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的“器”与“不器”

2024-01-07 04:39:50杨馨悠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48期
关键词:樊迟不器文质

杨馨悠

《论语·为政》中,“君子不器”四个字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像是一个巨大的谜题。解开这一谜题的关键,无疑在于对“器”字的释义。“器”是“工具”,即为“用”,指君子不像器皿一样有专门用途。《说文》中说:“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何晏在《论语集解》中引包咸曰:“器者,各周其用,至于君子,无所不施。”这就是说,器物有其自身的用途,每种器物的用途都是有限的,就像舟楫行于水中,不能驰骋于陆地;丝棉抵御寒冷,不能防御酷暑。而君子不拘泥于所谓的界限,对任何事物都能够妥善地处理。因此,我认为,“器”不是具体的器皿,而是对“道”的把握。

《周易·系辞上》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以被称为“道”的,从来不是技艺,而是亘古的法则。《论语·子路》中曾记载樊迟问稼的故事,孔子接连以“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的理由拒绝,并评价樊迟为小人。由此可见,孔子教授学生,并不单单以掌握具体的技艺为目的,而是让学生领悟法则。“器”只是事物的用途,如果仅仅局限于技艺的层面,那么,即使通晓六艺,也不过是掌握了“器”而已。

《论语·公冶长》中同样提到了“器”:“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程氏经说》中记载:“瑚琏,贵器,饰之盛者,皆从玉,见其饰之美。”也就是说,将子贡比为“瑚琏”,是因为他“文胜质”。《论语·雍也》曾言:“质胜文则野,文胜智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那么,孔子这样说,意在表明子贡非君子吗?前人注解中,对此有不同观点。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即孔子的比喻强调的是“贵”而非“器”,“瑚琏”凸显的是祭祀中礼器的身份。子贡的言辞,豁达爽利,纵横捭阖,有如江河,一泻汪洋。因此,无论在孔子眼中,抑或后世评说中,子贡皆是俯仰无愧于天地的君子。

那么,孔子难道想说,真正的君子在“文”与“质”上总有偏颇吗?

将“文”与“质”理解为平行的二元关系,对于君子而言,终究有所欠缺。李景林先生在《教养的本原》中写到:“质即自然,或人的自然禀赋,文即文饰、文化。在孔子看来,文质偏胜,都是一种片面的人格,偏执于自然本能,缺乏理性的、文化的教养和升华,就不能超出气质禀赋的限制,表现为一种朴鄙任性(野);同样,偏执于脱离自然的虚文,则会流于矫饰浮夸,华而不实。理想的人格,必须是文质的中和。”在他看来,“质”与“文”是立体的递进关系。在“质”的本真修养之上,要有“文”的升华,这样才不失为君子本色。

由此,君子不可以作为“器”,却可以作为“瑚琏”的缘由,便清晰了。人的自然情性由天而成,不可泯灭,但“瑚琏”作为礼器,与简单的“器”相比,多了后天的雕琢和文饰。人作为君子,与天生的性情相比,多了后天的精进与完善,实现了修养的提升与超越。“君子”一词似乎是一个被赋予了宏大意义的概念詞,但说到底,是一个个微小又永恒的修身标准。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对于“君子不器”的精神追求,让我们暂且遁离物质世界的纷扰,拂拭心灵的尘埃;反思浮躁的生活,尝试回归本真的自我。

【甘肃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21)班,指导老师:李子】

猜你喜欢
樊迟不器文质
文质清华——2023年全国高等艺术院校花鸟画教师作品展作品选刊
描写生动 文质俱佳
解读《论语》
文化产业(2022年35期)2022-02-15 20:12:39
《“君子不器”钟表》
《论语》知多少?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君子不器”新探——基于先秦儒家“文”“质”关系的一种可能性解读
论王充的公文批评思想
中州学刊(2008年6期)2018-08-19 00:00:00
《论语》中的语境还原与文意理解
北方文学(2017年12期)2017-07-31 17:53:13
文质相合 淡泊自守——張世刚书品小议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