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榕,邱宁宏,覃 成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农业系,贵州 遵义 563006)
“辣椒栽培”是园艺技术专业(群)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辣椒生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按照“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国家教育发展主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系统的专业应用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理论基础,走向职业岗位后应当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性潜质,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服务社会和幸福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项目化教学(PBL)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要求以工作项目为依托,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项目,教给学生知识,实现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技能,实现能力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德育与全面素质的培养,实现育人目标[2-3]。因此,项目化教学是实现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辣椒栽培”课程传统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注重知识的传授,先讲理论后操作实践,不利于实现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产教融合;而学生以学理论知识为主,不利于有效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另外,教学过程中没有利用高职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特点,也就没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开展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工作过程、职业活动为导向,在纺织业岗位工作情景中实施岗位身份教学,精心设计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边学边做,真学真做。
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植物形态特征(辣椒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构造)、植物生理(辣椒根、茎、叶、花、种子的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原理)、土壤肥料(土壤的性质、植物所需元素的生理功能)和农业气象(温度、光照、水分、风等气象因素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些知识理论以碎片化形式植入项目实施过程,并引导学生将其运用于辣椒栽培生产实践中,掌握辣椒生物学特性、各生育期特点及其对光照、温度、水分、土壤与肥料、空气等环境因素的要求,并结合辣椒栽培相关技术规范,指导辣椒生产。
“辣椒栽培”是园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课程标准,按职业活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使学生系统掌握辣椒生产工艺流程,即辣椒育苗、整地覆膜、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基本知识和职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
遵循生物学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职业成长规律,根据农作物种植技术员或园艺生产技术员初次岗位,兼顾晋升岗位设计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教学目标分层设计(学生掌握各知识、技能点的人数比例以百分比表示),见表1。
以项目化教学为课程设计理念,依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国家行业职业标准、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1+X”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以及后续衔接课程需要,本课程设计一个贯穿全课程的学习项目“遵辣9号栽培”,将“辣椒栽培工作(项目任务)和学习(能力、知识理论)”两条线索进行统筹设计。整个课程以“遵辣9号辣椒栽培”为实践背景和认知动力。课程内容从“遵辣9号辣椒栽培”引入,学生边做边学,将训练能力、学习知识理论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统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遵辣9号辣椒栽培”项目下设5个任务,覆盖育苗、整地覆膜、定植、田间管理和采收全过程,用13个单元完成。
由于辣椒品种类型较多,干椒类品种如遵辣系列、骄阳系列、卓椒系列、黔辣系列等;线椒类如卓椒系列、黔椒系列、二荆条、螺丝椒等;泡椒类包括珠子椒、云南野山椒等;菜椒类如菜椒、柿子椒、甜椒等。在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以教师演示任务、学生学练任务、考核任务的形式供学生学习和训练,覆盖全部辣椒类型。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学习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设计了1个课外考核项目“卓椒黄壳栽培”,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同时解决能力训练、知识学习和品德养成,见表2。
表2 “辣椒栽培”课程项目中任务和单元一览表
情景设计是推进项目实施的重要导线,根据每个任务设置对应的情景,以情景引出工作任务;以“做中学、做中会”的原则完成工作任务,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一致[4]146-148。情景中包括了正常情景、出错情境、意外情景和违规情景。
若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正常情景,教师需及时抓住机会进行讲解说明,这样学生对问题和知识点理解更加深刻。若不正常情景没有出现,教师需在适当的时候及时植入预设好的情景。如在项目中设置了—个出错情景:椒苗定植时,移栽椒苗用大泥团压根或根系未压实,辣椒茎秆直接靠薄膜,导致大面积椒苗萎蔫,这些是学生在平时的操作中最容易出错的点。正确的做法是定植椒苗时一定要把椒苗放在打孔的中央,应用细土压实根部,学生出错后再来讲解问题的严重性,比直接讲注意事项的教学效果更好。
意外情景案例,如遭遇连续干旱天气无法正常覆膜定植,引导每组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开展组间互评完善方案,最后教师再告知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教师的应对措施与本组方案进行对比并总结,比直接讲干旱天气如何定植辣椒苗的教学效果更好。
本课程共56学时,将学生分为6个技术组,以课内外双线并行的形式来实施,引入企业辣椒生产管理模式、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案例演示、多媒体资讯和理实一体化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学生实践动手为主,在实践中,学生遇到问题时,强化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每次教学开始,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任务指南,学生领取任务,分组研究讨论、查阅资料、编制实施方案、准备材料用具,小组团结协作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出错,教师纠错;教师示范,学生再操作,做中学,错中学,做中会;教师注重引导、示范教学,归纳总结知识点。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理—实”的模式突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能力目标”的核心理念。
另外,鉴于辣椒生长周期较长,田间管理时可每小组选1名学生担任值班员或全体成员团结合作实行轮流值班制,既避免全班无人去关爱辣椒生长的情况,又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课程教学考核与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备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检查教学效果。本门课程学生的成绩评定为理论考核(占40%)、技能考核(占50%)、素养考核(占10%),见表3。课程考核关注过程,实施线上线下多元评价,校内外同行考核和组间互评、组内互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表3 考核评价表
“辣椒栽培”课改在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群植物D197班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课程项目的实施,充分体现了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利用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企业生产氛围,重视团队精神培养。同时,该班级36名学生在课程综合考核中优良率达84%,实现了“素质、能力、知识”的综合提升。
尽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顺利,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或不足,如没有对接贵州辣椒产业的教材、情景的设置有局限性、涉及面不够广、新技术的资料获取和更新不及时等。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深挖更多更全面的企业真实情景引入项目,及时掌握企业最新技术,实时更新教学内容。
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克服了传统教法中课程教学与职业活动相脱节、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训练相割裂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无法客观验证等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能力、知识、态度有机结合,将道德、素养、价值观有机结合,将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是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