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苗苗
春季是一年的第一个季节,从立春节气起,时序就进入春季。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此时,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芽生长,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此消彼长。这个万象更新的春季,同时也是吾辈该当蓄力、迎接美好明天的时节。那么,在养生方面,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下面,药师从起居、饮食、防病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春季起居
《黄帝内经》中记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阳春三月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及自身体质差异进行合适的起居、运动调养。这方面,我们要做到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多参加室外活动,使自己的精神状态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初春时节,若气温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冷空气即将到来时,则应提前增添衣物,特别是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保暖。这方面,我们尤其要注意背部、腹部、足底保暖,避免受凉: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腹泻;足部保暖则更重要,“寒从脚下起”,脚下的神经末梢最丰富、最敏感,只有做好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二、春季饮食
春天是一个滋润的季节,也是一个适合进补的季节。
孙思邈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句指人在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饮食以偏甜食物为宜,同时少食酸性食物:偏甜食物,如大枣、蜂蜜、樱桃等,其中,红枣是理想的补气、安神药,也是养脾养胃的理想甜食,北方自古便有“女人不能三日无枣”的俗语;酸性食物,如柠檬、橘子、西红柿等,春天应该少吃。此外,也可适当进食一些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银耳、扁豆等。
中医认为,养脾胃以粥类最为适宜,也就是以清淡少盐、易于吸收的汤品调理肠胃。胃脘隐痛、食欲不好、容易口干咽燥者,特别是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者,可食用山药百合大枣粥。对于因心情不好而引起的胃部不适,建议吃木耳炒肉片,木耳可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肉合用,有补益脾胃、调节中气之效果。同时,富含粗纤维的新鲜蔬菜与水果可以刮除油腻,帮助我们調理身体,恢复元气。另外,我们还可用陈皮、菊花、玫瑰花等泡水代茶饮,具有疏肝理气的功效。
三、春季防病
在万物复苏的春天,人的神经、血管、内分泌及各组织器官也在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恢复与自然界的平衡。此时,适应性较差的人容易产生情绪抑郁、心情不畅的状况,出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病症;慢性肝病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特别是谷丙转氨酶升高;精神病和抑郁症患者的病情容易复发;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也明显增多。
针对此,中医推荐艾灸以疏肝理气,主要配穴为关元穴和太冲穴。关元是人身气血的枢纽,一身元气之总结。太冲是肝经的原穴,有“发源”和“原动力”的意思,肝脏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是从太冲穴找到推动力的。肝为将军之官,太冲又是肝脏的阀门和开关,它调控着肝经的总体气血—所以,通过艾灸太冲,可调整肝气疏泄的情况,缓解生气对肝造成的影响。
同时,初春时节,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细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多有发生和流行。因此,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应注意保健养生,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在春季防病保健。为减免疾病的发生,房屋内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适当加强锻炼,可选择踏青、散步、打太极拳、放风筝等活动。
当然,上述只是药师能想到的几个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言不尽意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总之,春天里更要照顾好自己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