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素彤?李卫东?亢嘉颖
摘 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依据《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结合校本特色,以大学生视域为中心点,以学生亲身的学习、就业和深造体验为立足点,以社会和时代需求为落脚点,提出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多元化发展;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作者简介:董素彤,李卫东,亢嘉颖,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国内教育政策的变革,英语专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纵观全球,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英语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对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放眼国内,“双一流”建设为英语专业学科发展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契机。“双一流”建设旨在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是英语专业适应“双一流”建设需要的关键所在。
其次,《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提出更新更具体的培养目标:“外语类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掌握相关专业知识,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各类涉外行业、外语教育与学术研究需要的各外语语种专业人才和复合型外语人才。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实际和人才培养定位,参照上述要求,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应保持相对稳定,但同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适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受到国家支持和各界人士关心,英语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依旧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深入研读《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不难发现,这一国家标准为英语专业纵深化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英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994所本科院校以及294所专科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的专业背景单一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在10万人以上,大大超出了就业市场所能吸收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社会和用人单位日益增长的高素质英语人才需求与过饱和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为培养出符合“双一流”建设要求和满足《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培养目标的英语人才,为在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问题上正本清源,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二、创新之处
本文以学生视域为中心点,从学生视角出发,进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真正觸及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和痛点,真正满足英语专业学生对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需求,真正实现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真正为英语专业学生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就业优势提供有效帮助和价值参考。
三、发展现状
(一)我国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在全国开设英语专业的994所本科院校中,600多所为理工类院校,占比三分之二,并且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专业学生中占很大比重,因而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是英语专业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存在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科定位等未反映出理工类英语人才培养优势的现象。
安徽工业大学洪流教授在《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理工科高校兴办英语专业,具有学科门类齐全、跨学科研究传统较好、学校对教学投入较大以及学生理工科知识基础较好等优势;同时,存在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学科梯队建设基础薄弱、学科带头人缺乏、学科建设不平衡等劣势。
(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本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就业率较高,其中深造率达35%以上,多名学生考入国(境)内外知名大学深造学习,多名学生就职于国内外知名企业,足见本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足够的科学性且其大方向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1.学校层面:开通辅修渠道,拓宽发展路径。本校于2023年开放英语专业学生辅修和转专业渠道。为满足学生多样性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本校推行《本科生辅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英语专业方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要求,对照正常培养方案,结合大类招生以来的学生数据,制定辅修专业培养方案,以期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 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2.学科层面:优化课程设置,进行学科改革。本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有较高人文和科技信息素养,有扎实的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能熟练运用新技术和跨学科知识从事多领域工作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英语专业开设有综合英语、英语听说、英语写作、英国文学、语言学导论等主干课程,同时开设英语语言学、文学、翻译、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经贸五大方向类课程。根据对本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访谈结果,在一、二年级语言技能学习阶段开设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夯实学科知识基础;在三、四年级语言技能深化阶段开设的课程突出专业方向性,有助于学生强化专业技能,为今后的深造或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为满足学生多方向自由选修课程的需求,学院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对20级之后的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21级之前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第三年只能从翻译学、语言文学和商务英语三个模块中任选其一进行深入学习,这种要求限制了学生选修跨模块课程,不能多方向复合发展。培养方案修订之后,不再设置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跨方向选课。比如,20级选择语言文学模块课程的学生不能选修翻译学模块中的交替传译课程,而21级培养方案修订之后,学生不再受模块限制,可以自由选修翻译、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方向的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多方向融合发展。
3.教师层面:丰富教学内容,营造人文氛围。教师全英文授课,通过课堂提问、课上表达、英语辩论、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课堂中穿插传授文学知识或者翻译技巧,积极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
通过读书会、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营造了浓厚的人文氛围,这有助于学生提升语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但是,本校英语专业发展也存在某些不足。经过调研和访谈,笔者认为本校在英语专业多元化培养方面的可改进之处主要集中于课程设置方面。
其一,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衔接不连贯。根据对19级和20级在读英语专业学生的访谈结果,虽然高年级设置了模块化专业学习,但是缺乏高级英语等学科主干课程,使得学生虽然在一、二年级打下语言基础,但缺乏语言融会贯通的能力,基础课程与主干课程的衔接欠佳使学生由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向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转化过渡过程不顺畅。
其二,课程结合理科优势不明显。本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学科能力以及学科交叉学习能力。但是本校英语专业结合校本特色和理科优势不明显,学科交叉融合(英语+计算机、英语+金融等)有所缺失,使得英语专业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以及学科交叉学习能力不足,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之前难以横向发展,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由此可见,本校英语专业发展成果显著,但仍有改进提升空间。学生只有实现多元化发展,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于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而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
四、对策建议
为解决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当前发展窘境,促进学科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学院:与时俱进增加过渡,积极对接优势学科
1.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课程设置进行改进。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方案每四年进行一次修订,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21级课程为例,一、二年级增加了报刊选读、英语演讲与辩论、英汉语言对比等新课程,以满足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增强语言运用能力的需要,为学生进行笔译、口译、英美文学等专业课程的學习打下扎实基础,使得学生从基础知识学习领悟到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更加顺畅。21级培养方案修订之后,学生不再受模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修翻译、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三个方向的课程。这启示我们,在保证本专业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水平的前提下,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同时考虑社会发展实际情况,与时俱进,促进办学模式积极向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靠拢。
2.积极开设其他类别课程,使英语专业相关课程对接优势学科,丰富学生选择空间。
(1)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人才多元化培养相较于其他类型高校有更大的优势。对于未来选择跨专业深造或者有意愿从事与英语专业相关度不大的工作的学生来说,这种优势为他们提供了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深造就业需求和发展方向来选修其他课程,培养其他能力,成长为“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机会。学院可以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依托校本特色和优势学科,为英语专业学生增开其他学科门类的基础性课程,如高数、大学物理、大学语文等,使学生在夯实语言基础能力的同时,利用学习英语的课余时间提前了解其他学科门类的知识,为学生成长为“英语+”复合型人才提供助力。
(2)对于未来想要继续在本专业深造或者有意愿从事与英语专业相关度较大的工作的学生来说,只学习英语专业知识会使其未来择业时选择机会较少,专业深造时综合能力欠缺。因此既要注重对学生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多元化、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发展目标,强调英语的学术性,还要兼顾校本特色与优势学科,以知识体系带动课程体系,增加外交、经贸、金融等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强化英语学术交流的工具性。积极开设专业选修课,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以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3)学院可以就业数据为导向来判断学科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进行调整。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8级英语专业学生为例,48.4%的学生选择签约就业,而在这些学生中,从事教育行业和外贸行业者分别占15%,从事与英语不相关行业(如产品运营、审计等)占70%。那么学院可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以就业趋势为导向,增加英语教学理论、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等专业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并让学生进行相关专业性练习,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学生:筑牢专业基础,具备前瞻意识
1.筑牢专业基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的学生认为课堂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帮助,因此英语专业学生首先应该上好专业课,筑牢专业知识基础,为高年级的专业化学习及综合性应用做好基本的知识储备工作。
2.具备前瞻意识。通过访谈可知,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自己在深造或者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压力大,近四成毕业生认为和其他专业毕业生相比自己缺乏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希望增强自身竞争力并且学有余力的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前瞻意识,结合本校有关政策及要求,提前做好辅修或者跨专业学习的准备。
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以为当前学生的学习计划和就业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18级英语专业学生为例,38.7%选择国(境)内升学,12.9%选择出国(境)留学,剩下的48.4%选择签约就业。在这48.4%的学生中,从事教育行业和外贸行业者分别占15%,从事与英语不相关行业者占70%。在校生可以根据此数据,提前了解相应岗位,规划未来去向,储备相关知识,选修或辅修对应课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五、结语
本文以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为例,结合校本特色,以社会问题为出发点,以时代需求为落脚点,以大学生视域为中心点,从学院和学生两方面探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路径,以期符合“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升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和就业优势,促进英语专业教学理念、方法的突破创新和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洪流.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3-94.
[2]胡开宝,王琴.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问题与路径[J].外语教学,2017(2):1-6.
[3]卢芳,石秀光.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宽口径培养的思考[J].校园英语,2015(1):27.
[4]孟庆楠,罗卫华,曾罡.新文科背景下国家级一流英语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大连海事大学海事特色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J].中国外语,2022(5):4-12.
[5]欧阳晨曦.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守正创新[J].学园,2021(34):1-3.
[6]司显柱,陈娟.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理念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7):38-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