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研究

2024-01-03 07:30邓婉清
佛山陶瓷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陶艺壁画雕塑

邓婉清

(景德镇学院,景德镇 333403)

1 前言

环境陶艺(Environmental Ceramics Art)的概念源起于20 世纪八十年代,通常指运用于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内外,兼具一定审美或实用价值及公共价值的陶艺作品或以陶瓷为主要的材质的艺术作品。它是陶瓷艺术发展到一个特定时期出现的,也是环境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现代陶艺与环境艺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环境艺术的公共特性,又呈现了陶瓷媒介的本体性。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 被认为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称为公共空间。具体而言,即有机构管理但是大众可以自由出入的地方,例如:公园、广场、绿地、居住区、城市街道等等。人们对于公共空间的营造意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到各个时期的教堂建筑、雕刻、壁画等都是对公共空间的营造。在中国,从原始氏族聚落的“大房子”,到各式的佛塔寺院及以兰亭为代表的公共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的中国公共空间的发展。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公共空间一直都是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介入及特点

2.1 环境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

人类对于公共空间的营造意识早在千年前就已存在。从美索不达米亚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壁画,到伊斯兰帝国的手绘陶砖,还有欧洲各国盛行的陶瓷建筑壁画,都是人类用陶瓷对公共空间进行艺术化呈现的典范。在中国,从龙山文化的陶制水管,到秦汉时期的画像砖,以及潮汕用于屋顶装饰的琉璃瓦、屋脊兽等,无不是古代陶工在公共空间中运用陶瓷媒材的成功尝试。如图1 所示佛山祖庙砖雕艺术就是陶瓷艺术介入公共空间的代表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陶艺对公共空间的介入也愈加多样化与丰富。20 世纪40 年代,西班牙陶艺和雕塑大师约翰·米罗就开始探索陶艺与现代公共空间的联系。图2 为米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并制作的大型陶艺壁画《月亮墙》。20 世纪50 年代,一些雕塑家、画家和设计师积极探索并挖掘陶艺在公共环境空间的潜力。

2.2 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特点及要求

2.2.1 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特点

环境陶艺与公共空间互为依存,又相互影响。一方面,环境陶艺实现了对空间环境的美化;另一方面,公共空间通过环境陶艺表达自身的特质和属性,渗透着区域文化的特征。环境陶艺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理念,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及当今时代的需求,朝着多元化、艺术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陶瓷材质的特殊性使其在公共空间的运用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陶瓷经高温烧成,性能稳定,不褪色、抗腐蚀、耐磨损且强度高、耐久防火;陶瓷取材于泥土,具备自然、无污染的特征,无尽的肌理美感,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充分体现了泥、釉、火相交融相生的特殊美感,其产生的艺术效果是其他任何环境艺术媒介难以比拟的。

环境陶艺具备一种大众的、朴实的审美特性。其在公共空间中的运用,目前而言较多以雕塑和壁画等基本形式呈现在公共空间中,用大众普遍接受的形式在公共空间中体现环境陶艺的个性,符合人们对空间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同需求,具有非常普遍的亲和力。

2.2.2 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要求

公共空间具有的公共特性,使得环境陶艺的的设计与制作要符合公共要求:安全性、持久性、功能性、审美性都是环境陶艺走进公共空间必须遵守的原则。一方面,环境陶艺是走进公共视野的艺术,它与艺术家创作表现自我的特性不同;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要符合大众或者客户的审美,具有一定的主题,为特定的空间环境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区域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甚至是相关的经济模式、流行趋势等等,如图3 所示,运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融入环境,又拥有社会属性,且符合大众审美的艺术形式。

3 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的方式

在公共环境中使用陶瓷作为艺术化的装饰,是人类从物质文明的追求到精神审美的提升所呈现出来的必然结果。环境陶艺质朴的泥土与变幻的釉色,以及丰富、多样的造型形态增强了空间的文化内涵;其独特的材质特征和审美价值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与欣赏。设计师根据不一样的环境和人们不同的需求,合理地利用环境陶艺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创造出多样且别致的空间环境。环境陶艺以艺术品的形态融入公众空间,带来的不仅是一种新兴的空间装饰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理念。陶艺材质天然的历史感与文化性,更拉近了大众对现代空间的亲近感,促进了人与环境的融合。

3.1 建筑陶艺

建筑陶艺是指用于建筑装饰或作为建筑构建的陶艺作品。商代初期就已经开始烧造的陶质建筑构件—陶水管,辉煌的“秦砖汉瓦”,流光溢彩的琉璃瓦及至明清精雕细琢的砖雕,都是建筑陶艺在中国建筑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到现代,建筑价值观的转变、新技术、新观念的发展使陶瓷这一材质与建筑的结合得到新的发展。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是陶艺在建筑应用的里程碑。图4为高迪设计并制作的古埃尔公园,采用彩色马赛克瓷片拼贴,色彩绚丽、造型生动有趣,是陶瓷马赛克运用于建筑的代表作品。除安东尼奥·高迪外,还有一些艺术家、建筑师不断探索陶瓷与建筑的结合,如尼诺·卡如索、约翰·麦肯纳、马里奥·博塔等,他们对陶瓷的不断研究与开发,拓展了陶艺的艺术个性和文化内涵,丰富的建筑的表现形式,为建筑陶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图4 西班牙古埃尔公园高迪1990 年

图5 女人和鸟巴塞罗那约翰米罗广场

图6 泉杜尚1917 年

3.2 陶瓷壁画及浮雕

世界上最早的陶瓷壁画诞生于两大史前文明——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以釉面砖形式装饰于建筑壁面的陶瓷遗构是陶瓷壁画最早的一种雏形。西方国家的壁砖艺术和中国画像砖壁画、琉璃壁画都见证了陶瓷壁画在随着技术、审美的发展而发展。进入现代,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机械化对传统陶瓷手工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陶瓷壁画新的审美追求。20 世纪以后,大量的艺术家热衷于陶艺,并将陶瓷用于建筑装饰。马蒂斯就曾在1946 年为阿西高原教堂和1954 年为温斯玫瑰教堂设计了陶瓷壁画。现代陶瓷壁画是环境陶艺介入公共空间最广泛的艺术形式,它以新的精神及形式与新的空间环境协调统一,并成为艺术家们表达思想、传递社会和时代精神,与大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一种形式。

3.3 陶艺雕塑与装置

3.3.1 陶艺雕塑

人类很早就有将陶瓷雕塑置放于生活空间的习惯,例如中国古代置于屋脊的各种陶塑,15 世纪意大利著名的陶艺家、雕塑家洛加·德拉·洛比亚的雕塑作品等。20 世纪50 年代后,现代雕塑家和陶艺家不断探索将陶艺以雕塑的形式融入公共空间中。约翰·米罗与约翰·加迪·阿蒂加斯合作的巨型混凝土陶瓷马赛克镶嵌雕塑《女人和鸟》、荷兰芭芭拉·南尼各种以花卉为主题的陶艺雕塑、阿诺·辛莫曼巨型陶艺雕塑《陶》、意大利桑德拉·洛伦兹尼《说教的亚当》等等,都是陶艺雕塑介入公共空间的不断尝试。

需要注意的是区别雕塑与雕塑性陶艺,两者除了材质、成型、烧成工艺等方面的不同外,最主要的是两者审美追求的不同。雕塑追求的是形、体量感、各种“雕”“刻”“塑”的技艺,而陶艺雕塑追求的是泥、火、釉融合,讲究的是各种窑变肌理及无穷的意蕴。

3.3.2 陶艺装置

最早的陶艺装置艺术无疑是杜尚的小便池《泉》了,这是陶艺介入装置艺术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件作品。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陶瓷这一媒介不断渗入装置艺术领域中,如日本著名陶艺家中村锦平运用生活中各种易忽视的金、石等材质与陶艺结合形成反映日本趣味的装置艺术作品。

环境陶艺与装置的结合形式介入公共环境空间,形式上更加多变,创作手段和观念上更加自由。不仅丰富了公共空间,而且使质朴的陶艺与更先进、更科技的技术、观念结合,拓展了陶瓷这一媒介的语境。

3.4 园林景观陶艺

园林景观陶艺是指在园林景观环境中的功能性和装饰性陶艺,包括陶瓷园林建筑(亭、榭屋顶的琉璃瓦、陶质雕塑等)、陶艺景墙、陶艺椅凳、陶瓷铺装及其他陶瓷材质制成的公共设施。陶瓷媒材除了具有丰富的色彩还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能,作为原材料的丰富、天然、表现形式多变且风格独特,性能稳定,适合在户外长期存放。

因此,作为公共设施来使用,陶瓷媒材有利于公共空间的氛围营造,构造出一种古朴而又时尚,自然且人文的氛围,这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把环境陶艺用于公共设施领域,是对传统公共设施设计思维方向的转变,也是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个新发展。朴实的特性成为社会大众能更好接受的一种审美,也改变了公共设施机械冰冷的外观,多样化的外在形式无疑迎合人们对公共设施功能的不同心理需求。但目前而言,环境陶艺在园林景观等公共设施领域的仍因其手工特性、材质的体量、多变性等,导致公共设施难以大量复制和推广,但环境陶艺相对其他材质具有的优势及现代设计思维的介入,必然会使陶瓷媒材在这个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4 结语

环境陶艺的出现是建立在现代陶艺发展基础之上的。在适合现代环境需求的背景下,它具有更加多元化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丰富的表现力和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则提升了公共空间的审美品格。环境陶艺除了可塑性外,还蕴含了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特征,多角度拓展了公共空间的艺术性。环境陶艺融入公共空间是必然的趋势,符合当下的审美需求,更好地呈现出对人、对空间的关注,适合当下公众对公共空间中文化、情感、审美趣味和生活理念的追求,作为新材料、新技术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环境陶艺也将在公共环境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环境陶艺的未来发展道路也会越来越开放和多元。

猜你喜欢
陶艺壁画雕塑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壁画上的数学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帮壁画“治病”
自然雕塑
对现代陶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