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印刷媒体里中国媒介框架

2024-01-03 01:25史芮菲
天涯 2023年6期
关键词:胡夫框架媒介

史芮菲

2023年第85卷、第5期的《国际传播公报》期刊上,刊载了蕾娜·玛丽·胡夫纳格尔、格里·冯·诺德海姆格和亨利克·穆勒合著的文章,题为《从伙伴到对手:2000年—2019年间德国印刷媒体里中国媒介框架的变迁》。

中国正在全球贸易和国际政治中扮演越发重要的角色,而西方媒体也越发倾向于将中国框定为经济方面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对手。胡夫纳格尔等人的研究,就致力于揭示德国媒体对中国的兴趣是否随时间变动而变动,以及在德国关于中国的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框架是什么。

“驯化理论”认为,国际新闻生产中文化背景的异质性会导致叙事的多样性,因为同样的故事会被以不同的方式讲述,以使其更能应对不同国家的受众。这也影响了人们对“新闻价值”的认知,即如果新闻的呈现方式能激起受众在文化方面的共鸣,或者新闻援引了可被辨识的本民族主题,则受众就会认为新闻中的外国事件更为重要。就此而言,“驯化理论”又与“框架理论”密切相关:框架即被更为有效地用来加工和分类信息的阐释模式,它强调事实的某些方面,并由此促成社会现实的媒介建构。

以此为基础,该文提出了一个假设——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就体现在德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数量的增长上,以及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德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新闻驯化,会体现在对经济主题的关注上吗?第二,德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新闻驯化,将会更为关注经济互惠还是互相竞争?第三,德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新闻框架如何随时间变化?我们又能观察到怎样的基底性叙事框架?为此,该项研究以2000年至2019年间德国四家老牌严肃报刊的中国报道为研究对象,对总共55893篇文章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抽取出600份代表性样本做框架分析。

研究发现,第一,该项研究的假设成立,即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性,也相应体现在德国媒体的相关报道数量上。第二,在此一時段的报道中,经济议题一家独大,其他议题基本被忽略。这也与德国媒体的新闻驯化有关,即从21世纪初期起,中德关系就主要被“贸易带来变革”所塑造,这也成为这几家德国媒体的主流框架,以及受众最容易接受的阐释角度。第三,2016年到2017年前后,考察对象的新闻框架,开始从强调“伙伴”转到强调“对手”,其基底性叙事框架也随之发生变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倾向于对某些最新进展视而不见,直到相关重大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需要对事件进行重新框定,比如德国媒体的中国报道之所以在2016年到2017年有重大转变,是因为德国专业机器人制造公司库卡在那时被中国投资者收购,由此,对中国的“批评”态度才变得与己相关。

猜你喜欢
胡夫框架媒介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WTO框架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