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风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教师教学态度和学生求学氛围的综合体现,关系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关系到教师综合职业道德塑造,关系到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在推进“四个回归”的教育新常态下,普通本科院校落实“学校怎么管、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具体实际,需要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构建教风学风建设联动机制,创建优良育人环境、提高教师育人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12-0011-03
2018年9月,教育部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以‘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为基本遵循,激励学生刻苦读书学习,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9年9月,教育部制定实施《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要求给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治校提出了指导方向和根本遵循。在推进“四个回归”的教育新常态下,普通本科院校必须立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探究“学校怎么管、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教风学风问题,完善教风学风一体建设联动机制,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在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好地激励学生刻苦求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风学风的内涵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学生规模大幅增加,师资队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能力水平要求增加,教风学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教风的内涵要求
教风是指教师群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教师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教学技巧风格和教育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具体体现。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普通本科高校都非常重视教风建设,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的教师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思想树得不牢,缺乏高质量发展的认同感;有的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精力不够,缺乏笃行不怠的事业心;有的教师关注学术前沿跟得不紧,缺乏奋发向上的精气神;有的教师关注学生跟踪问效做得不够,缺乏教书育人的仁爱之心。在教学活动中离“教师强起来”的目标仍有不同程度差距,从而影响优良教风形成。
(二)学风的内涵要求
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是学生在思想道德意志、求知求学态度、学术研究精神和言行举止规范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普通本科院校都在加强学风建设,整体情况向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有的学生诚信意识薄弱,缺乏正确的价值取向;有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有的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尚未实现让“学生忙起来”的整体要求,从而影响着优良学风的建设。
二、普通本科院校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普通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学治校质量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教风学风是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治理的重要着力点,良好的教风引导优良的学风,能够给学生以鼓舞和正能量;优良的学风促进优良的教风,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教风与学风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一)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教风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师德师风素质。学风是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教风、学风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治理水平和校园文化,直接反映办学治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效益,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良好的教风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对学风建设起着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是学风建设中的重要的力量。学风是学生学习认知活动的一种表征,必须通过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来体现,良好的学风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激发教学潜能和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理顺教风与学风的关系,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是提高办学治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教风、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反映办学治校水平和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重要标志。优良的教风、学风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和生存发展的基础前提,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学校办学治校过程中应当探究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的联动机制,构建促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的工作理念、创新维度,抓好教风与学风融合的核心内容及关键着力点,创建优良的校园育人环境,充分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学生求知求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办学治校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
三、教育新常态下普通本科院校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的思路
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等诸多方面。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需要提高学校“办学治校”能力、教師“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求知求学”本领,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出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抓好求学、教学、治学三个维度统筹谋划,融合教风与学风整体推进,实现“学生忙起来、教师强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的治校目标。
(一)牢记立德树人初心,提高学校治学能力
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成熟的知识体系教、正确的价值体系育,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全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普通本科院校在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落实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发展方向,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治校初心使命,从治理框架、决策机制、民主管理等方面逐步强化治理能力,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改革教风学风评价体系和保障制度,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坚持完善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创新德智体美劳综合评价体系,针对性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奋斗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价值理念和科学成才观念。
教风和学风构成学校的校风,普通本科院校要理顺教风与学风关系,强化教风与学风和谐互动,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要建立学校、二级学院层面教风学风建设责任制和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由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负责人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建设机构,建立定期联系交流制度,研究解决教风学风建设过程中的问题。通过抓教风引领学风,抓学风促进教风,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从而提高办学治校效果。
校园文化是高校的文化气氛和精神环境,良好的育人环境聚集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对推动教风学风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在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把学生社区文化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功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的高雅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师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文化艺术修养和健康审美情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行为管理的相互交融,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引领优良的教风学风,发挥整体育人作用。
(二)践行教书育人使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回归本分是要引导教师始终坚持潜心教书育人的教育本位,始终坚持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
教风建设的核心是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促进良好教风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全面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强化教师育人意识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认定、业绩成果考核、职称职务评聘、评优评先奖励的首要条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常态,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用知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感召学生,形成勤于施教、乐于施教、善于施教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课堂教学效果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在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抓好教师教学的主阵地和学生学习的主场所,从严抓好教学纪律,加强课堂管理,开展教学研讨,探索符合时代要求与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研准悟透,用生活化、简单化的方式向学生表达出来,合理制定评教指标和利用评教结果,激发师生教学和谐相长活力,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和求学奋进氛围。
普通本科院校要通过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文化,建立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健全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实施全方位监控,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促进教风学风全面提升。
(三)筑牢全面育人意识,提高学生求学本领
回归常识是要围绕学生潜心求知求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大学时代是人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普通本科院校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激励学生努力成才的自觉性,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学生受教师的学识、人格和教学内容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推进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要筑牢全面育人意识,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思维,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用精湛的技能带动学生,用渊博的知识激励学生,用良好的形象影响学生,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和自我成才观,加强自主学习自觉性,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增加社会责任感,勇于面对纷繁多变的社会,敢于接受市场经济的各种冲击,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教风学风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学术生态的重要基石、社会声誉的直接来源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普通本科院校要理顺教风与学风的关系,构建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探索教风学风一体化建设校本化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建清,唐铸文,程远志.关于加强地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59-60.
[2]陈冀南.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系及对策研究[J].石学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學版,2018(1):83-86.
[3]徐富强,吕秀芬,刘芝芹,李雪梅.教育新常态下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研究[J].高等教育在线,2019(9):169-170.
[4]王焰新.严字当头:新时代高校教风学风建设的探索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3):4-9.
[5]李高升,苏剑,黄纪军,刘培国.高校教风与学风同步建设的典型方法分析[J].高教论坛:科教导刊,2015(5):17-18、98.
[6]张贵.高校教风与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构建的理念向度及着力点[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5):11-14.
(责任编辑:张宏玉)
*基金项目:2022年廣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 ‘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2022SZ031);2019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杰出人才支持计划第一期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高校党建带团建提升 ‘三全育人实效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王凯(1973—),男,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in Regular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under the New Normal of Education
Wang Kai
( Department of Student Affairs, Guilin Aerospace Industry College )
Abstract: Teaching style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are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s of the school's scholarly spirit, teachers' teaching attitudes, and the atmosphere of students' learning,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school's educational level, the shaping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the comprehensiv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advancing the "Four Returns" in the new normal of education, regular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need to implement specific practices related to "how the school is managed, how teachers teach, and how students learn."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yle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establish a linkage mechanism for teaching style and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create an excellent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nhance teachers' educ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capable of undertaking the great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 words: Regular undergraduate institutions; Teaching style; Academic atmospher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