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 斌,夏兴妍,夏继强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1.康复医学科;2.血透室,江西景德镇 33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在临床较常见,可导致患者腰部疼痛及活动受限,严重时可导致神经损伤引起下肢瘫痪,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现阶段,临床对于LDH的治疗方法较多,传统开放手术虽可有效将病灶清除,但创伤大,患者接受度不高,临床应用存在局限[2]。腰椎牵引可缓解LDH患者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减轻水肿,但腰椎牵引的治疗周期较长,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3]。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可缓解或减轻突出髓核对神经组织的压迫,继而减少对神经的刺激,将神经及周围无菌性炎症消除,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腰部肌肉紧张程度,恢复腰椎正常生物力学[4]。基于此,本研究将重点观察采用腰椎牵引联合三位动“正”复位手法治疗LDH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纳入标准:符合LDH的诊断标准[5],并经CT、MRI检查确诊。排除标准:存在腰椎骨折、结核;既往有精神病史;存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近期服用过镇痛药物或免疫药物;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合并神经肌肉疾病;合并恶性肿瘤;存在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病程4 d至7年,平均病程(3.10±0.23)年;年龄18~69岁,平均(57.23±3.16)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病程3 d至7年,平均病程(3.09±0.32)年;年龄19~68岁,平均(57.45±3.18)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进行腰椎牵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躺在电脑牵引治疗仪(LXZ-100BX型)床面上,使用牵引带固定患者胸部、骨盆,对牵引重量进行设定,初始为患者体质量的30%,并根据情况逐渐将牵引重量增加,最高不超过体质量的50%,20 分钟/次,隔天实施1次,治疗后卧硬床板休息。干预半个月。
1.2.2观察组 在腰椎牵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三位动“正”整脊手法。(1)坐位旋转整脊:指导患者在整脊椅上端坐,患者双下肢踩脚踏板,双上肢屈肘,交臂在胸前,L5/S1患者身体前屈60°左右,L4/5患者身体前屈45°左右,操作者站于患者健侧偏后,一手掌顶住患病节椎,另一手紧握患者的肘后部,指导患者上半身向健侧旋转直至极限,操作者对患者的肘部进行牵拉,另一手将病椎顶住,听到“喀喀”声,采用同样方法对另一侧进行整脊,连续3次。(2)站位反向整脊:患者在诊床旁站立,在床边放置枕头,患者趴在枕头上,以右腰腿痛患者为例,患者右上肢屈肘,左手按床边,右手掌将后枕部抱住,右下肢屈曲90°,助手抱紧患者右侧踝部,并向下牵拉,操作者屈右膝,将患者右腘窝稍上顶住后,左手掌对病椎棘突进行顶压,右手握住患者右肩部,向左后上方旋转,且操作者利用自身重量向下按压右下肢,左手用力按压腰部,右手按压背侧,听到“喀喀”声,采用同样方法对另一侧进行整脊。(3)侧卧斜扳整脊:患者侧卧,上位肢体屈曲,下位肢体伸直,操作者屈双肘在患者前侧,一肘在髂骨后外缘放置,一肘在前侧放置,双肘对抗,旋转腰部,同样方法对另一侧整脊。3次/周,干预半个月。
1.3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6]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腰椎功能,包括4个项目,总分29分,腰椎功能越好则分值越高。(2)腰椎活动度:干预前后,采用腰椎活动角度测量仪测定两组患者的腰部前屈、侧屈及后伸活动度。
2.1两组干预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JOA评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两组干预前后VAS、JOA评分比较分)
2.2两组干预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干预前两组腰椎前屈、侧屈及后伸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腰椎前屈、侧屈及后伸活动度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腰椎活动度比较
LDH是康复科常见病,临床可见下肢疼痛、麻木、腰痛及肌力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研究指出,解除神经根周围外力压迫,并将周围炎症消除,对受损的神经根进行修复,是临床治疗LDH的主要目的[8]。手术及非手术是治疗LDH的方法,但手术存在风险大、创伤大及费用高的缺点,临床应用存在局限,而西医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为镇痛药物治疗,镇痛效果一般,难以长时间发挥镇痛作用,且难以改善LDH患者的腰椎功能[9-10]。
祖国医学认为,LDH属于“腰痛”“腰脊痛”等范畴,认为风寒湿邪导致经脉痹阻、腰府失养、寒湿阻络,不通则痛,治疗应以疏络通经、强健筋骨为主[11]。腰椎牵引是在LDH患者的腰部采用牵拉力、反牵拉力,将椎间隙增宽,并拉开关节,促使椎间孔恢复正常,并将神经根的压迫解除,缓解肌肉疼痛,将椎间压力减轻,发挥临床治疗效果[12]。三位动“正”复位手法集牵引、提拉、旋转及冲压手法于一身,加上患者的配合,可有效将椎间盘和神经根之间的关系改变,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继而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AS评分更低,腰椎前屈、后伸、侧屈活动度及JOA评分更高,说明LDH患者采用腰椎牵引联合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可减轻疼痛,提高腰椎活动度及腰椎功能。分析原因:腰椎牵引通过外力牵拉,可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改善腰椎活动度,继而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并未获得满意的干预效果[14]。三位动“正”复位手法以坐位、站位、卧位动中求“正”,利用后伸、提拉、旋转反向整脊,其中利用整脊椅实施坐位整脊、术者自身重量向下冲压的坐位反向整脊及侧卧位斜扳整脊手法,以达动中求“正”,有效改变硬膜囊或神经根与椎间盘之间的关系,缓解突出部位的压迫程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炎症的吸收有利[15]。同时本研究未观察到LDH患者采用腰椎牵引联合三位动“正”复位手法过程中出现副损伤,临床使用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LDH患者采用腰椎牵引联合三位动“正”复位手法可减轻疼痛,提高腰椎活动度及腰椎功能,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