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参与,让阅读更有体验感

2024-01-06 00:11:58金长宝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1期
关键词:例文课文

金长宝

【摘 要】 精读课文是习作单元最好的“例文”。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亲身经历、深入体会、内化语言,感受作者寄寓在文本的情感,进而实现自己认识上的突破和感情上的升华。教师应设置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参与”事情的发生,感受事情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阅读方向,习得写作方法。

【关键词】 课文 例文 模拟语境 真实参与

《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该作品语言简洁朴实却意蕴深刻,属于课本中的“定篇”,具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因《麻雀》一文编排在习作单元中,相当于该单元的“例文”,对于学生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情,把事情写清楚。”编者意在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感受文本表达的特点,学习具体的习作方法,其目标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将事情写清楚”的这一关键习作能力。究竟怎样才能将事情写清楚呢?结合文本特点与课后习题,我们可以梳理出相关学习目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将事情写清楚;通过写主要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将重点场景写清楚。”

“语境”与“语篇”的形成是密不可分的。真正的阅读,是不能脱离对语境的感知的。语文课标也着重强调阅读学习须有“体验感”,如注重“情感体验”“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等。这些要求都是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亲身经历、深入体会、内化语言,感受作者寄寓在文本深层的情感,进而形成自己认识上的突破和感情上的升华。

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如果在一定的语境下积极“参与”事情的发生,就能对事情发展的内在规律产生深刻感受,并在这种感受的强烈刺激下,激发自身表达的欲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一、辨析画面之体验

四年級的学生尚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其阅读的积极性离不开故事趣味性的推动。况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尚没有达到完全依据文字表面叙述赏析文本的水平。如果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赏析文章,势必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之中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地通过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文本中。

再谈一谈对文中重点片段的学习。《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于1878年4月创作的,原文系一篇散文诗。入选教材时,编者删除了文章结尾的抒情部分,保留了原文的主体部分。如果从文体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并非标准的“写一件事”的记叙文,而更侧重于对具体情景的描绘。文章中的“我”是作者有意设置的观察者和叙述者,并非事情的主要参与者。而“我”所讲述的也并非一件具体的有明晰发展过程的事情。确切地说,只不过是一个动态的“情景”而已。“猎狗攻击小麻雀”“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猎狗退缩”都是这一动态情景中的一帧帧画面。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辨析画面”的学习活动,从而学会如何理清篇章的层次。只有对这一特殊篇章有深层次的认知,学生才能习得将一件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按照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进入情境之体验

语言都是有灵魂的,学生透过文字感悟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才算是真正的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设置问题,把学生带到模拟的情境中去,亲历故事的发生。如:猎狗为什么放慢脚步?它嗅到了什么野物?能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讲一讲吗?看到这只可怜的小麻雀,你想做些什么?猎狗为什么愣住了呢?“我”为什么唤回猎狗?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可以走进故事的情境中去。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这样?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部分?……这些需要重点品读的问题,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无须过多讲解。而且,这种感受是处在一定情境之下的“亲身经历”,学生能深入把握故事发展的内在必然性以及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亲历者”的身份将关键情节表达出来,供大家赏析。这样的赏析,是在语境中的品读,学生也乐于参加并乐在其中。

学生在品读文字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习得作者具体的写作方法,不但阅读效果不佳,也难以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那么,写作的方法又该如何习得呢?对于这篇画面感较强的课文,学生如果能够以参与的方式进行阅读,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描绘的情景,自然会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有深刻的领会,更有利于进行方法的迁移。因此,教学的着力点应当放在对具体描写方法的感知上。如:在参与式的阅读中,先感受小麻雀的可怜,再感受猎狗的凶狠,两相比较,就可以提炼“细致地进行外形描写”这一具体的写作方法。当通过具体的动作感受到老麻雀的“无畏”时,学生就可以提炼“准确地进行动作描写”这一具体方法。有了具体的方法指引,学生在习作训练时就有了抓手,就能够实现将“知识点”向“能力点”的转化。

三、参与情节之体验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实践活动。学生如果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适当地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会是一次很好的写作实践。这样的实践是有训练目标的,是有一定语境支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宽思维,训练其构思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情境:

1.“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并带着它走开?如果是你,面对这一场景会做些什么呢?

2.如果“我”也遇到了这样一只可怜的小鸟,“我”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

有了明确的阅读方向,学生就能习得精准的习作知识,也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目标精准的阅读能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在品读到外形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后,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现文章描写中的“空白点”——对于声音的描写不具体。文中有两处关于声音的交代:小麻雀“绝望地尖叫着”,以及老麻雀“发出嘶哑的声音”。这两处既没有对声音详细地描绘,也没有对声音包含的具体内容的想象。教师可以把握这两处“空白点”,进行言语训练:先引导学生感知在描写一定情景时,有必要进行声音的描写。接着训练如何描写一定情景中的声音。可以尝试采用拟声词进行声音的描写,也可以采用拟人手法将声音的具体内容展现出来。这样不脱离语境进行的言语拓展训练,学习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抓住“空白点”进行拓展训练,既是对语文要素的进一步落实,又能够延伸出新的学习生长点,从而实现一举多得。※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猜你喜欢
例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假如我是……”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低年级教学中巧用课文插图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6
胜似亲人(例文)
读写算(中)(2016年11期)2016-02-27 08:48:06
最柔天下父母心(例文)
读写算(中)(2016年10期)2016-02-27 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