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措辞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2024-01-07 05:47:56迟佳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措辞辣条拟人

迟佳

小学生的习作在措辞方面存在问题,在叙述一件事的时候,明明三言两语就可以将问题讲清楚,可是在实际描绘时,小学生使用了大量的笔墨,导致文字看上去一点也不简洁,同时也没将事情说清楚。也有的学生在写文章时喜欢使用华丽的辞藻点缀,导致文章读起来更像堆砌起来的工艺品。由此可见,措辞能力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创作水平。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措辞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经典的语言写出好文章。

在教学中,经常有学生问:“老师,为什么别人的文章读着很舒服,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我的文章读起来却平淡如水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列举一个例子,比如,学生描写自己看到鸡冠花的场景。

例句1:走到花园里,我看到了鸡冠花,它们真美呀。

例句2:花园里栽种着鸡冠花,远处看,就像倒置的女裙。

哪个句子读起来更舒服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是描写看到鸡冠花的场景,为何第二句比第一句更惹人喜欢呢?这就与措辞有关。对比两个例句,第一个例句更像流水账,淡如水,缺乏回味的价值。与之相比,第二个例句更生动,惹人遐思。对于没看过鸡冠花的人而言,第一个例句只是让人知道作者看到了什么,第二个例句则会引起读者的遐想。

所以,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否把语言运用得精彩,取决于学生对事物、事件的观察是否仔细。就像第二个例句,正因为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将鸡冠花和现实中的女裙结合在一起,才让句子變得生动。因此,小学生若想增强自身的措辞能力,首先要从观察入手。

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分析题,比如出示某个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它们像什么、它们可以和什么联系在一起、它们的精妙之处是什么,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学完《秋天的雨》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秋天的落叶、大地等照片,引导学生展开关联性思考。比如,在看到秋天的大地时,学生可以将其与金色的海洋联系起来;在看到秋天的果实时,学生可以根据果实的形状,将其和珍珠、宝石联系在一起。

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措辞水平。现阶段,多数学生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存在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拟人和比喻两种手法,便经常有学生将它们混淆。

例如,在欣赏课文《桂花雨》时,教师可以将“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和“笨笨的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两句话列出来,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句子。第一句话将桂花和雨关联在了一起;第二句话中的“笨笨”是用来形容人的,将其和桂花树结合在一起,等于赋予了桂花树人格色彩,这便是拟人。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两种修辞手法。

随后,教师趁热打铁,尽可能地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如道边的草、公园里的花、操场的篮球架等,组织学生造句,帮助学生掌握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学生练习造句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反馈工作,及时捕捉学生的不足之处,再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例如,在刻画柳枝的时候,有的学生写“柳枝在风中来回摇晃。”这个句子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并不属于拟人,因为没有将“人”的特点体现出来。所以有的学生以为只要物体动了起来,就是拟人,这是大错特错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句子改成“曼妙的柳枝听从清风的指挥,在空中肆意摇摆。”

当然,除了拟人和比喻外,夸张、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同样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它们都是提升学生措辞能力的修辞手法。

一篇文章的优良,与其语言是否华丽并无多大的关系。很多时候,作者使用最简练的笔墨,在不加烘托的情况下,也可以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杜宣的《井冈山散记》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介绍了“八角楼”名字的由来,突出了房间的简陋,这便是白描手法的奇妙之处。学生掌握该手法,能提升措辞能力。

学生可以从日记入手。两天内,学生至少要撰写一篇百字日记,使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刻画某个事物。接下来,教师批阅学生的日记,指出不当之处。

比如,学生日记中的描写——“今天中午,我吃了两个馒头、一包辣条,喝了一杯豆奶,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辣条。”

这段描写看似丰富,实际上是流水账,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白描手法。这段文字并没有突出重点,最后那句“我最喜欢的还是辣条”,只是强调自己喜欢吃什么。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指出“要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哪个才是重点”,帮助学生改写例句,让他们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白描手法。比如,“我中午吃得很饱,但不论是馒头、蔬菜还是豆奶,都不如辣条美味。它的辛辣,总能激活我的味蕾……”这样的改写,不但突出了“我”想要表达的重点,同时也说明了“‘我’为什么喜欢辣条”,言简意赅。

随后,教师针对学生出错的地方继续布置练习任务,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做到熟能生巧。当学生可以熟练运用白描这一手法时,他们的措辞能力也就会随之提升,为后续的写作打基础。

在锻炼措辞能力的过程中,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例如,前文提到的修辞手法,如果学生对生活、社会的了解较少,他们在使用比喻手法时,很难找到精准的喻体。又如,将鸡冠花比作“倒置的女裙”的例句,如果学生不了解女裙的样式,又如何写出这样的句子呢?因此,再优秀的技巧,也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可见,单纯地掌握技巧,而不注重知识的积累,同样无法提升学生的措辞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要从多个角度积累知识。第一,在学习教材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及文章内容进行记录。例如,《落花生》中有关花生生长方式的描述。第二,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可以将文章和书籍中的知识抄写下来。如《十万个为什么》中有关自然现象、海洋世界的描述。第三,在生活中积累知识。简单来讲,学生可以围绕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提问,将得到的答案记录下来。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将写作比作一项工程,那么措辞便是这项工程中的零件和材料。基础的优良,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措辞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创作的水平和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看待学生的措辞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增强措辞能力,提高习作水平。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南市辅仁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措辞辣条拟人
拟人句
快乐语文(2020年15期)2020-07-06 02:55:18
拟人句
快乐语文(2019年12期)2019-06-12 08:41:54
拟人句
快乐语文(2018年27期)2018-10-20 07:12:50
日语专业学生的语用误用以及相关教授法
世界家苑(2018年7期)2018-07-28 07:08:18
学会拟人句
神数据
华声(2017年14期)2017-08-31 08:41:44
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老人与海》男女译者译本对比
爱上辣条——辣条的有害成分探究及健康辣条的制作
营救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