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尧
[摘要]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学习方式的变化及整个教育生态的变化,心理特异生逐渐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特殊群体。本文通过个案分析,在得出心理特异生转化的一般原则基础上,结合真实情境提出了心理特异生转化的四条关键话术。
[关键词] 心理特异生;转化原则;关键话术;循证视阈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及整个教育生态的变化,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心理也越来越脆弱。他们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一些负面信息的侵蚀,又不能及时被老师和家长察觉并得到心理疏导与价值观指引,长此以往,极易造成心理的“痛”。因此,“治病救人”是教师必须肩负起的现实使命。本文基于成功个案“文文(化名)的故事”,在循证视阈下探究心理特异生转化的原则与关键话术。
文文本是一个非常单纯、勤奋好学、心思细腻的学生,由于疫情长期居家,自我封闭,受到负面信息影响,缺乏及时引导,复课后出现了中度焦虑、中度抑郁等,行为表现上出现考试难以静心答卷、用刀划胳膊、失眠多梦等情况,精神上表现为多疑、负能量、心事重重等。
一、循證视阈下心理特异生转化的基本原则
循证视阈下心理特异生的转化是指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即“证”,进行具体分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最终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循证视阈下心理特异生转化有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勤沟通、多关注,掌握充分的信息。第二,换位思考、转化视角,追溯学生“想”和“做”的深层原因、底层逻辑与来龙去脉,以更全面、更客观、更高站位的格局去审视问题。第三,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为心理特异生搭建起个性化的、清晰的行为路径与行动方向。
(一)勤沟通,多关注
掌握充分的信息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师生之间的沟通为教师掌握充分的“材料”提供了可能。
“勤沟通”要求教师与心理特异生谈话时要做到:第一,定期与随机相结合。一是采取定期汇报交流制度。围绕固定主题进行定期交流,实现持续跟踪;二是随机问题随时解决,紧抓教育契机,发挥教育机制。第二,情与理相结合。教师要做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寓情于理、情理交融,学生才能在理性上认同,感性上接受。第三,主动与被动相结合。教师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等待时就等待,不要错过教育时机,应把握好“度”。
“多关注”要求教师,一是要全方位关注。教师要从空间上全面了解心理特异学生的所在地,喜欢去的地方,在哪些地方发生过故事等,包括教室、操场、宿舍、场馆、食堂、家庭等地;二是要全员关注,学校领导、科任老师、生活老师、值班老师、食堂阿姨、保安师傅以及家长,要对心理特异生多关注;三是要全程关注,从时间上要对心理特异生给足关心,从学生早晨起床的那一刻到晚上睡下的那一刻都要给予温暖。
(二)换位思考,转换视角
教师要以同理心为基础,学会换位思考,转换视角,立足“材”、顺应“材”与服务“材”。
换位思考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进行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看待问题与分析问题,用“心”去感受、用“情”去理解、用“理”去判断,追溯学生“想”和“做”的深层原因、底层逻辑与来龙去脉,试图以学生的立场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换位思考之后,教师要学会转换视角,提高站位与思考维度,保持思维理性,跳出问题看问题,以更全面、更客观、更高站位的格局,以更大的胸怀和气魄去审视问题,为因材施教做好理性准备。
(三)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教师要为心理特异生搭建起个性化的、清晰的行为路径与行动方向,帮助心理特异生树立起面向未来的信心和勇气,实现因“材”—选“径”—施“教”的“三位一体”。
立足当下就是要全面分析“材”,要做到“三统一”:第一,身体和学业的统一,教师要充分考虑心理特异生的身心状况和学习状况,力求学生在身心相对健康的基础上学习成绩达到最佳效果。第二,现在和未来的统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做好自我“定位”,也要引导学生做好清晰的目标规划,畅想“诗”和“远方”。第三,“有”和“无”的统一,充分考虑现在学生“有什么”“没有什么”,经历一段时间的教育后能“达到什么”,力求在“有什么”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能“达到什么”。
面向未来就是要科学规划“材”,要做到“三结合”:第一,好和快的结合。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帮助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生涯梦想,并且规划出一条相对快速的实现道路,让心理特异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第二,远和近的结合。在确定好目标与规划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目标分解,合理规划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第三,多和少的结合。对于心理特异生一定要多一些细致的引导,少一些“假大空”的口号,多一些质性的指导,少一些繁琐的规则,多一些柔性的呵护,少一些刚性的约束。
二、循证视阈下心理特异生转化的关键话术
所谓循环视阈下心理特异生转化的关键话术,是指在学生整个心理成长取得阶段性“质变”时,教师为了促使学生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甚至新的“质变”而运用的关键性、指导性、根本性话术。
(一)文文,近期怎么样
文文在返校之后的一次考试中便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精神上,恍惚不清、思维不能聚焦、心事重重;在行为上,无法答卷、头重脚轻、用刀划胳膊自残、没有食欲。我简单了解文文的情况后,选择了“远”与“近”相统一、“大”和“小”相结合的策略:第一,讲道理,明确大方向,做出价值判断。我告诉文文无论如何都不可以伤害自己,都不可以做“傻事”,这是底线要求。第二,抓具体,解决眼前事,从现实所需着手。基于文文没有食欲,近两天几乎没有吃饭、体力不支的情况,我带着文文去包子铺吃了她最爱吃的包子和粥。在文文吃饭时,我很少说话,更多的是陪伴、关注与倾听,因为文文此时内心活动十分复杂,她既能感觉到温暖,又不好意思面对当下,甚至还有一丝防备。文文吃完饭之后,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在返校的途中,她渐渐地和我打开了话匣子,诉说了一些今天考试时的状态以及心理活动。我鼓励她和妈妈视频一下,报个平安。一向内向腼腆、不习惯开视频的小姑娘竟欣然同意了。
文文的整体状态一时间有所好转。于是,我开启了经常性的“文文,近期怎么样”的针对性话术指导教育。每一次听完文文的倾诉后,我肯定、表扬、鼓励、指导、引导并重,文文的心情和状态都能有所改观。
(二)没事,敞开心扉和老师说
每次谈话后,文文的状态总体呈现好转趋势。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谈话的过程渐呈程式化、现象化,谈话的效果也没有那么立竿见影了。此时,只有更本质化的信息挖掘、更深层次的对话、更真诚的交流才能让文文实现大跨度的心理进步。
于是,我采取了两步走的策略:首先,我找了两三个平时和文文走得比较近的同学以及文文家长,详细地了解他们所熟知的文文。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我的确有很多意外收获,如文文喜欢班级男同学小泽、陷入感情纠葛,文文几乎不去吃晚饭等重要信息。在全面观察和了解后我开启了第二步:偶遇并深入交谈,找到“痛点”,有效疏导。在晚饭期间,我走进教室,看到没去吃饭的文文,便从吃饭的问题谈起:“文文,你怎么没去吃饭?”“我不饿,就没去。”于是,我把她叫到我的办公室,说道:“老师感觉你这段时间好像被什么问题困扰一样,一直没有走出来。”文文看看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追问道:“你有没有什么事想和我说?”文文连忙说:“没有。”“好像和我了解、观察到的信息不一样啊。”文文表示出诧异的眼神。我又说:“老师拿你当好朋友,也是真心想帮助你,老师希望你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生活。”文文泪眼汪汪,有所犹豫,说道:“我可以不说或者不说出那个人的名字吗?”我说:“可以的,我们是朋友,我一定會替你保密的。”见文文又陷入犹豫,我此时盯住她说:“说说你和小泽的故事吧。”文文立刻哭了,“痛点”找到了,接下来就是“通”。我此时进一步说道:“没事,敞开心扉和老师说,我绝对保密。”于是,文文缓缓地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别怕,有老师呢,我帮你
文文的娓娓道来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能够赢得学生信任是一件幸福的事。学生的信任更是实现心理特异生转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们努力向前、担当负责的核心动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要结合情况和语境善用:“别怕,有老师呢,我帮你。”
文文有一次来找我,一进屋便支支吾吾、眼泪打转,好像有什么难言之隐,后来索性转头要走。我叫住她,温和地说:“别怕,有老师呢,我帮你。”文文说她因为“社恐”,不想去上合班大音乐课,又觉得不上课不合规范,所以很难和我开口。于是,我采取了“退一步进两步”的原则:我先和文文讲清楚音乐课也是释放压力、缓解焦虑、放松身心的一种途径,另外要尝试学会融入、调整自己,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策。但是,考虑到自己的身心刚刚恢复,这一次课可以向老师请假先不去,在教室里学习,以后还是要坚持去上课。文文听了,很高兴地接受了我的建议。
“别怕,有老师呢,我帮你。”这句关键话术在学生有难言之隐时要温和地说,在学生求助时要语气坚定地说。此外,说出之后,重在如何帮。教师要有“退一步进两步”的格局,要有理有据地说服,要就事论事与就事论理相结合。
(四)你看,你是不是很行,老师没骗你吧
心理特异生由于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其学习成绩、人际交往等也会间接受到影响,进而会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不自信。因此,心理特异生转化的成长过程很关键的一环就是及时肯定,让学生重建起积极的自我认知,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生活的希望。
在我和文文第一次谈话和指导后,我细心观察她的点滴变化,并留心做好记录。第二次谈话和指导时我让她做了自评后,我从她上课眼神明显集中、边听边记、自习课不再趴桌子、有事做、能够积极融入集体中、偶尔笑得很开心等方面进行表扬,文文眼神里露出了高兴,我说:“你看,你是不是很行,老师没骗你吧!”我又说:“不怕进步得慢,就怕不进步,只要你的状态有进步,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加油吧!”
有一次下课,文文突然来找我,兴高采烈地跟我说:“老师,我上数学课和地理课能听懂了!”我说:“你看,你是不是很行,老师没骗你吧!”我又说:“老师真为你高兴,你真行!继续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一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文文点点头说:“好嘞。”便高兴地离开了。
“你看,你是不是很行,老师没骗你吧!”这句关键话术既是引导学生肯定自我,也是引导学生信任老师。“信自己”是内因,“信老师”是外因,内因是根本,外因是辅助,内外因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心理特异生转化的话术要因材施教,保持对学生的爱心、真心、用心,对学生进行全面诊断、深度思考、持续跟进。