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曼 万翔鸾
(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12 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 年9 月全国教育大会、2019 年3 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全方位谋划。2020 年6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 《纲要》”),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同时,《纲要》也指出高校人才培养应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强调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因此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当前各高校各专业面临的重大任务。商务英语作为英语和商务交叉而生的新兴专业,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的重任,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本文将探索如何应用产出导向法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模式,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提供助力。
2020 年教育部印发《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素养、知识和能力要求,把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跨文化能力、商务沟通能力等放在了人才培养的战略位置。[2]这些无疑是与课程思政内涵相契合的。可以说,课程思政建设能够很好地助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全育人”这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后,课程思政成为学界热门研究主题。但语言类课程,尤其是商务英语的课程思政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截至2023 年,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JFD)内,以“商务英语+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搜索,发现相关文献不足200篇,且多为普刊论文。相较之下,以“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为主题进行搜索,得到相关文献570 余篇。由此可以看出,“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亟待扩展。相关论文发表年份最早为2017 年,发表数量最多的为2022 年,共计84 篇。另外,在搜索得到的相关论文中,从研究对象来看,其中54 篇探讨的是中高职院校中的商务英语教学,其余皆为本科高校教师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从研究主题来看,其中81 篇从专业整体角度探讨了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105 篇从局部着手,以具体课程为切入点,探究了课程思政与商务英语课程的融合路径;8 篇着眼于二者结合下的核心能力培养;另有3 篇探讨专业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和商务英语专业教材体系建设。尽管超过一半的文章都以具体的商务英语课程为切入点,来探索课程思政路径,但其中不少是泛泛而谈,并未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或系统构建具体教学模式。仅有15 篇文章采用相应理论框架展开了分析,但所采用的理论框架多基于社会心理学理论,而不是教学理论。因此,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力度亟待加大。
“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团队创建的本土教学理论体系。建立之初,POA理论体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包含“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强调缩短学用时间差,克服“学用分离”弊端,全方位培养学生。第二部分为由“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和“选择性学习”构成的教学假设,为教学流程的组织提供了依据。第三部分将教学流程划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为POA 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也确立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介作用。[3]经过10 余年的发展,POA 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其发展大致经历了5 个阶段,目前处于第5 阶段再修订期,出现了几个重要的变化,教学理念部分增加了“文化交流说”,并用“关键能力说”替代了“全人教育说”。[4]这些教育理念无疑与课程思政不谋而合。文化交流说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包容文化的态度和促进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的能力。党中央文件提出了4 种关键能力: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关键能力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外语教育的6 种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5]这既是对前者的提炼和发展,也说明POA 与课程思政内涵相契合,二者结合有可为之。
与此同时,学者们还在积极探索POA 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文秋芳和孙曙光深入研究了驱动环节的场景设计,明确驱动场景必须包含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四个要素。[6]邱琳[7-9]和陈浩、文秋芳[10]探索了“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解读了如何基于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的标准来设计有效的促成环节。孙曙光[11-13]基于课堂教学,探索了师生合作评价体系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明确了其实施原则。目前,POA 在大学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英语专业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张文娟[14-15]将POA 应用于大学英语课堂实践,检验了POA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王亚沁[16]构建了POA 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在课堂上检验了其成效。POA 还被应用于口译[17]、学术英语写作[18]和对外汉语口语[19]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累累成果展示了产出导向法在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但其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仍不充分。此外,学者们也开始尝试将POA 应用于课程思政。王颖[20]和刘曲、朱晓梅[21]分别以POA 为基础构建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和设计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流程;朱苑苑[22]则验证了POA 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这些研究都证明了POA对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在POA 指导下探索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研究尝试将POA 理论体系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解读这一教学模式,下面将以《高级商务英语》(彭青龙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全球化》(Globalization)为例,呈现基于此模式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流程。
1. 教学目标需精准全面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精准设定教学目标。[23]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实践的顶层设计,直接决定着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流程的组织和教学评价的标准。POA 理论体系秉持“学习中心说”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上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精准设定教学目标是精准达成学习目标的前提。这源自对培养方案的深刻理解,对教学对象的全面分析和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此外,教学目标应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从育人、知识和能力达到多维互动。例如,“高级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基础,渴望深入学习商业文化和理论,提升自己的商务实践能力。因此教师从以下三方面设置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识别全球化的定义、成因和好处,和记忆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表达;能力目标——基于语言分析企业网站的文化适应和阐释经济全球化与文化适应之间的关系;育人目标——提升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能力目标以知识目标为基础,做到语言与商务双管齐下;育人目标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知识能力目标有机衔接,互动协同。
2. 教学目标需显隐融合
“文化交流说”指出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尊重包容文化,推动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的国际传播人才。POA 的另一教学理念“关键能力说”,明确提出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这些都应该在教学目标中有所体现。培养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文化沟通能力为显,提升文化敏感度、跨文化意识、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隐,需做到显隐融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学生语言知识获取和语言能力提升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做到“言思协同”“言思合一”。
1. 教学内容需准确适当
POA 驳斥“课文中心论”,反对对课文不加选择地全面精讲,提出“选择学习假设”,指出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选择服务于产出的教学材料,进行重点讲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以POA 理论为指导,以产出目标为中心,以服务产出为基准,主导材料使用过程,基于材料内容、学生水平和认知过程来选取、加工和转换教学材料。[24]教师可以通过选择、调序、修改和增减的方式来充分使用教学材料。因此教师应该准确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服务于学生产出,并根据学生的产出表现和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例如,第一单元的产出目标是编辑和翻译某一跨国企业的中文网站。教材课文以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为切入点,讲述了全球化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和重大影响。教师选择使用课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全球化的定义、成因和影响。为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补充星巴克咖啡的案例,重点对比分析星巴克的中英文网站,为学生后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脚手架”。
2.教学模块需关联融合
相较于英语专业课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商务知识和能力教学模块。因此,如何组织语言模块、商务模块和育人模块的教学内容,也成为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选取教学内容时,应做到以文本材料为语言载体和理论表征,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和商务理论;以商务案例为实践手段,供学生运用商务语言提升商务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教学材料的思政素材,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和商务职业素养,做到三大模块关联融合。例如,教师对比分析星巴克中英文网站时,可重点突出星巴克为适应中国文化所做出的尝试和改变,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度。
POA 体系中教学流程由若干循环链组成,每个循环链都由“驱动—促成—评价”三个环节组成。本文根据商务英语课程特点,对POA 的教学流程稍作改动,得到以下教学流程模型。每单元设置总产出目标,并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子产出目标,对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育人目标。在完成子产出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可按图索骥完成最终的总产出目标,做到教学环节连贯流畅,教学任务层层递进(见图1)。
图1 “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图
1. 驱动环节
驱动环节首先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自行尝试完成产出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足,进而产生学习的内驱动力。交际场景的设置直接决定驱动环节的成功与否。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交际场景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实可信,让学生能够轻松代入其中。此外,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设计对学生认知能力具有挑战性的产出任务,利用商业案例设置交际场景,要求学生在课前学习微课视频的基础上尝试完成产出任务,以此驱动学生学习。例如,在第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身份设置为刚进入某咖啡品牌公司的职场新人,需完成翻译公司中文官网的任务。学生在尝试产出的过程中,会认识到自身商务术语知识和翻译策略技巧等方面的不足,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2. 促成环节
促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输入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POA 理论体系中本环节应完成内容、知识和话语结构的输入。基于商务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和教学模块,本之对其稍做改动,将促成环节划分为语言促成、商务知识和实践能力促成以及思政育人促成。教师根据学生初次产出的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促成环节。语言促成从课本的教学材料入手,着重讲解相关的英语词汇表达和结构;商务知识和实践能力促成借助补充的商务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在实践中学习商务理论知识,锻炼商务实践能力;思政育人促成源于对课堂教学材料的深度挖掘,教师深刻分析教学材料中的思政元素,完成价值塑造。例如,在第一单元的促成环节中,教师补充了某咖啡品牌公司的案例,对比分析了该公司的英文网站,重点讲解了网页翻译中采用的文化适应策略,引导学生辩证思考文化适应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3. 评价环节
POA 的教学假设之一就是“以评为学”,可见评价是教学流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第一,教师评价学生初次产出,指出学生的共性问题。第二,教师推荐优秀的学生产出,分析成熟的商业案例,完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输入。随后,学生在教师监督下完成再次产出,按照教师所给标准完成自评和互评,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为学。例如,第一单元中的总产出任务为完成某品牌中文官网的翻译。学生在课前尝试完成产出任务,课上教师首先点评学生产出,指出问题,并选择同属咖啡行业的另一咖啡品牌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基于案例分析,学生理解记忆官方网站的翻译标准,改进自己的翻译产出,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自评和互评。
1. 评价形式需多元
通过评价学生产出样本,以发现和解决样本中的典型问题为评价主线,利用问题驱动学生参与和思考。评价形式上,从学生自评、互评再到师生合作评价,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必要时给予帮助,提供隐性到显性的递进式支架。评价手段上,为了更好地对思政育人成效进行评价,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一是要求学生撰写学习反思,通过学生自身反思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对课堂讨论进行录音转码,将录音文本输入语料库分析思政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量化评价学生是否有将教师讲述的文化思想价值观内化于心。
2. 评价内容要整合
评价内容从学生使用的词语到句子,语言使用到翻译技巧,再到传达的思想文化,从检验显性教学目标到隐性教学目标层层递进。评价内容不再局限于语言能力的单一评价。通过课堂上对教材课文和商业案例的深入挖掘,启发学生思考语言形式所蕴含的思想性、内容性、价值观等,也将这些纳入课堂评价体系,做到同时评价“语言”与“思想”。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评价,将思政目标与语言知识目标和商务能力目标融为一体,实现以评促学。
POA 作为我国本土教学理论体系,对课程思政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尝试将POA 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结合,基于专业特色和课型特征组织教学流程,构建可供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四方面,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梳理。本文虽对POA 应用于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但尚未开展实证研究,本教学模式的效果仍有待验证,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