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G312路面基层玻纤格栅裂缝处理QC活动中的应用

2024-01-02 11:17毛安静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褶皱格栅铺设

毛安静

(江苏森淼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28)

1 引 言

PDCA循环[1]是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中的一个问题处理方法,它是由著名的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爱德华兹·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目前广泛运用于质量改进工作中,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该方法,并逐渐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活动(QC)作为企业质量改进的手段。近年来在交通运输行业实施的QC管理活动开展更是如火如荼。PDCA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目前开展的QC活动就是以此模式为基础进行的。因质量活动需要不断地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这4个阶段即在循环中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因此,又称为PDCA循环或戴明环[2]。

G312镇江段路面底基层是由20 cm低剂量抗裂水稳底基层以及36 cm普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构成,由于水稳基层在夏季施工完成后,经历了冬季低温,出现了较多的横向开裂裂缝。对此质量隐患,QC活动小组采用了PDCA循环的方式进行了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裂缝处理的方法

首先对全线水泥稳定碎石进行检查,记录并在现场标记裂缝扩展情况,给出处理措施。对于裂缝较宽处,应先注入乳化沥青进行灌浆处理,然后再铺设玻纤格栅[3];如果裂缝宽度较小,可不进行灌缝即可铺设玻纤格栅。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处理中,由于玻纤格栅具有强度高、延展性强以及与沥青材料粘结力强的特点,当沥青路面铺筑后玻纤格栅起到了加筋的作用,其网状结构可以抑制水稳裂缝向任何方向扩展,因此不仅能保证裂缝不至于因扩大而反射至沥青面层,还能保证水稳基层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

在G312路面基层水稳基层裂缝处理中,玻纤格栅起到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展的重大作用,但是,由于施工质量控制不利,经常出现玻纤格栅铺设不平整、乳化沥青粘结不牢固进而翘起的现象。QC小组采用玻纤格栅的褶皱率(玻纤格栅的翘起褶皱的面积占玻纤格栅的总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价玻纤格栅的铺筑质量。根据目前基层裂缝处理情况来看,玻纤格栅的褶皱情况较为严重,玻纤格栅的褶皱率基本在10%左右。

3 PDCA循环法的应用

3.1 计划阶段(P阶段)

在P阶段所做的工作首先是对玻纤格栅铺装质量进行调查。QC小组首先对当前处理的10条裂缝进行了褶皱率统计。经统计计算,目前玻纤格栅施工的褶皱率在10.35%左右,属于比较严重的质量危害状态,如果不进行改进,将会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1)目标选定

从以往工程各单位格栅褶皱率检测结果来看,褶皱率普遍偏大,综合考虑为提高基层裂缝效果特做此研究,目标确定为格栅铺设褶皱率在5%以下,并形成一套基层裂缝处理铺设玻纤格栅施工的标准。

(2)组织管理

项目部对该次质量改进活动非常重视,将为本次活动提供所需的人力、财力支持。选派具有丰富的工程程检测经验和技术能力的技术人员参加到QC活动中,为完成小组目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3)原因分析

通过对现场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在检测的40处格栅中,每处玻纤格栅褶皱率较低的位置为距离路缘石1 m、10 m的位置,褶皱率在7%~10%左右,而褶皱率较高的位置为距离路缘石5 m、8 m的位置,褶皱率在10%~13%。

针对以上现状,QC小组从人员、机具、材料、工艺、环境、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原因分析,共从中罗列出了18项可能引起玻纤格栅施工质量不稳定的末端因素,并通过现场调研确认,进行了要因确认,见表1。

表1 玻纤格栅质量问题的要因验证确认表

表2 格栅铺设褶皱率控制标准

(4)制订对策

根据要因确认中找出的主要原因,QC小组制定了若干对策,然后对其进行逐一地分析,最后确定相应措施。

针对现场管理人员(包括施工班组长、现场技术员、项目部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责任及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对人员分工及责任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同时,对监督、巡查和检测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保证管理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处理。

针对工人质量意识淡薄问题,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确保玻纤格栅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针对裂缝清理不干净的问题,现场技术员严格对裂缝处理后进行检查,对每道裂缝进行事前检查。

针对交通管制不到位的问题,现场技术员严格对施工段落进行交通管制,严禁无关车辆进入,并对施工车辆进行严格管控。

针对格栅固定不牢固的问题,加密固定,固定时采用钢垫片加固。

针对未对产生玻纤格栅褶皱严重的关键位置进行加强处理的问题,将安排专人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巡回检查,做到无一遗漏。

针对格栅铺设后不整平的问题,对铺设后的玻纤格栅逐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2 实施阶段(D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模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经过严格的计划之后,如果实施阶段出现问题,则会前功尽弃,这时,小组需要按5 W1 h的问题处理方法,对每一主要原因逐一地进行对策落实。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以后,对铺设工艺进行了重新规定。如在裂缝处理前,需要用森林灭火器吹除裂缝内灰尘,在裂缝两侧75 cm范围内基层表面要用水车清洗干净,在洒布乳化沥青前要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洁净。在玻纤格栅的布设方式方面,应该在格栅铺好后将要固定之前,对玻纤格栅的平整情况再一次进行检查, 查看是否密贴和平整,在确认无误后,再采用铁滚轴小心翼翼地压平。在固定方式上,格栅铺设完成后,要用钢钉加钢垫片加固,在格栅搭接处要加密固定。在关键部位的处理方式上,针对距路缘石5 m、8 m的位置,要增加乳化沥青洒布量及加密固定的方式来加固。针对乳化沥青洒布量不够的问题,洒布前对每道裂缝格栅铺设的面积精确测量计算乳化沥青的用量,对洒布不均匀的地方用森林灭火器吹均匀。针对交通管制不到位的问题,安排专门的交通管制人员进行巡查,并且在施工段落做好交通封闭、导改设施及标识标牌的摆放。

3.3 检查阶段(C阶段)

对经过严格执行的施工工艺方法进行效果检查,总计检测褶皱率点数40个,平均褶皱率为2.825%,较之前褶皱率10.35%有明显降低,取得了明显效果。见图1。

图1 改善前后玻纤格栅褶皱率对比

3.4 控制阶段(A阶段)

将现场工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记录,采用幻灯片的形式进行放映,然后详细讲解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操作方法,重点是基层表面清理、玻纤格栅铺设、固定方法等进行专项培训。

制定了一套控制施工质量的标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4 结 语

通过QC活动,应用PDCA循环法对玻纤格栅铺设的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将玻纤格栅的褶皱率由10.35%降低至了2.825%,说明活动效果明显,并通过根据PDCA循环模型,对原有的施工工艺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持续改进,使之在满足本工程的的技术要求的同时,对技术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褶皱格栅铺设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2)
基于经济性和热平衡的主动进气格栅策略开发(续1)
CRTSⅢ型板式道岔铺设施工技术
动漫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1)
隆力奇 铺设全球发展之路
一点褶皱
双向土工格栅加筋挡土墙计算
深水钢悬链立管J型铺设研究
复杂褶皱构造分析与找煤
汽车格栅双色注射模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