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婷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持续转型过程中,企业经营模式发生了变化。从财务管理的角度,企业的经营管理包括了采购、生产和销售的各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就必须加强对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从当前的环境可以看出,企业已经逐步迈向业财融合,在此过程中,财务管理不仅包括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包括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所形成的决策环节。目前,一些企业仍在经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不能被真正地贯彻。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应该与当前的经济市场环境相联系,对自身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够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保持一致。
业财融合就是要使企业的业务活动和财务活动更加密切地结合起来。如今,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的发展是以企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为基础。企业实现业财融合,不但可以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优化,还可以间接地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进行了要求,从而促使财务管理人员主动适应当前的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业财融合的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覆盖面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不再局限于会计核算,而且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
在过去的运作方式中,财务部门对业务开展信息的获取和经营活动信息的获得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往往会因管控力度不强、协调能力不强、造成资金浪费、预算超支等现象,导致企业的利益受损。业财融合则解决了这一问题,财务部门可以对每一项业务的动态进行实时的了解,特别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的资金花费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对这些情况的监督,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私人截留、挥霍、浪费资金的情况,从而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业财融合让现代企业在财务、业务的管控能力得到了加强,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实现业财融合,推进了自身财务管理精细化,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由于企业是以实现自身经济效应最大化为目的,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市场供求情况、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产品服务市场价格、市场竞争情况和自身财务情况进行分析。在企业内部实现业财融合,进一步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后,可以通过财务信息实现全面、真实、准确地反馈企业各个生产管理部门的人力、财力、物力配置和市场发展情况,这将有助于企业决策层了解企业各类资源配置的现状,从而实现对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财务工作直接影响着业务的开展,而业务的完成情况和开展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财务管理。在财务工作与运营业务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完成了两者之间的一体化改革,并对过去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展开了改革,从而形成了全新的扁平化、一体化的财务体系架构。通过构建并完善财务共享中心,将各种业务形态和信息数据进行了集成,从而提高了企业对关键流程和环节的有效控制。业财融合为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供了畅通的渠道,不管是资金的使用,还是预算的执行,都可以完全纳入财务部门的监管范围,提高了财务部门的整体管控水平。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下,企业的财务人员只需要完成数据的核算和对报表的整理即可。但是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这些工作远远不够。目前,企业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的业财融合,但是因为财务人员的思想还没有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向业财融合的方式转变,导致了“粗放式”的工作方式仍然存在,这不但造成财务预算的不科学性,而且还给企业造成了一些经济上的损失,对企业今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短期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会下降,从长远来看,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必然会受到影响。
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是无可取代的。然而,多数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尽管初步建立了工作制度,但制度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如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时,侧重于效益、收入、资产保值增长率、资产负债率等。尽管这类指标得到了很好的关注,但这是一种结果型指标,很难体现出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其可操作性较差,内容不够清晰,细化程度不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此外,制度缺乏引导作用,在预算编制内容上缺乏细化,在预算的调整、执行、监督等多个方面缺乏规范,缺乏健全的制度措施,很难发挥出制度的引导作用。
当前,为了满足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现代化企业均已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将企业内的全部财务管理力量集中在一起,以便与各个部门的各项业务进行衔接。尽管这种方式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但是从长远来看,也会导致一些新问题,比如,分工过于精细,给财务人员带来更大的工作压力。大多数的财务人员都觉得只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并没有从企业整体角度来对业务面对的风险进行分析,长此以往,企业累积的潜在财务风险将会大幅提高。
部分企业尽管已经构建了财务信息化系统,但是信息化建设功能和水平都比较低,各个部门所用的信息化系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信息的传递效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财务处理功能无法满足大数据分析的需要,对信息分析的质量和信息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进而制约业财融合的效果。
由于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大部分的财务人员认为尽好本职即可,只是对企业的账目、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这种情况不但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可能因为某些不可控制的原因而导致企业的损失。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要想有效地推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就必须更新财务管理的理念。企业管理层应该重新界定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从而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动态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将其细化和分解,为推动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除此之外,财务管理人员还应该持续地对财务工作进行整合,在不同的视域下对财务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真正的意义上,将精细化的财务管理理念落实。
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如果想要在构建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时候,要对目前的市场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一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时,还需要将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理念作为起点,并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比如,有些企业的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及综合实力仍然与一些实力雄厚的跨国企业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些企业可以学习跨国企业的管理理念。但是,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理念,不能照搬照抄,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改进;如果将其原封不动地搬过来,这不但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造成影响,还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的正常财务周转造成影响。
实践表明,在对企业进行“粗放式”财务管理时,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财务监督不到位、财务会计不规范等。而要做到财务精细化,就必须从细节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最终达到在业财融合的环境下,企业运营的“零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运用精细化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要将其与财务预警机制充分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效果。这就需要对多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能力进行检验。比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对产销部账单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那些信用度较低的客户,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作出相应对策,从而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只有对财务风险进行准确识别,才能为控制和化解风险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这也是财务管理的一种常见方法。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实现业财融合,推动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提供了支持和技术保障。要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必须把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相结合,构建企业的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使企业的经营效益得以提高。财务共享平台是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它的建设不仅要有技术上的支撑,还要有资金上的支撑,更要有一个标准化的过程。应用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有效减少企业的运行费用,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并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除此之外,财务共享平台还将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相联系起来,构建出了一个标准化的数据信息系统,从而让企业可以进行全面的大数据信息共享和应用,在多维度上全面实现业财融合,让财务信息变得更加透明化,还可以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具有高价值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企业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模式,是财务会计行业创新转型的客观趋势。而对企业而言,推行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方式,是企业达到其预期目的的一项重要机制。总体而言,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大力推进业财融合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做出科学的战略部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推动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