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娥,罗金华,石 良,黄三麟,俞建州,王 菊
(三明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1]。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是提高研学旅行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必经之路。殷世东和汤碧枝[2]提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研学旅行,提升学生生存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活动。研学旅行课程具有综合性、跨学科性、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探究性、公益性和安全性等特点[1,3],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魏巴德和邓青[4]建议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实施、评估等应遵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的相关规定。钟婕和何青青[5]从系统论视域下探讨过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路径,钟林凤和谭诤[6]讨论过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困境及其破解。加强质量监控是研学旅行课程化建设的必要环节[7],目前学术界对研学旅行课程质量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定性描述和定性评价为主。一些学者从宏观层面定性描述研学旅行课程评价的路径[8],另一些学者通过调查研学者感知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定性评价[9-10]。(2)针对个案研究个性化标准为主。较多学者针对个案研究个性化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标准[11-12]。(3)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内容多元化。有学者针对研学学生评价[9-10],有学者关注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12],还有学者针对学生、课程和实施者进行综合评价[13],大部分学者针对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全过程进行评价[14-17]。
根据文献研究发现,目前缺乏普适性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缺乏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维度或指标之间影响网络关系的研究,缺乏从源头系统改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研究。已有研学相关标准大多属于政策性指引文件,因此有学者建议有必要研制《中小学校研学旅行评价标准(系列)》[18]。本文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拟解决以下问题: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需要考虑哪些维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各维度之间有何影响关系?各维度下指标之间有何影响关系?如何根据维度或指标之间的影响网络关系提出系统改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建议?因此,本文先用模糊德尔菲法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再用DEMATEL确定维度或指标之间的影响网络关系,最终提出系统、持续改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建议。
首先,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高低根源上取决于课程开发者掌握研学教育理论的广度与深度[19-20]。课程开发者对研学标准[1,3,15,21]、团队建设[22]、服务规范的熟悉程度[22]将影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质量。考虑到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对课程开发质量的潜在影响,借鉴Sun和Xu[14]把教育工作者纳入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框架的做法,本研究将“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纳入评价体系,作为第一个维度。其次,由于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1],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内容应当关注校内外知识融合[23],多学科知识融合[24-26],德智体美劳融合[27],主题鲜明与综合探究融合[28],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合[1],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融合[1]。考虑到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高低与课程开发内容是否具有以上特点密切相关,本研究将“课程开发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作为第二个维度。再次,对校外研学资源[29]、校内传统课程[25]、研学旅行对象[30]、研学实施方式[31-33]、学生研学评价[8,15,34]等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将影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过程的系统性、科学性与严谨性,从而影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因此,将“课程开发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作为第三个维度。
基于上述文献研究梳理指标的基础上征询专家意见,比如:FS08号专家建议将“熟悉教育理论”“熟悉研学标准”“熟悉团队建设”“熟悉服务规范”指标中的“熟悉”删去;FS06号专家建议将“校外研学资源分析”“校内传统课程分析”“研学旅行对象分析”“研学实施方式分析”“学生研学评价分析”指标中的“分析”删去;还有专家提出“课程教育目标”维度与相应指标不匹配,“课程教育目标”维度的名称拟定不准确。因此将其修改为“课程开发内容”维度,从而构建“四基础六融合五保障”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讨论版)(表1)。
表1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讨论版)Table 1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travel courses development (discussion version)
通过向专家发放问卷收集关于指标重要性的数据。采用模糊德尔菲法[35]筛选指标以降低专家主观思维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36-38],有助于提高专家筛选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指标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
调查过程中,邀请专家使用模糊语言量表[39],根据每个指标对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性打分。为避免专家对指标不熟悉影响决策的准确性,在每个指标重要性征询问题中均设置“不知道”的备选项。将选择“不知道”选项的样本判为无效样本。为征询专家主观建议,问卷中设置了开放题询问专家对现有指标的修改意见。Adler和Erio[40]认为德尔菲法专家数量不宜超过15个,否则数据的信度会随着专家数量增加而下降。借鉴Dimitris和Fotis[35]选择专家的做法,本研究邀请10位研学旅行专家(涉及企业、政府、学术领域)作为模糊德尔菲法专家问卷的调查对象(表2)。这些专家都有5年以上从事研学旅行教育或实践的经历。
表2 模糊德尔菲法调查专家信息表Table 2 Information table of Fuzzy Delphi survey experts
借鉴Chen[41]运用模糊德尔菲法处理数据的程序和方法,按三角模糊数的固定量尺对专家问卷数据进行模糊语意转换,运算结果见表3。当阈值α=75时,“团队建设”和“服务规范”的重要度均小于阈值,应删去。参考Lanndon等[39]的分析思路对阈值进行敏感性分析,α=75±10可测试出指标筛选结果的差异性。当α=75+10时,只能保留8项指标;当α=75-10时,15项指标可全部保留,说明阈值α=75对筛选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表3 模糊运算结果Table 3 Results of fuzzy operation
根据上述分析最终决定删去“团队建设”和“服务规范”指标。此外,FS03号专家建议“需要增加课程安全性”“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FS05号专家建议“增加一项熟悉安全知识”,FS04号专家建议“第一维度应有研学实践经验”。此外,一些学者在文献中也指出师资管理经验的欠缺将导致课程导向模糊与偏离、课程评价弱化与空白[42]。另一些学者指出研学旅行安全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必须首先解决研学旅行的安全问题[43]。根据上述专家建议及文献研究决定在第一维度下增加2个指标:研学安全知识、研学实践经验,在第三维度下增加2个指标:研学过程安全、效果与成本。最后将修改后的指标体系(表4)再次征询专家意见,全部专家均对结果没有异议。
表4 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修正版)Table 4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educational travel courses development(revised version)
DEMATEL被用来确定评价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44],广泛应用于服务、生产、研发等多个领域[45]。已有学者将DEMATEL运用于旅游研究领域[46-47],但尚未有学者把DEMATEL应用于研学旅行研究,本研究首次将DEMATEL用于确定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指标之间的影响关系。
数据采集过程中邀请了8位不同领域的研学旅行专家(表5)填写问卷,这些专家都有丰富的研学旅行理论研究或实践经历。专家们需对各维度之间、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打分(0—无影响、1—低度影响、2—中度影响、3—高度影响、4—极高影响)。
表5 影响关系调查专家信息表Table 5 Information table of influence relationship survey experts
根据Tzeng等[44]和Lee等[45]提出的DEMATEL运算步骤,对上述专家调查回收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三大维度之间以及各个维度下指标间的影响网络关系图(图1—4)。中心度表示指标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某指标中心度越大,表明该指标影响其他指标以及被其他指标影响的程度越大,说明该指标在系统中发挥的重要性越高;某指标中心度越小,表明该指标影响其他指标以及被其他指标影响的程度越小,说明该指标在系统中发挥的重要性越低。原因度表示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程度,若某指标的原因度为正值,表明该指标对其他指标产生影响,称之为原因指标;反之,某指标原因度为负值,表明该指标受其他指标的影响,称其为结果指标。
由图1可知,在中心度方面,课程开发过程的中心度最高,课程开发内容的中心度最低,说明课程开发过程在3个维度中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强,是最重要的影响维度,而课程开发内容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弱。这是因为课程开发过程处于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实践环节,基于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展开,会影响最终的课程开发内容的实现。在原因度方面,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的原因度最高且为正值,表明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对其他维度的影响力最大,属于原因维度;课程开发内容和课程开发过程的原因度均为负值,属于结果维度,均受到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的影响。课程开发过程的原因度最低,容易受到另外2个维度的影响,是最急需改善的维度。
由图2可知,在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维度内,各项指标的中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研学实践经验>研学标准>研学安全知识>教育理论,表明研学实践经验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强,教育理论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弱。各项指标的原因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教育理论(正值)>研学实践经验(正值)>研学标准(负值)>研学安全知识(负值)。其中,研学安全知识的原因度最低,容易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是最急需改善的指标。
由图3可知,在课程开发内容维度内,各项指标的中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主题鲜明与综合探究融合>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合>多学科知识融合>校内外知识融合>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融合>德智体美劳融合,表明主题鲜明与综合探究融合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强,德智体美劳融合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弱。各项指标的原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多学科知识融合(正值)>主题鲜明与综合探究融合(正值)>校内外知识融合(正值)=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合(正值)>德智体美劳融合(负值)>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融合(负值),表明多学科知识融合是影响研学旅行课程开发内容质量最关键的因素,也验证了众多学者[24-26]基于多学科融合视角设计研学旅行课程的合理性。而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融合为最终结果指标,易受其他指标的影响,是最急需改善的指标。
由图4可知,在课程开发过程维度内,各项指标的中心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研学实施方式>校外研学资源>研学过程安全=效果与成本>研学旅行对象>学生研学评价>校内传统课程,表明研学实施方式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强,校内传统课程的总影响关系强度最弱。各项指标的原因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校内传统课程(正值)>校外研学资源(正值)>研学旅行对象(正值)>研学过程安全(负值)>学生研学评价(负值)>研学实施方式(负值)>效果与成本(负值),表明效果与成本易受其他指标的影响,是最急需改善的指标。该结论印证了刘俊和周彤昕[48]所担忧的研学机构面临高质量研学旅行产品研发成本高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境,存在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矛盾。
根据影响网络关系1—4,本研究提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紧急改善路径和系统改善路径(图5)。当研学旅行发展所需内外部资源匮乏时,建议优先从最急需改善的因素(比如:课程开发过程,研学安全知识,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融合,效果与成本)着手解决燃眉之急,这种方案可在短期内见效明显,但属于局部改善思路,不能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当研学旅行发展所需内外部资源丰富时,建议优先从原因度最高的因素(比如: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教育理论、多学科知识融合、校内传统课程)着手,虽然短期内见效不明显,但是有助于从根源上系统优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系统改善路径应按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课程开发内容、课程开发过程的顺序进行:第一步,通过提高课程开发者教育理论水平促进研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进而促进研学标准和研学安全知识的掌握,从而系统笃实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第二步,通过多学科知识融合设计促进主题鲜明与综合探究融合、促进校内外知识融合,进一步促进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融合,紧接着促进德智体美劳融合,最终对促进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与公益性融合产生积极影响,从而系统改善课程开发内容维度的质量;第三步,通过改善对校内传统课程、校外研学资源和研学旅行对象综合分析的质量,促进研学过程安全的把握,进而促进学生研学评价效果的改善,进一步促进研学实施方式的改善,提高研学效果与成本博弈的效果,从而系统改善课程开发过程维度的质量,最终达到系统提高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国内外文献梳理、专家访谈、模糊德尔菲法等途径构建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运用DEMATEL确定了维度之间及各维度内指标之间的影响网络关系。结果发现:课程开发过程中心度最高,是最重要的影响维度,同时又最容易受到其他2个维度的影响;而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的原因度最高,对其他维度的影响力最大。因此,建议将“课程开发过程”作为临时优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优先改善对象,将“课程开发者知识基础”作为长期系统优化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优先改善对象。后续研究可把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于真实研学旅行课程案例,结合VIKOR作出更准确的实证案例绩效评估,为实证案例针对性提出系统、持续改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质量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