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明亮
“攻取吉安”的戰略,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吉安人民在毛泽东“争取江西”计划下的伟大壮举,也是江西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吉安的占领,使得赣西南苏区由原来零星的红色割据区域,发展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在国民党“围剿”根据地红军的危急时刻,毛泽东先后主持召开会议,力排众议,主张红军放弃吉安,实行诱敌深入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之。从吉安的占领到主动放弃吉安,不是一般性的策略变化,是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战略思想上的根本性转变与探索实践,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胜利,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一、“攻取吉安”是“争取江西”的第一步
1929年初,井冈山失守后,红四军党内军内从上到下蔓延着一种悲观失望情绪。1929年4月3日,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收到中央来信。来信对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都作了错误的估量,甚至要求红四军“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4月初毛泽东给中央复信,对这种悲观论调和错误主张提出了不同意见,提出“国民党三次进剿井冈山表示了反革命的最高潮”。他分析了南方数省的敌我情形,向中央提出建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这个建议毛泽东后来概括为“一年争取江西的计划”。为实现上述计划,红四军前委决定暂时不去永杭、龙岩,于4月8日进占于都。4月中旬,红四军前委在于都开会,与赣南特委和中央军事部派来的代表等,就此计划开展讨论,但是此计划没有得到中央的重视。当时,红四军内部一些主要干部也不予支持。因此,此计划实际上没有得到执行。
1929年10月下旬,中共赣西特委冲破“赣西南党内外充满悲观冷落情绪”的局面,响亮地提出“攻取吉安”的口号,动员数十万群众奋起暴动,组成九路赤卫军配合红军独立第二、三、四团猛烈进攻吉安外围之敌。一个多月内“扩大的赤色割据区域有三四百里”,这种大好形势引起当时还在闽西的毛泽东的密切关注。为此,他在1930年1月写的一篇“党内通讯”(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重提“争取江西”的建议,认为“那个建议的缺点就是不该规定为一年”。此时,正值闽、粤、赣三省敌军发动了对闽西的“会剿”。毛泽东召开前委会议,作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决定,红四军离闽入赣,既转移敌军进攻目标,又推动赣西的斗争,使之纳入“争取江西”的计划。
1930年1月底,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进入吉安。2月6日至9日在吉安陂头举行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因来不及赶到未参加)和红五、红六军军委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政治形势和今后任务的报告,认为“中国革命的高潮很快地要到来”“而中国之内首先出现的将是江西苏维埃,因为江西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力量都比各省要成熟”。会议围绕毛泽东提出的“争取江西”的计划,研究解决了有关政治、土地、武装、苏维埃和党的组织等问题,确定了“攻取吉安是目前行动总目标”,会议决定“目前政治任务为夺取全江西,故军事行动的第一步攻取吉安。”
正当红军在赣江东面、西岸准备攻打吉安的时候,蒋介石派来援兵会合驻江西的湘系敌军发动了对赣西的“进剿”。敌唐云山旅孤军深入,向东固进犯。毛泽东指挥红军于2月下旬痛歼该敌于水南、施家边一带山地。这是红军主力参加“攻打吉安”战斗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打完这一仗之后,毛泽东觉察到形势的发展并不像原先估计的那么乐观,“夺取全江西”的时机尚未成熟,遂决定将红军行动计划由“向北发展”改为“向南巩固”。不久,红四、红五、红六军均先后离开了赣西。
主力红军离开赣西后,赣西南特委坚决贯彻“二七”会议的决议,连续发动了六次“攻打吉安”的战斗,把赣西南地区工农武装割据斗争推上了新高潮。八次攻打吉安之后,吉安城已成一座孤城,敌军不敢出城一步,“二七”会议确定的三大目标已基本达到。红色区域扩大到30余县,其中已占领县城14个,在红色区域内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分配了土地。工农武装空前壮大,正式红军有二十军和二十二军。各县还有特务队、游击队等地方武装和赤卫队、少先队等群众武装。
二、“吉安的占领”是红一方面军摆脱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而迈出的关键性一步
1930年6月11日,党中央政治局在上海召开会议,通过了由李立三提出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这标志着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领导地位。会后不久,即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当时在赣南、闽西坚持武装割据的红四军在各根据地的红军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中央特别强调,朱毛所部必须克服“农民意识”“保守观点”,接受中央“新的路线”“坚决向中心城市发展”。6月下旬,红四军前委奉中央的命令,以红四军、红三军和红十二军合编为第一军团,担负中央规定的“取南昌、攻九江、夺取整个江西,以切断长江”的任务。与此同时,湘鄂赣边的红五军也遵照中央的命令扩编为红三军团。7月下旬,正当张桂联军与何健在湘南混战之际,红三军团乘虚占领长沙。
长沙的占领,虽然立脚未稳即撤出,但这一胜利给了“左”倾决策者一个“成功”的感觉,助长了“左”倾思想的泛滥。因此,8月下旬,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浏阳永和会师,成立第一方面军和总前委,随即召开总前委会议,决议第二次攻打长沙。此时,长沙已有敌军主力严密布防,红军英勇战斗16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眼看敌人援兵已迫,红军有被内外夹击的危险,红一方面军总部乃于 9月12日命令红军从长沙撤围。次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在株州举行会议,初步总结攻打长沙失利的教训,研究下一步的行动路线。毛泽东反对再打长沙,主张回师赣西,夺取吉安。会议同意毛泽东的意见,作出了“沿株萍路回师袭击赣敌,以第一军团攻取吉安,第三军团攻取峡江、新余”的决定,这一决定意义重大,红一方面军开始由“左”倾冒险主义转变到毛泽东的正确革命道路上。
红一方面军在进军吉安途中,一些主要干部虽然同意回师江西,但对先打吉安还是先打南昌、九江仍有很大分歧。为此,9月29日总前委又在袁州开会,再次讨论吉安的问题。针对会上两种意见争论激烈,毛泽东反复申述了先打吉安的理由,认为“要执行中央的指示,争取武汉的胜利,必须建立江西政权。要能立即建立政权,必须先打下吉安,引导赣西南群众向南昌前进。”经过毛泽东的耐心说服,会议统一了认识,作出了“维持株州会议决议”的决定,命令红军加速向吉安进发。10月5日,红一军团在赣西南地方武装和群众的配合下,顺利占领吉安城。随后相继占领吉安周围各县,使赣西南广大红色区域连成一片。从南丰到永新,由寻乌到峡江,纵横700余里,人口达400余万,成立了直辖31县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和相当于省委的江西省行委。
从长沙撤围到吉安的占领,是赣西南党组织一年来坚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毛泽东“争取江西”战略计划的第一步目标已圆满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是毛泽东采取了灵活的策略,正如毛泽东所说“此次吉安暴动的胜利,虽在军事上未有消灭敌人主力”“但在政治上却是收获不小”。是“反对立三路线的主张(反对打吉安,主张打九江,他们说先打吉安后打九江,是断送中国革命高潮)才把吉安占领了。这次占领吉安,是有极大的政治意义”,而且,“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
三、主动放弃吉安,是实现“诱敌深入”打破“围剿”这一战略思想的重要部署
吉安攻克之后,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于10月11日在吉安城北郊举行会议,讨论红军的行动计划。当时中央已开过六届三中全会,对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事业造成的损害进行批判。但是由于交通条件限制,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还未传到江西。因此,这次“吉安会议”仍然讨论“于最近收到中央6月决议,中央6月15日和8月29日来信指示。”并写信向中央表態“中央一切指示完全正确,全部接受,已做成决议(容日付来)按照执行”。实际上,这时毛泽东从进城后收集的国民党报刊资料中已觉察出国内形势的新动向。蒋、冯、阎军阀战争将结束,蒋介石很可能要调转矛头进攻革命。但由于在株州和袁州都有过决议,打下吉安后还要打南昌、九江。因此,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只能在肯定要打南昌、九江的前提下,在北上行动的具体部署中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10月13日会议结束后发布的“移师北上”的命令中,没有布置红军直接去打南昌,只布置红军“以四天行程分两路到达清江附近集中”,目的是看局势有无大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对策。
红军在北上清江途中,果然连续传来蒋介石调集十万敌军入赣的消息。于是,毛泽东先后在峡江县城、清江大平圩和新余罗坊召开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江西省行委联席会议。在十万敌军压境的严峻形势下,红军已不可能继续北上打南昌、九江了,而且已经打下的吉安也难保住。红军面临的任务是选择何时、何地、用何种方法打破敌人的“围剿”。面对各种不同意见,毛泽东力排众议,主张红军实行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到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待敌疲惫而歼灭之。在“罗坊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大多数干部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
红军实行战略退却,就要主动放弃许多地方,这些放弃的地方无疑将遭到敌人的严重摧残,特别是要放弃经过九次攻打才打下的吉安城,其抵触情绪更大。“当时吉安、兴国、永丰等县的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无不反对红军的退却。”为了解除干部和群众的这种思想障碍,毛泽东于11月8日返抵吉安城,亲自召开赣西干部会议,讲清红军退却和放弃吉安的必要性,动员赣西干部加紧做好从吉安撤退的准备工作。11月18日上午,在敌罗霖77师已逼近吉安城郊的时候,留守吉安的红二十军及党、政、群、团机关工作人员从容撤出吉安城。此后不久,红军即取得了龙冈、东韶大捷,一举粉碎了十万敌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大规模“围剿”。
从吉安的占领到主动放弃吉安,不是一般性的策略变化,而是战略上的根本转变。攻克吉安的胜利是“争取江西”战略计划的第一步,是“江西一省胜利的开始”。但是局势的发展已不允许“无疑的应继续吉安胜利的发展,争取江西首先胜利”。这是什么原因?毛泽东从一年多来曲折而复杂的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特别是从反对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得到了启示,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观点。即:“统治阶级军阀混战暂时不能调和停顿,但也不会继续扩大到底……要知道阶级矛盾超过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时,反动统治阶级必然联合起来进攻革命。”这个新的观点,反映了他对中国革命的基本特点及其规律的认识大大深化,并发生了质的飞跃。
如果说毛泽东在多次提出“争取江西”战略计划的时候,还没有完全牢固树立起长期以农村为主的观念,还反映出对政治局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和对革命发展过于急躁的话,那么,在他决定主动放弃吉安以后,就彻底放弃了“争取江西”的计划,说明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坚定地确立了要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的方针,在广大农村开展革命斗争,不断积蓄革命武装力量,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到条件成熟时再去夺取全国胜利的思想,从而开始正式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作者系中共吉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中心党史一科副科长)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