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

2024-01-04 03:22:40郭海亮李德新
山东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纤维化肝硬化分级

郭海亮,李德新

1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内科,北京 101200;2 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检验科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是各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主要特征为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以及正常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等[1]。肝硬化是全球范围内的高发病和多发病,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癌等并发症,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目前,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探索肝硬化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意义重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个核苷酸的RNA 分子,虽然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但在染色质动力学、基因表达、细胞生长和分化调节中起关键作用[4]。近年研究发现,lncRNA 表达或功能异常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5]。小核仁RNA宿主基因7(SNHG7)是一种新发现的致癌性lncRNA,全长2 176 bp,定位于人染色体9q34.3。有研究报道,lncRNA SNHG7 在非小细胞肺癌[6]、前列腺癌[7]、结直肠癌[8]、胃癌[9]等恶性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XIE等[10]研究发现,lncRNA SNHG7还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也是肝硬化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由此推测,lncRNA SNHG7 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鲜见相关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11],并经肝穿刺活检证实;②年龄18~80 岁;③临床资料完整;④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者;②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⑤治疗依从性差者。其中,男44 例、女36 例,年龄(55.12 ± 5.78)岁,BMI(23.12 ± 2.45)kg/m2,有吸烟史48 例、有饮酒史42 例,Child-Pugh 分级[12]:A 级30 例、B 级28 例、C 级22 例。同期另选在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 例(对照组),男42例、女38 例,年龄(56.21 ± 5.98)岁,BMI(23.45 ±3.26)kg/m2,有吸烟史43 例、有饮酒史39 例。两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北京市平谷区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编号:20220415),所有研究对象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观察组入院次日,对照组体检当日,采集空腹肘静脉血5 mL,待血液自然凝固后,3 000 r/min 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5 cm,留取上层血清,-20 ℃冰箱保存。采用TRIzol 法提取血清总RNA,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鉴定,提取的总RNA浓度和纯度合格。按照One Step RT-PCR Kit 说明,将总RNA 逆转录合成为cDNA。以cDNA 为模板,按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试剂盒说明进行PCR扩增。所有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合成。引物序列:lncRNA SNHG7 上游引物5'-TTGCTGGCGTCTCGGTTAAT-3'、下游引物5'-GGAAGTCCATCACAGGCGAA-3',GAPDH 上游引物5'-AACGTGTCAGTGGTGGACCTG-3'、下游引物5'-AGTGGGTGTCGCTGTTGAAGT-3'。PCR 反应体系共20 µL:cDNA 模板2 µL,2 × SYBR Green qPCR Master Mix 10 µL,上下游引物各1 µL,ddH2O补足至20 µL;反应条件:95 ℃ 5 min,95 ℃ 15 s、60 ℃ 45 s共40个循环。PCR 扩增反应结束,绘制熔解曲线,获取循环阈值(CT)数。以GAPDH 为内参,采用2-ΔΔCT法计算lncRNA SNHG7相对表达量。

1.3 肝硬化预后相关的资料收集分析 肝硬化患者入院后予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防治并发症等规范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后出院。出院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形式定期随访6 个月,预后不良23 例、预后良好57 例。收集肝硬化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以及入院时血清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Child-Pugh 评分。比较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者与预后良好者上述临床资料,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分析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经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 相关分析法。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 回归模型。预测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lncRNA SNHG7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6 ± 0.52、1.12 ± 0.22,观察组血清lncRNA SNHG7 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t=16.475,P<0.05)。

2.2 不同Child-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比较 Child-Pugh分级A、B、C级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75 ±0.44、2.21 ± 0.48、2.65 ± 0.68,Child-Pugh 分级A级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相对表达量低于Child-Pugh 分级B、C 级肝硬化患者(t分别为3.584、6.025,P均<0.05),Child-Pugh 分级B 级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相对表达量低于Child-Pugh 分级C级肝硬化患者(t=2.571,P<0.05)。

2.3 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表达与Child-Pugh 分级的关系 Spearman 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与Child-Pugh 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0.526,P<0.01)。

2.4 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者与预后良好者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以肝硬化患者预后(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为因变量,以胆红素、肌酐、INR、ALB、PT、Child-Pugh评分、lncRNA SNHG7表达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显示,Child-Pugh 评分、lncRNA SNHG7 表达为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见表2。

表1 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者与预后良好者临床资料比较

表2 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5 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对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分析结果 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21~0.969),其最佳截断值为2.20,此时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82.5%、Youden 指数为0.608。见图1。

图1 血清lncRNA SNHG7表达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

3 讨论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主要特征为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和再生结节形成以及正常肝小叶结构严重破坏等[1]。肝硬化早期症状不典型,仅有轻微的厌油、乏力、肝区不适症状;晚期可出现肝功能损害、门静脉高压等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并导致多器官受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3-14]。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很多,如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胆汁淤积等。目前,肝硬化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因此,深入探索肝硬化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其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lncRNA 是一类长度超过200 个核苷酸、无蛋白编码功能的RNA 分子,由RNA 聚合酶Ⅱ转录生成。lncRNA 可在表观遗传、转录或转录后、翻译或翻译后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15]。越来越多研究表明,lncRNA 异常表达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lncRNA MCM3AP-AS1 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通过靶向miR-194-5p/FOXA1 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生长[16];lncRNA MALAT1在内皮细胞或心肌细胞中过表达,可不同程度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17]。lncRNA SNHG7 是一种新发现的致癌性lncRNA,全长2 176 bp,定位于人染色体9q34.3。XIE等[18]研究报道,lncRNA SNHG7 在肝外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YANG等[19]研究发现,lncRNA SNHG7在肝细胞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下调lncRNA SNHG7 表达则可抑制肝细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XIE 等[10]研究发现,lncRNA SNHG7 在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表达上调,而敲除lncRNA SNHG7 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表明lncRNA SNHG7 可能是一个候选的抗肝纤维化靶点。而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也是肝硬化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由此推测,lncRNA SNHG7 可能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血清lncRNA SNHG7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提示lncRNA SNHG7 可能参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Child-Pugh 分级是对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的分级标准。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Child-Pugh 分级增加,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并且其表达与Child-Pugh 评分呈正相关,提示lncRNA SNHG7 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者胆红素、肌酐、INR、PT、Child-Pugh评分及lncRNA SNHG7表达均高于其预后良好者,ALB低于其预后良好者;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 评分、lncRNA SNHG7表达是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血清lncRNA SNHG7 高表达与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有关。ROC 曲线分析发现,血清lncRNA SNHG7 表达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95,其最佳截断值为2.20,此时其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82.5%。提示lncRNA SNHG7 对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综上所述,肝硬化患者血清lncRNA SNHG7 高表达,其高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lncRNA SNHG7 可作为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不良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小、未深入探索lncRNA SNHG7在肝硬化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后续将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纤维化肝硬化分级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4:28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6
肝硬化病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36
防治肝硬化中医有方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4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50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中国卫生(2015年10期)2015-11-10 03:14:22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4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