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寿湜
正式演出前5天,我们走进了曹禺剧场,紧张与兴奋交织。进入剧场后我有了双重身份,既是剧组的执行导演,需要协調组织幕后大大小小的事务性工作,还是后台的舞台监督,需要保证后台与道具布景相关的工作有序进行。
进入剧场,我就被后台各种复杂的装置和道具震撼了。台前看到的周家,其实背后是由三个巨大的、像墙一样高的景片组成的。二三幕换景时则需要复原一个截然不同的鲁家。除此之外,《雷雨》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丰富的小道具,每一幕都有不同的服装,处处体现着人物的特点,哪个都不能少。台侧有满满一桌子十几样小道具,台上有家具众多装潢华丽的周家布景,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真是觉得无从下手。
所幸,面对道具复杂的问题,在进剧场前三天,我已经拉着全体演员和导演助理一起做好了所有道具的统计,明确了哪些是演员带上场的,哪些是一开始就放在场上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对着整理好的表格码放好后台的道具,将每一幕的道具按区域分好,分别放在上下场口。
此外,正式演出对换景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三幕换四幕时没有中场休息,所以我们需要在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将台上鲁家的布景换成周家。这首先需要人艺七八名工作人员把比人高的景片拉到一旁,然后剧组的同学把鲁家的床、桌子等等大道具移到台侧,再把周家的沙发、古玩柜等摆设移回。台上所有能看到的家具物件都需要我们移动,总共加起来有30多件,比剧组所有同学加起来的数量还多。所有上台的演员都需要参与换景,有些同学甚至既需要撤景,还需要上景,人数才能将将够用。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如何保证道具能够一个不落地上台下台。人艺负责舞台监督的王谷川老师耐心地带着我们一起梳理换景的逻辑:“换景时,一定是先动周家的景片,然后周家道具出,鲁家道具进,然后再合上鲁家的景片。这顺序一定不能忘!”老师还告诉我们,每个道具和负责的同学一一对应,每个人只需记住自己负责的道具移动方式和位置,这样就可以保证不丢不落。我找出舞美布置的示意图,跟随着老师的讲解,仔细记录好道具搬运时的分组以及搬运的位置。最终和另外一名舞监同学一起,将所有信息汇总成布景换迁表,发给所有同学参考。
正式演出前,所有剧组的同学和后台人艺的工作人员反复练习了四五遍换景,直至将时间缩短至两分钟左右。练习过程中还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印象深刻的是正式彩排前,我们在后台最后梳理换景时容易遇到的问题。另一位幕后工作的同学说,大家没有明确好换景的路线,这样中间就很容易会撞车打架。我当时思考了一下,立刻决定用胶带在地上框出准确的道具分区,这样演员只需记住自己的道具放在哪个分区即可。其他同学都有所不解,觉得只要说清楚换景逻辑大家就都能理解,并且做到,但我最终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后台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尽可能地简化台上演员需要惦记的事情,尽全力做好各种保障。最终演出时,如我们所愿,后台工作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大家都很自豪。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