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乾月
摘 要 良好的生態环境是农业农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认真分析河南省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成果,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强化问题导向,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发展路径;强化素质提升,提高发展质量;借鉴有益经验与做法等相应治理对策。
关键词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河南省三门峡市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20.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不仅事关“三农”工作,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时代背景
1.1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方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治理效果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系统的整体发展,因此要求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1]。
1.2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2]。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要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统筹部署,协同推进。这更加明确生态振兴的重要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就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生态宜居”的现实要求和创新实践。
1.3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及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充分说明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3]。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农村人口高达5亿,占总人口的1/3。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涉及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决定了我国必须要以高质量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高标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1.4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时代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要部署。在北京举行的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要立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4]。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无疑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
2 治理成效
三门峡全市现有涉农乡镇62个,行政村1 296个,农村户数45万户,农业人口171万,乡村从业人员95万,这为三门峡市“三农”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无废城市”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三门峡市立足实际,把“无废城市”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循环经济、绿色发展全过程,以农业农村废弃物源头减量化、利用资源化和处理无害化为目标,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工作,不断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1)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高水平开展。制定出台了“12+3”一揽子政策体系,培育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53个,建成“村口五有”“村内五园”“庭院五美”示范村388个。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以灵宝市函谷关镇东寨村、湖滨区高庙乡大安村等4个村为试点村,初步探索尝试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四分法”,乡村生活垃圾利用率在75%以上。在污水治理方面,涉农乡镇政府所在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接入城镇管网覆盖率达到47%。在农村户厕改造方面,全市已完成改造29.8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2022年度,三门峡市在全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高标准实施。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积极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药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等技术模式。全市162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建设了粪污综合处理利用设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基本实现全市畜禽粪污收储运体系全覆盖。
3)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高质量完成。加强无害化处理监管,引导企业积极搭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信息平台,提高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效率和质量。2022年1—10月,全市共处理病死猪
13 978头,其中集中专业无害化处理12 700头,专业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1%,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高效率推进。三门峡市以秸秆的肥料化和饲料化利用为主,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麦秸秆深耕翻机械还田肥料化利用技术和打捆离田饲料化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通过以用促禁,实现由“禁”到“用”的转变,引导大型养殖企业建立秸秆饲料化利用体系,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3%以上。
5)农田白色污染治理工作高要求推广。加强源头管控,将超薄地膜等不达标产品列入农资打假范围,采取宣传引导、市场监管、回收利用等措施,在全市推广应用国标加厚地膜,禁止使用厚度低于0.01 mm的地膜。开展全市农用地膜白色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市建立农田地膜残留量观测点13个,2022年全市农膜回收率在95%以上。
6)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高强度实施。努力提高农药使用效率。2021年化学农药使用量1 410 t(按有效成分折百计506 t),2022年全市化学农药使用量1 308 t(按有效成分折百计490 t),2022年化学农药使用量低于2021年3个百分点,农药使用实现减量化。
7)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高起点谋划。开展“千名农业农村干部进基层活动”,宣传农药包装废弃物的危害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对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危害性的认识。组织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实现对农药销售及包装回收、贮存、转运及处置的有效监管,提升农药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制度,截至2022年11月,全市共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21.46 t,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51%。
8)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高站位统筹。2022年,三门峡市新获得绿色食品证书19个,还有14个绿色食品已经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待颁证,20余个绿色食品材料已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待审核。新认证名特优新产品7个。截至2022年11月,全市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达到103个,名特优新产品17个、地理标志产品20个,总数达到140个。绿色食品总面积从0.55万hm2增长到0.69万hm2。全市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创建成功。
3 存在的问题
在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特别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了农业农村部的高度评价。但在具体实践中,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当前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过程中,部分农民及基层工作者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认识片面,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对这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阻力。2)长效机制不健全。通过调查发现,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对于如何保障已有成效及如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缺乏长效的体制机制。3)要素保障不完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统筹协调发展。而目前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要素保障不足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需要特别注意。4)主体作用不明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居民对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抗拒心理”,受已有习惯影响,对于环境保护缺乏自主性、积极性,同时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将自己屏蔽在环境整治工作的外围。5)工作进展不平衡。三门峡市地形多为丘陵,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各县(市、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进展存在较大差异,不平衡性凸显。
4 思考和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基础。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抓实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實行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切实压实各方具体责任[5]。深入实施“五星支部”创建、评审工作,完善村级组织体系,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提升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组织保障力度。
2)强化问题导向,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补偿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推动农村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发展。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督察制度,督促地方政府回应公众环境诉求,从而推动实现良好互动和持续性治理。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执法水平。建立健全周报、季报、年报制度,实行清单化管理,强化政治监督。
3)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发展路径。加大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创新应用的资金投入,将科技力转化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生产力,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引领传统农业向生态化、现代化、综合化发展转型,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真正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最亮底色,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积极引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跟踪评估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情况,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生态环境大数据指挥中心,充分利用网格化带来的工作便利。
4)强化素质提升,提高发展质量。加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意识,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有针对性地大力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全社会保护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增强农民参与感。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建立健全乡土人才培育、评价、激励、服务等长效机制。加大对涉农干部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政治能力过硬、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三农”干部队伍,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铺就良好的干群关系。
5)借鉴有益经验与做法。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涌现出一些先进地区和典型案例。省内的先进典型比如沁阳市东沁阳村“零污染”村庄,新乡县毛庄村“零污染”村庄等案例;省外的先进典型如浙江省安吉县大竹园村案例及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户整治”工作经验等,在向这些先进地区和先进典型学习借鉴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经验和方法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以便更好开展相关工作。
5 结语
下一步,三门峡市将继续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无废城市”创建等工作,抓住“十大战略、两项工程”的重大部署安排,突出重点,做好农业农村领域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整体实现,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杨朋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法律规制研究[J].农业经济,2023(5):59-60.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3-08-27].https://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3] 席缘.乡村振兴语境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进路与法治保障[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5):7-9.
[4] 习近平.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EB/OL].(2022-12-24)[2023-08-27].https://www.12371.cn/2022/12/24/ARTI1671876176764975.shtml.
[5] 新华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EB/OL].(2022-02-22)[2023-08-27].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2/22/content_5675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