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研究

2024-01-05 20:42:51李冬钰邓晗
党史文苑 2023年13期
关键词:工农井冈山根据地

李冬钰 邓晗

群众武装是中共武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群众武装认识的转变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其中,推动党内对群众武装认识发生转变的因素之一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总结。长期以来,学界对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展的工农红军建设研究较多,毛泽东对群众武装建设的实践探索研究较少。本文拟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群众武装建设实践为研究出发点,探寻其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贡献。

一、明确群众武装政治属性,改变群众武装精神风貌

近代以来,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地方豪紳、民间领袖等诸多势力都尝试过建立群众武装。除了土豪劣绅建立的民团组织,大多数的群众武装具有天然的革命性。同时,这些群众武装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系统训练,或以打家劫舍为目的,或以维护自身宗族利益为目的。长期以来,反而不利于基层社会经济发展。对此,毛泽东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强化党的政治影响力入手,发挥党对群众武装的领导作用,引导群众武装向政治性与群众性的武装集团转变。

首先,发挥党员干部对群众武装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与其他群众武装的本质不同所在。基于这一考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依托党员干部,帮助各地建立群众武装。1928年2月,毛泽东主持建立秋溪乡党支部,指导秋溪乡党支部开展领导和组织暴动队工作。在组织暴动队工作中,秋溪乡党支部明确分工,各村设立小组长,横溪村由陈毛俚负责,厚山村由史恩俚负责,秋溪村由张桂林负责。在秋溪乡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1928年2月,秋溪乡建立了以高云厚为队长,李炳先为副队长,共17人的工农暴动队组织。

其次,净化群众武装成员思想。群众武装不是天生就具有鲜明纯洁性的无产阶级武装组织,而是在锤炼中不断形成革命意识的武装力量。群众武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县之间地方主义很重,一县内的各区乃至各乡之间也有很深的地方主义”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指导全党开展了九月“洗党”运动,将思想建设放在了首要地位。在整顿党员作风的过程中,毛泽东也在红军和赤卫队内部开展整顿工作,将一批思想不纯、作风不端的赤卫队成员剔除出去,从而更好地激发了赤卫队的战斗活力,保持了群众武装的纯洁性。根据谭冠三回忆,赤卫队在初期建设时期,吸纳了部分流氓无产阶级加入赤卫队组织。虽然流氓无产阶级在早期对革命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流氓无产阶级极易反水,动摇性很大。经过斗争,群众武装的领导权才慢慢掌握在贫农和雇农手里。

二、完善群众武装组织建设,构建群众武装组织体系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逐步建立了“区有游击队(或称赤卫队),乡有暴动队”的群众武装体系,完善了群众武装组织建设,为“波浪式推进”武装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组织条件。

工农暴动队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地区较早建立的群众武装,“暴动队始于永新,原是秘密的,夺取全县以后,公开了”,主要开展保卫苏维埃基层政权、打击土豪劣绅、筹集金银等工作。在组织建构上,工农暴动队“以梭镖、鸟枪为武器,乡为单位,每乡一队,人数以乡的大小为比例”。暴动队队长通常由军事知识较丰富或有一定的武力的本乡农民担任。党代表一般由乡政府的党代表或党支部书记兼任,较大的乡暴动队还配有司务长、伙夫等专门人员。

在工农暴动队秘密建立的过程中,毛泽东相继在宁冈、茶陵、遂川等工农兵政权建立的地区成立了赤卫队组织。赤卫队是脱产的群众武装,队员大多是由18至30岁的青壮年组成,战斗能力强于工农暴动队。在武器配置上,赤卫队的武器主要是“五响枪,也有九响和单响枪”。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各县均建立了半脱产的县赤卫大队负责维护当地治安,各县赤卫队的主要负责人有:宁冈的谢光华;永新的贺学敏、刘作述和康文洪;遂川的王次榛、毛泽覃;茶陵的谭家述;酃县的何国城;莲花的陈竞进、刘绪洲等。

此外,毛泽东还根据革命群众的年龄差别、地域范围、职业特色等不同,建立了工人纠察队、赤杀队、少年先锋队等群众武装。各级群众武装主动引导革命群众参与革命行动,点燃乡村社会的苏维埃革命热情,为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群众基础,最大程度地激发了群众武装的潜在能量。

三、明确群众武装与工农红军关系,阐释群众武装战略定位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地方革命武装很重要,有了革命武装,才能广泛地发动群众”。在此期间,毛泽东贯彻执行了“军队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正规军队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的政策,对群众武装与正规红军的关系也做了更为深入的阐述。

(一)鼓励工农红军支持群众武装全面发展

首先,帮助群众武装提升武器装备质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在建立之初普遍都存在着武器匮乏的问题。在安仁县境,靠近茶陵、酃县的潭湾山区所建立茶陵游击队,全队80多人,起初仅有枪10支,武器多为梭镖、大刀。对此,毛泽东要求工农红军执行“赤卫队的武器主要是由红军发给,小部分是自己在战场上从敌人手中夺取”的政策,帮助群众武装提升战斗能力。此外,在毛泽东的指导下,井冈山地区先后办起了宁冈县茅坪修械所、永新县塘边修械所、红四军茨坪修械所、莲花县上西修械所等“兵工厂”。

根据《永新苏区志》相关记载,至1929年1月,在工农红军的支持与帮助下,各县地方群众武装占有枪支数量已经达到900余支,群众武装的战斗实力得到快速增强。其中永新县赤卫大队是在工农红军武器支持下发展壮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反映了当时工农红军帮助群众武装补给枪支弹药的实际情况。永新县赤卫大队于1928年5月正式建立。在永新县赤卫大队成立初期,枪械储备仅有“10余支枪,都是一响和五响”,枪支弹药大多来自于红四军赠送,还有三支是向袁文才求购得到的,人均持有枪支率较低。在红四军的帮助下,1928年7月,永新县赤卫大队已经有枪160支,其中大部分是5响枪,小部分是1响枪和9响枪。当时,枪支武装来源大部分都是由红四军拨给,湘赣边界地区的群众武装枪支数量总计约420支,永新县赤卫大队的枪支占总数的38%。

干部队伍建设是群众武装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只有将“赤卫队的指挥官,由各级(县)派人进红军所办的教导队受训后充当”的干部训练方式落实,才能提升群众武装战斗力。1927年11月下旬,毛泽东指导工农红军成立军官教导队,负责开展党领导的各级武装力量干部队伍训练工作。教导队教官均是由工农革命军(红军)中曾经在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任职过的党员干部担任,综合能力强,军事素养较高。在受训的百余名干部中,有六十多人为井冈山周围各地赤卫队的骨干成员,群众武装干部占比较高。军官教导队开展了一系列军事教育、政治文化教育,并结合打土豪、分田地等实践进行训练活动,培育了宁冈赤卫大队队长谢光华等一批赤卫队军事指挥人才。

(二)提出“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理论

党的统一领导是正规红军和群众武装具有的共同特征。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逐步引导中国共产党构建了主力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三结合”的武装体系。毛泽东认为,红军、游击队、赤卫队虽然提法不同,但是“对于土地革命任务是一致的,一切不同的不过是战略上的分工而已”。

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明晰了群众武装和工农红军在“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中的特殊地位。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受战事频发等因素的影响,工农革命军迫切需要大量的兵源补给,各地群众武装“除开一部分为赤卫队之用外,须编制正式作战的工农革命军”。这就使得工农革命军缺乏从群众武装到正规武装的过渡训练,还使得群众武装与主力军队界限不够分明,出现“军队为助力”的错误认识。

鉴于群众武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这一问题,毛泽东贯彻“红军须有广大之工农分子参加,先选拔赤卫队中勇敢分子,尤其是同志加入红军,工人赤卫队分子尤须有多数加入”的理念,从地方赤卫队中选拔优秀分子加入红军,提升红军整体的战斗能力。

在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发展路线的过程中,毛泽东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经验、吸纳中共中央提出的“在工农暴动胜利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本党应迅速将自觉武装力量的组织从游击的形式(不仅是农民游击队便是工人赤卫队及转变过来的兵士暴动的形式也都在内)改组而成立经常的红军”的要求,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系统总结出了一条符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经验的路线。

这一路线肯定了“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的赤卫队发展序列,并且明確提出”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这一路线集中明晰了群众武装和工农红军在“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中的特殊地位,阐明了群众武装作为工农红军后备军的特殊作用。

(三)明晰群众武装和工农红军的特殊关系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认识到群众武装和工农红军应该注重适时建设,根据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在不同地区建设不同的武装形式,从而最大程度地激活革命武装力量。群众武装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发挥着特有的军事价值。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对党内出现的“一组织武装,就集中武装成立工农革命军队”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在农村广泛建立了各类群众武装,用人民战争的战术拱卫赤色政权。

在正规的工农红军建设方面,毛泽东认为“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无法与正式的白色军队开展长久持续的武装战争。在面对敌人侵扰时,毛泽东引导正规红军力量,采取游击战术的方式抵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开展推动赤色区域不断壮大的军事行动。

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党内对群众武装和工农红军的认识也愈发清晰。1929年,陈毅在《关于朱毛红军的党务概况报告》中对红四军的斗争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处理工农红军与群众武装关系上,朱毛红军对红军与赤卫队的武装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在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工农红军支援建设党领导的群众武装。在群众武装力量盛行的地方,“成立红军一营至一团,打破群众自私自利的地域界限,创造强有力的超地方性的红军”。

四、小结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逐步引导中国共产党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面对大革命失败后挫折的革命环境,毛泽东与“将群众武装视为主力,红军视为副力”的思想进行了坚决斗争,正确分析了群众武装在土地革命中的价值作用。作为土地革命的政治领导力量,毛泽东激活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武装中的特殊作用,从组织和思想上明确了党的领导地位。在组织上,毛泽东通过强化群众武装的组织化建设,使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领导的群众武装建设与大革命时期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相比更加凸显纪律意识,压制了群众武装内部长期存在的“草寇”观念。在此期间,毛泽东对群众武装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全党逐步捋清了群众武装与工农红军的关系,解决了在武装斗争中“何为主力?何为副力?”的问题,提出了“波浪式推进”的发展路径,认清了群众武装作为正规红军后备军的作用探寻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开展群众武装斗争运动留下了宝贵的政治经验。

(作者李冬钰系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研究生,邓晗系中共宜春市委党校教师)

责任编辑/陈 影

猜你喜欢
工农井冈山根据地
井冈山诗五首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2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致敬井冈山
当代音乐(2018年11期)2018-06-30 14:43:16
井冈山抒怀
红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7:05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井冈山上唱井冈
中国火炬(2011年7期)2011-07-25 10:38:34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成立前后史实辨析
军事历史(2001年2期)2001-08-21 07:00:30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军事历史(2001年5期)2001-08-21 0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