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学术出版审思

2024-01-07 14:06李芒
传媒 2023年24期
关键词:学术出版关系人工智能

李芒

摘要:从诞生到发展、从低迷到繁荣,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hatGPT作为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代表性成果,一经问世便迅速引发全球用户追捧,甚至被视为开启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里程碑。文章以ChatGPT为研究对象,就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的双重影响进行了客观分析,同时提出了科学建议,以期基于“人—技”关系视角为新时代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人工智能 ChatGPT 学术出版 “人—技”关系

作为一项知识文化传播活动,出版自诞生以来便深受技术影响。在西方,现代出版业起源于古登堡铅字印刷技术的诞生;在我国,得益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才有了传统出版业的快速发展。时至今日,出版业的技术驱动已经从早期的辅助创新表达演化至全面深度互嵌,众多内容平台、专业机构、技术企业纷纷发力于科技研发与应用,并将其视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其中,被誉为21世纪三大顶尖技术之一的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开启了智能出版新征程,现已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学术出版作为出版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其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路径,自然成为学界业界当下及未来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得以爆发式发展。其中,随着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大幅进步,大语言模型促使开放式理解与自动文本生成成为现实,为以学术出版为代表的众多内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2022年11月30日,Open AI推出的一款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风靡全球:上线2个多月,全球用户已经突破1亿,是目前人类科技史上消费者增长速度最快的应用程序。随着使用场景和众多功能被一一“解锁”,ChatGPT在学术出版领域也掀起了一阵阵讨论热潮,《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甚至针对ChatGPT出台了新的编辑规则。可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影响极大。如何看待这一行业火爆现象并厘清其隐藏的技术伦理问题,自然成为文章的研究初衷。

一、技术跃迁与时代递嬗: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演变

纵观古今中外,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活动成果,其每一次跃迁都会促使时代递嬗,为文明的演化提供更强助力。例如,在中世纪的西方,古登堡印刷技术的发明,促使整个欧洲在短短50年时间内增加了250个印刷中心和1700余家印刷所,为文艺复兴提供了重要助力。在当代中国,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各种数字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数字时代甚至智能时代悄然降临,成为“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21世纪三大顶尖技术的代表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与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不言而喻。

1.诞生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1950年,随着图灵测试的开展,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提出。根据“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观点,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设备)且不会被识别出机器身份,那么这个机器便具有“智能”。4年后,乔治·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从理论走向了实践。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了第一次人工智能探讨会,被学界视为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进一步加速,如1966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发布的首台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Shakey”;同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正式开启了“人机交互”新征程。

在这一阶段,虽然人工智能技术从理论走向了实践,并产出相关代表性成果,但其局限性较大,仍停留在实验阶段,应用范围和影响作用有限,还未对整个社会运行系统和时代发展进步产生深刻影响。

2.低谷与波折(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遭遇了重大危机。由于客观条件影响(计算机内存有限和处理速度不足等),相关研究进展缓慢,诸如英国政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等主要资助机构纷纷停止资助。1981年,日本经济产业省拨款8.5亿美元成功研发了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让部分发达国家重新看到了希望。随后,英国、美国等纷纷响应,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大量資金。1986年,美国发明家查尔斯·赫尔制造出世界首台3D打印机,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成果。然而,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局限于某些特定行业,且短期效益不可预估。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大幅削减了对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资金支持,转而更注重短期技术项目,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进入了“短暂的冬天”。

以3D打印机为代表的一系列实用成果的出现,让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进入了社会生产系统之中,并能向人类提供“类似人类的服务”。但是,这一阶段的人工智能主要集中于信息技术领域,尽管出现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家系统,可由于实用局限性,产出效益周期长,因而对社会生产与运行系统的助力也较少。

3.突破与繁荣(20世纪90年代至今)。1997年,IBM公司研发的“深蓝”计算机首次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让大众真正见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和“无限可能”。经过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人工智能技术自新世纪以来取得了重大突破。2011年,IBM开发的使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程序——“Wstson”参加美国智力问答节目并打败了两位人类冠军,让相关领域看到了更多可能。2013年,脸书、谷歌以及百度等国内外知名技术企业纷纷涉足深度学习算法领域,让人工智能技术得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类产品之中。2016年,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再次让人工智能技术为世人熟知。近几年,我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例如,我国目前在自适应学习、直观感知、综合推理、混合智能和群体智能等技术研发领域已经取得了跨越式进展,智能监控、生物识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技术成果也已大幅投入实际应用,一批骨干行业迅速成长。截至2023年3月,我国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267.4万余家。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技术创新水平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梯队,前景可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细分领域的诸多突破,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不仅如此,随着技术与不同行业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与运行系统中的作用也愈发显著,很大程度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前所未有地释放了社会生产力,为人类全面步入数字時代甚至是智能时代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研究进步,学界和业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知与了解也更加客观全面:相对于20世纪“狂热”的技术追求,新时期的人工智能技术反思也更加深刻,“人—技”关系及其背后的风险挑战和安全隐患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当然,目前人类社会还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技术“智慧”还是有限的智慧。正因如此,我们既要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广阔前景,也要根据技术跃迁和时代递嬗掌控和规避未知风险,从而实现“技术造福人类社会”的初衷。

二、机遇与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的双重影响

目前,我们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但就数据、算力和模型的能力现状看,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了大规模通用时代。基于强大的AIGC功能,ChatGPT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其他作用,甚至有人用它写论文、做作业、敲代码等,从而引发热议。不可否认的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已经渗透至学术出版的各个环节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出版领域也带来了一些科技伦理和行业风险,值得警示。

1.洞察新机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的积极影响。与以往智能引擎仅提供资料查阅功能,需要人工进行汇总提炼不同的是,ChatGPT作为一种互联网可用数据训练的文本生成深度学习模型,更易理解人类语言的模糊性,从而提供交互整合服务,智能生成所需内容。随着系统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模型和语料库将愈发巨大,这也会为学术出版提供前所未有的高效内容服务,前景可期。在学术创作领域,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根据使用者的文字描述,可自动生成各种学术风格设定的内容文本,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人工查找、汇总、创作效率,在优化学术出版流程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内容规范。据网络新闻显示,美国北密歇根大学有学生使用ChatGPT自动生成哲学小论文并获得了全班最高分;目前有53%的美国大学生承认使用ChatGPT辅助学术创作。可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凭借AIGC的强大“智慧”,已经在学术出版的内容创作领域有了诸多实践。随着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技术可能迈入更复杂的人类规则领域,在学术出版的内容创作方面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除了对学术创作者提供强大的资料查找、内容汇总等服务外,还能对学术出版商优化学术出版流程、提升学术出版效率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一是利用智能算法为学术出版的选题策划提供有效依据。早在2013年,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商爱思唯尔便与伦敦大学学院共建了“UCL大数据研究所”,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精确抓取学术研究热点,为学术出版的选题策划提供有效依据。此外,德国出版公司Inkitt也在选题策划环节创造性应用了人工智能算法模型,用以收集和分析读者偏好,从而掌握市场先机。二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学术出版编辑校对工作的高效目标。近年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辅助工具助力编辑校对工作高效化、精准化,已是学术出版的常态之一。例如,201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讯飞联合实验室对外发布“飞鹰智能文本校对系统1.0”,其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算法系统实现自动度量、分析和识别,为学术内容检测、校对、编辑保驾护航。此外,在传播发行等环节,人工智能技术的大量应用也为学术出版的降本增效和精准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相较于上述技术应用,ChatGPT更为智能化和人性化:作为自然语言处理领域(NLP)的最新技术成果,ChatGPT代表了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机器学习和大算力领域取得的新成就,具有更强大的AIGC功能,其对学术出版活动的赋能作用更甚。由此推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化,其与学术出版乃至各行各业的结合必会愈发深入,极可能成为行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核心推动力。

2.预知新风险: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的现实挑战。ChatGPT的“出圈”,尽管被视为“开启人机互动的新变革”,但也掀起了学界、业界的热烈讨论,甚至引发诸多争议。对于学术出版领域而言,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为行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缔造了更多可能,但其隐藏的科技伦理风险以及系列应用挑战,也是行业需要深思的现实问题。

一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有限表达,对学术出版内容价值的消解。学术出版的内容价值在于为实践创新提供有益启示,如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出版领域的现实应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原创,而是经过大量算法模型和语料库的训练,对已有学术知识、成果的提炼与整合。这种提炼与整合是机械化、标准化的内容生产,尽管丰富,但价值却是有限的,所以它对行业实践创新的指导作用也是有限的。此外,ChatGPT之所以火爆全球,成为一种现象级应用,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猎奇与崇拜。然而,过度的技术崇拜,往往会导致文化价值的消解。从学术出版角度而言,我们不仅要看到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创作与出版的积极作用,更要回归到学术出版本身,遵循内容价值规律,不能让“技术遮蔽了价值”。

二是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的评价规则和运行机制造成了严重挑战。得益于强大的技术赋能,以ChatGPT为代表的智能应用程序使学术内容创作边界变得越发模糊,且审核难度也在与日俱增,这对现有的学术出版评价规则和著作权保护造成了诸多挑战。《科学》期刊主编索普表示,在2023年3月份的一项研究中,审稿人对ChatGPT自动生成学术论文的摘要辨别率还不足63%,对现有的学术诚信体系造成了一定威胁。《自然》期刊也刊发了类似观点,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工具正在威胁着科学的透明度。确实,借助技术创新,ChatGPT实现了对海量内容的整合与提炼,并在关联和交互中生成了“真假难辨”的学术作品,对现有的学术出版评价规则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挑战。正因如此,目前一批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纷纷更新编辑规则,明确规定任何人工智能工具都不能成为学术出版成果的作者,如有违反,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这与篡改内容或学术抄袭无异。此外,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学术出版现有的运行机制也造成了一定挑战。当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学术出版领域,还需要行业在“传统人工把关机制”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智能内容生成与审核机制”,才能满足现实之需,而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理性对待: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的学术出版建议

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逐渐向更多行业领域渗透,其在提供行业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新的现实挑战。为此,在未来学术出版领域,我们不仅要将机器生产纳入行业发展规划,更要警惕其可能造成的巨大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有效策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顺应时势、革新观念以及完善机制应该是学术出版业亟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具体建议如下。

1.顺应时势,加快学术出版对新兴技术的认知与应用。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逐渐深入到各行各业。未来,学会并善用新兴技术,将是每个行业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除ChatGPT以外,2023年8月31日,百度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文心一言正式向公众开放服务,这也意味着该应用已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成为国内首个合规上线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2023年9月5日,科大讯飞正式官宣,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开放,全民使用”。随着大量先进产品及设备落地,今后借助AIGC自动生成文本内容的机器产品将会越来越多。对于学术出版而言,一味排斥或躲避并无意义,唯有顺应时势,加快对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目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已经渗透至学术出版的各个环节,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PaperPal、Writefull可以幫助学术内容创作;Wileys Rex可以自动提取数据;SciScore可以用于研究方法检查;Proofig和ImageTwin则可以用于图像检查等。此外,一些国内外学术出版商也正在使用新兴技术进行自动分类和文案编辑。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创新应用,在当下和未来的学术出版领域可以解决大量“需要人类思考的复杂任务”,是“有助于决策的软件解决方案”。基于此,学术出版业应该积极拥抱新技术、创新运用新技术,以新技术开启新未来,加速自身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2.革新观念,厘清学术出版中的“人—技”协作新关系。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认知与应用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厘清“人—技”协作关系,建立“以人为本,以技为辅”的发展模式,才能在降本增效的同时,保持学术出版的内容价值效力。正如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彭鑫所言,AI是个聪明的助手,但它只是助手。对于学术出版而言,既要看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要注重人在学术出版活动中的主导性、创造性地位。

一方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迭代升级过程缓慢,局限性较大,在学术出版活动中主要以替代人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为主,虽能提升行业工作效率,但并不具备自主决策能力。例如,ChatGPT虽能“一秒生成文本内容”,但生成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有待检验。因此,在当下及未来的学术出版活动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完成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任务,如信息资料收集、分类与整合等;对于内容创作而言,仍需要人的把关和决策。另一方面,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赋能学术出版协同发展背景下,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革新传统观念,不断提升技术敏感度和熟练度,在其他工作环节释放全新价值。正如ChatGPT应对网友的回答时表示,未来部分职业尤其是负责简单的、机械化、重复化的职业,受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可能较大。从这个角度看,新兴技术在替代一些人工劳动的同时,也会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在未来的学术出版领域,新兴技术应用必然会衍生出新的、需要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这也是“人的智慧”和“人工智能”最本质的区别。

3.完善机制,多方合力共建学术出版技术应用新规范。近年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在国内外学术出版领域多次引发行业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现有的学术评价规则和出版运行机制对其难以奏效。因此,有专家表示,人类对抗AI进化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人类本身以更快的速度进化。在此背景下,通过多方合力共建学术出版技术应用新规范,不断完善学术评价规则和出版运行机制,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一是国家及行业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出台新兴技术应用规范,对学术出版活动中的技术应用场景、内容、模式等进行一一说明。例如,相关法律部门应与时俱进地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就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归属主体和责任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从而为版权界定和著作权保护提供有效参考。毕竟科学技术发展的初衷是服务人类,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约束,只有守住伦理和法律底线,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力。二是学术出版商及相关行业机构应构建和完善出版发行机制。具体来看,不同出版商、发行机构等单位应针对学术出版领域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联合建立人机协同审查模式,即在不断引入、更新机审技术、设备时,通过同行联合或跨界联合(与科技企业、技术公司深度合作)共建编辑、审核、校对等机制,从而提升学术评价实效,解决资金、技术等现实问题,确保学术出版的内容权威价值和技术应用规范。三是学术创作者应在坚持学术诚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原创素养,确保学术出版成果的价值效力。例如,在学术创作过程中,作者及相关人员应格外注重培养自身的学术创新能力,将技术作为辅助研究工具,并在学术成果中予以明确说明,避免发生学术不端等问题。总之,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持续赋能的时代,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方齐心协力,才能行稳致远、长期向好。

作者系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博士生、宿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欧大伟.破围发展和转型升级:新时代我国出版业的发展观察[J].出版广角,2021(14).

[2]储舒婷.ChatGPT火热“出圈”,我们如何应对新挑战[N].文汇报,2023-02-05.

[3]刘平.人工智能与学术出版融合发展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贵州社会科学,2019(08).

【编辑:李栋】

猜你喜欢
学术出版关系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全媒体时代学术出版转型与图书馆的责任
自媒体视阈下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出版转型探索
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
出版社学术出版盈利模式探究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