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纽带”激活市级体育教研工作

2024-01-07 20:05:23朱水敏
中国学校体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纽带教研员教研

朱水敏

一、市级体育教研的纽带作用

省级体育教研、市级体育教研、县区级体育教研(以下简称“三级体育教研”),宁波市体育教研,是建立起省级、县区级体育教研之间的纽带,三者相互配合。

交流的纽带:“三级体育教研”之间建立定期的沟通协调机制,包括及时交流工作情况、研究成果和经验做法;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和需求;协调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安排等。市级教研机构人员主动参与县区级体育教研活动,定期指导并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协调安排培训活动。同时,及时与省级教研机构沟通,汇报县区级体育教研开展情况,包括遇到的困难等,统筹安排交流工作。

合作的纽带:“三级体育教研”合作制定教研计划,明确分工合作的方式和内容。省级教研机构统筹制订教研计划,确定教研的方向和重点;市级按照上级计划制订适合本市的体育教研活动计划,旨在解决阶段计划中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并将其传达给县区级教研机构,帮助其细化体育教研活动内容,形成合力,提高教研成果的实际效果。

连接的纽带:“三级体育教研”各自在资源、人才和技术等方面有不同的优势。市级体育教研做好连接的桥梁,充分吸收省级体育教研机构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调控全省、市体育教研员、名师、骨干教师为基层做好培训工作,落实培训各区教研员、各校体育教研组长、各体育教师等,做到层层培训、层层落实;同时,搭建连接的平台。各区县分享教研工作经验,让问题有平台可以交流,让优势有平台可以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各级体育教研的发展。如,“甬、台、温、舟”四地市篮球教学探讨、“九城区”体育教学研讨等活动就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验分享的最好活動之一。

总之,“三级体育教研”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协力推进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共同推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宁波市体育教研工作的经验和亮点

宁波市体育教研负责市区和周围共12个县市区及功能区767所学校的5000多名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和课堂教学管理的培训与提升。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主要有以下工作经验。

1.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基于国内师范类高校的体育专业招生政策的调整和体育教师专业提升的迫切需要,宁波市从2003年开始每2年举办一次“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截止到2023年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在这期间,青年体育教师发生着量的变化,也督促了中老年教师的进步。宁波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切入口,考核内容不仅包含了技能的测评,还包含了理论、评课、急救等内容,教师们按照考核要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经过22年的不懈努力,已经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在全国体育教师技能大赛中,3名宁波籍体育教师代表浙江参加全国比赛并获得一等奖。

2.规范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与管理

体育教师具备了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将其展示到日常体育课堂教学中,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基本的运动技能与方法,在练习中不断强化所学的运动技能与方法,并能较好地运用到游戏与比赛中。宁波市教研室每学期组织所有区县市体育专职教研员、名优骨干教师、体育教研组长一起研讨日常体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要求教研员严抓各学校日常体育课堂教学,并根据自己所在区县制订相关课堂教学管理要求与检测内容,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并在教研员会议上分享。如,鄞州区、江北区等区分别制订了区内体育课堂教学考核内容与标准,有效提升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实效。

3.关注教科研引领与提升

体育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的引领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幅度,来源于对日常体育课堂教学的关注程度。针对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市体育教研室每年都组织关于教科研的培训与活动,请专家做讲座、请有教科研经验的体育教师分享教科研经验等;活动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深入研究课堂中发生的故事,并根据各自不同的视角撰写感悟和文章、设计课题等。每个区县都有固定的体育论文、案例、教学设计评比,择优推荐到市里继续参评,优秀的论文、案例、设计会推荐到省内继续参评。其中市级评比采用体育教研员与群众评委各占50%的打分比例进行评比,让评比更加透明、更加公正与公平。

4.以教学质量为核心

教学质量为核心先从学生体质健康抓起,浙江省每年在省内所属高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排名,并将测试结果和排名反馈到学生所在地。浙江省共有11个地区,宁波市的排名由最初的第10名上升至第4名。此成绩的活动得益于市体育教研室每年对宁波地区所有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都进行检测。浙江省共有500多所普通高中,进入全省前50%的宁波高中学校免测,后50%的宁波高中学校成为必测。抽测方案中,被抽到的学校提前3天被告知,抽测的班级则是当天随机选中,抽测的学生则是手持学籍卡参加测试,这让抽测更加公平、公正、准确。

三、对新时期体育教研工作和新任体育教研员的建议

新时期体育教研工作需要创新,不能千篇一律走老路,需结合区域特点设计与规划体育教研工作,创新性开展教育教学、比赛与培训。

无论是新任体育教研员还是有经验的体育教研员都要做到以下3点: 引领:作为学科的领军人物,体育教研员需要不断学习、接收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把握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指导:体育教研员需要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和教师的教学需求,根据不同教师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帮助教师解决在教学中、科研中、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体育教师教学、科研与训练能力。服务:体育教研员需要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服务,包括组织教研活动、各项比赛、经验分享会等,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科资源和平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作为体育教研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水平,积极为学校和教师服务,引领和指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原教研员寄语

杭州市原体育教研员 周晓明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行稳致远——努力探索践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改革的发展之路。

绍兴市原体育教研员 杨铁钢

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研走过了漫长且艰辛的历程,一代又一代的教研工作者用毕生的精力谱写出了绚丽的华章,为当今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新时期迎来新的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代赋予年轻一代重托,希望年轻有为的体育教研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良好的体育教研作风,学习先进的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负韶华,勇毅前行,作出更大的贡献。

金华市原体育教研员 施利东

金华市区级体育教研团队应牢记使命,渗透学科理念,筑建頂层文案设计,缜密规划学科中长期发展,严谨学科治学活动,点燃体育教师爱岗敬业的决心和信心,燃起一批又一批有进取心的学科星星火种追随者。未来可期,精准谋划,瞄准国家教育战略发展高度多维度、多视角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框架,创造更多更好深受师生欢迎的体育与健康课堂和精品活动,具有深厚体育文化素养内涵与外延的学科品牌链的优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育。

衢州市原体育教研员 王菊红

从全心全意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立场出发,精心做好顶层规划,专心做好系统执行,恒心做好攻坚克难,热心讲好体育故事,细心做好成果推广,培养一批名师骨干,培育一批优质学校。在追求新时代高质量体育教育的进程中不断传播健康理念、宣扬运动文化,为打造衢州南孔文化、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贡献体育教研力量。

温州市原体育教研员 方洪寿

教研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教研工作,为人师表,严谨务实高效,不断学习创新,将先进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中,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为目的,深入一线,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做教师引路人。

台州市原体育教研员 王卫平

体育教研要做好“四服务”,让教研扎根:即做好教育管理决策服务、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和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积极处理好和省级、县区级体育教研的关系:对省级教研部门,做到主动沟通,积极承办各项活动;对县市区级教研部门,做到下沉式教研,积极培养业务骨干。

经验和亮点:推进区域教研,提升育人能力;搭建展示平台,促进专业发展,率先在全省开展台州市中小学体育教师十项基本功比武。

新时期对体育教研的展望:做到横向联动和纵向衔接,实现区域内联合发展;做到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实现区域内平衡发展。期望新任体育教研员能够做到理念引领、评价先导、方法到位和过程扎实四位一体,且系统设计教研工作并注重科学性和实践性,在教研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培养骨干引领示范,积极与上级教研部门请示,与下级教研部门沟通,做到上传下达的畅通,实现区域教研无缝衔接。

丽水市原体育教研员 饶伟峰

丽水第一代体育教研人,历经40多年的不懈努力,让丽水市学校体育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逐渐成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随着老一代体育人完成时代赋予他们担当的同时,体育教研的接力棒已交到新一代体育人手上。在此,希望新一代的丽水体育教研人勇于开拓、求实创新,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以“务实进取守初心、勇立潮头敢为先”精神,紧跟浙江省学校体育发展的步伐;把握机会、乘势而上,让丽水市的学校体育不断强大。

致敬来时路 奋进新征程

一、改革创新,迈出体育教研改革的坚实步伐

为加速浙江体育教研的改革,浙江体育教研人围绕着《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搭建省市区工作室联合教研联盟、设区市内县区联盟教研、县区内分片等教研平台,使体育教研改革由上至下开展。作为一线体育教师,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者。2015年,笔者有幸加入宁波“特级教师(名师)跨区域带徒”团队,为让团队了解、落实《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教学设计,团队开展了“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单元构建策略研讨活动,引导团队成员实现“用教材教”。在团队教研的氛围下,笔者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落实以赛促练、学以致用,践行落实“学练三个一”。在教研过程中,平台的助力、导师的引力、学员的合力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也促使成员更快地成长。

二、领航把舵,锚定体育教研改革的前行方向

2021年9月,笔者经历了工作以来的重要转型——担任了区教研员,这一年,笔者在课堂转型的背景下,研修方式与内容也及时转型。如,“学、练、赛”一体化的“混合式”研修模式,让教师培训呈现出新样态,让教师研修朝着城乡共研、资源共享、线上线下一体的“混合式”研修方向发展,朝着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可回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向发展;建立研讨常态,强化“共研”;融合各级竞赛,提倡“共促”;依托名优教师,凸显“共享”;通过共读一本书,共研一节课,共练一技能,共设一个练习,共听一个讲座,共享一点感受等“混合式”研修形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加深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打造学习型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备课、观摩、评课等“共研共磨”的形式,解决设计不规范、无创意等问题。通过赛设计、赛反思、赛技能、赛课堂、赛说课等共同体共建、共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打造善赛型教师。“混合式”研修模式正逐渐成为奉化区体育教师培训的新样态,在共享、共研、共促、共赢中助力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促使自己从被指导者向指导者的角色转型。

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育者,应对教育保有敬畏心,努力、扎实做好体育教育工作。

王丹丹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教师进修学校,315500)

落实均衡发展 促进乡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

为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浙江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搭建了乡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开设了形式多样的跨区域名师工作室带徒活动。以笔者所在宁波市为例,已经连续开展12轮特级(名)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作为乡村教师代表,笔者参加了宁波市第十届特级(名)教师跨区域带徒活动,通过3年的学习,加速了笔者的专业成长。如,在活动中,要求学员即兴评课,时间为15分钟,3分钟讲优点,12分钟讲缺点,缺点要围绕“哪儿不好”“为什么不好”“该怎么改进”阐述,这样的评课方式促使笔者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钻研新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笔者的执教能力,还提升了评课能力。

为促进体育教研的城乡协同发展,浙江省定期开展乡村学校体育推进会和乡村学校体艺教师风采展示活动,让乡村体育教师有更多参与教研活动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如,2022年在舟山市岱山县举行了以“落实学练评一致性,构筑学校体育新样态”为主题的乡村学校推进会。笔者作为“余立峰名师网络工作室”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看课,加深了笔者对学(体育课)、练(大课间活动)、赛(全员运动会)一致性学校体育新样态构建的理解,尤其对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全员运动会的组织实施有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也为笔者学校后期开展全员运动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实一件事”深刻提煉和诠释了一代代浙江教研人秉承的课程改革精神,是催人奋进和坚守初心的最好引导。回首自己16年的乡村学校历练,除了感恩政策扶持和教研活动对乡村学校教师发展的助力和指引外,自己也努力践行着“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深一件事”。作为宁波市乡村学校支持计划的学科导师和县区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深感重任在肩,唯有秉承初心,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坚持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教育共富为指引,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目标,为助推乡村学校体育发展,促进乡村学校体育教师贡献自身力量。

不忘初心,传承“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儿,做实一件事”精神,积极做实教研工作。

邹军权 (浙江省余姚市姚江小学,315400)

一体化教研样式  助推个人专业成长

一、教学内容一体化,提质增效有保障

为解决体育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性问题,解决体育教师在执教内容、执教程度以及规范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笔者所在的杭州市上城区基于《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订了“一案、一规、三模板”。其中“一案”即“上城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一规”即“上城区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常规内容十条”,“三模板”即“上城区中小学体育大单元教学模板”“浙江体育与健康单元(模块)计划模版”“浙江体育与健康教案模板”。“一案、一规、三模板”的制订,使体育教师“有内容可教”“教有依据”“教有目标”“教有系统”“教有整体”,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也保证了每一节课的规范性。在展示课或评比赛课时,笔者明显感受到个人的专业成长。

二、教研活动一体化,扎根课堂重发展

浙江体育教研之路探索出的6种教研样式,即教学评审、专题教研、名师工作室、跨区域的特级(名师)带徒、区域之间教学联盟,以及县区互助教研共生体。各级各类教研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体育教师如何上课的问题。笔者所在的上城区教研活动采用最多的是县区互助教研共生体形式,以片区教研和区级教研为抓手,聚焦浙江省课堂教学转化的四个方面,即组织小组化、学练问题化、内容架构化、评价精准化,每月均开展1次及以上教研活动,活动中进行大单元构建解读、大单元课时展示和说课、模拟上课等,有效引导了体育教师落实现行课程标准的路径,不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更新教学方式方法。此外,区域之间的教学联盟每学期都开展活动,弥补了单一区域的教研单一性的不足,如,浙江省九城区中小学体育教学联盟、浙江省“四地”体育名师工作室教学联盟、杭州市五区一院两室体育教育教学联盟等,在参与过程中真正帮助体育教师跳出区域看体育,拓宽了教育教学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进一步理解了浙江样式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学教方式的转变,加速了体育教师的成长。

作为浙江体育教育人,将一如既往地秉承“坚持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做深一件事”的浙江体育教研精神,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竭力为浙江体育教研续写新的华章。

钱明星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310000)

传递理念多辐射 实践探索再启航

一、自上而下,传递理念改革方向

浙江体育教研40年,笔者经历了高速发展的15年,从工作之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的贯彻,再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省、市、区各级教研机构通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自上而下传达理念精神。以笔者参与的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为例,导师组组长组织活动,带领组员学习最新理念,每次活动都邀请学科专家开展讲座,学员再基于自己的理解传递到区县一级体育教师,通过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传递方式,引导体育教师深入理解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辐射更多区域的体育教师。

二、自下而上,提供实践探索之路

浙江体育教研40年自下而上探索形成了区、市、省一级的跨区域特级(名师)带徒、名师工作室、教研共生体及各区域合作等教研活动。笔者参与的宁波市特级教师带徒活动(以下简称“特带徒”),就是宁波大市范围内跨区域开展的教研活动。活动采取“多导师带徒”的培训方式,各区市学员一般都是本区域内较为优秀的教师,经过考试录取后与3位导师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制订3年发展规划。每学期开展线下活动2次,培训过程中围绕师德师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通过专题式课例研讨、阅读分享、教师论坛、评课等研修形式,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特带徒”使笔者转变了思维模式,明确了职业目标,继而通过一系列教学评审,从一位农村普通教师转变为区内名优教师和学校中层。今后笔者将继续依托浙江体育教研平台,多方位探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体育教育教学实践之路。

面对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需要与挑战,体育教研员应积极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带领更多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研活动,为浙江体育教研工作贡献力量。

傅强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中学,315505)

猜你喜欢
纽带教研员教研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散文诗(2021年22期)2022-01-12 06:14:16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34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