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闽薯2号高产栽培技术

2024-01-02 01:38兰明锋
河南农业 2023年35期
关键词:寿宁县芽眼种薯

兰明锋

(寿宁县农业农村局,福建 宁德 355500)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广泛分布在各大洲。马铃薯自传入中国后,因其具有抗寒、高产、生长周期短的特点,广受农民喜爱,能够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近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种植面积遍布东北、西南各省,年产值不断提高,中国跃居世界马铃薯总产量最多的国家。马铃薯是福建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中,冬作马铃薯面积最大。

近年,受种植环境变化、病毒侵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铃薯品种退化严重,现已广泛出现了抗病抗逆性减弱、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病虫害高发等现象,相应的马铃薯产量显著降低,最严重的减产达70%,结成的薯块瘦小,并且发生了形态畸变,所产生的经济收益大幅减小,农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因而选择推广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为当务之急。马铃薯生长状况和气候息息相关,为选择更加适合福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马铃薯品种,2022年,寿宁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福建省农作物优质、绿色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任务,引进了马铃薯新品种闽薯2号,在寿宁县大安乡大熟村建立了闽薯2 号示范片面积3.33 hm2。该品种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由“金冠×389746.2”组合选育而成。通过示范,该品种表现出了适应性广、抗病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深受农民喜爱,是一个较有潜力的马铃薯新品种。现将其主要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品种特性

闽薯2 号生育期89 d,株型直立,株高50 cm,茎粗、绿色,叶片绿叶,成熟植株为羽状复叶,叶为大小相间,最大叶长可达8~10 cm,宽2.4~4 cm,叶柄长2 cm,长卵形。最小叶长仅1 cm,基部各异,至末端变尖。叶表覆细密的柔毛,叶脉清晰,侧脉6~7条。花序为伞房花序,花瓣多为白色,花序芽发育过程为顶生,至花序成熟前侧生。可食用部分为茎块部位,为椭球形至长圆形,表皮呈黄色,薯肉黄色,芽眼浅。平均单株块茎5个,商品薯率87%。鲜薯干物质含量17.78%,蛋白质10.60%(干基),每100 g 马铃薯中含17 种氨基酸6.74 g(干基),全钾2.43%(干基),维生素C 28.00 mg,还原糖0.56 g。食用品质好。中抗花叶病毒病(PVX),中抗重花叶病毒病(PVY),中抗早疫病,中感晚疫病,耐寒。一般每667 m2产量2800 kg左右。

二、种植情况

(一)种植地概况

寿宁县地处闽东山区,位于北纬27°16′~27°42′,东经119°12′~119°44′,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山耸峙立,丘陵起伏,长期以来,作为传统作物的春种马铃薯是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重视。群众种植马铃薯积极性高,常年种植面积在0.16万hm2左右。

(二)产量表现

2022 年3 月,寿宁县农业农村局在寿宁县大安乡大熟村依托“寿宁县高山马铃薯高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展示示范”项目,建立了3.33 hm2闽薯2 号示范片,展示品种还有当地主栽品种米拉(CK)、蓉芋2号、鄂薯10号、福农薯1 号、华颂66 号、陇薯7 号。2022 年6 月8 日,寿宁县农业农村局邀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示范片各项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到位,经测产,结果如表1所示,蓉芋2号、鄂薯10号示范区产量均低于当地主栽品种米粒(CK),其中,蓉芋2 号产量最低,增产率为-30.81%。福农薯1号、华颂66 号、陇薯7号、闽薯2号产量高于对照组米拉,产量表现最好的是闽薯2 号。示范片中闽薯2 号田间长势良好,群体整齐一致,没有发生晚疫病和黑胫病。平均折合每667 m2产量2 047.49 kg,比当地主栽品种米拉平均每667 m2增产899.44 kg,比米粒增长78.35%。

表1 各品种产量对比

三、高产栽培技术

(一)整地做畦

选择排灌方便、肥力好、沙壤土。马铃薯不宜连作,种植地块选择3年内没有种植茄科作物的耕地最佳。可种植在粮作区与其他粮食作物进行轮作,比如,在前茬为水稻或花椰菜的田块种植。种植前深耕、细耙,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和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利于根系伸展。前茬作物为水稻的田块,在水稻收割后,立即犁地、翻晒。基肥以农家肥为主,在农家肥中可以添加适量复合肥保证马铃薯生长所需养分,2月中下旬每667 m2施用土壤调节剂75 kg,旋耕、起高垄,畦宽90 cm,畦间开一条30 cm 深沟,达到合理密植、避免遮挡、排灌方便的作用。畦高为20~25 cm,保证根系透气伸展。追肥应配合浇水同步进行,将肥料进行适当稀释,施用时不宜直接接触种薯,避免高浓度肥料烧伤种薯。

(二)种薯处理

严格挑选种薯,剔除病薯、烂薯,做到标准、来源基本一致。马铃薯有休眠期,播种前先进行3~5 d的晒种,打破休眠期。至播种前2 d 进行切块处理,将大于50 g 的种薯切块,做到单块质量为25 g左右,保证每个切块至少有1个芽眼,2~3 个最佳。切块时沿芽眼周围自下而上环绕式切,自脐部按芽眼排列顺序向顶部斜切或纵切,切面蘸上草木灰。把切好的种薯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泡20~30 min,取出后种薯成堆放置,并用薄膜覆盖闷种6~8 h,可有效防止种薯携带环腐病、青枯病、晚疫病等病菌。

(三)适时播种

冬季马铃薯的种植时间很关键,种植过早,马铃薯可能由于低温霜冻破坏茎叶生长,导致无法存活,也会增加细菌性病害环腐病的发生率。种植过晚,可能上市滞后,导致销量滑坡。种植时间应当根据气候情况,选定气温8~10 ℃,并且种植前后数日气温相对稳定。根据寿宁县历年的气候条件,为防止马铃薯播种出苗时受霜冻等情况影响,播种期宜安排在2月中下旬。播种时根据发芽情况,选择芽长度一致的种薯进行分批播种。

(四)播种规格

浅播种,播种深度10~12 cm,种薯放于肥料旁边,不宜放穴底或者沟底,然后用穴边高处的土壤盖住种薯,覆土尽量浅覆盖,保证表土散碎,以免影响发芽。合理密植,株距在30~40 cm,种植深度10 cm 左右,每667 m2种植4800~5000 株,每667 m2用种薯75~100 kg。播种时,种芽朝上,土壤要保持一定水分,若土壤太干燥,播后应及时灌“跑马水”。

(五)地膜覆盖

马铃薯地膜覆盖可防止霜冻的危害,播种后,应当选择厚度为0.005~0.008 mm 的黑色或白色地膜覆盖在垄面上,保证膜内温度、湿度,并利用培土机在地膜上覆盖一层5~7 cm的薄土。

(六)科学施肥

掌握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钾肥的原则。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产量指标,提供施肥建议卡,并重施基肥,早施促苗肥,酌施封垄肥。一般每667m2用腐熟有机肥1000~1500 kg 加20 kg 过磷酸钙、20~30 kg 硫酸钾复合肥做基肥;齐苗后7 天左右施促苗肥,每667 m2用稀人粪尿500 kg加尿素5 kg浇施;封垄前根据植株长势,酌情每667 m2追施3~5 kg 尿素;后期可结合病虫防治施药,追施叶面肥,每667 m2用150~200 g 磷酸二氢钾和200 g尿素加水60 kg进行根外追肥。

(七)科学管水

马铃薯怕渍水,在栽培过程中,适宜在持水量60%~80%的土壤中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播种后即灌半沟跑马水,结合垄面浇水,土壤吸湿后即排干水;播种后20~30 d 灌水,以土壤吸湿后随排的“跑马水”为宜,保证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播种后50~70 d,若遇干旱,及时灌水或留沟底水,以保持土壤湿润;播种后70~90 d,保持畦面湿润状态,以利于块茎膨大;成熟期水分不可过高,以免发生烂薯,雨后要及时进行清沟排渍。

(八)病虫防治

马铃薯地下虫害主要有地老虎和蛴螬,每667 m2用40%辛硫磷1500 倍液浇施防治,危害地上部的害虫有绿盲蝽、二十八星瓢虫等,可用2.5%溴氰菊酯200 倍液喷施防治。马铃薯生长期间主要有晚疫病和青枯病等病害。晚疫病防治掌握三个时期:一是齐苗时防治1次,二是结薯期防治1次,三是后期遇阴雨(尤其是阴雨加雾的天气)很容易发生病害,在阴雨前2~3 d 防治1 次。可轮换使用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银法利+扑海因和露娜润+烯酰吗啉等几种组合。发现青枯病要整株拔除集中焚烧处理,还要在病穴及周围撒石灰或用0.5%福尔马林溶液灌根消毒,再喷施农用链霉素100 mg·kg-1进行防治,防止病害蔓延危害。

(九)防御冻害

在马铃薯封垄期(播种后50~70 d),每667 m2用15%多效唑35 g 加水60 kg 均匀喷雾,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增强抗寒能力,促进地下部生长,加速块茎膨大,提高产量;适当增施热性肥料及含钾肥料,如草木灰、火烧土等,增强抗寒性;寒流降温来临前1~2 d,往垄沟灌半沟水,垄面保持湿润,以增强土壤的热容量和降低导热率,减轻冻害,寒流过后即排干水;下霜时,应早巡查,发现植株有霜,抓紧在早晨化霜前及时喷水洗霜,既清洗霜水又缩小温差,防止生理脱水以减轻冻害。

(十)适时收获

当叶片变黄、基部叶片脱落时,即可于晴天收获上市或加工。收获后,拣出腐烂、损伤的薯块,分级摊放在通风、凉爽的地板或棚架上,切勿见阳光,防止暴晒引起芽眼老化,要尽量保持薯皮完整,减少损伤,提高商品率。

猜你喜欢
寿宁县芽眼种薯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闽东北地区造林密度与柳杉生长的关联分析
基于色饱和度三维几何特征的马铃薯芽眼识别
闽东与闽北交界地带的边界方言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马铃薯芽眼图像的分割与定位方法
发芽土豆带着毒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农村小额信贷影响因素分析
种薯芽眼摆向不同对马铃薯性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