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清友
2023年四季度我国经济再度出现震荡反复,但不改三季度以来回暖的趋势。2024年,随着“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基调确立,财政扩张、货币稳健、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稳增长组合拳将发力,对内兼顾高水平科技和新型城镇化,对外巩固出口基本盘,我国经济有望进一步回升向好。
一是增速基数的正常化。疫情后,我国经济增速同比读数的高低不能直接反映经济的实际运行态势,一度失去了参考系作用。2023年已接近尾声,虽然二季度出现了复苏路上的波折,但和2020年、2022年相比仍算稳健。基数正常化之后,2024年的增速将更能反映实际经济状况,但读数压力也会更大。
二是经济波动有望回归2019年左右的水平。使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波动大的原因除了基数问题,还有经济的内生性因素。比如,疫情导致了活动半径受阻,限制了较多居民与企业部门的经济行为;为实现“房住不炒”的最终目标,中国房地产业出现较大的调整与出清,进而拖累了国内经济增长;中美关系波动导致中国贸易伙伴转移,进而外需出现低迷。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产业政策调整、中美关系出现缓和,上述对于经济掣肘的因素将逐步缓解,有望带动经济波动回归2019年左右的正常化水平。
三是宏观政策进入密集发力期。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用“先立后破”定调宏观调控,明确“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意味着2024年的经济工作更倾向于先把增量打出来,把经济稳住,再去化解存量风险。货币政策强调“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可能意味着2024年结构性工具会加大力度。
2024年的大方向是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而中国经济当前的一些新变化尤其值得关注。例如,2023年二季度起,国内经济在结构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具体表现在投资增长偏弱,有效需求未得到良好恢复,无论是制造业产能、房企产能,还是基建产能,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过剩,这也是近期经济数据变动的一个重要线索。
产能过剩背景下,要校准中长期经济增长的评价框架:有效需求扩张比产能扩张更重要。可将出口、消费、投资三大GDP组成项划分为实际需求(出口、消费)和产能扩张需求(投资)。其中产能扩张在短期代表着支出需求,而中长期代表着供给。因此,在之后分析经济增长结构时,要重视需求扩张胜过产能扩张。2024年需要重点关注有效需求的增量,即内需和外需的变化。
此次会议也明确了内需和外需的主要发力点。对于内需,一方面是高水平科技释放创新红利。另一方面是新型城镇化作为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载体。对于外需,会议特别提到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2023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虚假贸易与骗税已经严重干扰了中国出口市场的正常秩序,骗税行为的多变性与隐蔽性更加大了预防成本与监管难度。本文基于2005年-2012年世界综合贸易解决方案数据库的双边贸易数据信息,首次识别了出口退税激励下企业骗税方式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骗税方式由出口退税激励、错报成本及风险概率共同决定;高报出口数量被大多数企业广泛采用,而高报出口价格和伪报产品类别取决出口外部环境以及产品自身特性。
此外,高价格产品更倾向于高报数量骗税,差异化产品企业更容易选择高报产品价格骗取出口退稅;加强税收稽查力度、取消自由裁量权和中介的关联方交易都会影响出口骗税方式的选择。
(2023年12月18日-12月29日)
1 新万亿银行
2 2024年中国经济五大看点
3 特斯拉4680电池艰难诞生
4 创新药企对赌“年关”将至
5 丰收的大白菜烂地里
6 广州芳村“金融茶”崩盘始末
7 2024全球经济预期减速
8 化解房地产风险
9 美元定存还是好选择吗?
10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三种可能
资料来源:《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