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在福建寿宁景山国有林场开展柳杉不同造林密度效应试验,分析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闽东北地区柳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冠幅受不同造林密度影响显著,整体随造林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造林密度的柳杉单位面积蓄积量在10年生时以造林密度2500株/hm2最高。
关键词:柳杉;造林密度;生长影响;寿宁县
中图分类号 S791.31; S78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6-0094-02
福建省寿宁县是柳杉适生区,当地有营造柳杉的传统习惯。柳杉是我国最重要的人工造林树种之一,人工造林面积较大。造林密度、立地选择和遗传品质是人工培育柳杉的3大关键技术。自2007年以来,笔者在寿宁景山国有林场开展了柳杉不同造林密度效应试验,分析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生长的影响,为确定闽东北地区人工营造柳杉的适宜造林密度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闽东北的寿宁景山国有林场马坑工区,地理位置为119°06' E、27°19'N,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长夏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19℃,年平均降水量1500~?2300mm,降水日数226d,年平均日照时数11650h,无霜期210~280d。海拔高度185~275m,土壤为山地红壤,肥力中等,立地指数10~12。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密度设置4种水平,分别是A(2mx×3m)、B(2m×2m)、C(1.5m×2m )、D (1.5m×1.5m ),每個试验小区面积为400m2 (20m×20m),重复3次,共12个小区。
1.2.2 整地造林 2007年底根据试验设计进行劈草清杂、定点拉线、整地、挖穴,穴规格40cm×40cm×30cm。2008年春季采用1年生实生苗造林,苗木来源为寿宁本地。造林第2年用同龄苗进行补植,保存率在98%以上。造林后每年开展2次除草、松土等,连续抚育3年。
1.2.3 调查项目和方法 造林后每年12月前后对林木进行生长调查。2~4年测树高,5年之后调查每木树高、胸径、冠幅。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树高生长的影响 由表1可知,6年生之前不同密度之间的柳杉平均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说明密度效应还未产生;7年生以后,柳杉林分平均树高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方差分析[5]表明7年生不同密度之间的柳杉平均树高生长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差异逐年增加,9年生时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胸径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胸径生长影响显著,且平均胸径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经统计分析,在柳杉6年生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且随树龄增加,差异逐年增加,在8年生时达到极显著水平。
2.3 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材积的影响
2.3.1 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单株材积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单株材积的影响较大,且单株材积随造林密度增加而降低;经统计分析,在柳杉6年生时达到显著水平,且随树龄增加,差异逐年增加,在8年生时达到极显著水平。
2.3.2 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单位面积材积蓄积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不同造林密度间柳杉单位面积蓄积量早期随着密度增加,差异逐渐变大,在8年生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9年生之后差异又逐渐减弱,至10年生时为不显著水平。原因在于林分的单位面积蓄积量是林木的平均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株数(密度)之积,在生长早期,柳杉单位面积蓄积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后期随着密度增加,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减小,从而导致单位面积蓄积量下降。
2.4 不同造林密度对柳杉冠幅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造林密度的柳杉平均冠幅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经统计分析,其差异在7年生时达到显著水平,且随树龄增加,差异逐年增加,在9年生时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柳杉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和平均冠幅受不同造林密度影响显著,整体随造林密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造林密度的柳杉单位面积材积蓄积量在10年生时以密度A最高,C、D次之,B最低。
参考文献
[1] 陶韬,陆丽君.杉木不同造林密度林分生长效应分析[J].绿色科技,2017(9) :96-97.
[2] 黄军雄,龚益广,冯才丽,等.不同造林密度对火力楠早期生长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2018 (3): 12-14.
[3] 易晓冬.沙县峦大杉不同造林密度对生长影响初步研究[J].绿色科技,2019(9): 196-198.
[4] 黄旺志,赵剑,王昌薇,等.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4): 1 -7.
[5] 洪伟,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原理一原理、操作、案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责编:徐世红)
作者简介;左亦东(1974-),男,福建蕉城人,工程师,从事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工作。 收稿日期:20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