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桐
最开始在研究《雷雨》剧本并查阅相关资料的时候,读到了李翔老师的《〈浅探而已〉——扮演鲁大海的点滴心得》,老师在要讲第一句话“我不愿意说我过去的事”时,被哽住了,“一股羞辱、愤懑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一读,便找到了我在排练初期寻找角色的方向——家。
有日,排练场里正在排周家母子的戏。而我因上一个角色刚演过贵族的大管家,对怎么找准鲁大海这个角色的定位,是久无头绪。我便一个人在外面踱步,思考我的人物小传。迈着“鲁大海”式的步伐,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不一会儿只觉得烦躁,便回到了排练厅。一推门,就看到周冲和蘩漪在做角色关系里的表演训练,母子之间气氛很是快乐。可奇怪的是,我越看越难过,心想:为什么我与我妈还没有做这样开心的训练?顷刻间,想到了从小到大只有我和妈相依为命,而因为我这个“拖油瓶”,我们俩的生活一直浸泡在苦水里,很难有过这样母子之间幸福的时刻。我越想越难过,便开门离去,坐到门口的台阶上哭了出来。后面跟我妈讲起这个事,妈就过来抱着我说:“孩子,我对不起你,让你受苦了……”我们母子俩便是一顿抱头痛哭。我和妈妈的人物关系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第一次联排,唐烨老师便指出我们大家都太愁了,说整场戏应该是有恨,也有爱的。说到我的时候,唐老师说:“你再怎么看不起他,再和你没有血缘关系,他也是你的父亲啊。”我才明白:我再怎么说,也至少和这个人一起待了18年,一定是有恨,也有爱的。
对凤儿也是。在长时间的排練中,我和妹妹感情变得十分深厚,能想起来的开心事实在太多。印象最深的是演出当晚,在演第四幕的时候,我在后台候场,正默着自己的戏,一转头便看见凤儿也在默戏:蜷缩地蹲着,抱着自己,眼里无神。我心中的怒火瞬间就起来了,抑制不住地想冲上台去找周萍算账。上了台,当问到“那你为什么——为什么不娶她”,说道第一个“为什么”那处停顿的时候,嘴唇不受控制地颤抖,我第一次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失态,便坐下来,将头扭到一边去,说出了“为什么不娶她”。
音乐方面,非常荣幸这次在《雷雨》中使用的音乐是由我原创的。总共分两部分:象征命运的《父与子》和代表着希望的《冲梦曲》。导演希望这两首音乐都是古典风格的。而我之前给戏剧做配乐大多都是电子乐,虽然平时古典听得也多,但实际创作却是第一次。
《父与子》有两个主要的创作动机。看剧本,我发现周朴园基本上每一场有关父子的戏份都有在意或者说提到时间,我便想到要有一个循环的、类似钟摆的东西铺在主旋律下面。旋律部分,导演给了我巴赫的《d小调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作为参考。最后我选择了最经典的两个配器:钢琴和小提琴。最后的效果就是,钢琴象征着周朴园,主导整个旋律,有愉悦,有沉稳,小提琴时不时地想要冲破钢琴的枷锁,但最终都被压下去了。而第二幕的结尾,预示着人物命运的骤变,我便截取了父与子其中“争吵”最激烈的一段,只留下了弦乐作为中场结尾音乐。钟摆的循环一开始想用一些电子音色来做,最终也回到了钢琴。最后做成了这首有些悲凉、孤独、带有命运感的《父与子》。
《冲梦曲》是基于周冲第三幕的独白:“我想,我像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来创作的。导演的要求要有希望感,让人听了脑海中能浮现周冲描绘的世界;其次要有一些回旋,因为四凤最终没有进到二少爷的世界里。导演给了《奥本海默》的电影配乐做参考,因为这首曲子要走向“新世界”,我的配器便也不受限制地尝试了很多组合,也将电子元素融合进去,最终形成了这首歌。
在表演上,我学习了包括李翔老师在内的许多人艺老师呈现出来的鲁大海,这些老师的处理,在排练过程中给了我很多启发,但有些不适合我的,比如说:鲁大海十分规矩地拿着草帽。导演觉得我本身存在着一些“改”不掉的书生气,便让我要更随便地拿帽子。对前辈老师的表演慢慢体悟,同时把自己生活中的体验也大胆拿出来尝试。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