的妇女新形象。为使广大妇女更为容易地理解,《新中华报》将理论性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中国式的阐释与宣传,使其更易为民众所接受,构建起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协同推进的宣传报道链条。在主题宣传上,主要围绕“明晰妇女同志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妇女自我解放与抗战是有机统一的”“妇女同志团结一致抗日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一链条展开。通过对“妇女同志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宣传,激发广大妇女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自我意识和民族情怀,培育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对“妇女自我解放与抗日救亡是有机统一的”等回答,引导妇女同志认识到,想要获得与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同等的地位,实现自我解放,需积极支持抗战工作、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妇女同志团结一致抗日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这一宣传,有助于提升妇女自我价值感,使妇女认识到自身对于实现抗战胜利的重要性。《新中华报》通过这一宣传报道链条的逻辑建构既科学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又从实践上给妇女以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引导传播受众自觉参加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
2.多维度宣传妇女解放思想。《新中华报》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一方面得益于其在宣传报道设置上所具有的鲜明意识形态特征,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其多维度的妇女解放思想宣传报道。陕甘宁边区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普通民众的受教育率极低,而受过教育的妇女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盐池县100个妇女中仅有2个识字的,华池县200人中只有1个人,平均起来,认识字的仅占百分之一”。妇女识字率过低对中国共产党组织妇女运动、号召妇女同志加入抗日救亡运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促进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动员妇女广泛参与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来,《新中华报》根据中国国情和革命具体实践,以创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多维度地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号召妇女同志抗日救亡。
《新中华报》首先从社会层面,对三八妇女节纪念大会、全国各界妇女联合会的召开,以及妇女罢工运动给予了正面积极的报道。例如,1938年3月8日,陕甘宁边区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在延安市召开,毛泽东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与会妇女代表积极发言。《新中华报》评价称,“实在是延安市空前未有的盛况”。1939年3月8日,毛泽东出席了在延安召开的三八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真正求得社会解放,就必须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来参加。”参加大会的各个领域的妇女代表备受鼓舞。对此,《新中华报》评价到,“显示着中国妇女是在新时代中迈进着”。需要强调的是,《新中华报》在三八妇女节还大力宣传妇女抗战的典范。如1941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新中华报》发表文章纪念二十位为保卫胶东而牺牲的女同志,称胶东妇女运动大道上的二十盏明灯毁灭了,她们的爱国行为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气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优良品质。
《新中华报》响应党中央政策,从宏观层面宣传妇女工作方针,以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有机结合起来,使妇女真正意识到自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新中华报》还从社会生产、参加抗战、保育儿童、文化教育等多维度,对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宣传。从社会生产维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力求通过提高女性的经济地位来实现妇女解放。对此,《新中华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对妇女劳动模范进行了诸多报道。例如,甘泉县第二区第二行政村某杨姓婆婆独自种了十八垧地,《新中华报》称她是“春耕中的劳动女英雄”。志丹县积极参加春耕的妇女,《新中华报》称“这些妇女同志真是模范的妇女”。《新中华报》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树立起了妇女劳动模范的典型,既起到了引导广大妇女同志积极参加抗战生产建设的作用,又提高了女性地位、宣传了党的妇女解放政策。
《新中华报》号召妇女抗日救亡的宣传报道,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构建起了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党报宣传大众化的路径,成为推动妇女解放、积极抗战的“精神力量”。抗战时期,《新中华报》起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引导妇女同志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为民主政权建设提供了价值启示,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归根结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广大妇女同志的努力,总结抗战时期《新中华报》的妇女报道经验,有助于继续推进主流媒体的妇女宣传工作,有助于激励妇女同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而奋斗,积极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
作者系长春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本文系2022年度吉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习近平党史观引领吉林省理工院校党史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20623S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杨端茹.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中国化进程[J].探索,2013(01).
[2]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蔡畅邓颖超康克清妇女解放问题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
[4]甘肃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4辑[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编辑: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