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综合中医科,广州,510060)
食管癌是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人数在2020年为32.4万例,死亡率也较高,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占全球的53.70%和55.35%,严重威胁居民的健康[1]。目前,食管癌的治疗以食管癌根治术为主,而术后疼痛是其常见不良反应,有半数以上的患者经历过术后疼痛,且疼痛难忍,十分影响患者睡眠及生命质量[2]。因此,对食管癌患者除了手术效果的关注外,加强对其术后的疼痛管理势在必行。急性疼痛服务(Acute Pain Services,APS)以病区护士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在麻醉医师监督下的疼痛管理服务模式,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患者疼痛,对其及时监测,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虽然大多数医院已开展了APS,但其仍处于摸索阶段,各医院模式不同,发展也不尽相同,有些管理成本太高,无法满足现代患者对术后无痛的更高要求,应向着更个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3]。以护士为基础、以麻醉医师和专科医师为指导的急性疼痛服务(Nurse-Based,Anesthesiologist-Supervised Acute Pain Service,NBASS-APS)模式是APS的改良,增加了麻醉医师和专科医师的指导,从而对患者进行专业疼痛管理,被广泛用于胃癌、青光眼等患者中,但该模式对食管癌患者睡眠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研究较少[4-5]。基于此,本研究采取NBASS-APS模式护理,观察其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疼痛情况、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NBASS-APS模式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3.48±3.40)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1~24.96 kg/m2,平均BMI(22.15±1.01)kg/m2,病理分型食管鳞癌35例,腺癌5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7例,Ⅱ级33例,肿瘤位置上段5例,中段28例,下段7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4.27±3.16)岁,BMI 18.62~24.83 kg/m2,平均BMI(22.47±0.94)kg/m2,病理分型食管鳞癌34例,腺癌6例,ASA分级Ⅰ级9例,Ⅱ级31例,肿瘤位置上段6例,中段26例,下段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食管癌的诊断标准者[6];2)符合食管癌根治手术指征,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者;3)年龄≥18岁者;4)没有严重的视觉或听觉障碍(复视、黄斑变性导致的低视力、视网膜病变、严重的迟钝或耳聋)者;5)患者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麻醉药物过敏者;2)合并心、肺等功能异常者;3)与妄想相关的已知精神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痴呆症)者;4)ASA分级>Ⅲ级者;5)重度抑郁症的近期病史者;6)患者不能配合者;7)合并其他肿瘤者。
1.4 研究方法 2组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主要为术前护理人员分发宣传手册,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介绍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并讲解止痛药的种类和用法,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对明显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术后及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止痛药,并通过看视频、听音乐转移患者对疼痛关注,指导患者使用镇痛泵,若患者疼痛难忍时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医师,在其指导下实施镇痛措施。观察组实施NBASS-APS模式干预,具体为1)组建NBASS-APS模式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有专科医师、麻醉医师、护士,专科医师负责食管癌患者手术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根据该病患者术后疼痛特点,为患者疼痛管理提供指导,并实施不同处理措施;麻醉医师负责患者镇痛药物的配置,及设置镇痛泵,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实施个性化镇痛;护士负责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时评估患者疼痛,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轻度疼痛,将中重度疼痛及时告知专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小组全员均进行疼痛、药物镇痛等知识培训,并于考核顺利通过后进行相应干预;2)制定疼痛管理干预计划,组织小组成员开会,讨论疼痛的影响因素,将患者按疼痛程度分级,VAS≤3分的轻度疼痛患者,护士自主采取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方法;VAS>3分的患者,护士将评分结果告知专科医师和麻醉医师,再落实服用镇痛药等方法进行镇痛;3)术前,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和文化程度等信息,组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疼痛管理的必要性,详细介绍各种镇痛方法,及止痛药虽然会有不良反应,但对疼痛和术后的恢复有利,告知其不要太过担心也不要强忍疼痛,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想法及疼痛感受,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麻醉医师进行术前访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在术前8 h给予超前镇痛等;4)术中,麻醉医师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性化麻醉方案,使用不同麻醉药和剂量,并对其进行记录;5)术后,护士及时监测患者体征,对清醒患者采用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对VAS≤3分的患者,引导患者放松,进行腹式呼吸运动,根据患者情况及爱好,采用听音乐、看视频转移注意力,还有心理暗示等非药物镇痛方法;对VAS评分在4~6分的患者,护士将疼痛评估结果告知专科医师,专科医师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之后给予口服相应止痛药止痛;对VAS评分在7~10分的患者,护士将该结果告知给专科医师和麻醉医师,麻醉医师和专科医师制定镇痛方案,参与巡视查房,指导护士实施疼痛措施,指导患者使用自控静脉镇痛,帮助其正确掌握,护士定时每4 h评估患者疼痛,医师及时了解镇痛效果,并知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镇痛方案及时调整,对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重点关注,加强对该类患者的巡视。
1.5 观察指标 疼痛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2组患者疼痛程度,记录2组术前、术后6 h、术后1 d及术后2 d时VAS评分,VAS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7]。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记录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时PSQI评分,该量表囊括睡眠质量、催眠用药情况、睡眠效率、日间睡眠障碍、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入睡时间7个方面,共18条目,每方面按0~3分计分,总分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PSQI>7分为存在睡眠障碍[8]。生命质量,干预前后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2组生命质量进行评估。该量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8个维度,共36项条目,每项权重依次计分,各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9]。
2.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2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1 d及术后2 d时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380、86.650、18.760,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 d及术后2 d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时的PSQI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1.800、151.400、13.940,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时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
2.3 2组患者生命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目前,治疗食管癌仍以手术为主,但手术及疼痛都会引发患者应激反应,干扰患者术后恢复,使患者难以入眠,影响生命质量[10]。常规护理多关注于手术本身,对疼痛的重视不足,镇痛措施较为单一,无法适应现代对术后镇痛的要求[11],寻找新的疼痛管理模式至关重要。已有研究显示,NBASS-APS模式可减轻围术期患者的疼痛,促进术后恢复[12],但少见其对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影响的报道。因此,本研究采用NBASS-APS模式,观察其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疼痛情况、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术前、术后6 h、术后1 d及术后2 d时的VAS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6 h、术后1 d及术后2 d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NBASS-APS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可改善患者疼痛,降低术后6 h、术后1 d及术后2 d时VAS评分。这与侯玉洁[13]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在于NBASS-APS模式是一个多学科协作、针对疼痛的护理模式,该模式在麻醉医师、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以护士为基础,一是全员均进行止痛药等疼痛管理知识培训,加深对疼痛的认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二是在干预过程中,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强调疼痛管理的重要性,术后通过定时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疼痛程度,麻醉医师和专科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等情况,制定多模式疼痛管理方案,针对患者疼痛进行分级,实施具体干预举措,如术后的非药物镇痛及药物镇痛方法,从而有效控制患者疼痛,达到缓解疼痛促进恢复的目的;此外,加强三方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中,2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时的PSQI评分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7 d时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表明NBASS-APS模式可改善食管癌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食管癌患者术后难免会出现疼痛,疼痛若未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患者十分不适,而且由于他们对疼痛的不了解,易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进一步引起心理应激,刺激其神经中枢,使患者对疼痛更敏感,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降低生命质量[14-15]。采取NBASS-APS模式,通过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音乐疗法等非药物镇痛措施,减少止痛药的使用,降低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将评估结果告知麻醉医师及专科医师,及时调整止痛方案,加强麻醉医师和专科医师的巡视,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认可,使其更加配合干预,进一步提高止痛效果,也降低疼痛对睡眠的影响,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对患者恢复有利,改善生命质量。
综上所述,NBASS-APS模式可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本研究样本量少,每组仅40例,还需扩大样本量及延长研究时间来进一步探究NBASS-APS模式对食管癌患者睡眠及生命质量的影响;二是NBASS-APS模式增加了麻醉师参与度,对工作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