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苏区农村调查及其当下价值研究

2024-01-05 16:22:59邹锦良
党史文苑 2023年13期
关键词:群众农村研究

邹锦良

1930年是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蓬勃向前发展的一年,为了深刻了解我国的国情,制定正确的斗争策略,引导革命逐步走向胜利,毛泽东在这一年中作了大量的社会调查,写下了许多农村调查著作。

值得关注的是,在第一次反“围剿”前夕,在红军“诱敌深入”的途中,毛泽东在江西省吉水县写下了《东塘调查》《大桥调查》《木口村调查》等农村调查。这三大农村调查,从当时的革命背景来看,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运动深入发展时期的社会调查,也是毛泽东在第一次反“围剿”准备阶段的社会调查。从毛泽东思想层面来看,如同毛泽东的其他农村调查的理论与实践一样,都是从实际出发,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制定出正确斗争策略的科学调查研究活动。从今天的时代价值来看,始终贯穿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这两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因此处处闪耀着思想与真理的光辉。

从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来看,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同时也是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法宝。毛泽东对调查研究极为重视,他不仅把调查研究看作一切工作的基础,而且把调查研究当作各级干部必须练就的基本功。

一、“躬身农村调查”:毛泽东苏区统一战线工作的伟大实践

(一)躬身农村调查,才能摸清基层实情

在革命年代,毛泽东进行的农村调查涉及敌、友、我三方,应当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卫生、军事、党务等诸多领域,包括农村妇女工作、儿童工作等都在其中。他在农村调查实践中总结出了全面调查的步骤和内容,今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阶级关系是农村调查的重要内容。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划分是按照人们的经济地位来划分的,而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要从调查农村经济情况入手来了解农村阶级关系。其次,土地问题是农村调查的重点问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长期以来土地被少数地主所把持,调查土地问题事关解放农民、调动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事关中国工业化的前途。再次,还要调查农村政治、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状况、农村党务等内容,这是农村调查不可缺少的方面。毛泽东形象地把农村调查的内容叫作“四面受敌”法,把它分成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军事的四个部分来研究。

1930年11月7日,毛泽东经过吉水县东塘村,他对该村做了深入的摸排调查工作,当晚他写道:“吉水县同水区第十五乡之东塘村。本乡一千户,三千人。村为单位分田。本村二百九十人。村政府有主席、秘书,都吃自己的饭。分田每人分一斗三升,约二石半谷(每田一斗出谷二石)……吉安出城到金滩、同水、阜田,七八十里远,几乎家家女子都是织布的。这是很大的出产。由商人及富农地主供给农家纱(洋纱)。资本主义破坏家庭副业的过程还没有完结。”不到一天时间,毛泽东就把该村及其周边乡区的人口数量、分田、村级组织、阶级情况、人口成分、村民生产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真正做到了全面摸清农村发展情况。应该说,毛泽东正是在躬身农村调查基础上,才真正做到了全面摸清基层实情。全面掌握基层实情对中国革命意义尤为重大,一方面深刻揭示出旧中国农村的面貌,另一方面证实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躬身农村调查,才能争取民众拥护

1930年是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年。5月,他写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10月,他写了《兴国调查》《分田后的富农问题》。11月7日,他由峡江去吉安,经岭口、谷村、豪石、平洲至枫江东塘,在该村老众厅开调查会,當晚就写下《东塘调查》。11月8日,毛泽东自东塘至黄桥大桥村,召集乡干部开调查会,口问笔记,写下《大桥调查》。11月21日,毛泽东和古柏、谢维俊等自吉安陂头去永丰藤田,从吉水水南至白沙木口村,调查村政府委员成分及本村所杀反动分子情况,写成《木口村调查》。这些调查报告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篇幅宏大,都是毛泽东深入农村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的见证。

在大量农村调查基础上,毛泽东不断形成其农村调查的思想。农村调查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表现,是反对主观主义的锐利武器,是争取和团结广大农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的农业大国里究竟如何搞革命、如何搞建设,这是书本找不到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揭示中国社会的特殊规律,才能产生新的理论,同时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搞农村调查就是其中最为基础的一环。因此,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坚持农村调查,将革命的立足点放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可以说,这是中国革命能够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基石。

(三)躬身农村调查,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根据长期、大量的调查实践,毛泽东提出:“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象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情况。倘若根据‘想当然或不合实际的报告来决定政策,那是危险的。过去红色区域弄出了许多错误,都是党的指导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原故。”所以,他提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著名论断。

1930年11月7日,在吉水县东塘村,毛泽东询问该村老表的分田情况,尤其是详细调查了胡德顺一家的分田及生活情况,还调查了吉安至吉水阜田一带的农村家庭副业情况。正是在众多详细的调查基础上,毛泽东得出“富农的土地必须平分”的结论,“若不平分富农的土地,多数人土地不足的问题便难解决”。可以说,1930年在吉水的调查帮助他获得了对当时中农问题和富农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而为纠正党内关于中农和富农问题的一些错误看法和政策偏差以及为党作出符合实际的论断提供了现实依据。也正是在这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党逐步完善了土地革命纲领,推动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断向前。毛泽东认为农村调查是制定正确的政策和策略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毛泽东之所以能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均提出正确的论断和决策,无疑都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的。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的当下价值

(一)发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工作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我们党就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建党初期,毛泽东就注意把调查研究当作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左”倾思想路线的干扰,党内长期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风气,许多同志不求甚解,从不肯伸只脚到群众中去作调查研究。因此,毛泽东明确指出各级党委,不许不作调查研究工作,绝对禁止党委少数人不作调查,不同群众商量,关在房子里,作出害死人的主观主义的所谓政策。他说,进行调查研究,“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把手要负总责。要靠深入调查研究下功夫解难题,靠贴近实际和贴近群众的务实举措抓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应该说,抓好作风建设,关键要落实到解决问题上,而调查研究就是解决问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扬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坚持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对于转变党的作风,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发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优良的工作作风,更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正是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才较好地了解了农村的基本情况,正确划分了农村中的各阶级,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农民问题的政策和策略,调动了亿万农民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且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忘记了党的这一优良工作作风和根本领导方法。因此,发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可谓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其所著《摆脱贫困》一书中写道:“要提高领导水平,就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所以,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就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我们的干部都应当苦练这一基本功。”

(三)发扬调查研究优良传统,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当前,中国的农村与农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形式也发生了转变,进入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农村与农业的整体经济结构在不断调整,向更高、更宽的领域与层次展开。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勾勒出未来乡村美丽图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农村人口、资源与环境现状,才能了解农业、农村、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调查研究作为党和政府同群众保持联系的重要途径,在进行调查时,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群众,体验群众的生活,了解基层实际,让干部感受到群众吃苦耐劳、勤恳上进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思考问题和制定决策,也才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毛泽东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斗争时期的调查文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4]習近平.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

(作者系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昌大学图书馆馆长,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曾莎莎

猜你喜欢
群众农村研究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