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维 铁 梅
(沈阳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器乐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音乐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音乐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短板,在2022 年颁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2022 年版课标》)的背景下探讨如何改进和提高器乐教学效果尤为及时和重要。笔者试图通过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2011 年版课标》)和《2022 年版课标》中涉及器乐教学相关内容对比解读,解析器乐教学实施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器乐教学开展现状,思考《2022 年版课标》下器乐教学的应对之策,以期为提升音乐教学整体效果提供支撑。
在《2011 年版课标》中,课程目标表述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而《2022 年版课标》中转化为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为内涵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施诸多环节中必须遵循艺术课程总目标的要求,真正体现器乐教学的育人价值。
各学段学业要求在描述上更加细化和具体化,以《2022 年版课标》第三学段(6- 7 年级)为例,体现在四个方面:细分为6 年级和7 年级描述(其他学段均不分年级笼统描述);从演奏习惯、演奏能力、演奏表现力、创编和表现、评价反馈和完成量化等全方位描述;描述用词更细化,如“节拍、节奏和音高”“速度、力度和音色”等词的运用;增加了完成曲目的程度性描述,如“稍具复杂性”等,突出了对教学实施的指导和规范意义。
在《2022 年版课标》中对器乐教学学段衔接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划分学段的改变上。将《2011 年版课标》中1-2 年级、3-6 年级和7-9年级三个学段中小学最后一年(6 年级)和初中第一年(7 年级)新组成一个学段,形成1-2 年级、3-5 年级、6-7 年级和8-9 年级四个学段;另一方面,6-7 年级学段对学业要求更加细化且分年描述(其他学段的学业要求相对简单且未分年描述),体现了对小升初的重视,对该学段教学的实施和评价更具目的性和实效性,使小学升初中的过渡顺利自然。
在《2022 年版课标》中,增加了核心素养,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业成果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器乐教学的学业质量标准,指出学生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教师教学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第三学段(6-7 年级):能运用所学知识的技巧进行演奏,在情感表达、准确性、流畅性、完整性等方面基本符合作品要求,能根据音乐表现需要控制力度、速度和音色等,体现一定创意(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由此看出,《2022 年版课标》器乐教学的实施应遵循“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为内涵的核心素养的总体课程目标要求。各学段的学业细化要求清晰地指明了器乐教学的努力方向和达成的效果,尤其第三学段应有针对性的去设计教学各环节并按要求落实,为小学升初中的过渡创造有利条件,力求在每个学段结束,学生不但达到相应的乐器演奏技巧,还应具备相应的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的素养和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各学段评价体系,对器乐教学的教学过程形成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了解器乐教学的现状,是实施《2022 年版课标》器乐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笔者依据《2022 年版课标》器乐教学主要变化方向和要求,以影响器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主要调查内容设计问卷,通过同学和好友途径以“问卷星”APP 方式向中小学音乐教师随机发放并填写,最终收到有效问卷22 份,其中城镇学校18 所,农村学校4 所。后续针对问卷中遗漏的问题,选取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各两所(包含在22所中小学校内),通过访谈和微信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对22 份问卷的相关信息整理,了解到部分中小学校器乐教学的现状。
1.器乐教学基础设施设备配套有限
22 所学校均有音乐教室,每所学校仅有一间音乐教室,尤其与器乐教学要求相关的各项指标与《我国中小学校音乐教室的装备标准》(如,宜作音效和吸音两方面设计、宜设计较好的视听设备、教室宜设计成阶梯式、桌椅高度可调、后台分类设计各类器具柜等)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校音乐教室仅是由其他教室简单改造而成,即使条件较好的学校要达成有乐队的学校可设1间大型排练厅,使用面积不小于200m2,小型排练厅不少于4 间等指标,也有不小的差距。大多学校用于器乐教学的多媒体和音像录播设备数量较少且部分设备老化,影响正常使用。
2.器乐师资力量不足
被调查的22 名教师中,大学本科18 人,硕士研究生占比较低,仅4 人;专业主修声乐11人,钢琴10 人,古筝1 人,从业后因课堂器乐教学的需要才接触课堂乐器,仅自修了一至二种课堂乐器,受乐器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等因素制约,器乐教学的积极性一般不高;在音乐教师的配备上,农村学校1-2 名,一般城镇学校3~5名,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5-7 名,教师平均每周12-16 课时,教学任务重且课外活动多,多疲于应付无精力顾及其他。总体上而言城乡器乐师资力量差距大,农村器乐师资力量不容乐观。
3.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校本教材是以音乐教材中器乐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结合本校师资和各学段学生选学课堂乐器的情况等所编写的器乐教材,丰富了学习内容,对教学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规范意义。22所学校中只有12 所学校编有校本教材,但仍无法覆盖所有学段,表明大多数教师的器乐教学内容仍然单一。在课堂器乐教学方法运用中,18 所学校仍采用传统教唱方式,如教师演奏一句,学生模仿吹奏一句,过程偏重于演奏技巧的掌握。音乐课每周排课2 课时左右,而器乐教学用时一般不足1 课时,加之间隔一周的断续学习过程,能完成基本演奏技巧教学任务就不错了,无法顾及其他素养的引导和培养。
4.教研活动开展有限
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关注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施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和教师自我提升、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8-10 次的学校仅3 所,5-7 次的学校有12 所,不足5 次的有7 所,而专门针对器乐教学的教研活动则更少。
5.课外演展活动组织较少
仅有8 所学校成立有器乐社团或鼓乐队,一般安排在一些节日或重要校园活动中演展,涉及表演的乐器主要有钢琴、小提琴、电子琴、口风琴、古筝、陶笛等,总体表演次数不多。由此可见,课堂乐器在这些活动中现身较少且机会不多。究其原因,为追求活动的效果,接受过社会器乐教育机构培训过的学生的能力明显胜出,而目前课堂乐器并非社会器乐教育培训机构的主流乐器。总体来看,课外演展活动未能对器乐教学形成帮助。
6.课外作业的完成缺少监督
课外作业完成的质量是影响课中教学任务的巩固和后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22 所学校中仅有7 所学校会布置课后作业,内容有音阶吹奏练习、读谱练习、吹奏歌曲练习等,每次练习时间在15-30 分钟。但鲜有学生学习反馈,教师缺少跟踪督促和指导,课外练习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对课堂教学形成有效的支撑。
7.教学评价较为简单
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了解教学完成的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进而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行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实施教学工作达到所规定的教学目标。22 所学校中仅8所学校通过随堂测验、乐器演奏、技能加基础知识等形式进行测评,主要目的是检验学生吹奏技巧,随意性较大。
综上可见,《2011 年版课标》实施以来,器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正日益重视,各方面情况也有了较大改善。但从《2022 年版课标》的课程目标和器乐教学各学段质量描述的培养要求看,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有针对性地改善现状,结合两版课标对比四点启示的变化要求,努力创造器乐教学顺利实施的条件,是当下音乐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与教学的走向。正确理解课程目标进而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对于课程顺利开展和彰显育人效果尤为重要。
深入理解《2011 年版课标》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和知识与技能形成的三维课程目标和《2022 年版课标》以培养核心素养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的课程目标的正确内涵,准确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充分领会立德树人的革新目的,在现阶段教学指导思想中甄别出有价值的东西并加以传承和发展,从而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促成音乐教育工作者思想认识的正确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重视。第一,重视领导学习。领导在课程改革中是方向指导者、进度和效果的监督者,很多领导并非音乐教师身份,尤其分管音乐课程教学的相关领导更应重视学习。第二,要求教师深度自学。通过音乐教师对两版课标进行比较研读去形成见解。第三,开展专题教研活动。通过音乐教师间相互探讨交流去提高见识。第四,特邀专家讲座。通过聆听业内知名专家解读《2022 年版课标》去修正见解。真正让本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目标的学习和理解入脑入心,为后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011 年版课标》实施以来,器乐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和器乐师资等方面作为器乐教学最基础的实施条件暴露出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器乐教学顺利开展,形成“欠账”太多的局面。《2022 年版课标》实施之际,应首先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否则器乐教学的其他环节的实施会形成“无源之水”的不利局面。
1.逐年加大器乐教学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
器乐教学硬件条件的改善与音乐教学组长和器乐骨干教师的认知和努力息息相关,所以他们应向学校管理层传递《2022 年版课标》实施的重要意义和器乐教学的育人价值,让学校重视并加大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制定可行的具有阶段性目标的多年度建设规划,把硬件设施设备建设与器乐教学效果的渐进提高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依据《2022 年版课标》中器乐教学学业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设实施方案,力求满足教学轻重缓急的需要。
2.逐年改善器乐师资力量
学校在师资配备的改善方面受教师编制和学校地域等因素的影响,难度较大。《2022 年版课标》实施的大势所趋,学校高层和音乐组组长还得迎难而上:一是拟定音乐教师进人计划,从高校遴选吸纳优质专业人才,尤其偏重器乐方向选才,逐年跟进并储备人才,否则无法破冰教学任务繁重的困境。二是加强组内教师相互学习,让乐器知识技能和教学经验共享,均衡提高。三是聘请校外音乐培训机构的优秀器乐老师进校为老师“充电”,尤其把重心放在课堂乐器的学习上。
3.整合影响器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各学段学业要求的达成保驾护航
器乐教学各学段学业细化要求和学业质量描述表明,在提高乐器演奏技巧、技能的同时,同步提高乐器演奏的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在艺术课程总目标下还要体现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育人效果,而学业质量描述要求教学质量评价最终将成为必然。所以,器乐教学终将告别“教师随意教、学生随意学”而没有质量监控的教学状态。因此,器乐教学中教学时间与教学效果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音乐课每周为2 课时,虽然《2022 年版课标》实施后艺术课程总课时增至占比9%-11%,但内容却包含有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影视,何况器乐仅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真正用到器乐教学上的时间仍然严重不足。另外,器乐教学的基础性条件又存在短期内无法改善的不足,如果我们仍把追求器乐教学效果的重心放在课堂教学的40 分钟上,将是极不明智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本就是促成教学效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环节,在课中环节时间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充分挖掘课前和课后环节中影响教学效果重要因素的价值刻不容缓。
第一,教学内容、课堂乐器和校本教材的有机结合。以音乐教材中器乐教学内容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本校器乐教学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的喜好和家长支持等,选择适合本校器乐教学的乐器(包括课堂乐器和课外表演乐器),兼顾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和影视的横向联系,编写适合本校各学段的器乐教材,并依据器乐教学大环境的变化而修订。第二,课堂教学和教研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诸环节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信息的有效处理等尤为重要。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教研活动来弥补单个教师教学策略诸因素的不足,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活动的内容应针对影响课堂教学的诸因素而设计,应涉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听课和评课、教法和学法研讨、说课、教学技能比赛、经验交流和评价体系的讨论等。教研组长应及时收集其他教师反映的教学问题牵头精心组织活动,力求体现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教师器乐教学的素养和能力。第三,表演展示和课外作业的有机结合。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器乐技巧和技能后,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演展示机会,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乐器演奏活动。当演奏表演不顺时,学生会主动在教师引导帮助下进行反思,查漏补缺;顺利的演奏经历使学生的器乐演奏能力通过展示过程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演奏技巧不断加强和提高,控制力度、速度和音色的能力会越来越强,在一次次感受演奏魅力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对作品的情感性、完整性、流畅性、准确度、和谐度等的感悟。这是演奏技巧和能力与演奏的艺术表现相辅相成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
目前,学校组织的课外演奏表演活动大多是非课堂乐器的主场,而且机会不多,惠及的学生人数有限。所以,教师应把重心放在课中、课外活动和家庭活动中去创设表演展示。例如,某种课堂乐器学习到一定阶段,教师可在课中安排学生演奏展示环节,课外组织班内小组表演展示或班与班的演奏展示比赛活动、以家庭成员为观众的演奏表演等。因练习时间和投入与课外作业相冲突,所以应以学习要求的一致性为准绳,结合课外作业去创设演展活动,力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作业的布置应综合考量其他课程课外作业的完成和学生休息的需要,突出简单有效、形式多样和互帮互助的特点。比如,通过微信、QQ 群和课外表演展示等平台,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交流练习心得,提出练习问题,互相探讨解决。以家长录制学生练习的视频或学生互录的表演视频上传老师来完成作业,老师点评指导,也可作为评价的素材。
4.构建评价体系,使教学的实施有方向、落实有监督
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了解教学完成质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根据反馈信息修订计划,调整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有效实施教学工作达到所规定的教学目标。通过课中教学的实时评价,让教师掌握阶段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应对修正教学策略,避免教学中累积“欠帐”的不利局面,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督促和学习方向的修正。第一,以时间维度分阶段制订评价体系。刚开始应重点考量器乐教学的薄弱现状,制订简单易行的评价体系,通过顺利实施的评价过程反过来修正和促进教学。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再不断修改评价体系,相互匹配、相互促进。第二,侧重选择评价方式方法,充分体现器乐教学的评价特点。从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的描述上可看出,绝大部分内容均为定性描述且重在突出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所以应把重心放在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述评上,辅以终结性评价和定量测评,结合自评、互评和他评,体现过程和阶段性成果重要地位,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便于调整、改进教学工作。第三,引入并重视“艺术成长记录袋”评价。简单来说,“艺术成长记录袋”就是学生把可以用来证明自身艺术学习成长过程所创作的作品、音像资料、日记随笔和评价资料等收集在一起,通过整理分析,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的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对自身独特性的认识;熟知自己的发展变化;主动参与学习;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艺术问题等。学生逐渐融合自身学习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角色,积极投入到相互评论各自进步的过程体验中,自信心得到大幅度提高。
5.重视学段衔接,创造小升初顺利过渡的条件
小学扎实的器乐知识、技能和素养基础是顺利学习初中器乐的重要条件,也对学生今后器乐学习的兴趣、习惯、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在《2022 年版课标》的器乐教学内容中表现出对小升初的衔接重视。第一,重视衔接的“超前”意识。一方面力求在第二学段结束的教学效果上不“欠帐”或“超额”完成,为6 年级创造有利教学局面;另一方面从地域划分上,临近的几所小学校大致会升入同一所初中,通过教学上的联系,力求这几所小学在器乐教学的总体要求上大体一致,减轻升入初中后生源能力素养等形成的差异程度,为7 年级顺利开展学习奠定基础。第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避免和消除师生面对毕业的消极应付情绪。第三,对照6 年级学业要求,扎实推进并落实每一项工作,保证教学效果。第四,清晰掌握生源能力素养情况,制定短期有效的弥补整合措施,形成7 年级器乐教学的良好开局。
《2022 年版课标》的颁布和实施指明了今后器乐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努力方向,音乐教育工作者理应明晰课程目标重心向核心素养为中心转化、学业要求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重视学段衔接和新增学业质量标准四个方向的变化,以此明确器乐教学改革的工作重心。结合当下器乐教学的诸多不利现状,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准确分析《2011年版课标》和《2022 年版课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充分领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促成音乐教育工作者思想认识的转变,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器乐教学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和改善器乐师资力量,形成良好的器乐教学基础性条件;努力整合影响器乐教学效果的诸多重要因素,为突出教学效果形成合力;同步构建评价体系,为器乐教学提供实施方向和监督;引入并重视学段衔接意识,扎实推进教学工作,使小学升初中顺利过渡。总之,积极为器乐教学创造有利条件,真正实现《2022 年版课标》下器乐教学在艺术课程体系中应有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