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梅 张 晔 庄 丽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江苏 南京 210088)
截至2022 年6 月,江苏省共有22 所普通本科高校和26 所民办或独立学院,按照2021 年教育部发布的新“评估实施方案”[1],这部分本科院校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应用型教育不同于研究型教育,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以外,更加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即以项目为导向,解决具体应用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江苏省的要求,针对该类高校教师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培养体系,明确培养方案,以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数量众多,师资队伍质量整体较好,基本满足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需求,但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根据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的文件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将自身的专业素质与思想政治素质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高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但在实际工作中,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仍然存在短板,具体表现为以专业能力代替思想道德水平,认为专业能力比较好量化,而师德师风相对抽象,从而导致极个别道德品质不合格人员进入高校师资队伍,给人才培养埋下了隐患。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师生比不足;高级职称教师较少,新进教师较多,博士研究生占比不高,缺乏领军人才,科技转化能力不足;教学团队建设滞后,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未能真正实现产教融合;省级实验平台数量明显偏少,不能满足日常教学科研需求。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本科层次职业高校为例,根据教育部2022 年度教育统计年鉴,教职工1011 人,专任教师817 人,校外教师41人,博士254 人(占比25.12%),本科147 人(占比14.54%),正高68 人(占比6.72%),初级49 人(占比4.84%),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偏低,本科学历师资超过10%,高级职称低于10%,整体数据和研究型高校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考核评价缺乏单独的评价体系[2],基本照搬研究型高校,侧重教学和科研两方面。教学方面主要以工作量为考核指标,例如教学课时、实验课时、毕业设计(论文)等,缺乏对教学质量的完整评价体系;科研方面普遍以项目和论文数量为考核指标,基本按照项目级别(横向课题一般按照经费数量)设定科研分,论文按照期刊级别设定科研分,简单相加即是教师科研考核成绩。总体来说仍然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存在差异,没有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评价体系与实际工作脱节。
在教学实践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具体的工程项目应用不够重视,教师的工程实践水平有待加强,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距离真正的工程实践有较大差距。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考评要把工程实践能力作为关键指标,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
近年来,江苏省教育厅陆续出台了关于产教融合和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相关文件[3],旨在为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提供指引。其中关于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明确指出要面向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满足江苏产业布局的需要,优先发展人工智能行业、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以及高层次应用人才,产学研深度融合,而优秀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是实现该目标的决定性因素。人才是新时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优秀的师资队伍同时也是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涉及政府、高校和企业,江苏省教育厅是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者,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的评价与监督;高校负责师资招聘、培养、考核,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执行者;企业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行业支持与工程项目实践等,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合作者,三者必须协调一致,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培养高质量的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4]总体架构如图1 所示。
图1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结构图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以应用型学科带头人为首的若干高质量教学团队,打通不同应用型学科之间的壁垒,形成高效的以项目管理为主的教学科研组织[5],具体措施包括:① 打通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通道,建立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设有产业教授岗;② 合作企业应当是行业的标杆,拥有相当数量的相关专业方向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师资数量与学生培养规模不高于16∶1;③ 高校教师和企业师资以课程形式(或者以项目形式)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共同讲课,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建立优秀的实践培训基地。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与企业开展共建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共建在线平台、共建双创基地、实习实训承接、专业就业指导、技术培训就业等合作,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的有效融合,满足社会需求。[6]如图2 所示。
图2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方案
通过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相互兼职常态运行机制,打造具有韧性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须全面协调好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关系。
首先,江苏省教育厅制定产教融合政策,建立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指导高校和企业展开合作。同时构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制订评估程序和规范,为高校和企业提供评估意见,以便进一步开展工作。
其次,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涉及经营管理和技术多个方面,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要转变观念,与高校全面合作,把高校中管理方面的专家和技术方面的人才请到企业来,发挥产业优势,提升自身竞争力。
最后,高校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成果,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也有应用研究方面的。对基础理论方面的成果进行转化需要时间,但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通过产教融合,以专利等形式快速转化,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等,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引入第三方平台成为可能。该模式是以第三方平台作为纽带,整合行业相关资源,提供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第三方平台将依托完善的合作机制,为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助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满足相关产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打通应用型本科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满足双方的需求,补齐短板。如图3 所示。
图3 引入第三方平台助力师资队伍建设
1. 搭建第三方服务平台系统
第三方机构一方面与优秀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实验室等,这样,学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7],教师可以节省大量备课时间,提高教学质量。
2. 建设课程培养师资
基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由高校承担,实训类课程则可以由第三方平台承担,将课程与项目深度融合,即课程包含若干小项目,课程群包含系列子项目,课程教学结束意味着项目完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第三方平台可以提供部分师资到高校教授工程实践和项目管理类课程,也可以从高校选拔部分教师到第三方平台公司进行专门培养,达到预期目标后再回高校。江苏省教育厅可以为应用型高校单独设置产业教学政策,鼓励高校聘请企业中的高级职称专家进入高校指导教师和学生。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是东南大学以全新的办学理念和运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其办学目标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工作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以及学校实际工作需要,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健全人才引进、培养、考核、评价、选拔、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人事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学院鼓励教师深入生产和社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制订教师赴校外挂职锻炼实施办法,挂职方式以脱产方式为主,主要包括顶岗工作、跟班实训和带队实习等,挂职锻炼单位主要以与学校开设专业、学科关联性较大的大中型企业单位、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为主。
在产教融合方面,学院与中软国际集团合作办学,双方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和《移动互联方向专业共建商务协议》;与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等28 家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与中国科学院EDA 中心南京分中心签约挂牌。各专业拥有由高水平学术带头人领衔、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体、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爱生敬业的专任教师队伍。学院建有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确保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体现江苏特色,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强省,省内高校众多,教学科研实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同时江苏也是经济大省,省内产业布局国内领先,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既要一流的科研人员,也要一流的技术人才。因此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要在江苏省教育厅领导下,高校、企业和第三方平台通力合作,积极创新,探索出符合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为全国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思路。[8]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指标体系(试行)》文件精神,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属于第二类审核评估,在教师队伍考核指标中,师德师风放在首位,教学能力中除了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能力,还提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也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要体现立德树人,更要加强产业合作,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